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兴衰的全程解说,掀起2007年大明王朝热。新浪博客狂飙突进2006推出说史明星,每月点击率超过百万的超强人气巨作。本书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该书作者所使用的笔法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图书 | 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1644最后的较量典藏本)(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兴衰的全程解说,掀起2007年大明王朝热。新浪博客狂飙突进2006推出说史明星,每月点击率超过百万的超强人气巨作。本书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该书作者所使用的笔法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内容推荐 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 荣获“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多次斩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畅销500万册的最有阅读价值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杀人 第二章 坚持到底是人 第三章 阴谋 第四章 斗争技术 第五章 投降? 第六章 纯属偶然 第七章 第二个猛人 第八章 突围 第九章 一个文雅的人 第十章 孙传庭 第十一章 奇迹 第十二章 天才的计划 第十三章 选择 第十四章 没有选择 第十五章 结束了? 后记 试读章节 在明朝,杀一个人很难吗? 答案是不难,拍黑砖、打闷棍、路上遇到劫道的,手脚利落的,也就一根烟功夫。 但要合法地杀掉一个人,很难。 因为大明是法制社会,彻头彻尾的法制社会。 这绝不是开玩笑,只要熟读以下攻略,就算你在明朝犯了死罪,要想不死,也是可能的。 比如你在明朝犯了法(杀了人),就要定罪,运气要是不好,定了个死罪,就要杀头。 但暂时别慌,只要你没干造反之类的特种行当,不会马上被推出去杀掉,一般都是秋后处决。 有人会问,秋后处决不一样是处决吗?不过是多活两天而己。 确实是多活了,但只要你方式得当,就不只是多活两天,事实上,据记载,最高记录是二十多年。 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要处决一个人,必须经过复核,而在明朝,复核的人不是地方政府,也不是最高法院大理寺,甚至不是刑部部长。 唯一拥有复核权的人,是皇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你在哪里犯罪,市区、县城乃至边远山区,无论你犯的是什么罪,杀人、放火或是砸人家窗户,且无论你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还是王侯将相,只要你犯了死罪,除特殊情况外,都得层层报批,县城报省城,省城报刑部,刑部报皇帝,皇帝批准,才能把你干掉。 自古以来,人命关天。 批准的方式是打勾,每年刑部的官员,会把判刑定罪的人写成名单,让皇帝去勾,勾一个杀一个。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名字在名单上,无非也就让皇帝大人受累勾一笔,秋后就拉出去砍了,怎么可能活二十多年不死呢? 不死攻略一: 死缓二十多年的奇迹,起源于皇帝大人的某种独特习惯,要知道,皇帝大人在勾人的时候,并不是全勾,每张纸上,他只勾一部分,经常会留几个。 此即所谓君临天下,慈悲为怀,皇帝大人是神龙转世,犯不着跟你们平头百姓计较,少杀几个没关系。 但要把你的性命寄托在皇帝大人打勾上,实在太悬,万一哪天他心情欠佳,全勾了,你也没辙。 所以要保证活下来,我们必须另想办法。 不死攻略二: 相对而言,攻略二的生存几率要高得多,当然,成本也高得多。 攻略二同样起源于皇帝大人的某种习惯——日理万机。 要打通攻略二,靠运气是没戏的,你必须买通一个人,但这个人不是地方官员(能买通早就买了),也不是刑部(人太多,你买不起),更加不是皇帝(你试试看)。 而是太监。 皇帝大人从来不清理办公桌,也不整理公文的,每次死刑名单送上来,都是往桌上一放,打完勾再换一张,毕竟我国幅员辽阔,犯罪分子一点不缺,动不动几十张勾决名单,今天勾不完,放在桌上等着明天批。 但是皇帝们绝不会想到,明天勾的那张名单,并不是今天眼前的这张。 玄机就在这里,既然皇帝只管打勾,名字太多,又记不住,索性就把下面名单挪到上面去,让没出钱的难兄难弟们先死,等过段时间,看着关系户的那张名单又上来了,就再往下放,周而复始,皇帝不批,就不能杀,就在牢里住着,反正管吃管住,每年全家人进牢过个年,吃顿团圆饭,不亦乐乎。 而能干这件事的,只有皇帝身边的太监,而且这事没啥风险,也就是把公文换个位置,又没拿走,皇帝发现也没话说。 但这件事也不容易,因为能翻皇帝公文的,大都是司礼监,能混到司礼监的,都不是凡人,很难攀上关系,且收费也很贵,就算买通了,万一哪天他忘了,或是下去了,该杀还是得杀。 无论费多大功夫,能保住命,还是值得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攻略不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物,比如崇祯,工作干劲极大,喜欢打勾,一勾全勾完,且记性极好,又比较讨厌太监,遇到这种皇帝,就别再指望了。 综上所述,在明代,要干掉一个人,是很难的。 之所以说这么多,得出这个结论,只是要告诉你,袁崇焕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杀个老百姓,都要皇帝复核,握有重兵,关系国家安危的一品武官毛文龙,就这么被袁崇焕杀了,连个报告都没有。 仅此一条,即可处死袁崇焕。 更重要的是,此时已有传言,说袁崇焕杀死毛文龙,是与皇太极配合投敌,因为他做了皇太极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这种说法是比较扯的,整个辽东都在袁崇焕的手中,他要投敌,打开关宁防线就行,毛文龙只能在岛上看着。 事情闹到这步,只能说他实在太有个性了。 在朝廷里,太有个性的人注定是混不长的。 但袁崇焕做梦也没想到,他等来的,却是一份嘉奖。 崇祯二年(1629)六月十八日,崇祯下令,痛斥毛文龙专横跋扈,目无军法,称赞袁崇焕处理及时,没有防卫过当,加以奖励。 这份旨意说明了崇祯对袁崇焕的完全推崇和信任,以及对毛文龙的完全唾弃。 他是这样说的,不是这样想的。 按照史料的说法,听说此事后,崇祯“惊惶不已”。 惊惶是肯定的,好不容易找了个人收拾残局,结果这人一上来,啥都没整,就先干掉了帮自己撑了八年的毛总兵,脑袋进水了不成? 但崇祯同志不愧为政治家,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装了孙子:人你杀了,就是骂你,他也活不了,索性骂他几句,说他死得该再吐上几口唾沫,没问题。 袁祟焕非常高兴,杀人还杀出好了,很是欢欣鼓舞了几天,但他并不清楚,他可以越权,可以妄为,却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的名字,叫做办事。 