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隐秘日记(我家的夫妻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普通生活的婚姻隐秘,现实实会的“浮生六记”。没有遮蔽,没有修饰,平常并幸福着,烦恼并快乐着。散文家、天涯散文天下首席版主周闻道,天尘人文频道主编朴素倾情推荐!

原汁原味再现了主人公伍汉和常乐十年的婚姻生活:

有柴米油盐的繁重和琐碎,又有平淡生活的幸福和情趣;有夫妻间的花房隐私、恩爱盘算和拌嘴斗智,也有男主人公不羁的脱轨生活;有个体刨业的艰辛和一夜暴富的瞬间幻想,也有股票投资的期待和失落;有真爱的坚守,电有瞬间爱情走私的诡谲与自责,有看破红尘的随遇而安、心静如水,也有陷入红尘的浮躁不定、迷惘彷徨。

内容推荐

原汁原味再现了主人公伍汉和常乐十年的婚姻生活:

有柴米油盐的繁重和琐碎,又有平淡生活的幸福和情趣;有夫妻间的花房隐私、恩爱盘算和拌嘴斗智,也有男主人公不羁的脱轨生活;有个体刨业的艰辛和一夜暴富的瞬间幻想,也有股票投资的期待和失落;有真爱的坚守,电有瞬间爱情走私的诡谲与自责,有看破红尘的随遇而安、心静如水,也有陷入红尘的浮躁不定、迷惘彷徨。

高兴与忧伤同在,喜悦与哀愁并存、没有遮蔽,没有修饰,平常片幸福着,烦恼并快乐着。一如红尘中的你我。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1章 隐秘日记

第2章 忧世伤生

第3章 吾家有女

第4章 我们的时代

第5章 我的脱轨生活

第6章 请开盘,为我送行

第7章 隐约的灯火

试读章节

刚打出“我家夫妻生活的100个细节”的标题,常乐就跑了过来,对着屏幕指手画脚了半天。我怀疑这娘们有特异功能,感觉出奇的准确。有时她甚至能侦察到我的潜意识,看来是做特工的料啊。跟这样的娘们生活在一起,我不得不时时绷紧了神经,生怕被她捕捉到一点什么,当作时机成熟时指控我的证据……

她说:

“第一,‘夫妻生活’容易让人误解——尤其你们男人,尽往那方面想——可以改成家居生活或者家庭生活。”

“老婆大人,不存在误解,我就是想写那方面……”我戏谑道。

“你敢。”她声音不自觉地大了起来。

“第二,‘我家’两字去掉——我说呢,怎么看来看去总觉得没安全感!”

我删除了“我家”二字,说,“好了,这下安全了。”

常乐似乎也还满意,扭着屁股走出书房,唱“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

他娘的,这模样,还伤悲呢。好了,她走开了,我也就清净了,今晚还想码2000字呢。但正当我要继续工作时,歌声嘎然而止,她又飘了进来,幽魂一般的。

“还有,第三,‘100个’不好,改成‘若干’吧。”

“‘夫妻生活的若干细节’?你不觉得像‘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类的东东么?你没发烧吧?”

“听我的啰,错不了!”

“真的要修改?”

“真的要修改。”

“那……除非你现在让我‘那个’一下,否则拒绝修改。”

常乐撇着嘴批评了我一通,当然不只是我,她骂遍了普天下所有男人。

“‘若干’多好呀,不限死,你想写几章就写几章!”她说。

我差点被她呛死。

2

其实,没安全感的应该是我才对。

自从常乐学会了上QQ,并掌握了如何查看聊天记录,我就时刻紧绷着神经。我喜欢和MM聊天,而且一般不愿意删除消息,好在无聊时翻出来,当作反刍的资料。

有一次我上厕所回来,常乐便在翻看我的聊天记录。我刚走到电脑边,她立马站起来,不由分说将我推出书房,锁了门。我懵了,自己仿佛正一丝不挂,接受着她的凌辱、唾骂!这一次我们爆发了猛烈的争吵,事情来得太突然,有点像平地一声雷。

“伍汉!你他妈的真不是个东西!还‘热爱’呢,你去爱啊!——”她一边呼闹着,一边竟打起哭腔来了。

“没完啦?网络上的东西,你能当真?!你愿意的话,这里面一百多个好友的聊天记录你尽可以去看,尽是情啊爱的,你都要去计较吗?真是!”

