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中国书法发展纲要》和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书法教学的需要,结合多年的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积累的素材,编写运套《书法》教材,供开设书法课的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书法班使用。
本教材以国学经典为主线,以书法教学为主体,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力图将经典诵读和书法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图书 | 诵经典学书法(1)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书法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书法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中国书法发展纲要》和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书法教学的需要,结合多年的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积累的素材,编写运套《书法》教材,供开设书法课的小学和校外教育机构书法班使用。 本教材以国学经典为主线,以书法教学为主体,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力图将经典诵读和书法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目录 第一课 三省吾身 第二课 中和致正 第三课 修身为本 第四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五课 温故知新 第六课 见贤思齐 第七课 礼之用,和为贵 第八课 劳而不怨 第九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十课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第十一课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第十二课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第十三课 敬事而信 第十四课 思无邪 第十五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六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十七课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十八课 三思而后行 第十九课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第二十课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二十一课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第二十二课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第二十三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二十四课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二十五课 君子泰而不骄 第二十六课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第二十七课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二十八课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诵经典学书法(1)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童汝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9637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