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早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是如何对个体今后的心理状况及人格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他还将心理学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你也可以看到这位优秀的治疗师是如何结合自身的人格来创造性地提升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本书不仅可以为正在迷途中的家庭以启示,同时也可以为心理学爱好者、从业者、教育工作者等广大读者提供另一个独具创新的思路。

内容推荐

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是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家庭都承载着孩子成长带来的欢欣和烦恼。很多年轻的家长都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如何抚养、如何教育孩子所带来的困惑和内心的矛盾。

本书介绍了多位临床一线的心理治疗师的多年个人经验、个案精华、教育中的新观念以及回答父母的一些共性问题,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年轻的家长与孩子在心灵中搭起一座桥梁,让父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帮助家长拨开心理教育中的迷雾,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目录

第一篇 宝贝,我该如何爱你

 爱心是最好的早期教育/1

 两岁的宝宝是否自闭/4

 年轻的父母如何与幼小的孩子进行语言交流/5

 我们的孩子能上寄宿学校吗/7

 家长怎样对待孩子的幻想/9

 性启蒙与家庭关系/11

 玩出身心安顿的孩子/12

 孩子为何不爱讲话了/17

 如何与多动的孩子相处/18

 妈妈,我能不能跟你一起睡/21

 温柔而坚定地爱孩子/24

 儿童期性教育不容忽视/26

第二篇 花季中的迷失

 谁动了家长的权威/28

 成长的烦恼,父母了解多少/30

 孩子:你为什/厶怕上学/32

 单亲母亲不要把仇恨传给孩子/33

 母子“爱情游戏”/37

 冲动是“魔鬼”/41

 爸爸、妈妈,我不想做你们的替身/43

 “混世魔王”为何变成“小绵羊”/49

 学习“真累”/53

 不等腰的假单亲家庭/54

 如此“执著”值不值/57

 不要这样伤害自己/59

 谁造就了“混混”/62

 请把窗打开/64

 由“早恋”引发的思考/66

 一个过早长大的孩子/67

 父爱,在迎合中迷失/71

 心理暗示,激发潜能/73

 孝,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77

 厌食的女孩/79

 我要上清华/81

 爱发脾气的女孩/85

 残缺爱的后果/87

第三篇 “化蛹成蝶”的痛

 离异父母如何安抚孩子的心/90

 用逆商迎战“逆伤”/93

 不愿“断奶”的大学毕业生/96

 “反恐”,从“心”开始/101

 孤独也能成就人生/105

 迈不出家门的儿子/109

 克服浮躁,做好情绪“保健操”/112

 当情绪遭遇了“感冒”/116

第四篇 孤独中,我自己前行

 留守儿童不肯治病缘于被忽视/121

 如何面对残疾的孩子/125

 失去双亲,我怎/厶活/129

 孤独的我该如何面对未来/133

 有没有人会爱我/137

 求求你爱我/141

第五篇 梦中呓语

 梦是你的医生/143

 从梦看孕期的保健/146

 梦,解惑的钥匙/151

 噩梦连篇 为哪般/155

 我梦见可怕的凶猫/159

 梦的连续剧/162

 梦是宣泄心情的地方/168

第六篇 重访童年时光

 “大小人”/176

 “战神”/177

 “灰姑娘”/179

第七篇 尾声

 心理专家谈母子关系/180

后记

试读章节

11.温柔而坚定地爱孩子

现在,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家庭教育,但为如何进行教育而犯愁,对成长中的孩子束手无策。当今美国最著名也是享誉世界的少儿教育和家庭问题专家、爱家协会会长詹姆斯·杜布森提出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论断:“婴儿期和童年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和童年期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进入青春期后实际上已很难再得到很好的改善了”。

孩子成长早期,母爱最重要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育中,母亲的作用远远大于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孩子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的动力。

0~2岁的孩子,易和母亲形成感情依赖,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深层安全感和亲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母亲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孩子相伴,不能因为父母自己要发展,轻易将孩子寄养在别处。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完全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是孩子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受到了适当的爱和关注,就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相反,婴儿在这一年龄段,如果没有得到所需要的和相应的照顾,会导致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孩子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父爱母爱缺一不可

3~5岁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期。父亲的功能是把“热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和独立能力的发展,没有父亲的参与,母子的感情联结难以自然松解,孩子因此也极易变得幼稚与依赖。到了很大还不愿与母亲分床睡觉的孩子,常常是不愿长大的孩子。但如果形成母子联结或父女结盟而“甩掉”父母中的一方时,这种关系会造成另一位家长游离,成为家庭的边缘人。在夫妻感情不良的家庭,应避免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声筒”或“替罪羔羊”。另外,母亲角色太强或父亲角色太弱的家庭,不利于孩子的个性成长。从心理发展的观点来看,男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认同的男性对象,这个对象常常就是自己的父亲。如果父亲“缺席”,孩子就会缺乏可以认同的男性对象,不知道自己言行的边界在哪里,所以他就想什么做什么,这实际上是在试探一个边界,看看在什么地方有人会喊“停止”。孩子寻求归属感时是希望远离孤独,成为某个团体、某人群中的一员,愿意被别人所接纳并与他人共享某些情感。归属感是人们追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在归属感满足时,会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人格更强大。

