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笔底明珠无处卖(悲怆颓放的明代才子)
内容
编辑推荐

“漫漫古典情”又一重量级作品,网络著名写手《昨夜闲潭梦落化》作者江湖夜雨最新力作,感情悲怆颓放的明代才子际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明代文学。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穿越五百年的时光,在明代才子们的满篇珠玉中去拾掇那些离尘绝俗的灵慧之气。

内容推荐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花落兴叹,花落须惜。

明代才子们在现实铁壁前的焦虑、倦怠、失落和麻木,都淋漓尽致地浮于纸面。

让我们随着作者,穿越五百年的时光,

在明代才子们的满篇珠玉中去拾掇那些离尘绝俗的灵慧之气。

目录

自序

壹 梅花屋主王元章

 白日力作夜读书

 此志竞萧条,衣冠混泥涂

 野火殊无侣,江梅自得春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贰 好洁傲世倪云林

 天生孤僻人皆罕

 得君佳句清如玉

 逸笔纵横意到成

叁 神追太白高季迪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松柏长新坟,荆棘生故址

 赖有声名消不得,汉家乐府盛唐诗

肆 神童才子解春雨

 当时下笔眼如虎

 东华天未晓,明月满阑干

 吁嗟属镂锋,置尔国士冤

 展卷如对龙虎姿

伍 桃花庵主唐伯虎

 秋榜才名标第一,春风弦管醉千场

 邻解皇都第一名,猖披归卧旧茅衡

 亲知散去绨袍冷,风雪欺贫瓦罐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问造孽钱

 只此便为吾事了,孔明何必起南阳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问没酒钱

 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

 附:真实的一唐祝文周一四才子

陆 惊世骇俗李卓吾

 浪翻古今是非场

 世皆欲杀身殂狱

 通身是胆通身识

柒 悲怆傲世徐青藤

 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捌 伉壮不阿汤显祖

 谁道叶公能好龙,真龙下时惊叶公

 即事便成彭泽里,何须归去说桑麻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壮子殇来魂易断,微官抛去路难行

玖 风流放诞屠长卿

 只因风月将身陷,未许人心直似针

 赤水之珠屠长卿,风波宕跌还乡里

 雌风病骨因何起,忏悔心随云雨飞

拾 云间野鹤陈眉公

 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

 尔曹空恨成阳火,焚后残书读尽无

 附:才高德薄董其昌

拾壹 纵情适世袁宏道

 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

 都将舌上青莲子,摘与公安袁六休

 研酒和来香泛帖,瓶花吹落湿沾书

拾贰 红尘历幻张石公

 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附:“雪上偶然留指瓜”的明代才子

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只提“王元章”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不熟悉。但要说王冕,大家就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小学课本里就有“少年王冕”刻苦学画的故事。有人可能会哂道:“你就直接说王冕得了,非得叫‘王元章’,卖什么关子,摆什么谱啊?”

呵呵,江湖夜雨在此诡辩一下,这样写固然是为了凑成七个字,比较上口,但更重要的是:按旧时习惯,称人字号,是有尊重的意思在里面的。在古时,称人名相当不礼貌,而称字则客气有礼。当年王冕的朋友,见了他肯定是一拱手:“元章兄……”反过来说,骂人时则只称姓名,不叫字,比如《三国演义》中骂曹操时,就是“操贼”“曹贼”,绝对没有骂“孟德贼”的。

可能又有人说,王冕不是元朝人吗?你怎么也弄进来凑数?按生卒年来讲,王冕划入元代人物一点也没有错。但是《明史·文苑传》中,王冕的名字却赫然在目。

明朝中的很多文人才士,如“能掐会算”的首席谋士刘伯温、身为帝王师的饱学宿儒宋濂、有“中国画里的梵高”之称的徐渭,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王冕的影响。就像《三国演义》是从东汉末年讲起一样,我们在品读明才子的时候,不妨也追溯一下王冕的故事吧。

