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武帝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本书以贾谊《治安策》提出的九大问题开篇,分析了至武帝由“无为之治”转变为“有为政治”的必然性;其后各章,叙述和分析了刘彻复兴儒学,建立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实行“利出一孔”的经济政策,以及征战匈奴和西域等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指出了“权力集于君主”于一人而无法保障政权的稳定性,而最终不能不导向神秘主义,神秘主义更加破坏政权稳定的历史必然性。汉武帝的一生实际上是人们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典型案例。

内容推荐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古代最有作为的君王之一。他执政54年,在思想上终结了“子学时代”,而造就了“经学时代”;在政治上,他建立起将权力集中于一人的政治体制,并以其武功,开辟了广大的疆域,奠立了其后两千余年的中华版图的基础。

本书以贾谊《治安策》提出的九大问题开篇,分析了至武帝由“无为之治”转变为“有为政治”的必然性;其后各章,叙述和分析了刘彻复兴儒学,建立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实行“利出一孔”的经济政策,以及征战匈奴和西域等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也指出了“权力集于君主”于一人而无法保障政权的稳定性,而最终不能不导向神秘主义,神秘主义更加破坏政权稳定的历史必然性。汉武帝的一生实际上是人们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典型案例。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文景之治”与刘彻精神的孕育期

 一、“汉武帝时代”的预言者和见证人

 二、皇帝家族与皇权结构

 三、景帝朝的嗣君之争

 四、太子傅育制度与教育内容

 五、儒道互绌,两度交锋

 六、“文景之治”的遗产

第二章 崇论宏议 复兴儒学

 一、初登大宝,神道设教,新政蒙受挫折

 二、察举士子,穷微阐奥,悉延百端之学

 三、开科设策,讲论大道,卓然尊崇儒术

 四、移风易俗,尊经兴学,教化天下万民

 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考辨

第三章 化隆宏博 改弦更张

 一、“元朔更化”,与民更始

 二、以中御外的内朝机构

 三、完善察举制度,健全官僚体制

 四、强干弱枝,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五、“援礼入法”,重用“酷吏”

 六、设置刺史监郡体制,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第四章 反击匈奴 拓边置郡

 一、欲北先南,经略三越、西南珍

 二、对匈奴战略方针的转变

 三、全面改革军事体制

 四、对匈奴的全面战略反攻

 五、朔方、河西置郡,修建汉长城

 六、设置南北边郡,恢复疆域一统

第五章 强本弱末、利出一孔的经济政策

 一、汉初社会经济的基本状况

 二、利出一孔的“轻重”理论

 三、强本弱末,保护农业生产

 四、加强国家对工商产业的管理

 五、“新经济政策”的宏观后果

第六章 神秘主义的发轫与转轨

 一、受惑方土,耽迷巫术

 二、皇权崇拜

 三、精神生活的重大转折

 四、神秘主义泛滥学术

 五、汉武帝与中山李氏事略

第七章 远征西域 再伐匈奴

第八章 “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第九章 汉武帝时代的终结

第十章 汉武帝时代的科技文化艺术

第十一章 论刘彻的大一统皇权主义

附录

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武帝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庄春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38136
开本 32开
页数 5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3
出版时间 2001-12-01
首版时间 2001-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34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3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