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代名师--我们永远的老校长
内容
编辑推荐

赵宪初、李楚材、段力佩、薛正、赵传家等名誉校长,一生从教,硕果累累,他们之所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和赞誉,是因为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爱,对教育对象充满了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赵宪初等老校长,把自己的整个身心交付给了学生,把满腔真情献给了学校,因而奠定了教育的成功。这就是“师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师魂”。

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深刻感悟赵宪初等一代名师厚德载物的胸襟风范、崇教敬业的道德风范、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从教生涯中,赵宪初、李楚材、段力佩、薛正、赵传家等教育大师,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民进上海市委的老领导。他们视教育为崇高的事业,把心血融于其中,把毕生贡献给了莘莘学子;他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做一颗铺路的石子,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呕心沥血,甘当一部清障的机车、一盏指路的明灯;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堪称桃李芬芳,杏坛楷模;他们的一生爱祖国、求民主,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无论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们都始终以极大的热忱关注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关注着民进组织的发展。

他们作为老一辈教育家、民进的老领导,他们高尚的品格、优秀的作风、执著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目录

 一代宗师 风范长存

——记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名誉校长赵宪初(1907—1998)

 捧着心来唯有爱

——记上海市位育中学名誉校长李楚材(1905—1998)

 羡君有至乐,天下育英才

——记上海市育才中学名誉校长段力佩(1906—2003)

 七弦弹动松风起,山月澄清透碧纱

——记女子教育家、上海市第三女中名誉校长薛正(1901—1995)

 清风拂桃李

——记著名教育家、上海市市西中学名誉校长赵传家(1898—1993)

试读章节

一代宗师 风范长存

——记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名誉校长赵宪初(1907—1998)

明 浩

赵宪初是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在南模这块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整整七十年,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人才,桃李满天下,为“科教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勇于探索,严谨治学,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被誉为“赵三角”。他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

第一部分生平篇

书香门第

赵先生名型字宪初,1907年10月27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九月廿一)诞生于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这里河道纵横,交通便利,景色秀丽,物产丰盛,人杰地灵,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赵宪初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他的家在卧龙桥西堍北栅街65号,门前有条河,叫市河,由南向北。北栅街面上面都有廊棚,是西塘镇上较热闹的一条街。他祖父是经商的,叫赵诵棻,字友琴,开了一家南货店,名泰号,前店后家。父亲名元灿,字振麟,后改为振麐,有六个子女,赵宪初排行老二。祖父、父亲和他三代都属羊。他父亲是清末秀才,后来到上海进了龙门师范,那是一所新式学堂。他父亲是龙门师范的第一届毕业生;而且是第一名。毕业后,曾在嘉善县做过教育科的科长,办理新式的学堂,嘉善县魏塘镇上第一个高等小学的校舍也是他经手建造的。那时西塘也办了一个高等小学和一些初等小学,他父亲也都参与其事,并任西塘区学务委员,在嘉善教育界是新式教育的前辈。他父亲经历了戊戌变法,并在上海龙门师范读过三年书,受新思想的影响较深。赵宪初出生时,正值清廷被迫宣布立宪,父亲就为他取名为型,字宪初。型的意思是宪法已有初步的典型,宪初就是立宪开始。他的弟弟生于民国元年,于是取名为基,字复初。意为宪法有了基础,光复之初。后来改名为望,意即国家有望。他的父亲还担任过西塘乡名誉自治委员、嘉善县商会董事,并于1914年作为嘉善商会代表,参加浙江省赴日实业观光团,去日本参观“大正博览会”,是西塘镇最早出过国门的人。赵宪初五岁时正逢辛亥革命,经历的第一次革命就是剪辫子。他头顶上原先有个三四寸长的辫子,被表哥一剪刀剪掉了,后来母亲给他剃了个光头,他觉得很光荣。春节时家里客堂里贴着一张年画,上面是辛亥革命领导人的画像,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孙中山、黄兴、黎元洪。这就是赵宪初最早接受 的共和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了。

1912年,赵宪初进入西塘镇的苹川小学堂读书。学校是由四贤祠改的,是西塘镇上最早的一所小学。学校离他家很近,他家后门出来就是学校的操场。半年后,这里改为高小,赵宪初就到对面新造的西塘第一初级小学读书了。当时因校舍不足,同时学生人数也少,学校采用复式教学。老师给一个年级讲课时,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自己抄书写字。赵宪初在这里读了四年初小,毕业后升入高小。学校名叫嘉善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址就是四贤祠,算是镇上的最高学府了。到高小二年级时,学校搬到南栅新址,赵宪初上学要从镇的最北端走到最南端。课程主要有国文和读经,国文也是有课本的,如陶潜的《桃花源记》等,读经读的是《论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国文老师教虚词“而”字的用法。说从前一个学生不会用“而”字,老师给他写了一个批语:“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而已。”十八个字中用了十个“而”字,使他学会了“而”字的用法,而且终身不忘。从高小二年级开始学英文,其他有算术、历史、地理、理科等,当然还有体操、唱歌、画图、手工等课程。赵宪初的学习成绩很好,特别是算术成绩最好,最差的是画图和手工。他还喜欢玩踩高跷和踢毽子,能踩着高跷在学校墙顶上走,还能在西栅环秀桥的石栏杆上和人比赛谁走得快。他还是踢毽子的能手,会踢昏的,即两脚同时离地,跳起来踢。  负笈求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赵宪初在西塘第二高小毕业。那时整个嘉善县内没有一所中学,再要升学就要到外地去了。他父亲在上海龙门师范读过书,知道上海徐家汇有一个很有名的大学,叫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的前身),有附属中学和小学。父亲要赵宪初到上海读中学,考虑到上海的中学程度较高,不易被录取,于是先报考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在高小三年级插班,重读一年高小,为上中学打好基础。暑假中,12岁的赵宪初由父亲陪同,来到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参加入学考试。不久之后,报上公布了录取名单,他被录取了。九月初开学时,父亲陪他到学校报到。第二天早上,发现忘带面盆,于是他立刻给住在旅馆的父亲写信,贴上邮票,投入学校的邮箱。但没过多久,老师找他问,这信是你寄的吗?原来他在脏的窗台上刷糨糊,把邮票给搞脏了,不能用了。老师为他换了一枚邮票,信寄出后,隔一天父亲就给他送来一只国货铜面盆,在学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别人都用搪瓷面盆。大概是受父亲的影响,赵宪初始终爱用国货,爱穿国服。经两周试读之后出榜分班,赵宪初被编入高小三年级乙班。

