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粉墨女角
内容
试读章节

三伏天儿,市京剧团大院的几棵古槐遮天蔽日,给炎热的院子带来丝丝凉意。楼房是“文革”中由教堂改造的。古老楼体与褐色墙壁仍保留着各种精致雕刻,为大院增添了凝重与神秘。镶嵌主楼顶端的巨型钟表,经历了世纪风雨,仍准确无误。每当正点报时,它弹出低沉音响,传唱着大院的喜怒哀乐。排练厅、办公楼、宿舍掩藏在茂密绿阴中。透过缠绕的树冠,依稀可见拱起的屋脊和鱼鳞般瓦片。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炎热,却是练功好时节。树阴下,有位“武生”身穿长袍背扎靠旗脚蹬厚底,抓衣带,抬左腿,脚尖慢慢划过头顶,耗起“月亮门”,练习“起霸”,俨然一位出征将军;一位俊俏“武旦”,穿绣花鞋,左翻右踢,不断把对手扔来的花枪踢回;排练厅门口,两排相互对峙、身穿统一练功服的学员,跟着老师口令,习练程式中刀枪对打。墙角庇荫处,两位演员,围着琴师吊嗓。他们摇扇晃脑,唱的是《武家坡》王宝钏和薛平贵对唱;打击乐演奏员围坐树下,敲起“急急风”,“咣咣咣咣……”锣鼓点敲得响而不躁,急而不乱,让人觉得韵味十足。有位身飘香味的“青衣”,手摇马鞭,弓身收腹,跟着锣鼓点跑起“圆场”,芳香随她弥漫院落。

宋海燕提着礼品袋,怯生生走进京剧团大门。虽然袋里只装着一瓶酒和两条烟,她却觉得沉甸甸,仿佛装着自己的希望。她避开人群,快步走进办公楼。

办公楼内,悬挂着剧团各个时期排演剧照。剧照下是演员生活照,介绍演员的职称及行当。获奖剧目和各级领导接见的照片放在最高位置。

宋海燕无心浏览,快速走上二层。因紧张她有些气喘吁吁,额头挂上细碎汗珠,红色练功服被汗水浸出几块潮斑。她把半长头发后捋,做深呼吸,想把气沉到“丹田”。可忐忑不安的心,像敲鼓似的在胸腔“咚咚”撞着。

宋海燕是省戏曲学校京剧班应届毕业生,主攻“青衣”。戏校女生,个个都像花儿好看,她是戏校的校花儿,可见漂亮绝非一般。男同学给她起绰号:“碧波仙子”。别看她年龄不大,性格却沉稳大方,看上去是块唱“青衣”的“坯子”。她家在农村,父亲早年病逝,母亲拉扯她和弟弟长大。母亲是戏迷,年轻时在村里能演全本《秦香莲》。受其影响,她从小喜欢唱戏跳舞。省戏校著名“青衣”老师肖兰芳下乡招生,发现她并收为徒弟。后来,她在省戏校学习七年,师从肖兰芳,学到不少肖派真玩意儿。

宋海燕长得酷似肖兰芳。戏校老师跟肖兰芳开玩笑,说她招生捡回一女儿。

肖兰芳喜欢宋海燕,左看右看总看不够。星期天,她规定宋海燕必须到自己家,除了给她做好吃的,还单独给她开“小灶”,教绝活。这些绝活,肖兰芳在课堂是不教的。宋海燕毕业,肖兰芳想把她留在身边,继承流派。肖兰芳给市京剧团当团长的师哥张胜春打电话,说好让宋海燕今天考试。礼品袋的烟酒,是宋海燕勒着腰带,透支下个月生活费给张胜春买的。

宋海燕左顾右盼来到挂着“团长办公室”牌子的门口,想敲门,听见屋里有人说笑,门缝还有阵阵烟味飘出。她犹豫,不知该不该敲。她侧脸从落地窗户看院内演员们练功的情景,不由感叹。剧团条件远不如戏校。在学校,她们教室全是中央空调,冬暖夏凉,多舒服啊!但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毕业就得走人。现在戏校毕业生,不同以前。全省到处搞改革,好多剧团因财政困难被砍掉,她们想找份工作真难!