请家长们不要忽视的是: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给父母们的几点建议

(1)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话。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会采用蹲下来倾听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对话来了解孩子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实际上是为家长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父母。而对父母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父母谈话时,父母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对父母是多么重要,他就会把更多的心里话告诉父母。

(2)多跟孩子在一起。多跟孩子在一起,陪他在家里玩,出去玩,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情况下,你跟他在一起,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他做了什么错事,要温柔而坚决地给他指出来。当然,如果他做得好,要及时表扬他。尤其是父亲要尽可能多地跟孩子在一起。一切与孩子有关的大事,都应由夫妇共同作出决定。

(3)对孩子要合理管束。管教孩子时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而且要温柔地坚持。当孩子犯错误,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负责任、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管孩子时夫妻双方要保持一致,为孩子树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夫妻双方对孩子的管束有异议,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树立父母双方的权威。另外,管束孩子不要惩罚得太多,更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温柔而坚定地爱孩子才是真正的明智决策。

P24-26

序言

当今,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中充斥着胎教、早教、亲子乐园等一系列名词。之所以孩子越来越被父母们所重视,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有部分原因与独生子女有一定关系。然而,如何教育出好孩子?如何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如何帮助孩子最终融入到社会之中?这些都成为当今父母最为关注的话题。

在生命的早期,存在着一种极为强大的力量,然而就如蝴蝶效应中提到的观点,伊始那种细微的差别,就可以导致今后人生的巨大差异。而那种差别更主要的来自于父母的爱,来自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多年来,刘华清主任一直致力于对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他不仅具有精神分析的深厚功底,同时还跟随李维榕教授学习结构式的家庭治疗技术,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积累为本书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书中的内容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

此书不仅给读者呈现了优秀治疗师在咨询、治疗过程中那犹如武林高手般的咨询技巧,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问题体现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境界,同时也在与来访者之间建构着一座美丽的彩虹之桥,阅读的过程中你也会体验到与高手过招的那种畅快淋漓之感。而且,你还会从书中内容的发展脉络上看到,对待一个崭新的生命,年轻的父母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爱他们,也许父母温柔的眼神、和蔼的微笑、无条件的爱、永远为孩子敞开的怀抱就会成为与孩子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之道。

本书的案例由多位治疗师提供,他们均具有精神分析或家庭治疗的培训背景。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从业经历也充满了探索的艰辛与成长的快乐。而这些,也尽可能地在案例中得以体现。刘华清主任和他的同事将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对家庭治疗与家庭教育的全新观念融入这些案例之中。相信这些新的理念和观点将会成为本书的智慧之光。

我推荐刘华清主任主编的这本书,是因为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创造性。在书中你可以看到早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是如何对个体今后的心理状况及人格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他还将心理学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你也可以看到这位优秀的治疗师是如何结合自身的人格来创造性地提升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本书不仅可以为正在迷途中的家庭以启示,同时也可以为心理学爱好者、从业者、教育工作者等广大读者提供另一个独具创新的思路。

杨甫德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业务副院长

后记

书稿终于完成了,这个过程犹如养育一个孩子。从起初的孕育到最终的完成,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有辛酸、有快乐,更有无以言表的感谢。本书是在众多优秀治疗师的参与中完成的。但此刻,我认为首先最应该感谢的正是那些带着自己困惑或家庭伤痛的来访者们。在我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他们不仅仅向我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更为重要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故事才给那些正在迷途中的个人或家庭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每周在完成一天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工作后,我的心情总是异常沉重。许多孩子和家长途跋涉,甚至从遥远的日本、美国等国家来北京求助。遗憾的是,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和年轻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发展缺乏足够的知识以及文化的差异,很多家庭和孩子长期备受痛苦的煎熬,甚至延误了正常的学习和发展。这显示出了心理痛苦折磨的孩子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需求很大,我们提供的心理服务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而已。为此,我不停地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受惠,我和我的同事在业余时间挑灯夜战,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本书的初稿。

为了本书的完成,在此,我需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感谢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的盛立先生和杨京华女士,是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此书早日能和大家见面。我还要感谢我所在医院领导对本书的大力支持以及对书中内容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我的同事马颖、刘洋、李玖菊等人,我们一起朝夕相处讨论许多临床心理问题,彼此深受启发,她们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案例;特别感谢北京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的付春胜和魏悦、黄小青,他们不惜余力地帮助我整理资料和书稿;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太太、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和家人,他们于我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给予我生活的智慧和前行的勇气,让我有更多的心理能量面对那些迷失中的家庭和孩子。

此刻,已是深夜。虽然黑夜总会带给我们些许寒意和隐隐的恐惧,但黑夜的来临也预示着明媚的阳光将在不远处与我们相聚。本书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不知道书中的故事能否带给您一些启示和帮助。无论怎样,感谢您在阅读它们的过程中给予我的信任,让我有机会与您携手走过这段美好时光。

刘华清

2008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爸小妈教子枕边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华清//屈英//杨甫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52145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