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权臣的下场(大结局)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夏商周秦到汉晋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大大小小的政治家们奔波于历史的舞台,“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谛。这些政治家中,有天然血统政治家的皇族;也有文韬武略的功臣;有势焰中天的权臣;也有邪佞不端的奸臣;当然,还有刚直廉律的清官们。他们或壮怀激烈,慷慨悲歌;或荣华富贵,不可一世;或兔死狗烹,血洒刑场……为这部古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了各式各样的休止符。

本书将权臣的命运结局粗略地分为上述五种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分章陈述,既归纳共性,又发掘个性,剖析激烈的权力斗争,探究复杂的人生历程。虽然封建时代早已结束,但在民主政治时代,仍存在着权力分配、权力制约、权力监督等诸多问题——以史为鉴,就让我们留意一下古代中国权臣的命运轨迹吧!

内容推荐

当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门槛前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阅读“大结局”,犹如欣赏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悲喜剧,帷幕徐徐落下后,你在增广见闻的同时或许能够有所领悟……

目录

主编絮语

绪论:诱人的风月宝鉴

第一章 与“权”共舞操胜券

 1.晏婴:执政五十余年的贤相

 2.霍光:皇帝在他的阴影中

 3.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4.司马懿:晋朝的奠基人

 5.杨素:智诈自立揽权柄

 6.史弥远:狡兔三窟得善终

 7.张居正:政权是唯一的恋人

第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1.伍员:血溅离镂剑

 2.吴起:乱箭穿心

 3.商鞅:改革的祭品

 4.张仪:成败系乎秦

第三章 贤臣明君,相得益彰

 1.管仲:春秋第一霸的总设计师

 2.公孙弘:第一个儒学宰相

 3.王猛:难圆的苦梦

 4.房玄龄:唐太宗的两只手

 5.姚崇:救时宰相

 6.刘秉忠:谋士和隐士的人生交响曲

 7.姚广孝:披着袈裟的权臣

第四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田文:好客喜士,身死异国

 2.吕不韦:千金做成的“赔本”买卖

 3.荀彧:碧血映凡心

 4.李德裕:玉杯破碎无复全

 5.司马光:不遗此老济国家

 6.王安石:人生失意无南北

第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崔杼:狼上了狈的当

 2.晁错:血溅东市

 3.主父偃:短暂的春秋

 4.张汤:蒙冤的酷吏

 5.杨炎:享非常之福,罹非常之祸

 6.高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7.鳌拜:专横跋扈难久持

试读章节

从未当权执政的文人可以潇洒地宣称“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却是不会轻易放弃权力的,他们为私为公都要与权力周旋,直至生命结束。

汉末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兵败赤壁后,南方孙权、刘备两集团乘势在政治上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朝廷内部的政敌也以同样的理由逼迫他交出军政大权。对此,曹操发布《述志令》,明确表示:“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为了个人的身家性命和北方的统一局面,决不贪慕虚名而交出军政大权。靠着这种明智与老练,曹操长掌权柄,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权臣们精明强干,各有绝招。晏婴以其机智和贤能连任三朝正卿,霍光和司马懿则靠托孤辅政之机夺得实权,杨素以残忍和巧诈久擅高位,史弥远则在内忧外患之中控制朝政近三十年,张居正更是一位铁腕宰辅,权倾朝野。

在权力的舞池中,他们舞技高超,堪称“舞王”。然而曲终人散之后,有时可怕的灾祸也会跟踪而至:像霍光、杨素、张居正死后不久,其家族子弟即遭殃罹祸。因为权力是运动着的,“胜券”不可能静止于一家一姓之手。

1.晏婴:执政五十余年的贤相

一天,齐人公孙丑问鲁人孟轲:“若让你在齐国当权,能创建管子、晏子那样的功业吗?”“你真是个齐国人,”孟轲道,“就知道管、晏!”