P1-4 后记 本来没想写,但还是写一个吧,毕竟那么多字都写了。 记得前段时间,去央视《面对面》访谈,主持人问我,书写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自己很多次,高兴、兴奋、沮丧,什么都有可能。 但当这刻来到的时候,我只感觉没有感觉。 不是矫情。 怎么说呢,因为我始终觉得写这玩意,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的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 有意思吗?说实话,有点意思。 雷打不动的还有媒体——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从时尚到社会,从休闲到时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国到外国,借用某位同志的话,连宠物杂志部上门找你。平均一天几个访问,问的问题,也大致雷同,翻来覆去,总也是那么几个问题,每天都要背几遍,像我这么乏味的人,谁愿意跟我聊?那都是交差,我明白。 外型土得掉渣,也硬拽上若干电视讲坛,讲一些相当通俗,相当大众,相当是人就能听明白的所谓历史(类似故事会),当然,该问的还得问下去,该讲的可能还得讲下去。 这个没意思。没意思,也得接着混。 我始终觉得,我是个很平凡的人,扔人堆里就找不着,放在通缉令上,估计都没人能记住,到现在还这么觉得,今天被人记住了,明天就会被人忘记,今天很多人知道,明天就不知道,所以所谓后记,所谓感想,所谓获奖感言之类的无聊的、乱扯的、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的,都休息吧。 那么接下来,说点有必要说的话。 首先,是感谢,非常之感谢。 记得马未都同志有次对我说,这世上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人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认,你该认。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无所谓。 但让我感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还是喜欢我的,一直以来,我都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谢谢你们,非常真诚地谢谢你们。 谢谢。 然后是心得,如果要问我,有个什么成功心得,处世原则,我觉得,只有一点,老实做人,勤奋写书,无它。 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一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渭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有人让我写文章推荐商品,推荐什么就送什么,还有的希望我做点广告,费用可以到六位数,顺手就挣。 我没有理会。因为我不是商人。 出版商亲自算给我听,由于我坚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费发表,因此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以达到七位数,这还不包括盗版,以及各种未经许可的文本。 我依然坚持,因为我相信,这是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有看与不看的自由,也有买和不买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 这是我的处世原则,我始终坚持,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么干很吃亏,但结果,相信你已经看到。 好的,还有历史,既然写了历史,还要说说对历史的看法。 就剩几句了,虚的就算了,来点实在的吧。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因为看的历史比较多,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当然,这是文明的说法,粗点讲,就是悲观。 这并非开玩笑,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因为我经常看历史(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不同的是,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只有悲剧结局,无一例外。 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但我坚持幽默,是因为我明白,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这句话,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很绝望、很无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时候,说这句话。 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了解那么多你不应该了解的东西,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六七十岁的人才有的感受。我说我不知道。跟我一起排话剧的田沁鑫导演说,我是上辈了看了太多书,憋屈死了,这辈子来写。 我没话说。 还会不会写?应该会,感觉还能写,还写得出来,毕竟还很年轻,离退休尚早,尚能饭。 继续写之前,先歇歇,累得慌。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送一首食指的诗给大家,我所要跟大家讲的,大致就在其中了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拔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有趣。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1644最后的较量典藏本)(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当年明月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海关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65617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8.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7 |
宽 | 15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