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鹿心血/梁晓声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梁晓声作品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及对平民小人物的关注。在他笔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奔波,但他们却有令人尊敬的精神世界。本书是一本梁晓声的中短篇小说作品集,收录了梁晓声的几部优秀中短篇作品供赏析。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大中学生和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读者以及对知青文学情有独钟的“梁迷”朋友们。

内容推荐

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梁晓声的小说作品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些人称之为“北大荒小说”,代表作包括《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本书是一本梁晓声的中短篇小说作品集,收录了梁晓声的几部优秀中短篇作品供赏析。

目录

鹿心血

 鹿心血

 逐鹿

 白桦树皮灯罩

 杨树的眼睛

 北大荒纪实

 又是中秋

 阿依吉

阿依吉伦

 荒原作证

 关于《表弟》

 读报杂感

 荒原雨季

 看自行车的年轻人

 作品欣赏第一课

 走出大森林

试读章节

江边地带很荒凉,生长着灌木丛和杂草,野兔出没其间。捉不到特务,我们就转移愿望,套野兔。总得有个愿望才行。什么愿望都没有时,烟钱的开销就太大了。

却没获得过一根兔子毛。套住的野兔被狗叼走了。雪地上清清楚楚留下的踪迹告诉我们,狗跑过江面,消失在彼岸的土堤后。土堤后是一个村庄,可以望见各式各样的屋顶。这一带江面不宽,早晨甚至可以听到他们那个村庄的鸡啼。毫无疑问,这条“强盗狗”准是苏联人的!它竞可恶地连我们的兔套也一块儿叼走了。

我们恨透了这条狗。发誓逮住它,惩罚它。不弄死它,也要弄它个半死。我们设诱饵,埋“子母套”。

一天傍晚,我们听到了狗叫声。当时大家闷坐火炉四周,正无事可做,无话可聊。狗叫声在我们内心引发了一种近乎亢奋的激动,同时跳起来,好像哨所里着火了似的,争先恐后冲到外面。

我们循着狗叫声跑到一片灌木丛那里,包围被套住的狗观看,大为开心。那狗比我们想象的要小,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凶猛。长腰身,长腿,垂耳。深栗色的毛,闪耀着旱獭般的光泽。狗脸很灵秀,很可爱。一条漂亮的纯种苏联猎狗。钢丝套子勒在它后胯上。由于它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挣扎,已使套口收得很紧很紧,勒人皮肉,仿佛就要将它的腰勒断了。这狗的充满痛苦的眼睛里,流露出人类的悲哀而绝望的目光,恐惧地瞧着我们。它不断啮牙,发出阵阵低呜。但那低呜绝不意味着进攻的企图,是防范的本能。它太痛苦了,不久便连防范的本能也丧失了,一动不动地蜷伏在雪窝中,不再啮牙,也不再发出低呜。它浑身颤抖。不知是由于痛苦,还是由于恐惧。

观看这么漂亮的一条猎狗这么可怜的样子,我们都有点暗发慈悲了。它毕竟是狗,不是狼。它不过叼走了我们套住的野兔,并没咬伤我们的哪一个伙伴。如果它是一条中国狗,不是猎狗,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狗,我们都会立刻放掉它的。我们都暗暗地、深深地为它不是一条中国狗而遗憾。苏联,这一点似乎使问题的性质很不同了。一种古怪的心理,使我们这几个很喜爱狗的中国小伙子,对这条苏联狗压制了我们天性中的善良和怜悯。

一个伙伴踢了它一脚,恨恨地说:“我们走,让它在这儿受罪吧!它不被勒死,也会被冻死,或者夜里被狼活活吃掉!”

另一个伙伴反对:“让狼吃掉?那未免太可惜了!弄回哨所去,宰了,够我们吃几天狗肉的!”

第三个伙伴立刻表示赞同:“对!狗皮归我了!寄回上海,给我父亲做件皮坎肩儿!纯种苏联猎狗皮坎肩儿,不够时髦,也他妈的算稀罕了!”