南洋附小创办于1901年,学校管理极为严格。学生一律住校,星期日才允许出校门,每隔四个星期才允许回家一次。学生在校,不得有零用钱,带来的钱要交给学校代为保存,要买什么东西可以请学校代办。早上起身、晚上睡觉都要在房间内点名,一日三餐、上课下课都要排队。洗澡理发都按房间排了日程。学校功课与在西塘时相比,国文、英文和算术比较深,但他在附小读了一年,进步很快,算术成绩特别好。

南洋附小的校长(当时叫主事)是沈叔逵先生,他是我国学校设唱歌课的开创人,编有唱歌集六册。赵宪初很佩服沈叔逵先生的教育思想,他对教育上的一些想法有许多是追随沈叔逵先生的。沈叔逵的办公室里有一副对联:“唯天生才皆有用,他人爱子亦如余。”赵宪初便一直以此为座右铭。

1920年9月,赵宪初从南洋附小毕业,直接升入中学,在中学里一共读了四年。在中学的课程,除了国文、修身、法制等是中文教材外,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经济等都是英文教材,因此赵宪初的英文较好,主要是靠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经济这类课上的英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在附中时代的功课是出类拔萃的,得过好几次奖,毕业时排名全校第二。

1924年夏,赵宪初在南洋大学附中毕业,即升入大学部。当时南洋大学(后改名为交通大学)有四个系,称为学院,一是电机,二是机械,三是土木,四是铁道管理。他数学较好,但动手能力比较差,就选了电机工程。工程系一共有三个班,在大学一二年级时都是基础课。三个班并不分开。在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成绩还可以,但到了三四年级,专业的功课多了,动手的要求也高了,他就发觉其实是不该选择工程学科的。P1-4

序言

民进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一代名师,我们永远的老校长》一书,出版之际,嘱我写序,这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深刻感悟赵宪初等一代名师厚德载物的胸襟风范、崇教敬业的道德风范、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

赵宪初、李楚材、段力佩、薛正、赵传家等名誉校长是著作等身的教育大师,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会员、民进上海市委的老领导。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从教生涯中,他们视教育为崇高的事业,把心血融于其中,把毕生贡献给了莘莘学子;他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做一颗铺路的石子,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呕心沥血,甘当一部清障的机车、一盏指路的明灯;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堪称桃李芬芳,杏坛楷模;他们的一生爱祖国、求民主,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无论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们都始终以极大的热忱关注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关注着民进组织的发展。作为老一辈教育家、民进的老领导,他们高尚的品格、优秀的作风、执著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赵宪初、李楚材、段力佩、薛正、赵传家等名誉校长,一生从教,硕果累累,他们之所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和赞誉,是因为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爱,对教育对象充满了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赵宪初等老校长,把自己的整个身心交付给了学生,把满腔真情献给了学校,因而奠定了教育的成功。这就是“师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师魂”。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时代,知识信息量激增,知识创新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多元化互相激荡,传播手段日益多样,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更要加强师德修养,立德树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我想,只有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人,才能成为无愧于时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些读后感想,我愿与读者共勉之。

写下这些文字,谨以此表达对赵宪初、李楚材、段力佩、薛正、赵传家等一代名师的崇敬和纪念之情。

后记

《一代名师——我们永远的老校长》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正式出版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严隽琪特为本书作序,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欣然为本书题词,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鼓励,谨此,致以诚挚的敬礼。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诸多领导的积极帮助和各方的大力支持。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名慈,原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蒋家祥、原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秘书长金培基、原民进上海市委办公室负责人凌其成、原民进上海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夏世铎、原民进长宁区委副主委陈子成等对本书进行了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林重耳、蒋衍先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史料,施福康、涂美龙、孙海燕、季国进、洪璐、江丽英、郑晓路、颜志强、赵家铭、顾大胜、朱家泽、张莉、王刚、顾和、王荣奎、赵士诚、赵家滨、舒德润、朱银宝、刘争义等同志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也给予了很多帮助。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育才中学、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市西中学曾为本书编写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代名师--我们永远的老校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修身//徐德骁//陈强努//陈汝南//吴锡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75186
开本 其他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