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内容
编辑推荐

管人是一门工作艺术。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管人需要制度.管人需要方法,管人需要智慧,管人更需要手段。只有善于思考。掌握好管人方略,才能激励出每个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下属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本书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老板管人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

内容推荐

本书告诉了你21种管人制胜的成功手段。本书将成功管理者的用人、管人的经验融会贯通,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老板管人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

目录

手段1:知人善任

知人才能善任

豹子捕鼠不如猫

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会区分不同的人才

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职位

用对人才能做好事

用人贵在精而不滥

手段2:取长补短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既能善用人之长,又要善用人之短

有时员工的缺陷也是一种美

怪人有怪才,大胆使用收奇效

用人之长,容其所短

手段3:率先垂范

律人必先律己

要求下属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想当好领导,首先要做好公仆

当好表率,使员工自觉追随   

手段4:因人制宜

千人千面

管理“刺儿头”员工要用特殊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以不同的手段驾驭不同的员工

管理“小人”下属有妙招

采取“分门别类”的管人策略

手段5:树威立信

威信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

个人权威是领导者的有力武器

用优秀的个人品质树立威信

立威一定要掌握好火候

保持距离才能树立权威

管理者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

管理者一定要恪守诺言

手段6:宽严相济

当宽则宽,当严则严

火攻”与“水疗”相结合

用铁拳维护秩序

要懂得给下属留面子

及时给员工一份“夹心饼” 

软硬兼施是行之有效的管人手段

手段7:杀鸡吓猴

对待害群之马必须采取严厉的手段

抓住典型开杀戒能使众人警觉畏惧

杀鸡一定要能吓猴

当严必严,不要怕杀鸡给猴看

手段8:推功揽过

申功代罪是获得员工忠心的最好办法

心甘情愿地把功劳让给员工

承担过错显诚心

拿出勇气,大度地承担责任

主动为下属承担责任

手段9:奖罚分明

用适时的责惩和赞赏表明立场

论功行赏的激励功效

及时处罚不具落实能力的人

以重奖的方式把能人树为榜样

赏罚分明激励士气

重赏与严罚相结合

手段10:兼听博采

员工敢说“真心话”

开胸襟,倾听下属的建议

造让下属开口的最佳氛围

个善于纳谏的领导者

个最佳的倾听者

得进下属的谏言

手段11:上下同欲

标一致,劲才能往一处使

让员工参与企业整体工作

赢得员工的合作

用激情领导打造成功管理团队

手段12:正人正己

做好员工的表率

要求下级做到的,领导要首先做到

以身作则永远是真理

道德风范最能收服人心

以人品和风范立威

手段13:感情投资

利用感情杠杆拉拢部属最有力

做个让部下感恩的“知己者” 

对员工进行感情管理

感情投资打造卓越领导

让公司充满人情味

手段14:引入竞争

让员工感到他处在竞争中

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

用竞争取代“内耗”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

用赛马代替相马

手段15:恩威并重

红脸白脸一起唱

学生会“胡萝卜加大棒”的管人方法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

不妨迁就一阵,也不妨威慑一次

手段16:权衡制约

权力的分配与制衡

让下属的职责互相牵制

砸烂妨碍大局的小圈子

巧用平衡术,切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手段17:适当加压

给人一定的压力

把压力传达到每一个下属身上

“逼”员工进步

经常有意给部下施加压力

手段18:巧用激将法

激怒对方以收奇效

请将不如激将

先知将,再激将

“泼冷水”也是一种有效的管人术

手段19:勤于沟通

领导要善于同员工沟通

沟通比权力更重要”

面对面的沟通最有效

建立多方位畅通的沟通渠道

双向沟通创造奇迹

手段20:无为而治

无为而达到无不为

逍遥而治的无为

掌握“无为”式管人策略

要装糊涂而不要真糊涂

手段21:礼贤下士

对贤能之士要树立“求”的理念

留人必先留心

不惜牺牲个人尊严去“求”才

真诚地渴慕、罗致贤才

试读章节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神邪则质邪”。“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一个人的“神”,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体现在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一身精神,俱乎两目”。

