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嬗变与重构(中国IPTV发展现状与走向)/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IPTV发展的视角出发,结合传播学的理论框架,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IPTV发展的轨迹,梳理学界及业界对IPTV的模糊认识,澄清对IPTV认识的误区。并从传媒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中国IPTV发展的内在及外在动因,阐述IPTV发展的传播学意义。同时对我国目前初具特色的几种IPTV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总结,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见解,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书可供新闻传播专业研究人员、师生,媒介管理部门人员,媒介爱好者参考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框架设计共为七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选题的来源及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现状,表明研究目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讨论进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介绍本书的研究构架。

第二章:IPTV概述,介绍不同行业人员对IPTV的不同理解或定义。在此基础上廓清其定义,并阐述其主要功能、特点、关键技术及与数字电视的区别。

第三章:用媒介生态学理论分析IPTV发展的动因,主要从社会环境、传媒技术、互动个性、广电和电信的生存与发展等方面阐述IPTV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从传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及传播影响分析IPTV发展的传播学意义,如传播形态的质变,传播模式的改变,传播内容发展的多元,传播影响的深远等。

第五章:从区域层面考察分析中国以TV和PC为终端的IPTV主要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策略,具体讨论哈尔滨、杭州、河南省等省市的模式。

第六章:在对IPTV的发展环境、发展意义、发展状况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深入剖析,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动向。

第七章:结语,立足于前六章对IPTV的发展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对IPTV的发展作归纳性的总结。

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1

一、选题的来源/1

二、研究意义/10

第二节 研究概况/14

一、国内核心著作和论文/14

二、国外的研究/18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问题/19

一、研究思路/19

二、主要问题/20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20

一、研究框架/20

二、研究方法/21

第二章 IPTV概述/23

第一节 IPTV的定义/24

一、IPTV的定义/24

二、IPTV的主要功能及特点/30

第二节 IPTV与数字电视/35

一、数字化与数字电视/35

二、IPTV与数字电视的异同/42

第三节 IPTV技术/47

一、流媒体服务器与运营管理体系/48

二、内容的承载传输与数据数字版权管理/50

三、用户接收终端及机顶盒技术/52

第三章 IPTV发展的媒介生态景观/55

第一节 媒介生态系统

IPTV发展的理论观照/56

一、媒介生态学:媒介生存发展的重要理论诠释/56

二、媒介生态系统:媒介发展的内外合力/59

第二节 社会环境

IPTV发展的媒介生态土壤/61

一、媒介的外部生态环境有利于IPTV的发展/62

二、社会转型推动传媒业的变化/64

第三节 传播技术

IPTV发展的媒介生态基因/68

一、传播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传播的发展/68

二、新技术催生新媒体/76

第四节 互动个性

IPTV发展的生态张力/80

一、互动个性是时代发展的产物/80

二、观众的主体意识增强/90

第五节 广电和电信的生存与发展

IPTV发展的内爆力/93

一、广电图谋更大的发展和传播空间/95

二、电信业欲借IPTV闯入综合信息服务领域/105

第四章 IPTV发展的传播学意义/113

第一节 传播形态的质变/115

一、传播对象:由“观众”向“用户”的转变/116

二、传播特征:“传播者主导”嬗变为“用户主导”/122

第二节 传播模式:由单向到互动/129

一、互动是传播载体不断“进化”的结果/130

二、IPTV互动的表现形态/134

第三节 推动IPTV内容平台多元发展/136

一、IPTV:真正“内容为王”的时代/137

二、开辟新的内容“蓝海”市场,告别单纯的“收视率”/141

三、从免费逐步到付费的收视模式/145

第四节 IPTV开辟了文化传播的新渠道/146

一、IPTV使家庭信息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148

二、跨越数字鸿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154

三、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促进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161

四、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164

第五章 中国IPTV发展模式与问题/171

第一节 以PC为终端的IPTV发展模式/173

一、新央视国际:内容的集大成/174

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借道渗透内容行业/178

三、上海文广集团:IPTV的先行者/180

四、其他企业创办的宽频网站渐具规模/182

第二节 以TV为终端的IPTV发展模式/183

一、优势互补的哈尔滨模式/183

二、政府主导、双模发展的杭州模式/190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河南模式/194

四、发展模式的思考和启示/198

第三节 中国IPTV发展问题与策略/201

一、消除政策壁垒,促进IPTV良性发展/201

二、主导权的争夺与控制/206

三、从“泉州事件”看广电、电信利益之争/212

四、提高用户认知度,不断扩大用户规模/216

五、谨防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220

第六章 IPTV的未来发展趋势/225

第一节 IPTV将打造完整的内容产业链/227

一、内容创新是传媒业创新的根本/228

二、IPTV将创造巨大的内容产业链/233

三、产业链的构建需要各方协作/241

第二节 IPTV将促进“三网融合”/249

一、“三网融合”的内涵/249

二、“三网融合”的推动因素/251

三、如何推进“三网融合”/261

第三节 IPTV与传统电视将共同演进、协调发展/272

一、共生是媒体生态的本能/272

二、共同演进是媒体的历史发展轨迹/273

结语/277

一、中国IPTV的发展是各种合力推动的结果/277

二、中国IPTV的规模发展将给广电和电信业带来革命/280

三、中国IPTV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亟待突破/284

参考书目/28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嬗变与重构(中国IPTV发展现状与走向)/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楚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72642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10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