白日力作夜读书

王冕的名字虽然家喻户晓,但相信好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那个勤奋好学的放牛娃而已。拜托,人家王冕不可能一辈子“放牛娃”的干活吧,他的生平到底如何,我们还是从宋濂、张辰等人所写的《王冕传》及《明史》中了解一下吧。

王冕,字元章,又字元肃,但这个字在他的画上极少见到,故流传不广。另外他还有一大堆题画用的别号:“煮石山农、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方外司马、老龙、老村……”

从这些别号中可以看出,大多是乡村气味的,像什么“山农”“野人”之类;也有隐逸味道的,如“竹斋生”“梅花屋主”之类。还有一小部分沾着点官味,就像素菜中有形似荤菜的“素火腿”“素鹅脖”一样,“闲散大夫、方外司马”等就类似于此,有“白衣卿相”的情调在其中。我们从这些别号里,也大略能透视出王冕一生的经历。

王冕生于浙江诸暨,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和王冕是同乡。看来好山好水,秀气所钟,既出佳人,又出才子。不过,王冕的先祖并不是南方人,据说他的十世祖是王德元,当时是宋朝,做过清远军节度使这样的官。但到了王冕这一辈,其父亲已沦落成一个十足的贫下中农。

王冕的父亲虽然没什么学问,但并没有在王冕年幼时就死掉。我们的小学课文里讲,“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这倒不是“教材编写中心”首创的“戏说”,吴敬梓老先生的《儒林外史》中就这样处理了。旧时男人是一家之主,挣钱出力全靠男人,死了爹的孩子往往过得很苦,为了突出王冕有志苦学的精神,于是“剧情”安排“王大爷”提前去世了。

不过,就算王冕父亲没死,小王冕当时的求学条件也差得很,王冕父亲是农民,整天让王冕放牛(后人的故事中改成给别人家放牛),王冕来到一个学堂边,在窗外听人家讲书,结果把牛丢了,父亲大怒,打了他一顿板子。多亏母亲劝解,为他说好话。

王冕家里舍不得点灯,晚上没法看书,于是就到庙里去。当时庙里的佛像前,晚上有长明灯,王冕就坐在佛的膝盖上就着灯光看书。夜晚的庙宇,阴森无人——“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但王冕这样一个小孩儿却根本不害怕,反而为能读到书而高兴。

当时并没有“感动中国”这样的节目,但是王冕的精神却感动了一个叫韩性的人。他将小王冕收为弟子,倾心传授诗书。据说等韩性去世后,韩性的门人弟子都像尊敬韩性一样敬重王冕,可见王冕尽得其衣钵真传。

“少年王冕”的这些故事,在《明史》《王冕传》之类的书中都有记载,但王冕自己所写的诗中,却没有提及,只是说自己从小聪颖过人,父母爱之如珍宝,比如《自感》这首诗就这样说:

父母生我时,爱如掌上珠。襁褓辟寒暑,乳哺随所须。

周岁会言语,大小相引呼。摇头却梨栗,行行不须扶。

三年离怀抱,已知亲与疏。相揖识进退,应对无嗫嚅。

五六渐精爽,气貌与众殊。怡怡浴仁化,喜听论之乎。

八龄入小学,一一随范模。厌睹诡谲行,不读非圣书。

宗族惊我异,父母悯我孤。宾客皆回头,指为汗血驹。

我们看王冕在诗中颇为自负,说自己从小就志向远大,不为“梨”“栗”这些寻常儿童喜欢的吃食所吸引,反而像大人一样彬彬有礼,“相揖”“进退”都大方磊落。看这情景,恐怕能比得上让梨的孔融了。

王冕这里并没有说求学时的困难经历(也可能是王冕比较孝顺,讳言父亲的短处),只是说自己严格遵守各种规范,不参与诡谲邪僻之事,不看除圣贤以外的书。亲族、宾客都惊异不已,把他当做神童,认为是“汗血驹”一样的天才胚子。

