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竺可桢全集(第18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为第17卷,收录了1966年以及1967年两年的日记。

内容推荐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气象学、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在气象学与气象事业、地理学与自然资源考察、科学史、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研管理和诸多科学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卷为补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竺可桢全集》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目录

前言

关于竺可桢日记

日记编例

第18卷说明

1966年

日记

气候变迁材料笔记

杂记

1967年

日记

杂记

剪报

本年事要

附录一 第18卷人名简释表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附录四 陈汲家系人物表

附录五 竺可桢日记中常见略语符号表

试读章节

1月5日 星期三 晨七点半晴,雾,-5°,753 mm。下午发大风5—6级,756 mm。

侯德封谈地质学思想革命。

晨七点起。作太极拳20分钟。早餐后,九点至中关村图书馆看西文期刊,因New Scientist的主笔曾写信给我,要我供给中国材料关于古气象方面,合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导以觇近来世界气候的趋势。我复函说,我们和世界气象组织脱离关系,不便与他们合作。他信中要于八月底将材料寄到,料想十月有文章登载,但注意到十月底未有文章发表。中午回。

下午二点接赵秘书电话,知今下午党组学习,事先未通知我,即去院第三会议室。古脊椎动物所吴依首先作了学习报告,据说所中没有一个研究人员学习得很好的。次地质所侯所长说,从《实践论》得到了启发,认识到哪里有困难就要到哪里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首先要参加生产任务,地质所同人过去没有做过锰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也要做。从锰的成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球化学,陆相生油也是打破框框,稀有元素从1953年开始,过去苏联学说以为铌、钽均在碱性岩石中,但在中国却在花岗岩(白云鄂博),以后在江西、广西统有发现。铀矿苏联以为在震旦纪或古生代岩层中,中生代没有,我们却在中生代找到,所以要打破框框,建立无产阶级思想,一定要自力更生。白云鄂博中铌、钽多,在渣滓中含百分几,铁中千分之几。日本人向我们[要]进口渣滓年50万,就是为了铌、钽。我们现在能炼至90%纯铌,高温钢现可产几千T一年,超过世界各国。其中也含有稀有金属铕(63),每公斤值九千美元。次微生物所赵蔚山报告。最后张副院长谈,说过去已有18位同志交了笔记,希望大家能看齐,要严肃,高举毛泽东同志旗帜,要结合工作。我们工作和思想,要身体力行,要有更高觉悟。现在是世界革命时期了,掌握毛泽东思想就能革命到底。他又说近来彭真同志说老同志不要存心就要交班而退休,不能如此想法,要能鞠躬尽瘁的精神。大家要过好战争关,我们所处是一个伟大时代。

P8

序言

本卷收录1966—1967年的竺可桢日记。

自1966年起,中国陷入十年“文革”内乱,竺可桢的最后八年是在这乱世中度过和结束的。

“文革”中的竺可桢,幸被最高领导层圈人“保护”对象,成为表示知识分子政策尚存开明的标识性人物,因此没有遭遇到同时代大多数老科学家所无法躲避的屈辱和苦难。但即使如此,在政治乱局中他依然是时时有惊,步步有险。他也始终把自己置于“斗批改”对象的位置,有随时受冲击的心理准备。在汹涛恶浪环绕之中,理性的光辉依然照耀着竺可桢的学术研究。这位80岁上下的老人,数年如一日地“个人奋斗”,继续耕耘在物候学和气候变迁研究的“自留地”中。

在以“革命”的名义公开“抄家”成为社会时尚的日子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日记获罪而遭遇灭顶之灾,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为避祸而将日记付之一炬。如何保存日记和如何写日记,必然是竺可桢当时面对的一大难题。在现存的早年日记簿中,可以看到个别图页被撕毁的残迹,对旧时日记中“今是而昨非”之处多有竺可桢的批注手迹,以表达自己的反省。值得庆幸和钦佩的是,他没有毁掉旧时的日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史料。

同样令人钦佩的是,他能把日记进行到底!此后的日记在文字风格上已无法与1930年代—1940年代相比,即使与“文革”以前的日记相比,也有相当的差异。日记中不时写下他内心深处的疑惑、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这些表述被淹没在记述时事、抄录文献的大量文字中,被淹没在拥护“文革”和颂扬领袖的文字中。他大量引述“最高指示”,引述“正确路线”代表人物的言论和党报党刊的声音,不断地表述自己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转变过程。他努力适应社会变化,认真学习,自以为非,表示要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就实而论,这既有其诚心诚意的一面,也有其诚惶诚恐的一面。日记中特意用红笔摘抄大段大段的“最高指示”,各年中一再以醒目的方式提及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对他的召见,都应视作他为应对日记万一涉险而求自保的举措。

了解上述时代背景和个人处境,有助于《全集》读者正确解读竺可桢日记的内容。

1966年,是“文革”的发动阶段,在中科院副院长的岗位上,竺可桢留下了平生“最后一次”到京外出差和出国访问的记录。在1967年重组权力机构之后,他虽然挂着院革命委员会委员的头衔,但基本上处于赋闲状态。

本来年事已高,懵然进入“文革”,持续的精神压力,不断恶化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加速了他老化和病侵的进程。

“文革”中的日记,多有来自当时公开报刊、内部参考、大字报、批判会和民间印刷品传播的人事内容,广涉各界各级人物。编者对于那人妖颠倒、是非莫辨的年代中流传的很多“信息”无法进行核实,请求读者格外给予谅解。

这两年的日记原本各有两册,半年为一册,皆为36开。1966年上册日记簿为北京公私合营龙门印刷厂1959年出品,下册封面印有“工作日记”,未署年份与印刷厂。1967年上册日记簿封面印有“高歌猛进”,为上海公私合营文化纸品厂出品,下册为北京印本厂出品。各册日记文字保存完整。

1966年日记由杨小林负责编订,1967年日记由刘元明负责编订,竺安、曾闻问、樊谦参与校审。人名简释表由樊洪业编制,家系人物表和略语表由竺安编制。竺安侧重审订外文内容。全卷由樊洪业通审定稿。

本书依“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编订规则之大要,详见《日记编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竺可桢全集(第18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竺可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851208
开本 16开
页数 7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05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427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5
175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