我们虽然都喜爱狗,但对吃狗肉还是很向往的。连里的老职工请我们吃过狗肉,这种口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记忆。在长久不知肉味的情况下,对吃狗肉的向往就会超过对狗的喜爱。谁叫它叼走我们套的野兔,使我们的肠胃受到亏损呢?谁叫它自己又被套住了呢?谁叫它偏偏是一条苏联狗呢?肠胃的亏损是很实际的亏损,我们有权补回来。它不仁,我们也就不义了,一报还一报,我们都认为吃掉它不算多么缺德。

“好,听大家的!”班长终于发话。

于是我们将它拖回哨所。

一到哨所,马上分工:有人劈柴添火,有人化冰烧水,有人磨刀准备剖膛破肚,有人拌油盐酱醋调作料,有人剥蒜。

天,那会儿完全黑了下来。已看不清江对面的景物。土堤后的夜空时时闪烁着细小的火星,那是晚炊的烟霭。烧木柴,烟囱里冒出的那烟都会夹带着那种细小的火星。天越黑火星越显眼,怪神秘怪好看的。使我们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玩的“滴答花”。淡淡的木脂油味飘过江来。那种细小的火星和木脂油味,常常引诱我们想偷越江界,登上土堤,看看堤后的苏联村庄。

狗在哨所外,也许快勒死了,也许快冻僵了,也许预感到了无法逃脱的可悲下场,一声不叫。仿佛期待着我们结果它的生命。

水烧开了。磨刀的伙伴满意地用手指试刀锋。

忽然,我们听到江对岸有人呼唤。

先是一阵老头的沙哑的呼唤声。

接着,是一阵老妪的气急的呼唤声。

“娜嘉!……”

“娜嘉!……”

“娜嘉!……”

在这黑沉沉的宁静夜晚,隔江传来的呼唤声听得真切,因为真切,呼唤声中的焦急和不安,使我们不难领略。

班长在团部俄语培训班受过培训。于是我们就问他,呼唤的是什么意思?

班长回答:“娜嘉,这是苏联女孩名,他们在呼唤孩子。”

他们呼唤孩子,与我们毫不相干。持刀的伙伴向我摆了一下头,我就走到外面去,将那条半死不活的狗拖进哨所。

它却突然叫了起来。呵,我从未听到过任何一条狗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发出那么悲哀的叫声。那简直就不是一条狗在叫,而是一个身陷绝境的人在回应对自己的呼唤。我至今一回想起这件事,那条苏联猎狗当时那种悲哀的叫声,犹在耳畔。我是难以将这一种狗的哀叫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那是文字无法描绘的。狗最具有人的灵性和人的情感。在某种情况下,比如在彻底绝望的生死关头,人会发出像兽一样的号叫,狗会发出像人一样的声音。无论前者抑或后者,都是震颤人心的。那条苏联猎狗的叫声,太像太像一个就要被杀害了的孩子听到父母呼唤后的哭喊了!

P4-6

序言

《梁晓声文集》系列丛书马上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我们先期推出的是《母亲》《父亲》《老师》《白发卡》《今夜有暴风雪》《复旦到北影》《红磨坊》这几本书,以后还有一些内容更为精彩的书将陆续推出。这套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大中学生和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读者以及对知青文学情有独钟的“梁迷”朋友们。

许多年纪稍大的读者,熟悉梁晓声的名字是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开始的。这些轰动一时的力作,曾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甚至其插曲也是万口传唱,雅俗共赏。梁晓声因而成为公认的“知青文学”的奠基入之一。

从那时开始,梁晓声成为当代文坛一个十分活跃、惊人高产的著名作家——不足二十年的时间他竟写出了六十余部中篇小说,多部中篇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奖;他的长篇、短篇及杂体文也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他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等国家选为教育青少年和学习中文的高级范本,如《喷壶》《父亲》《我的大学》《京华见闻录》等,《鹿心血》曾被拍成电影作为国礼送给了访华时的苏联领导入戈尔巴乔夫。

在中国,他的作品还被选为教育部指定的中学课外读物,如《书和人的亲情》《还是爱兵》《玻璃匠和他的儿子》《普通人》(见本社出版的《父亲》《母亲》等书),很多文章被《读者》等优秀杂志也多次转载……

