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房龙故事精选/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将文学家的手法用以讲述科学,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书,曾经畅销、几度畅销,而且永不过时,永远畅销…… 他在文学和史学之间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普通读者能轻松地感受历史、感受地理、感受艺术。

内容推荐

房龙是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人类的故事》是1920年房龙应出版商的恳请而创作的一部完整的、自绘插图的少儿版世界历史。当时纽约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部的馆长盛赞《人类的故事》“极令人鼓舞,我敢预言,在未来许多年里它将一直是最有影响的少儿图书”。《人类的故事》先后被译成十四种文字译本,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人类的家园》出版于1932年,同样是以少儿读者为对象的连文带画的书籍。在这本书中,读者能再次领略到房龙趣味盎然的说故事的风格。

目录

总序

人类的故事(1921)

序言

尼罗河

爱琴海

希腊人

古希腊的城市

古希腊的自治

古希腊人的生活

古希腊戏剧

希波战争

雅典大战斯巴达

亚历山大大帝

罗马和迦太基

穆罕默德的故事

伟大的发现

法国革命

拿破仑

人类的家园(1932)

人类与家园

什么是“地理学”?

地球的特点、规律和状况

地图:万水千山寻路难

海洋中的大陆

希腊:亚洲和欧洲的纽带

意大利:海上霸主和陆上强国

法国:自给自足的国家

荷兰:崛起与沼泽地的帝国

英国:拥挤的岛国

苏格兰

自由王国:爱尔兰

俄国:欧洲还是亚洲?

波兰:别人的走廊,自己的走廊

发现亚洲

中国:东亚的大半岛

日本:小岛上的帝国

澳大利亚:造物主不经意的作品

非洲:矛盾的大陆

美洲:最幸运的大陆

后记

试读章节

尼罗河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因饥饿而寻找食物的历史。哪里有充足的食物,哪里就是人们安家落户的乐土。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成群结队地涌向尼罗河河谷。因为每年夏天的时候,尼罗河就会泛滥,大量的河水不仅灌溉了农田,而且当河水退去的时候,所有的土地都覆盖着厚厚的肥沃的淤泥。如此富庶的土地,怎能不让四面八方的人们心向往之呢?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非洲内陆,阿拉伯沙漠和亚洲西部,然而这不妨碍他们形成一个新的民族——“雷米”,即“人们”的意思。

流经埃及的尼罗河,好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抚育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当然,不是所有的农田都在肥沃的河谷里。不过人们会想法把河水从低处引向高处,比如借助于复杂的小运河,以及杠杆式的吊水设备,还有更加复杂的灌溉系统等等。

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为了找到填饱肚子的食物,人类往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每天要用16个小时来找吃的。埃及的农民和城市居民就不用这么辛苦了,他们有许多闲暇时光,可以做点艺术品之类的。

有一天,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思考一些和吃饭穿衣睡觉无关的问题。比如,星星从哪里来?震耳欲聋的雷声是谁制造的?是谁让尼罗河定期上涨,而后人们能依据河水的上涨制订历法?还有,他是谁?那个被疾病缠身,但在死亡面前坦然自若的生灵到底是谁?

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而答案在哪里呢?有些人觉得回答这类问题是自己的天职,他们就是埃及人所谓的“祭司”。作为埃及人的精神导师,他们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他们学识渊博,通晓文字。在他们眼中,人们的生活应该有更高的意义,那就是来世。在来世,人们的灵魂将安息在西部山脉的另一侧。人们要像俄西里斯神汇报自己的言行,万能的俄西里斯神将评判他们一生的功过是非。祭司们看重的是人们的来世,所以古埃及的人们也把现世视为短暂的,而来世是永恒的。

说来真是奇怪,古埃及人觉得灵魂要有依托,倘若没有可以藏身的肉体,灵魂就无法进入俄西里斯神掌管的天国。所以,他们要保存好死者的尸体,在上面涂抹香料和药物,防止其腐。尸体在氧化钠的溶液里浸泡几个星期后,再填塞树脂。在古波斯语中,树脂叫作“木米乃”,所以涂抹香料和药物的尸体就叫做“木乃伊”。接下来,人们用长长的亚麻布裹好尸体,将其放在特制的棺材里,运往灵魂的栖息地——尼罗河谷的坟墓。埃及的坟墓还真不错:尸体的周围有整齐的家具,有打发时光用的乐器,还有厨师、面包师和理发师的小塑像,大概是让灵魂也能吃到美味佳肴,并且保持仪容整洁吧。

一开始,坟墓都是建在西部山脉的岩石之中。随着古埃及人不断向北迁移,坟墓也移到了沙漠之中。不过,沙漠里不仅有凶残的野兽,更有行踪诡秘的盗墓贼,他们一心要盗窃墓室里贵重的随葬品,顺便把木乃伊扔到一边。这种亵渎神灵的行为实在可恶,逼得人们想法子制止。于是,古埃及人就在坟墓的顶端垒一个石堆。富人垒的石堆要比穷人的高,于是互相攀比的人们将石堆越垒越高,最高的记录是法老胡夫创造的,高达五百多英尺。希腊人称他为奇阿普斯,称他的石堆为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占地13英亩(1英亩=4048.58平方米),面积是基督教最宏伟的建筑圣彼得大教堂的3倍。