她呼闹,我就要咆哮,分贝得翻一番。这样的话我才有理,才能让她醒悟是自己多心了。先开口的未必会赢,后闭嘴的才算胜利,的确是这样啊。当然,在咆哮过后,我还是冷静、温柔地善后了一番。其一,我说网络聊天说穿了都是游戏。其二,我重申自己对她的政策,就好比国家对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一贯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其三,我给她也申请了QQ号码,让她无聊时也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只要不和陌生网友见面。  这一次总算就这样过去了,但也不是没留下后遗症。每次打开QQ,我就会有所警觉,常乐也同样会有所警觉。自打看过《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盗版碟后,她曾想效法王大头陈重他们,也在电脑里植入木马程序,好对我的聊天内容进行实时监控。不过我相信,以她的电脑水平,至少目前是还未付诸行动的。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碰到相关的话题,她总要不失时机地刺激我一句,比如:“当然了,你不是‘热爱’人家嘛!”

于是,茶余饭后拣哪些话题作为谈资,我也不得不留点儿神了。

3

夫妻生活也好,家居生活也罢,我只是想记下我和常乐之间的一些鸡毛蒜皮,作为活着的证据。

说到婚姻家庭,就有点五味杂陈,一言难尽。我们结婚,也算简约到了极致。常乐1976年出生,小我4岁。我们1998年秋天领的结婚证,年纪可说不大不小。记得婚检那天,与我们俩差不多同时进行的,还有一对准夫妇:男的是在大陆经商的台湾人,62岁(我从体检表上看到的),满目沧桑;女的26,本地人,长相漂亮。常乐总盯着人家看,被我拽了一下衣角,才收回目光。哈哈,从外表看去,他们是那么不和谐,所以我至今还记得。那女孩子显得很愁苦的样子,男的似乎也心事重重。不知他们现在可好?小孩多大了?住在大陆还是台湾?

我还记得,当年11月25日我们去区民政局登记的情景。与我们同时在登记的,还有两对有缘人。其中一对准备充分,递上了喜烟和糖果。于是,他们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祝福:“祝你们幸福!”而我们这两对空手而去的新人,没得到祝福,也只好怪自己粗心了。常乐为此耿耿于怀了好一段时间。那天还特意买了一本《读书》杂志,现在依然珍藏着,算是历史的见证吧。

婚纱照,是在一个熟人开的小相馆拍的,效果并不比大影楼拍的差,费用却省下将近九成。后来才知道,洗相及后期制作等等,他也是送到大影楼去完成的。首饰细软,也是一件不落。之所以说简约,是没办理结婚喜宴。正因如此,我们就把办理结婚登记的日期,11月25日,定为结婚纪念日了。

说到这里,就多少有点愧恧。婚礼之于女人,既然是一生的闪光时刻,大约总不可以随便免掉的吧。我事先也不想省略这一程序,计划在新千年来临之前办一下的。但我和常乐老家都在外地,亲戚都来参加婚礼有点麻烦。其次,新人陪着笑脸站在酒店门口迎客的那个傻逼样,以及婚礼上必不可少的被司仪无恶意却很恶心的调戏,对我来说不只是难受,并且深以为可羞,更不用说喝酒了……噢,对了,1999年5月8日,也正是洋鬼子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那一天,我曾受聘担任一哥们婚宴的帐房,掌握到了婚礼收支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事实表明:像我这种既没当官,亲戚又大都在外地,而交际面又属狭小的人,办一场婚宴,从经济上来说,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很不错了;如果想稍微做得体面一点,则亏损在所难免。综合这些情况,跟常乐条分缕析了几次,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取消婚礼等等繁文缛节!

