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思变与冒险(中国五个典型乡村的变与不变)/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的方向不可逆转,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此迈向了新的春天,期间涌现的典型乡村不计其数,《思变与冒险》通过记录5个东西南北中不同时期的乡村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迁,描述当代中国农民在致富道路上思想意识的变革和创新之举,以经济视角、历史眼光回顾改革历程,展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探索中国农村未来的趋势。

内容推荐

1978年是这样一个起点: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历史的方向不可逆转,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此迈向了新的春天。中国现在仍有9亿农民,虽然这些农民中有很多人背井离乡到城里来打工,但是他们的故土依旧在农村,那里是他们的根。只有农村发展起来,才能让中国朝着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更加大踏步地前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涌现的典型乡村不计其数,我们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子来记录。相比当年的小村落,现在它们已经成长为明星村,在人们的脑海里长久留存。本书通过记录明星村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迁,展现当代中国农民在致富道路上思想意识的变革和创新之举,以经济视角、历史眼光回顾改革历程,展现改革开放30年成就,探索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录

前言

第1章 小岗村:光环闪耀和日子

  改革开放第一村

  期待“口袋鼓起来”

  光环仍在闪耀,生活仍在继续

  他有一个梦想

  现代农业:东边日出西边雨

  农村改革关键要保障农民自主权

  记者手记

第2章 元宝村,远离贫穷的日子

  从“光腚屯”到“亿元村”

  365个早晨

  忙碌的厂长们

  张宝金最荣耀的地方

  希望的田野

  赵光腚的后代究竟过得好不好

  张宝金的心病

  记者手记

  老书记,新书记

  中国农村第一股

  华西村富裕的源泉在哪里

  人才无界限

  大华西,新蓝图

第4章 大寨村:不举“旗帜”的日子

  走进大寨

  曾经的“旗帜”

  艰难转折

  绿色的致富路

  守望与追求

  路在脚下

  记者手记

第5章 南街村:理想主义的日子

  红色之旅

  1.78平方公里的试验

  人间天堂

  红色村庄的灵魂人物

  南街村经济的冬天

  政治挂帅

  理想者的梦

附录 中国村改革开放大事记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要致富,快修路”这句话在全国农村叫响了10多年后,小岗村通往外界的致富之路才于1998年开始修建。

而在小岗人的记忆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痛快场景,要追溯到1979年的那个春节,之前,从来没有,之后,也再没有过。“大包干”治了穷,却没能致富。

2006年春天,小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再次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在安徽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沈浩等人的建议下,小岗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引导村民合作养猪。分开长达28年之久的小岗自此再度呈现“合作”的迹象。

不过,与28年前“分开”的“一呼百应”截然相反,这次“合作”却遭遇了冷场。村民们对合作养猪的前景没有抱太大希望,并不愿意以土地入股养猪。“合作”方案不得不进行调整。

2006年2月18日下午,70多户小岗村家庭代表在村委会开会。会后决定“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的土地。这次方案得到了村民的首肯,参会的村民们同意将土地返租给合作社,租期暂定5年,5年后,农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分红,或者重订租金。但是,曾经因贫困而“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如今已温饱无忧的小岗却失去了当年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信心。村民们都要求一定要先拿到第一年的租金才愿意签订租地合同。

就这样,小岗村的“合作”以规模化养猪为突破口,终于跌跌撞撞地上路了。

按照这种集体经营模式,小岗村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与上海三农公司达成协议,兴办国家标准化的10个养猪小区,年出栏5万头,吸收60名村民就业。

对于小岗全村1800亩土地,除了400余亩已经种植葡萄外,沈浩还打算将其他的土地全部纳入合作社,集中种植高效饲料和蔬菜。他还向外界透露,根据村民代表的讨论,小岗在未来几年内还会出现种猪生产协会、物业社等集体组织,计划成立8个不同类型的“社”,按照现代工厂的管理模式来经营,3~5年内确保小岗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合作”后不久,滁州市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小岗村被确定为凤阳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根据滁州市官方确定的小岗村“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振兴小岗的第一步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第二步是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发展红色旅游;除了小岗正在开展的前两项外,“着力办好工业园”成为实现小岗跨越发展的第三步。

经省有关部门批准,两平方公里的小岗工业园已落户凤阳县门台镇。

前景虽然看似一片灿烂,但是现实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村里好不容易争取到300多万元项目资金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发展科技型农业,却因为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迟迟不能实施。小岗村原本有一家设备先进的股份制企业“镀锡铜线厂”,由于至今产权不明,结果无法投入省财政厅拨付的200多万元贷款,反而倒欠银行利息。

这些小事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许也暗示了小岗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依旧曲折。

“小岗村老是搞不上去,如果这次再抓不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那以后就没有希望了!”一位村干部感慨道。

2008年9月30日,江淮大地稻黄豆熟、瓜果飘香。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和省长王三运等人的陪同下,深入田间地头、龙头企业、农户家中,同干部群众共商农村改革的发展大计。

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到小岗村,村外田野里喜人的丰收景象,让总书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下了车,沿着田埂地坝走进水稻田和黑豆地,仔细察看饱满的稻穗和即将成熟的豆荚。胡锦涛总书记兴致勃勃地同正在田间劳作的几位村民聊起农事,问亩产、问销售价格、问农技推广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情况。P5-7

序言

1978年是这样一个起点: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历史的方向不可逆转,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此迈向了新的春天,一些曾经的小村子也在这样的改革大潮下开始了它们对未来的选择。30年,很长也很快,回首望去,变化不断,我们禁不住要呼唤当年的热情、天真,确实,我们应该找回当年的活力与激情,因为我们的民族需要有未来。