管子,名夷吾,字平仲,辅佐桓公治理齐国,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晏子,名婴,字平仲,辅弼景公,使齐名重乎诸侯。齐自姜尚建国,中经田氏夺权,至秦将王贲灭齐,漫漫八百余载,最为杰出的大臣,首推管、晏,齐人奉为神明。司马迁在他的皇皇巨著《史记》中特辟《管晏列传》,简述了管、晏的业绩后,大发感叹道:“若夫晏子在世,我甘愿为之马下执鞭!”

这位为齐人和司马迁仰慕的晏婴是夷潍(今山东高密)人。他的父亲晏弱在齐国做大夫,晏弱寿终正寝,晏婴袭爵。

这时的齐国,霸主地位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积弊丛生,经济衰颓不振,政治更是一团糟,国君昏庸无能,卿大夫们明争暗斗,国无宁日。坐在君主位上的灵公不自量力,妄想重温霸主旧梦,穷兵黩武,连年对外用兵。结果,旧梦难圆,危机却进一步加剧。不过,从当时各国的情形来看,齐仍不失为泱泱大国,足以与任何一国相抗衡,只要君臣励精图治,还是能够重振雄风的。可悲的是,齐国没有这样的明君,也缺少这样的贤臣。

晏婴就是在这样的时局下步入仕途的。

宫廷政变,派系倾轧,晏婴没有陷进去。相反,他脱颖而出,把一颗宰相的大印揽在了自己手中。

就在晏婴袭封大夫这年冬十月,晋、宋等八国联军大举攻齐。晋军主力强渡黄河,向纵深推进,齐军在平阴布防,灵公亲临前线督战。晋军大将范宣子遣人对齐臣析文子进行军事讹诈:“我了解您,不敢隐瞒实情。鲁国人、莒国人都请求派战车干乘来参战,我们已经答应了。若突破了贵军的防线,贵国的君主势将丧国,您何不趁早自谋出路?”析文子向灵公作了如实的汇报,原本就信心不足的灵公惊慌失措。晏婴闻知,责怪析文子此举实属不该:“国君本来就缺乏勇气,听到此话还能长久坚持吗?”果然,灵公弃军而逃,晏婴谏阻,灵公不听。联军长驱直入,进围临淄,焚毁了廓城才撤走。年轻的晏婴初涉政坛便显示出非凡的胆识。

翌年五月二十九日,灵公一命呜呼,大夫崔杼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太子姜牙,拥立姜光为君,是为庄公。

庄公崇尚武力,置仁义道德于不顾,力士蛮夫得宠,肆行无忌。眼见庄公如此,宗室权贵却纷纷装聋作哑,近臣侍人也个个熟视无睹。唯独晏婴不肯坐视,上书劝谏。起初,庄公还听得进去,并不无感激地赐他官爵、采邑。但不久就厌烦了,晏婴每次晋见,庄公便收回一些官爵、采邑,直到把先前赐与的都收回。晏婴退朝上车后,长吁短叹,转而又笑了。车夫见他这副喜怒无常的样子,大惑不解,晏婴解释说:“我叹息,是哀悯君主恐难逃祸患;我发笑,是高兴我能保全身家性命,不必陪君主去了!”

庄公真的大祸临头了。他不肯听权臣崔杼摆布,崔杼为此大为光火,更让他愤恨的,是庄公竞将他的第二任夫人、美貌倾城的东郭姜勾引到手。崔杼决心除掉庄公,于是趁庄公去他家幽会东郭姜之际,把庄公杀死在院内。