所以,江湖夜雨猜想,王冕家中穷困不假,但父母对他的学业还是挺支持的,王冕读书丢牛被打,在佛寺中夜读的事情或许也有,但从“八龄入小学,一一随范模”来看,却也不像故事中渲染的那样,王冕一直就是个靠自学成才的失学儿童。

P1-4

序言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经历了九十余年的异族统治,公元1368年,天下又重新回到了汉人手中。而这次坐上龙椅的,却是纯正贫农出身的朱重八。

当然,英雄不论出身,有道是“自古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比如说司马炎、杨坚、赵匡胤那些人的皇位,是靠欺负人家寡妇孤儿抢来的,算什么英雄?而汉刘邦和明朱元璋,人家平头百姓出身,这花花江山,是一刀一枪地血拚得来,故称之为:“得国最正”。

如果非要刘邦和朱元璋接着再PK的话,似乎朱元璋更“正”一筹。因为重八哥的皇位并非窝里斗所得,而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从蒙古人手中抢回来的。

所以,这“大明”朝的得国之路,实在是名至实归的正大光明!

然而,大明朝的天,却并非是晴朗的天。对文人们温厚和悦的大宋之天并没有重现,大明朝的天空,经常是乌云翻滚,电闪雷鸣。

杀!杀!杀!朱元璋、朱棣等人以铁腕治国,对于文人们更怀有根深蒂固的成见,于是高启被拦腰斩成两截,方孝孺被诛灭了十族!就连一贯能迎合“圣意”的才子解缙,也是“瓦罐不离井口破”,最终被扔到雪堆中活活冻死。“天下读书种子”凋零殆尽,残存于世的,也再不敢乱说乱动。

杖!杖!杖!廷杖也是明代的一大特色。《礼记》中曾说:“刑不上大夫”,意思是总要给士人们留一点尊严和体面。而明代皇帝却毫不留情地剥掉这些高官重臣、文人学士的衣裤,让他们光着屁股受杖,甚至被当场活活打死。明代许多著名的文人,诸如《三国演义》开卷词的作者杨慎,一代大儒王阳明等,都尝过这种滋味。

于是,相当多的文人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写写四平八稳的“台阁体”,去专心研究满篇废话套话的八股文。后人评论说:

明制,士惟习四子书,兼通一经,试以八股,号为制义,中式者录之。士以为爵禄所在,日夜竭精敝神以攻其业,自四书一经外咸束高阁,虽图史满前皆不暇目,以为妨吾之所为,于是天下之书不焚而自焚矣。非焚也,人不复读,与焚无异也。

是的,在科举的最高指挥棒下,只有钻研八股文才是最有用的,这是“爵禄所在”——“黄金屋”(金钱)&“颜如玉”(美女)全在这里面哪。其他的书本儿,再有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也是白耽误我的事(“妨吾之所为”),是“闲书”,看了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读书时要看对“考学”有用否?“高考”不考,看了有啥用?所以这其他的“闲书”,不用烧光,也和被烧掉了差不多了。所以有人说,明太祖兴的这一招儿,比秦朝强制焚书要强多了,明代的方法巧妙,秦朝的方法笨拙,但愚天下之心的宗旨是一致的。

秦朝是赤裸裸的“大棒”政策,而明朝则拿出“胡萝卜”来诱惑,但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人们俯首帖耳地听朝廷的话,不可再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然而,“天下忘吾辈易,吾辈忘天下难也”,文人们依旧把关心天下大事当做自己的责任。自古以来的才子们,不单有“在万万人之上”的“聪俊灵秀之气”,而且必有惊世骇俗的“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于是李贽还是傲然地站出来说: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可遏……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宁使见者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而终不忍藏于名山,投之水火。

我们现在有首歌叫《死了也要爱》,股民们曾改成“死了都不卖”,而李贽的宣言却是“死了也要说”,哪怕是话一出口就是祸,就会引来好多大牌人物“切齿咬牙,欲杀欲割”,他还是朗声讲出来!