没有想到的是,常乐后来竟常常在这事上纠缠。偶尔和她去参加他人的婚礼,在我是一种煎熬。当看到新娘子面露幸福笑容的时候,我知道,常乐又在叹息自己命苦了。这种时候,我尽量不去看她的脸,免得难受……

中国人的盲目模仿西方,已经多年了,独独在婚礼等方面,始终不愿“拿来”。我倒是钟情西方那种简约然而不失庄重的婚礼仪式。对于这些年来流行的婚礼模式:长长的婚车队伍,酒席上亘古不变的那几样酒和菜,新人挨桌进行程序化的、毫无诚意的敬酒,一离开酒店就开始骂娘的客人……如此种种,我的感觉是除了土就是俗,除了俗还是土。  有一个哥们,婚礼办得热闹而隆重,然而没过多久,坊间已在流传他们离婚的消息。我不信,向他本人求证时,得到这样的回答:

“这个嘛,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把这个情况说给常乐听了,她笑成了一朵花。她也知道,尽管我们没举行婚宴,但婚姻可以很长、恒久……P13-17

序言

故事写到最后,我曾想让常乐跟伍汉轰轰烈烈地闹一场离婚,闹一个鸡犬不宁、乌烟瘴气——就好像我们惯常所见的“中国式离婚”。离婚的理由也想好了,比如常乐抓到伍汉出轨的铁证,再比如为炒股失利闹到不可开交,非离婚不能解决,等等。

但我最终没有这样写。倒不是说我对主人公伍汉的行为毫无异见,只是不想把结局弄得太混乱,把气氛搞得太紧张。一种懒散的、随意的消遣读物,配一个轰轰烈烈的结尾,真好比在鸡屁股上安一条牛尾巴,虽然惊人,终不免失当。

写这个小说,是为了表述一种可能的家庭生活。常乐和伍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太好也不太坏,不太穷更说不上富,日子寡淡却也不乏真情——似乎很中庸,其实是为了追求内涵指向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然而,寻常生活,亦不免时时泛起微澜——婆媳关系问题原本即是亘古的,而况还有外来的纷扰。对于外来的诱惑,我们缺乏基本的免疫力;外来的打击,倒反而可激发夫妻同仇敌忾的雄心。就这样磕磕碰碰,高兴与忧伤,喜悦与哀愁,都在日子里奔流。

就像我在书中说的,婚姻这种东西,似乎有点宿命,其实又完全偶然。爱情奇妙然而脆弱,婚姻也好不到哪里去。年轻时信誓旦旦,未必就白头偕老。婚礼办得再怎样热闹而隆重,婚姻照样可以像烟火一样迅速熄灭。

而我又总不满足于此,老想着延伸和扩张,试图通过家庭命运遭际的联系牵扯,节外生枝,折射一个社会的多个方面。因此,便出现了丁琳的惮于就医,出现了张民的忘情追逐,出现了欧阳秋和谭矮子的疯狂“交换”,更出现了秦之麟的哀伤、杨工的茫然……

她的茫然是必然的——像主人公伍汉那样,和光同尘地活着,说不上有多深远的意义;可是我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事实上我也茫然:面对眼前迷雾一般的生活,沉醉其中就真的可悲,而参透就真的幸福吗?

我茫然于茫然本身——它会不会正是一种了然、一种觉醒?

作者

2009.2.12

书评(媒体评论)

网络版的“浮生六记”

伍汉在天涯社区推出了他的夫妻生活记录,平淡自然,引起读者的关注,成为天涯社区最热门的贴子。标题有点夺目“隐秘日记:我家的夫妻生活”,但其受欢迎,绝不仅仅是标题的作用,而是个人笔墨的真情流露。昔时有《浮生六记》,以深情直率之笔调记录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伍汉此文可谓是网络版的“浮生六记”。

天涯人文频道主编 朴素

写得不错,读起来有味。收藏了,慢慢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邓建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隐秘日记(我家的夫妻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722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7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