晏婴闻讯赶到崔府,面对紧闭的大门,晏婴踌躇良久,难以决断。随从见状,问:“您准备殉死吗?”“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君主吗?别人不殉死,我为什么要殉死?”晏婴道。“那么逃跑吧?”随从又问:“难道是我的罪过吗?”晏婴道,“我为什么要逃亡?”随从复问:“那么回家去吗?”“我们的君主死了,回哪里去呢?”晏婴又沮丧起来,继而又愤愤地说:“作为君主,岂能高高在上,欺凌百姓?理应殚精竭虑治理国家。做臣子的,难道仅仅是为了那份俸禄?应该尽心尽力佐理国务。所以,若君主是为国家而死,臣子就为他殉死;若君主是为国家而逃亡,臣子就为他而逃亡。如果不是这样,谁肯与他共患难?”说完,进了崔家,脱掉袖子露出胳膊,摘掉帽子,把血肉模糊的庄公放在大腿上,抚尸痛哭,然后,站起来转身走了。他是按臣子之礼祭奠庄公。崔杼的心腹劝主子把晏婴杀了,免留后患。而崔杼则另有打算,道:“他是百姓敬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国不可一日无君。崔杼把庄公的异母弟姜杵臼扶上君位,是为景公。崔杼出任右相,让他的政治盟友庆封做左相,二人共同把持朝政。

崔、庆同盟没有维持多久便破裂了。景公二年(前546年)九月,庆封除掉了崔杼,独霸朝政,进位相国。但不到一年,庆封也倒台了,出逃鲁国,后又奔吴。

庆封逃亡后,景公任命晏婴为相,襄理国务。晏婴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经历了“崔庆之乱”后,齐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身为国相,职任辅弼,如何重整江山,振兴齐国?对此,晏婴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归纳起来,他的为政之道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把国家与君主分开,明确指出国家重于君主。国君乃一国之主,为君者无不信奉家国一体,即所谓“朕即国家”;而臣为君主之臣,为臣者自然以忠君为己任。晏婴却不这么看,他把国家和君主分开,置国家于君主之上;臣子则不只是效忠君主,更重要的是要把国家治理好。在“崔庆之乱”中,晏婴不为庄公殉死,便是基于这种观念。在“忠”字当头的古代社会,晏婴如此说且如此做,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第二,注重官僚队伍建设,选贤任能。晏婴认为,君主一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治国理民主要靠百官,官吏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基于这种看法,晏婴特别重视选拔、任用贤才。一日,景公问晏婴:“治理国家,能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怎样的?”“提拔贤而有德的人来治理国家,让有才能的人去管理黎民。如此而已。”晏婴道。“即使有这样的人,我怎能知道?”景公问。晏婴道:“君主不去寻求,又怎能知道?”“那么怎样去寻求?”景公复问。“通过他交往哪些人来观察他,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来评价他。”晏婴道,“不要根据他的言辞华丽、谈吐不凡来判定他的行为,也不要根据别人对他的诋毁或赞誉来判定他的为人。这样,世人就不会沽名钓誉,就不会掩盖私欲以欺世盗名。所以,官位显赫的,就观察他推举哪些人做官;官运不好的,就观察他不干哪些事;富裕的,就观察他是否分钱财给别人;贫穷的,就观察他是否贪图财物。”

晏婴还一再告诫景公,选用人才切不可求全责备。他举例说,土壤的性状不同,应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作物;人无全才,有他所擅长的,也有其不擅长的,应扬长避短。

第三,君臣关系应是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君主宰执国命,臣子佐理政事,君臣关系在晏婴看来是一种互补关系,相辅相成。他反对一味地顺从国君,甚至当着景公的面指斥唯命是从者。梁丘据是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颇为景公宠爱。晏婴极为鄙夷他的为人,曾在景公面前直言不讳地贬责梁丘据。景公不以为然地说:“梁丘据可是跟我很合得来的!”“那叫相同,可不是和谐!”晏婴说:“所谓和谐,拿味道来说吧,君主若是甜的,那么臣子就应是酸的;君主若是淡的,那么臣子就应是咸的。可梁丘据呢?君主是甜的,他也是甜的!”景公忿然作色,晏婴视而不见。