当然,李贽最后也是被仇敌诬陷,于古稀之年带着病身锒铛入狱。在那里,他用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冰凉的地上,留下他用手指蘸血写下的七个大字:“七十老翁何所求”!

所以到了晚明,很多才子们,渐渐痛苦地认识到,他们正像“网中鱼鸟”一般,如果“安意其中”,尚可以偷安,但一“恃勇跳跃”,等待他们则是这样一个悲惨的下场——“其力越大,其缚愈紧,必至摧鳍损毛,只增窘苦”。

于是,明代的许多才子转而从庄禅之中寻求安慰:“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他们放浪形骸,举止乖张。春风十里扬州路上的小杜,还羞答答地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言下颇有自嘲自悔之意。而袁宏道却朗声大呼:

……

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四快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产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五快活也。士有此一者,生可无愧,死可不朽矣。

卫泳也理直气壮地提倡在脂粉堆里厮混,还振振有辞地说:“借一个红粉佳人作知已,将白日消磨,有一种解语言的花竹,清宵魂梦,饶几多枕席上烟霞”。

这些才子们以狂狷之态为美,以世人眼中的“癖病”为佳。张大复说:“病则奇,奇则至”、“小病则小佳,大病则大佳”;张岱更是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其实才子们身上的颠狂癖病,又何尝不是对迂腐僵化、不近人情的正统体制的反抗?

所以,我觉得明代才子的这些“病态”,并非是瓶花病梅那样被扭曲的美,而是像风急崖陡的山上那些虬枝逸生的怪松奇树,虽然同样是枝体扭曲,但它们却透着桀骜不驯、傲然相抗的精神。

晚明好多才子还很喜欢“恶搞”,我觉得比起《武林外传》式的“恶搞”手法来,更上档次,更有深意。我个人比较喜欢朔爷和冯导的那种模式,他们喜欢拿一些正统的官方语言来开涮,像《天下无贼》里,什么“有组织,无纪律”、“一是锻炼队伍,二是考察新人”,这类常在文山会海上显身的词儿,却在贼头“葛优”嘴里冒出来,显得特别滑稽。

而明人恶搞经典的本事也不赖,孔圣人的《论语》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思是让后生学子们多学学诗经。而明人张应文却给“恶搞”成这样:

小子何莫吃夫粥,粥可以补,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於富贵贫贱之人。

堂堂的孔圣人语录,给篡改成喝稀饭这种日常俗事,大有恶搞经典的意味。所以一干卫道腐儒们大跌眼镜,怒斥道:“如斯之类,殆於侮圣言矣。明之未年,国政坏而士风亦坏,掉弄聪明,决裂防检,遂至於如此!”他们认为是侮辱了圣人,认为这是明末士风败坏不堪的典型案例。但江湖夜雨觉得,这未必不是另一种方式的反抗,反抗那些已经僵化腐臭,束缚人思想的陈经旧典。

明人宋懋澄更说:  吾妻经,妾史,奴稗,而客二氏者二年矣。然侍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

意思说,经书像我娶的老婆(旧时正妻多是古板无味的),史书像是纳的小妾(妻不如妾^_^),而稗官野闻像是丫头(丫头有时也“通吃”),但是真正在床上打得火热的,却是像是“外宅儿”的诗词文赋。所谓“外宅儿”,是指外面偷偷包养的情妇,是一些偷来的锣鼓打不得的角色。所谓“妻如不妾,妾不如偷”。这种比喻,巧妙诙谐之余,不免也透着拿经典开涮的意味。

晚明的众多文人,都带有极浓郁的放荡奢靡、佻薄颓唐的情调。他们“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他们淡漠功名,泥涂轩冕,寄情于山水田园、钟鼎彝器、琴剑石印之间,他们在放纵中陶醉,在陶醉中麻木,玩得不亦乐乎,玩得天昏地暗。

既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不切实际,倒还不如逍遥自适、有酒先醉罢了!