如果一个人的“神”侵褊狭、“神”挫,其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异思迁,随便放弃自己的道德情操而趋利。这种人平常善于掩饰自己,往往在准备充分、形势成熟后才显出本性,而不会轻易发难,不打无准备的仗,是大奸大贼一类的人。这就是观人要视“神”的道理。

所谓“精惠则智明,精浊则智暗”,是说观察一个人的“精”,可以识别其智慧明暗。聪明敏慧的,其“精”条达畅明;鲁笨愚钝的,其“精”粗疏暗昧。这个“精”,与“精明”的“精”字在意义上有些联系,但识别起来,并不容易。

古谓人有“精、气、神”三性,“精”指一个人才智能力在气质上的外部显露。花气袭人是芳香,人的才情心力也会像花香一样有灵。品质的复杂,加上个人修养和环境等因素的外在影响,’有些人的“精”和“神”表露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处于落魄颓丧时期,普通人难对此一目了然,一洞澄明。这就需要识人者运用经验和感觉去进行综合判断。许多人都有这种体验,一看某人,就知道他聪不聪明,道理即在于此。这即是观“精”之说。

所谓“筋劲则势勇,筋弱则势怯”说,意即观察一个人的筋l能识别其胆量。筋劲,其人勇猛有力;筋松,其人怯懦乏劲。 ,

“骨硬则质刚,骨软则质弱”说,即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别其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软,其人软弱。曾国藩在鉴别人才时认为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有开门见山的作用。他在《冰鉴》中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筋”和“骨”则经常联系在一起被用来考量一个人的力量勇怯。 

“气盛决于躁,气冲决于潜”: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其沉浮静躁。沉得住气,临危不乱,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浮躁不安,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坚,做事往往“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活泼好动与文静安详不是沉浮静躁的区别。底气足,干劲足,做事易集中精力,且能持久;废气虚,精神容易涣散,多半途而废。文静的人也能动若脱兔,活泼的人也能静如处子,而神浮气躁的,做什么事都精力涣散,半途而废,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问题,遇事慌张,稍有风吹草动,就气浮神惊起来。

曾国藩认为:“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激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也就是观脸色,“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动声色之人,须从其他角度来鉴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一般来说,“色”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与肤色并无直接联系。一般来讲,仁善厚道之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之人,有激奋亢厉刚毅之色。

曾国藩认为:“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阑。”也就是说,观察一个人的“仪”,能发现其素质好坏,修养高低。仪态端庄大方的,修养深厚,素质高;仪态邪顽、畏缩卑琐的,修养浅薄,素质差。曾国藩说:“端庄厚重是贵相。”这是“仪”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耿介忠直的,仪态坚定端庄;果敢决断的,仪态勇猛豪迈;坦荡无私的,仪态安详娴静。环境的熏陶对“仪”的形成有极重要的影响,所谓的“居移气,养移体”,就是此理。高贵环境中的人自有一种逼人的气势和仪态。这可作为识别人物的一个外部根据。

曾氏认为:“直容之动,矫娇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跪呛;德容之动,颐颗印印。”也即观察一个人的“容”,能发现其正邪与谨散。这里的“容”应理解为“容止”,以示与前面的“仪”相区分。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会在容止上有所表现,即便当事人极力掩饰,也终有迹可寻。容止不正,其人必怀他念,这就需要考察这个人的真实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心无庞杂,不会轻易地“见利忘义”。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容止沉稳的,则谨慎有节;容止圣端的,则肃穆威严。此即为观容。

“心恕则宫缓,心蹋则宫急”:此为观言。言为心声,缓急之状在于言。观察一个人说话,能看出其性格。性情柔顺祥和,则说话平缓;性情急躁,则说话直快爽捷。言语是思想的表现,也是判断一个人性情才能的重要方面。

还有一个重要的识人方面,即观眼,也就是由眼睛识别人物心性才情。眼睛可透露人的诸多信息,从身体素质到心性能力。眼睛有“心灵的窗户”之称,古今中外名人都注意到这一方面,多有共识,在很多情况下,眼睛都是识别人才的途径。曾国藩认为:“一身精神,俱乎两目。”睛子(即眸子)明亮清澈的,往往为人正派,心胸高洁宽广;睛子晦涩的,大半是杂才、不正不纯之人。因此从眼神最易判断一个人的心性。凶恶之人目露凶光,仁爱之人目光诚恳而庄重,勇敢之人目光炯炯有神;心怀奸邪的人眼睛闪忽不定,动若萤光;心无杂念,堂堂正正的人,目光镇定有情。