中国现在仍有9亿农民,虽然这些农民中有很多人背井离乡到城里打工,但是他们的故土依旧在农村,那里是他们的根。由于农民问题的特殊性:中国人多地少、农民数量庞大,很难从西方工业化的历史中借鉴经验;由于农民问题的复杂性:各地区地理环境、文化、政策不同,没有简单的推广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因此,只有农村发展起来,才能让中国朝着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更加大踏步地前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涌现的典型乡村不计其数,我们只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子来记录。相比当年的小村落,现在它们已经成长为明星村,在人们的脑海里长久留存。于是,我们选择了“小岗村:光环闪耀的日子”、“元宝村:远离贫穷的日子”、“华西村:走在前面的日子”、“大寨村:不举‘旗帜’的日子”、“南街村:理想主义的日子”作为我们的素材,通过记录这5个东西南北中不同时期的明星村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迁,展现当代中国农民在致富道路上思想意识的变革和创新之举,以经济视角、历史眼光回顾改革历程,展现改革开放30年成就,探索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趋势。

把明星村作为研究中国农村和改革开放的标本,记录它们在改革开放30周年时点上的状态、心态、动态和姿态;以“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关注创新性及突破性事件,发现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农民意识、认识、心态等精神层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重在记录、展示和提问,实事求是地看待它们曾经的成绩与弯路。那些曾经被怀疑甚至质疑的人和举动,无论其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是我们重点挖掘、展现和研读的内容。

我们通过明星村的变化,看中国的改革开放。用明星村、用农民们的故事,折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迁。

我们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农民当下的状态、心态、他们对时代的思考,以及他们正在进行的探索。

我们的纪录片风格是平和的,不是宏大叙事。但在平和中蕴藏着力量,那是一种历史的、变革的、充满希望的、蕴藏在人内心中的力量。

现在,中国正在急速工业化,并且是和庞大的农民群体一起追赶工业化。这样的时代把农民推向了一个巨大的矛盾状态——在行动上要跟随社会完成工业化转型,但骨子里的农耕传统并没有改变。因此农业大国在追赶工业化过程中,与农民的农耕传统(经济、文化、精神等方面)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我们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五期节目向观众展示这些明星村,思考这些明星村,但是,我们觉得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将更多的经历、更多的见解、更多的思考展现给大家。通过书的形式,应该能给关注三农问题、关注中国农村发展的读者提供现实的参考。

新的历史和命运从1978年开始,更新的历史和命运要从现在开始……回顾过去,把握现在,耕耘未来!

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后记

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并为改革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小岗村大包干为开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不断出现重大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农业产业化粮食市场化,劳务输出,建立乡镇企业,改革农村股份合作制……农村为改革提供了最广阔的天地,农村改革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家庭承包经营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税费改革标志着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标志着上层建筑的变革。

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算真正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算真正了解中国人。30年间,中国农民成为和改革联系最紧密的人,他们切身体会着改革开放的酸甜苦辣。30年间,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的命运和时代有怎样的联系?

从几千年中国农民的生存发展史上去寻找,我们发现,中国农民有史以来只有过一种生活形态,那就是农耕生活,中国农民从没有在整体生存形态上向工业、向商业张望过。建国以后农村变革是突如其来的,让人猝不及防,这样的改变对农民来说非常艰难。改革开放,让中国农民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突如其来的市场经济面前,最不被重视的农村,也拥有最大的自由。农村和农民是市场经济改革前两个浪潮的基本动力来源,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说是几亿农民拉开中国改革的序幕,也是几亿农民辉煌的尝试,悲壮的挫折奠基了中国城市改革的形式。发生在小岗村的“土地革命”,放在这个背景下来体味,就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分布在广阔地域里的中国村庄,首先被解放了发财致富的欲望。乡镇企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村村点火,家家冒烟,一旦给了这种自由的生活,蜂拥而起、不讲条件的乡村企业星罗棋布。这个尝试有一个市场背景和经济背景,那就是短缺时代的背景,当时市场供求是短缺时代,生产了什么东西都能卖掉。所有城市资源都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没有活力,没有动力,对需求无动于衷,因此最差的资源也能在市场上有活路。几亿农民开矿设厂,满天下都是工程,堪称史无前例的创造性。家家点火的时代,喷发出来的全部是浓浓的乡土气息。

但是市场一旦开放,进行立体竞争之后,国有企业、城市开始改革,市场经济这个严酷无情的挑剔者,必然在优势地位下重组资源,必然把地区之间的差异,将资源的优劣进行评判。在这种情况下,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知识缺乏、市场距离遥远的地域,那些乡镇企业开始大面积死亡,不可挽救。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才是“孔雀东南飞”,产业开始在地域上根据地域优势重组之后,工业集中地带被确定,优势地带被确定。于是,劳动力才开始填补分布的不平衡——农民开始外出打工了。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更加坚定用中国农村、农民解读改革开放的可行性。因为他们的命运和时代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我们希望这种或辛酸、或振奋、或痛苦、或悲壮、或幸福的情绪,能探索到中国农村走过的变革之路。

最后,让我们去共同见证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在思变与冒险中,愿他们一路走好!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摁满红手印的大包干秘密誓言

要想过得好,一年起365个早。

——元宝村书记张宝金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

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

——大寨村的“三不要三不少”口号

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创造,最后属于傻子。

——南街村的标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思变与冒险(中国五个典型乡村的变与不变)/打开经济问号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保平//姜诗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60219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0.3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