然而,他们又在放纵中迷失,再热闹的繁华,终有曲中人散时,终有宿酒方醒时。醒来后,一丝丝凉意、一串串牵挂仍旧袭上心头。挣扎与烦恼,如影随形。正是:“鸟惊心,花溅泪,具此热心肠,如何领取得冷风月;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得幻乾坤”。

如今说起明代文学,往往提到的只是像《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及《三言》等小说,对于明才子的诗文却说得不够多,好多的明代才子也并不为人们所熟悉。

其实,明代才子的经历和近代诸多知识分子的遭遇更为接近,他们的压抑和困惑,焦灼和痛苦,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同样有感触。

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明代的才子,感受他们肠中的冰炭,心中的波澜。

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

陌上新蒭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

青帘巷陌无行迹,绣褶腰肢觉瘦生。

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

这是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的一首《落花诗》,江湖夜雨动笔写这部书稿时,正值三月下旬,亦是落花纷纷的时节。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花落兴叹,花落须惜。然而,我更向往的是,能够穿越五百年的时光,在明代才子们的满篇珠玉中去拾缀那些离尘绝俗的灵慧之气。

后记

昨日纷纭花开,今朝满天霜落。

半年多的时光,回思起来,竞如一瞬。

这部书稿是从花香气暖的暮春开始写的,直到已是深秋的今夜,写得最后一个字。

一场冷风冷雨乍过,此刻的秋夜,却是秋风清,秋月明。梧影之下,何人立尽?

古人说:“秋夜宜豪游,宜访快士,以除萧瑟。”然而,豪游不可得,快士不可寻,于是我心中剩下的,只是如黄叶尽脱,草木摇落般的萧瑟。

不过,这萧瑟的情与景倒是很能契合本书的格调,因为这些悲怆颓放的明才子们的故事,给我的感觉,同样是苍凉与萧瑟。

唐才子的笔下,往往是清新俊逸、流水行云;宋才子的笔下,则是浅斟低唱,幽梦一帘。而明代许多才子的笔下,却是如“寒蝉抱叶,玄夜独吟”“怒鹘解绦,横空盘硬”,读来不免有“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之感。

正像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一书中曾说过的,与纯净唯美、诗情画意的《红楼梦》相比,《金瓶梅》更能直接进入人性深不可测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复杂。正是由于《金瓶梅》呈现的感情太真实与深刻,所以令许多心软的、善良的或者纯一浪漫的读者难以卒读。

明才子的许多文字亦是如此,它不像普遍受到人们喜爱的茉莉花茶,而是像需要细细品味慢慢回味的苦丁茶。所谓“名茶美酒,自有真味”,不必“投香物佐之”。

历来都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明代诗歌从总体上讲,当然是不如唐代,甚至连宋代也远远不如,但明代的文字却并非只有小说优秀,我觉得明代的小品文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诗情画意,往往浪漫唯美,而明代小品却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空灵,可以凝重。明代才子们在现实铁壁前的焦虑、倦怠、失落和麻木,也都淋漓尽致地浮于纸面。

时光不可能永久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终也会有秋风瑟瑟,万木凋零的时节,人们也不可能永远活在梦想和童话之中,“古今多少铁汉,平日口里咬破顽石,一到功名场中,便打折骨头”,现实,终归是冷酷的。

在我们为明才子们扼腕叹息之际,是否也要考虑下更深刻的东西?为什么他们会困于科场?为什么他们找不到理想和寄托?为什么他们挣扎之后,心中的底色还依旧是苍凉?这一切,要留给我们长久地思考。

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本书中所写的只是一些悲怆颓放的明代才子,并非明代才子的全景图。另外诸如王阳明、王夫之、李东阳、李梦阳之类的大儒,他们和“才子”的气味有些不同,所以也就没有写。

夜,冷浸浸。一弯明月,满天霜气。旧时天气旧时衣。

古人叹“风来疏竹”,感“雁度寒潭”的心境,少年时不懂得,今夜却全都懂了。

正所谓——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江湖夜雨

2008年10月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笔底明珠无处卖(悲怆颓放的明代才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湖夜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54997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7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9
16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