曾国藩认为,以德行、才能和性情为依据,可将人才分为五个层次:兼德、兼才、偏才、依似、间杂。

P10-12

序言

作为管理者,当你的下属对你的某项指令感到难以理解而不予执行时,你要明白这是完全正常的。这时,你不能以自己的权力强迫他们必须执行,你要向他们解释清楚,对他们阐明利害关系。相信他们都懂得是非,只要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因为,管理者主动找下属谈话,而且把自己的真心告诉他,这会让他备受鼓舞,他会觉得你不是把他看做下属,而是把他当做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如果管理者真心实意地和下属交朋友,相信谁也不会拒绝。

管理者要深明大义。在日常的管理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对于这些费力又伤神的事,不必去斤斤计较。有时候,即使自己在利益上有点损失,也不要太在意,顾大礼而不辞小让,行大事而不计小利,但是,对待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则必须坚持,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管理者要善于因势利导。当一个人遭受打击和挫折,意志消沉,落魄失意,觉得整个天空都是灰色的时候,就需要管理者给予及时的鼓励,要让他明白,付出总会有回报,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做一个众望所归的管理者。当下属犯了错误时,不要粗暴地对待,因为他可能已经很内疚了,过于激烈的指责,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部门整体工作发生问题时,作为管理者要多承担责任,而不应将责任全部推到下属身上。对待员工要公平,辞退老员工更要慎重,因为人员的加入和离去对工作和士气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把企业的奋斗目标告诉全体员工,以感染和鼓舞员工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奋斗,需要将自己的决策及面临的各种困难告诉大家,以便引导员工发挥聪明才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热爱下属。热爱自己的下属是管理者的经营之本。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只有做到了让下属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具备了充足的自信之后,才有可能与下属产生内心的共鸣,事业才能迅速发展。

作为管理者,要诚实客观,不自吹自擂。只有诚实客观,才能真正赢得下属的心,虚伪的管理人员,频频放空炮,不可能抓住下属的心,只会让下属对管理者的虚伪更加反感,久而久之,人们便对这个人产生厌恶。

虚心听取相反意见。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你地位有多高,或者你拥有多么巨大的成就,都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虚心听取下属不同的意见,能使你的管理者地位稳固,能使你得到更多的拥护。

管理切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作为管理人员,不应该太独权,而应该考虑一下员工们的所思所想,别让自己的独权引起下属们的反感、报复,要给下属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自由自在地发展,要经常与下属们进行沟通,不要老靠独权去控制他们。另外,管理者要少求全责备,多用人所长。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上司要为下属发挥这些特长创造条件。有的管理者不仅在薪金、工作满足感、前途推举等方面对下属照顾,还给下属一个得体的职位。这样下属们就会被上司的行为所感动,心甘情愿地为你尽力,尽显自己的才能。 

作为管理者要允许下属犯错误。作为下属,他们刚开始工作肯定会有生疏的地方,有不精通的业务,因此也肯定会犯一些错误。对于他们的这些错误,一定要给予理解、指导和帮助。管理者应该有把握时机的能力,该说的时候就说,不该说的时候就放下来。同样该做的就做,不到时机就要等待时机的到来,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说服下属,而且让他们心服口服。

作为管理者,要懂得不失理性,以理服人,不要老是直接反对或斥责你的下属,那样即使他一时服从你,但同时肯定也会埋下不服的种子,给你以后的工作带来不便。可以通过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让下属们权衡一下利弊,并让他们自己确定该如何去做,从而最后被你说服。在原则问题上要坚定不移,不能动摇;在非原则问题上,要灵活、宽容、大度,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总之,管人用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善于思考,掌握好管人的方法和方略,才能激励出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卓越不凡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下属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本书告诉了你21种管人用人的手段,将成功管理者的管人、用人的经验融会贯通,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总经理管人用人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智慧宝典。

作者

2008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总经理管人用人的21种手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子予//汪建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29002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4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1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