这时,从走廊那头走来一女人。她左手夹烟,右手端杯,上穿蓝色练功衣,下穿白色灯笼裤,半高跟皮鞋踩在木地板发出“咔咔”脆响。女人扭胯晃腰,边走边唱《苏三起解》西皮快板:“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女人嗓音圆润,吐字清楚。看派头,就知是角儿。

宋海燕觉得女人眼熟,猜测可能是孙丽英。宋海燕观摩过她的戏,知道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名的“青衣”。来时,肖老师告诉她防着孙丽英。说孙丽英心眼小,特独。肖老师还说,她和孙丽英除了感情上有过节,实际并没大事儿,只是孙丽英唱的那派和自己的派别不同,在艺术上互不服气罢了。行话讲叫“恨行”。

肖兰芳跟张胜春和孙丽英原在一个剧团。张胜春演小生,肖兰芳唱“青衣”,两人配戏默契。大伙说他俩是天生的一对。后来,肖兰芳和张胜春相恋。男欢女爱,两人眼见就要结婚。谁知,孙丽英也看上了张胜春。从此,肖兰芳和孙丽英业务上是对手,感情上是情敌,水火不容。为达个人目的,孙丽英把肖兰芳当着张胜春说“文革领导小组”的坏话,添油加醋报告给领导。那年代,一句话就能定反革命。领导找张胜春核实,并吓唬他,说如果知情不报,包庇罪得坐牢。张胜春吓得承认,并揭发了肖兰芳“反革命罪行”。领导上报有关部门,把肖兰芳下放到北大荒劳改农场。结果,一待就是几年。这期间,张胜春打听过几个劳改农场,北大荒太大,没找到。张胜春为此愧疚,觉得对不起肖兰芳。后来,孙丽英如愿以偿追到张胜春。等肖兰芳平反,嗓子和身体已无法恢复。她带着对舞台的眷恋,把爱深埋心底,到戏校教学去了。这些年,她把感情的闸,死死关闭,至今孤身一人。她多年没和张胜春见面。这回,为宋海燕,她才打电话找他。

张胜春一直念着肖兰芳,觉得有愧于她。本来剧团招考学员已经完毕,但肖兰芳找他,他给她面子,同意让宋海燕来考试并答应尽量办成。

那女人抬头挺胸,像没看见宋海燕,走到跟前停住,冷着脸问:“找谁?”

宋海燕赶陕朝女人微笑,答:“我,我找张团长!”

女人眯眼,打量,像被宋海燕的美丽蜇了一下。她觉得女孩不光长得好,还眼熟。但没想起在哪儿见过。她柳叶眉一挑,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妒意,说:“你是省戏校来面试的吧?”

宋海燕点头,问:“团长在吗?”

女人听宋海燕没直接回答,脸有不悦,说:“扮相还俊!”浇完,她转身推门进屋。边走边说,“进来吧,就等你了!”P1-3

内容推荐

陈少蔚,山东省莱州人。山东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济南。出版《美的雕塑者》等文集六部。曾在全国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其中,发表在《时代文学》的中篇小说《官赘》,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南京《金陵晚报》连载;中篇小说《美丽的村庄》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二等奖;在2007年《莽原》杂志第四期发表的中篇小说《漂移的村庄》,中央电视台六频道拟拍摄电影;发表在《草原》杂志的中篇小说《午夜情话》,被中央戏剧学院改编为教学剧目。2007年《小说月报原创版》第三期发表的中篇小说《隔墙有耳》被收入2007年《中篇小说精品集》。

本书为他的长篇小说《粉墨女角》。

编辑推荐

陈少蔚,出版《美的雕塑者》等文集六部。曾在全国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其中,发表在《时代文学》的中篇小说《官赘》,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南京《金陵晚报》连载;中篇小说《美丽的村庄》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二等奖……

本书为他的长篇小说《粉墨女角》,主要讲述了三代青衣的坎坷命运以及她们戏时戏外的恩怨人生。

当代中国戏剧传奇引领你走入脸谱的背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粉墨女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少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3794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