像梁丘据这等在国君身边的奸臣小人,晏婴视其为“社鼠”——寄居在社坛下的老鼠。社坛,是祭祀地神的场所,环植以树,对付那里的老鼠,用烟熏,怕烧了树;用水灌,怕毁了墙。国君身边的那些奸佞,利用国君的宠幸,有恃无恐,肆无忌惮,长此以往,国家终将毁于这些奸臣之手。

第四,恪守职责,是官吏的本分。晏婴说,一个优秀的官吏,应恪守职责,既不推卸应负的责任,亦不越俎代庖,越权行事。一天,晏婴陪伴景公身旁,天有些冷,景公吩咐:“请给我去拿件裘衣来。”“我并非供奉裘衣的,难以从命!”景公火了,“那么,请问先生,您是干什么的?”“社稷之臣。”晏婴道。“什么是社稷之臣?”景公责问。晏婴朗声日:“就是稳定国家,使上下有别,贵贱有等,让每个人都合乎他们的名分;规定百官的品等、职责,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职;厘定法令,有效地加以推行。”

第五,体察民情,知民疾苦。晏婴认为,作为治民之臣,必须善于了解民情,知民疾苦,才能有的放矢,举措得当,获得万民拥戴。晏婴身为国相,不放过任何一个接近民众、体察民情的机会。他的住宅毗邻市集,人声噪杂,尘土飞扬,景公要给他换个静谧的地方,晏婴不肯,说:“靠近市集,一早一晚都能听到想要听的事情,这对臣体察民情是有利的。”景公笑了,“既然如此,那你知道什么贵什么贱吗?”“假脚贵,鞋子贱!”晏婴道。景公蓦然变色。当时,刑律严酷,科条繁多,民动辄触禁,被处以刖刑的人日多,故市集上假脚价格暴涨,而鞋价却跌落了。这是对官府滥用刑罚的莫大讽刺!在晏婴的谏说下,景公不得不约法省禁。晏婴还要求自己的家臣及时地提出他们对国家大政的看法,以集思广益。这是他给家臣规定的三条家规中的一条,不遵守这条家规的,禄位难保。

P1-5

序言

对于我们人类走过的历程,从政治家、史学家到芸芸众生都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

六十年代中期,苦寒乍暖,山雨欲来,百忙小憩的毛泽东在书房中静静地谛听着历史的脚步,写下了一代政治家独有的读史感受——《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五十亿年前,太阳系还只是一片混沌星云,没有太阳,也没有地球,更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与人类。

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已是万木扶疏、鸟语花香,海洋、陆地、高山、平原,到处都是生命的喧闹。但是,还没有我们人类。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大自然中出现了人猿相揖别的壮丽时刻。小儿时节的几个石头磨过,磨去了三百万年的时光。

八千年前,甚或更晚,伴着铜铁炉中的火焰,人类踏向了文明的门槛。

四千一百年前,东方大地上矗立起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中国的文明时代开始了,中国的政治史也拉开了帷幕。从夏商周秦到汉晋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大大小小的政治家们奔波于历史的舞台,“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道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真谛。

这些政治家中,有天然血统政治家的皇族;也有文韬武略的功臣;有势焰中天的权臣;也有邪佞不端的奸臣;当然,还有刚直廉律的清官们。他们或壮怀激烈,慷慨悲歌;或荣华富贵,不可一世;或兔死狗烹,血洒刑场……为这部古代政治的变奏曲标上了各式各样的休止符。

他们或许都曾想轰轰烈烈,也或许都曾想与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沦为“斑斑点点”的“几行陈迹”。

我们不想苛求他们知道五十亿年前,也不必要求他们了解五十亿年后,甚至对他们自己,百年身后,也无法要他们当局者清。

但是,当今天的我们面对过去,面对历史时,却应当知道这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的真实命运与结局。

尽管不是上穷五十亿年,也不是下落三十亿载,我们只是选取了四千一百年前到一百年前整整四千年的篇章,但还是想目之曰《大结局》。

是为絮语。

齐涛

1999.6.14雨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权臣的下场(大结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07592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