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缘缘堂子女书/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内容
试读章节

丰陈宝(三十五封)

◆1

瑜荪:

来信及拓片六张收到。我们全家传阅,爱不释手。选来选去,决定民望要“长亭外”,我要“子规啼血四更时”(附画),因为这幅画是我15—16岁时,在缘缘堂父亲叫我做模特儿而画出来的(记得他让我手持一物高举,低头看,他速写后,作为此画中的看蚕人)。拓片六张能否留下给我们保存欣赏?还是应该还给你?(先留下,需要的话来信即寄。)

民望自从元宵下一天起,患肺炎、感冒,热度时退时发。昨天又有几分热度了。他说他不给你写信了,叫我在信中向你致意,谢谢你的竹刻。他还叫我告诉你:《世界名曲欣赏》第一辑一出版就销售一空,现已在重版中;第二辑(俄罗斯部分)早已交稿付排,今年可以出版;第三辑(法国、东欧),早已交稿;第四辑(英美)正在着手写。每出一本,都不会忘记给你寄去的。(凡送过第一辑的人,以下各辑都会送的。)

我本月底可能陪同一位朋友(侨居美国的孙女士)来石门参观缘缘堂。如果成行,那时会同你见面。

祝好!

陈宝 [1985]5月9日

◆2

小叶:

我爱人杨民望不幸于12日下午五时半与世长逝。根据他生前一贯主张,我们决定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不接受奠仪,并将遗体捐献给国家,作为他一生对社会的最后一点贡献。已由单位联系,将遗体捐献给上海第一医科大学。  前些时父(衣冠)、母、大姑妈、小姑妈在南深浜做坟,我那时实在走不开,没有参加。如今我可以走动走动了,子女建议,我们一起前来“上坟”(实即向坟墓鞠躬行礼而已)。我们一行五人(子、女、孙女<才3岁>、小叔<正好在沪出差>和我),将于下星期一(19日)从嘉兴搭轮船来,星期四中午从桐乡乘汽车回沪。因此,拟麻烦你为我们买22日中午从桐乡开往上海的汽车票四张(小孩不必买票吧)。我怕你不一定在石门,故先写此信拜托你,谢谢!车票钱请暂代垫,当托蓉赓妹代我还给你。

祝好!

陈宝 [1986]5月14日

◆3

瑜荪:

我接你信后,就去信问孙淡宁,去年我剪报寄她,那张剪报还在否;如找得到,请她寄还我,以便寄给你看。因为我把剪报寄出后,根本不记得《文汇报》的日期了。

至今未获她的复信。估计她已丢失。我翻了书,记得那篇刊登在《文汇报》的选文为《孩子,珍重》,而那篇介绍孙淡宁其人的文章,与书末“叮当”的一文差不多,不像该文那么抒情而已。

谢谢你寄送我农妇散文选,我已看了我这里没有的那几篇。

我给孙淡宁信上说,你就是叮当文末所说的那种青年之一,对她和她的文风特别景仰、喜爱。

我、一吟、张汇宝、小明四人大约年廿八到石门,宿暂止楼,二夜,于年初一去杭州。初步如此决定。(我儿子带女孩、女儿带女孩大约直接从上海去杭州,三四天即回沪。)祝好!

陈宝 [1988]1.26

可能我们提前一天,即于2月14日到石门,宿2夜,到杭州过年,就不知大年夜赴杭车票易买否。  ◆4

瑜荪:

信收到。打电话与一吟商量后,决定买第一班去杭州的汽车,即12:30的一班。万一这一班买不到,买第二班(13:00)也行。再万一前两班都买不到,买第三班(14:30)也无不可,因为我们决定13日到桐乡,转石门,15日(16日改为15日)即去杭,15日是小年夜,吃饭晚到无妨(防车误点),不比得16日(大年夜)晚到就要让三妹、小弟等候吃年夜饭了。

屡次麻烦你,很过意不起。

民望的《世界名曲欣赏》第三辑已出版,送你的和送蓉赓阿姨、小李的,以及送县图书馆的(共第一、二、三辑三本),都由我13日带来。

暂止楼离汽车站近了,而且那里桥边有贸易市场,真太方便了。这对蓉赓阿姨说来更是方便,因为她就住在暂止楼附近。

你找了那么多《文汇报》还没有找到登孙淡宁文章的一张,我实在记不清大约在哪个月了。我已接到孙的复信,但她讲别的事情,没提《文汇报》剪报,很可能是看过就丢了。看来你是想写什么文章吧,所以找了又找。

《桐乡文史资料》第六辑早收到,你和丰桂的文章我都看了。最近一期《语溪》我收到了,其中文章我几乎全看了(除新诗外,也看了几首,不怎么欣赏)。我因易腰酸,到下午四时许总要躺床上休息一会儿,就利用这时间看这些故乡资料、文章。

冬好!

