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关于犯罪数据资料研究的入门性指导,同时,在书中尽量不减少研究者在这个领域中深入探索的东西。例如,尽可能地减少具体数字和复杂图表的展示,但没有回避关于这些数据资料的解释分析和应用的较难的问题。本书关注的焦点是哪些定量数据资料能够告诉我们关于犯罪与犯罪人的知识。编者们也不打算用一种包罗万象的方法去讨论那些与刑事司法系统具体工作相关的数据资料,如那些关于定罪和监禁的数据资料等。
图书 | 解读犯罪统计数据--揭示犯罪暗数/现代西方犯罪学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关于犯罪数据资料研究的入门性指导,同时,在书中尽量不减少研究者在这个领域中深入探索的东西。例如,尽可能地减少具体数字和复杂图表的展示,但没有回避关于这些数据资料的解释分析和应用的较难的问题。本书关注的焦点是哪些定量数据资料能够告诉我们关于犯罪与犯罪人的知识。编者们也不打算用一种包罗万象的方法去讨论那些与刑事司法系统具体工作相关的数据资料,如那些关于定罪和监禁的数据资料等。 目录 丛书主编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犯罪暗数:困扰犯罪学家的问题 犯罪学的发展,犯罪暗数与冰山的隐喻 历史上关于犯罪数据的观点 道德统计学家 龙勃罗梭主义的理论 芝加哥学派和生态犯罪学 白领犯罪的暗数 塞林的理论 默顿的失范理论 女性犯罪的暗数 新时代,新视角 犯罪数据的新形式 理论的发展 现实主义者、制度学派和激进犯罪学派关于犯罪统计的观点 最近的发展 结论 总结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二章 官方统计:权威的描述 官方数据的主要来源 犯罪统计 首要的内容 可诉犯罪、简化审决犯罪、应报告犯罪和标准目录犯罪 计算犯罪 立法的影响 作为后来调查或诉讼程序的一个结果:犯罪分类的变化 已破案犯罪 犯罪人和犯罪的计算 小结 官方统计的社会结构 发现 报告 记录 破案和查明犯罪人 犯罪数据:什么图景?什么结论 地理分布 犯罪类型 犯罪人数据:什么图景?什么结论 结论 总结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三章 自我报告:真实的供述 目的问题 自我报告研究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开始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步研究显示了发展前途 20世纪60年代:研究的发展挑战了旧观念 20世纪70年代:稳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成熟或面临危机 研究方法和方法论问题 调查表中太多的轻微行为 如何选择调查所包含的项目 调查表中分类项目的重复 分类项目需更详细 测量多次习惯性犯罪人的项目 参照期的问题 调查行为的规模 调查的样本 “不回答”的问题 采取何种调查方式 方法上的迷茫 结论 总结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四章 被害调查:完整的回忆 被害调查的发展 美国的热忱 英国的谨慎 调查的困惑:方法论问题 应该问谁:关于样本和抽样框 被害人是否会想起并告诉我们:测量误差问题 记忆退化和延伸 掩盖与虚构 是否与他们有关系:关于回答误差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犯罪:犯罪的定义 调查资料的用途 英国犯罪调查 区域调查 结论 总结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五章 犯罪人的特征:普通的犯罪嫌疑人 年龄:年轻与犯罪 官方确定的犯罪人 年轻的犯罪人 成年犯罪人和成年犯罪 自我报告的犯罪人 成长 性别:男性犯罪率更高 官方确定的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 可起诉罪 简易审决罪 自我报告确定的犯罪人 报告的犯罪行为 侠义精神 种族:犯罪歧视 监狱中的犯罪人 被逮捕的犯罪人 已知的犯罪人样本 年轻、贫穷的工人阶级 亚洲人的犯罪率 自我报告的犯罪人 被害人和报告 资料不足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吗 阶级:最后的理由 监狱中的犯罪人 罪犯的样本 生态学研究 对犯罪人的阶级偏见 犯罪偏见和机会 自我报告的犯罪人 阶级内部的犯罪 家庭内部的犯罪 阶级的界定 普通犯罪和普通犯罪人 总结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六章 趋势研究:量子跳跃 61年的犯罪趋势 犯罪率与战争 犯罪率与繁荣 犯罪率与下降 持续上升的犯罪率 失业与犯罪的关系 总体层面研究 其他暗数 一个有用的替代者 生态学谬误 何种途径 一致的怀疑 更广泛的关注 个体层面的研究 完全无知 总结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第七章 结论:坚持测量吗 数字不是唯一的数据资料 犯罪统计和诚实的政治家 因何而用 数字的力量 犯罪病因学的转移 回归病因学 结束语 总结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词汇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解读犯罪统计数据--揭示犯罪暗数/现代西方犯罪学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克莱夫·科尔曼//詹妮·莫尼罕 |
译者 | 靳高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934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09-03-01 |
首版时间 | 2009-03-01 |
印刷时间 | 200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1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2007—4009 |
版权提供者 | McGraw-Hill Education(Asia)Co.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