20年间,有十多万人忙着搬运石块,从尼罗河对岸搬到河这边,至于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至今都是一个难解之谜。总之,他们把石块搬过了河,拖过了广袤的沙漠,托到了一定的高度,放到了合适的位置。胡夫金字塔就这么出色地建成了,以至于在数千吨石块的重压下,通向石块中心的法老墓室的狭窄过道至今没有变形。  P7-10

序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数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优秀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

后记

翻译房龙的著作,缘于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何龙先生的信任。何龙先生是一位少儿读物资深编辑,责编了很多优秀科普读物,是一位很有眼光和见识的编辑。

他多次来电话,要我为他责编的“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做点什么事情,还给我一个点题作业——翻译房龙的著作。这对我是个挑战,因为国内已有多种房龙的译本。而且有些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的译笔。

我是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不但是外语科班出身,多年从事大学外语教学,也翻译过多部外国儿童文学著作,且出版过很多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著作。因此,也很想给少儿读者译一本房龙的书。

但房龙的代表性著作很多,如果都凑在一起,显然没有必要;如果只译他一本,也好像少了点。因为我觉得房龙的作品里,最适合少儿阅读,对少儿最有教益的,恐怕就是他的《人类的故事》和《人类的家园》了。于是,一想,还是从这两部里选译出最精彩的章节,献给少儿读者吧。也许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专家的译法吧。

译房龙,其实也是重新阅读房龙。阅读房龙的时候,很多感想油然而生:要是历史和地理都像房龙那么写,那么这两门学科将会变得多么栩栩如生,令人向往啊!

历史当然是房龙的长项,因为他是一位历史学博士,且在大学担任过历史教师。在我们的印象里,历史老师脸上布满了沧桑,似乎几千年的人类史已让他倍感沉重。可是房龙不然,他是随意俏皮的,甚至是妙趣横生的,他那轻松跳跃的文字俨然和他那肥胖高大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他的《人类的故事》,你会追随他的思维,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奋斗,一起悲伤,一起哀叹,一起歌唱。他的文字不是冰冷的,而是火热的,具有惊人的感染力。恍惚中,你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你就是拿破仑,你就是创建一切伟大事业的伟大人物,你有无数的雄心壮志,或者,你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你也要像小草一样歌唱,为了明媚的阳光,为了甜美的雨露……总之,历史就在你身边,历史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房龙的伟大之处,他不故作高深,他不以教诲的面貌出现,他只是让每一个读者感受着、体会着、经历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你不知不觉地拥有了历史感,拥有了时空的连续感。

房龙甚至将历史感巧妙地融入了地理中,读他撰写的《人类的家园》,其实是在时空交错中周游世界各国。我们常见的地理学大多是讲述地形地貌、自然特征、政治区域、气候或物产,等等诸如此类的“冰冷”的问题。房龙其实也讲述这些,可是同样的内容却摇身一变,变得让人热血沸腾。因为在他的眼中,国家的现状是和国家的历史息息相通的,何人曾经在此地生存过,为了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曾经如何努力过,他们的民族经历了什么样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如此一来,地理就是人类生活的背景,地理因为人类的生活而变得多姿多彩。这就是房龙推崇的人文地理,一种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说明性文字,一种足以激活读者想像力的创造性文字。

当然,中国老祖先讲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读房龙的书也是如此。因为房龙是上个世纪的人物,当时由于视野和知识所限,房龙的一些观点是有错误的。不过这些只是白璧微瑕而已,因为房龙在出神入化的讲述中,让无数的读者热爱人类的家园,珍重人类的历史。

希望少儿读者会喜爱这部房龙作品选译。非常感谢房龙这样的学者型作家,没有他的智慧的文字,我就不会在春光明媚的时光里,与少儿读者快乐地相遇!

谭旭东

2009年3月于北京西山之麓

书评(媒体评论)

房龙的代表性著作很多,如果都凑在一起,显然没有必要;如果只译他一本,也好像少了点。因为我觉得房龙的作品里,最适合少儿阅读,对少儿最有教益的,恐怕就是他的《人类的故事》和《人类的家园》了。于是,一想,还是从这两部里选译出最精彩的章节。献给少儿读者吧。

译房龙。其实也是重新阅读房龙。阅读房龙的时候,很多感想油然而生:要是历史和地理都像房龙那么写,那么这两门学科将会变得多么栩栩如生,令人向往啊!

他在文学和史学之间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普通读者能轻松地感受历史、感受地理、感受艺术。

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著名儿童文学评仑家、本书译者 谭旭东博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房龙故事精选/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房龙
译者 谭旭东//谢毓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45226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8-4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09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