陈宝 [1988]2.6

◆5

瑜荪:

接孙妈妈(淡宁)信,她说希望你从现在起专刻一批丰子恺画和书法的竹件,因为已经带出去的太少,要展览还不够。她说,展出的要纯一色的丰氏书画,不要夹有其他人作品,这样容易引起注意。

看来展出总得在明年。你用业余时间刻,速度十分快也快不出来,正好利用展出前的时间多刻一些。然后有便时带沪,再找便人带港。

P1-4

后记

2007年春,李辉先生由钟桂松兄陪同来桐乡,约我为他主编的“大象人物书简文丛”编一册《缘缘堂子女书》。我觉得这确是件有意义的事,但将别人的书信拿出来公开发表,总得先征得写信人的同意。于是我分别写信给丰陈宝、元草、一吟三位前辈,并很快得到了支持和信任的回音。然而,书信是个人之间的私下谈话,对于所谈的内容哪些可以公开,值得公开,哪些不必公开或尚不宜公开,这应如何把握呢?陈宝老师却鼓励说:希望你,也相信你在选编时会把握好这个“度”。

我整理出自1982年6月至今所有和他们的通信,保存的来信有400封,其中一吟老师最多,占了四分之三。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来重读这些信件,很多已经淡忘的往事,一下子又浮现在眼前,心里又一次充满了激动。二十多年前重建缘缘堂,修衣冠冢,和后来编《丰子恺文集》,成立丰子恺研究会,举办丰子恺百年诞辰活动等许多具体细节,如今看来也都成了丰子恺研究的重要史料。

写信也各人有各人的风格,犹如各人有各人说话的姿态和表达感情的习惯、方式一样。也许书信更能体现“文如其人”这一古训。但丰先生子女们的这些书信中,蕴含着一种共同的感情,就是对故乡的眷恋和亲情。丰子恺先生一生爱柳,画柳,推崇杨柳“不忘根本”,时时亲拂老干、根土的精神。他的七个子女,就像“丰子恺”这棵高柳上的柳条。他们和家乡一个晚辈的频繁通信,犹如下垂的柳条时时亲拂着故乡的根土。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子恺漫画”韵味的抒情意境。

本书共选编信件191封,其中一吟老师占120封。在丰氏兄弟姐妹中,她是小妹。在缘缘堂各种活动和丰子恺研究中,她始终是主要的联系人和实干家,因此写的信也就最多。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对信中部分人、事及石门方言作了简单的注释;对于涉及政治问题的地方,或作一定删改,或以“××”代替;对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标点采取了径改的原则;原书信中病句或词不达意处,一律不作修改加工;数字的用法一仍其旧;落款及年月日保留了写信人的风格。谨此说明。

限于水平,在选编和注释中一定存在许多不妥和错误之处,愿各位前辈和读者指正!

叶瑜荪

2008年3月16日于容园

目录

丰陈宝(三十五封)

 一九八五年五月九日~二○○五年十一月五日

丰林先(二十四封)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二日~二○○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丰宁欣(一封)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八日

丰华瞻(一封)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六日

丰元草(五封)

 一九八七年八月十一日~二○○七年五月十日

丰一吟(一百二十封)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八日~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丰新枚(五封)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日~二○○五年五月六日

编后小记——叶瑜荪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丰子恺子女致叶瑜荪的书信191封。叶瑜荪系丰子恺研究会会长,以擅刻丰子恺作品而饮誉海内外。书信起讫时间为1982年6月至2007年5月,内容涉及重建缘缘堂、修丰子恺衣冠冢、丰子恺研究会的成立、丰子恺作品集的出版以及丰子恺百年诞辰活动等,反映了丰子恺研究二十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同时也能窥见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大转变。

编辑推荐

《缘缘堂子女书》共选编丰子恺子女信件191封,其中一吟老师占120封。在丰先生子女们的这些书信中,蕴含着一种共同的感情,就是对故乡的眷恋和亲情。丰子恺先生一生爱柳,画柳,推崇杨柳“不忘根本”,时时亲拂老干、根土的精神。他的七个子女,就像“丰子恺”这棵高柳上的柳条。他们和家乡一个晚辈的频繁通信,犹如下垂的柳条时时亲拂着故乡的根土。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子恺漫画”韵味的抒情意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缘缘堂子女书/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丰陈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52087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9
154
10
整理 叶瑜荪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