梁晓声作品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及对平民小人物的关注。

在他笔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奔波,但他们却有令人尊敬的精神世界,如《不速之客》《玻璃匠和他的儿子》《看自行车的女人》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或散文成为中苏边界趣闻逸事少有的见证,如《鹿心血》《非礼节性访问》《边境村纪实》等;他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如《我的大学》《毕业生》《学子》《表弟》《老师》等深受大中学生们的喜爱;还有许多反映亲情爱情的小说如《白发卡》《黑纽扣》《父亲》《母亲》《红腰带》等曾是那么深地打动过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他们回味父母之恩、寄托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

本系列图书2005年初版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来电,因为梁晓声作品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深深地感动了他们。

大学生王芳来信说: “读梁晓声的《父亲》,我哭了几次,都是感动的泪……他的文章是那么朴实生动又耐人寻味,让人觉得真实而又感人。借这本书我跑了三次图书馆才最终如愿以偿,它实在是太好了……很感谢你们能够出版如此有意义的读物,但愿以后还能读到类似的好书……”

后记

去年五月,南海文化出版公司为我出版了五卷本的中篇小说集,遂按要求到桂林签名售书。

记得那一天的上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偶抬头时,总见一位中年女同志站在队伍旁,向队列中的中学生、大学生问些问题:“你们以前看过梁晓声的书吗?”

“读过他哪些作品?”

“如果他不坐在那儿签名,你们会买他的书吗?”

诸如此类。

便以为她是记者。

却又不免疑惑——打从十年前,我在记者们的身影中,几乎没见着过中年女性。

我的“任务”完成以后,她走上前来,自我介绍是出版社的编辑.并给我一张名片。她希望我能与出版社有合作;而那时我已调到大学,自忖将少付精力写作了,喏喏连声而已,其实是很敷衍的。

几分钟后,她走了。

她也没带把伞,双手举着报纸遮着头顶;幸好是细雨,且时下时停。否则,她那么举着报纸到宾馆,衣服会淋透的。

我不禁心生敬意,对于她的敬业。

在北京,她一年里给我打过四五次电话,还是谈她的初衷——从我的作品中,进言之,打算从我这一代作家的作品中,也编出几本书来给中学生及爱好文学的青年人看。

而我,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可能不合当下青少年的阅读口味的,故一次次在电话里委婉地表示:那又何必?再者,旧作新出,恐被说三道四,仅成议柄。

然于胭梅主任锲而不舍,希望我能当面听听她的具体想法。

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已是今年的三月底了。距这一套书与青少年读者见面,仅一个多月的日子了。

这一套书是于胭梅主任和她的同事们赶编出来的。是从我几百万字的作品中挑选的。

她的具体的想法那就是——她十分重视我这一代作家作品中那一份历史成分和人文含量。她说,那历史距今尚且未远,实在是今天的青少年们想了解也应该了解的。只有了解了不远的过去,才会对中国今天的发展变化有感性的对比.因而才可能会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她还说,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越是充满人性美的东西越能打动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因为他们太需要心灵的滋养,需要鼓励了。所以,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含量,放在特殊时代背景之下,自有特殊的意义.更何况,那一个个故事还那么新颖好看,还那么打动人心……

于是,我什么犹豫的话都不再言了。

于是,我完完全全被她的执著所感动了。

并且,因为她那一种与出版利润无涉的想法而感动。

我最后的表态乃是:一切只管按她的想法去做。一切。

不消说,合同还是要签一份的。

后来,我又接到她的电话,问我对印数的要求.对版税的要求……

我还要求什么呢?

我打断她的话说——那些都包含在一切之中。

既然她的想法那么纯粹,若再令出版社承担经济上的压力,不公也。因为良好的想法需要以良好的态度来配合之,来支持。

倘若青少年们有一读的兴趣,倘若其中的一些文字能使你们受益,对出版社及于编辑将是莫大的欣慰。

对我,无疑也是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鹿心血/梁晓声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晓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29583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