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相当明显地体现了复旦数代学者在胡风研究领域的师承关系。从“胡风集团”成员和“骨干分子”贾植芳先生到他的学生陈思和等,从陈思和教授到他的学生张新颖等,从张新颖教授到他的学生潘嘉等,展现了一条完美的师承传接线。
图书 | 待读惊天动地诗--复旦师生论七月派作家/薪传全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相当明显地体现了复旦数代学者在胡风研究领域的师承关系。从“胡风集团”成员和“骨干分子”贾植芳先生到他的学生陈思和等,从陈思和教授到他的学生张新颖等,从张新颖教授到他的学生潘嘉等,展现了一条完美的师承传接线。 目录 总序(陈思和) 第一编 胡风理论 贾植芳:关于胡风的文艺思想 冻思和:胡风对现实主义理论建设的贡献 张国安:论胡风文艺思想和外国文学的关系 鲁贞银:鲁迅与胡风 鲁贞银:论胡风的《论现实主义的路》 刘宏伟:胡风文艺理论的黑格尔因素 袁凌:胡风“现实主义”的乌托邦和受难性质 文贵良:胡风的话语方式 郜元宝:“给他们许多话”: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 第二编 路翎创作 李辉:灵魂在飞翔——《路翎晚年作品集》序 张业松:“一生两世”与强制遗忘——关于“路翎叙述”的叙述 张新颖:没有凭借的现代搏斗经验——与胡风理论紧密关联的路翎创作 潘嘉:“恶”、“疯”以及精神旷野的流浪——论“原始强力”在《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展现 刘云:从“思想式写作”到“马克思主义式写作” ——路翎从《财主底儿女们》到《战争,为了和平》所展现的美学面 貌差异分析 第三编 “七月”群像 孙乃修:贾植芳小说杂文散论 李振声:存在的勇气或拒绝遗忘 刘志荣:地火在运行——张中晓与《无梦楼随笔》 何言宏:严酷年代的精神证词——“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写作 张业松: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 段怀清:诗与一代之事——关于诗人冀访、《诗垦地社丛刊》及其他 周燕芬:《希望》终刊后胡风同人的社团活动 附录: 1.《思想的尊严——胡风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目录 2.本书作者简介 编后记(张业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待读惊天动地诗--复旦师生论七月派作家/薪传全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业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6501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28 |
宽 | 15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