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消费者发现与主体性缺席--现代广告理论及运用史评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简即真”的营销传播理论的第一部。本书以产品(广告主)、广告本体、消费者三个视角为基点,以广告即广告理论价值取向在三个视角间的重心转移为线索,来展开对百年来广告理论及广告经典案例的回顾与批判。

目录

序言

自序

引言广告的窘境

第1章 产品/广告本位及消费者的闪现

 1.1 广告主(产品)本位

1.1.1 “前理论”时期

1.1.2 现代广告的两种开端

1.1.3 “推销术”概念的产生

 1.2 广告本位阶段

1.2.1 科学广告的先驱:硬性推销派

1.2.2 艺术广告的先驱:软性推销派

1.2.3 独特的销售主张: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1.2.4 早期的“创意”概念和科学派旗手大卫·奥格威

1.2.5 艺术派代表威廉·伯恩巴克和ROI理论:对USP和奥格威的发展

1.2.6 走向折中:李奥·贝纳和“产品的戏剧性”

第2章 消费者的发现

 2.1 第一次整合:4Ps Marketing Mix

 2.2 消费者研究的两种范式

 2.3 细分消费者

 2.4 消费者研究的批评和补充

第3章 消费者本位

 3.1 品牌形象与消费者

3.1.1 品牌形象的缘起(Brand Image)

3.1.2 品牌理论的发展

3.1.3 GE的品牌发展案例

 3.2 企业形象(CIS)与消费者

3.2.1 VI的出现

3.2.2 CI的产生及内涵

3.2.3 墨西哥T恤的CIS案例

 3.3 定位:把品牌建构在消费者大脑中

3.3.1 一词占领大脑

3.3.2 并非第一才能定位:Avis的得与失兼对定位理论的批评

第4章 第二次整合:IMC的全方位沟通

 4.1 整合营销传播的要义和案例点评

4.1.1 整合营销传播的要点

4.1.2 英特尔的IMc案例

 4.2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缺憾

4.2.1 “媒体创意”“接触点管理”与“一致性”间的鸿沟

4.2.2 “数据库”所导致的工具理性的“复杂性”和“非理性”

4.2.3 对早期USP、ROI理论以及后期“定位”理论的忽略

4.2.4 AP制:对IMC批判的补充

第5章 主体性的一再缺席

 5.1 主体性缺席:广告的后现代批判

 5.2 艺术没落与神话制造:广告理论的后现代批判

5.2.1 对科学广告理论的批判:主体性丧失

5.2.2 对艺术广告理论的批判:艺术的没落

5.2.3 对USP和“细分”等综合理论的批判:神话制造

 5.3 消费者的不断发现与主体性的一再缺席

第6章 我理想中的广告理论

 6.1 广告理论研究的四个视角和两种方法(两个视域)

 6.2 融合的界面:介入与超越

 6.3 “元理论”基础、“自理论”与“间理论”

 6.4 以心理学和美学为元理论基础的营销传播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消费者发现与主体性缺席--现代广告理论及运用史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71478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3.50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