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与他家乡的省委书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与李维汉、夏曦、郭亮、易礼容、彭公达、高文华、周里、黄克诚、周小舟、张平化、华国锋等11位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交往故事。这11位省委书记,有的是毛泽东的同学,有的曾是毛泽东的学生,有的是毛泽东的老乡,还有的与毛泽东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通过本书,更充分地发掘了有关毛泽东的历史资料,加深对毛泽东更深层次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南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从而达到以史为鉴、指导未来的目的。

内容推荐

毛泽东与他家乡的省委书记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的一个侧影——

李维汉与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在毛泽东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和易礼容是东山小学和湘乡驻省中学的同窗。他们俩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彭公达是毛泽东的湘潭老乡,也是毛泽东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得力助手。

郭亮、夏曦、高文华来到长沙时,毛泽东已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者。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他们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秋收起义后,周里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开展革命活动。他说:“我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学生。”

黄克诚、张平化在井冈山时期就认识毛泽东。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他们相知相交达半个世纪。

周小舟在延安时期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他与毛泽东既是同志关系,又是学生和导9币的关系,还有着家人般的亲情。

毛泽东称华国锋为“父母官”,对他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多了几分关爱,并委以重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银髯——毛泽东与李维汉

 组织新民学会,共同寻求革命真理/5

 继任中共湘区书记,共商湖南革命策略/10

 危急关头,携手协力挽狂澜/18

 延安整风,李维汉称毛泽东是他思想解放的老师/22

 共创统战理论,形成一部“包罗万象的天书”/27

 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创造”/31

 对资改造,“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5

 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建议“肃清封建余毒”/40

第二章 追求真理的“真同志”——毛泽东与夏曦

 一师同学,“驱张”战友/49

 接受真理,夏曦成了毛泽东的“真同志”/52

 北伐时期,同为国共两党“双料要人”/56

 “左倾”盛行,夏曦与毛泽东思想上的背离/61

第三章 “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毛泽东与郭亮

 导师引路,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69

 投身工运,深得毛泽东的赏识/73

 并肩作战,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77

 故友殉难,毛泽东痛心不已/82

第四章 忘不了的故人——毛泽东与易礼容

 校友之谊/91

 青年之志/95

 “驱张”战友/97

 先进文化的传播者/101

 进步组织的创建者与参与者/105

 相互关照的芳邻/107

 工人运动的领导人/111

 农民运动的谋划者/116

 血雨腥风中患难与共/119

 秋收起义后的分别/124

 遥远的牵念与关注/128

第五章 唤起工农千百万——毛泽东与彭公达

 老乡初识,携手同走革命路,139

 开展农运,共同开拓新局面/142

 共赴危难,领导秋收起义/146

 亲密战友,开辟革命新道路/153

第六章 师生千秋情——毛泽东与高文华

 缘起湖南自修大学补习学校/161

 “这个名字改得好”/163

 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供材料/166

 “高文华,坐到前面来”/168

 “土地问题怎么解决,你们下去调查吧”/171

 “情况明,人事熟,你去很适合”/173

 “三山六水一分田,渔业大有可为”/175

第七章 情系井冈——毛泽东与周里

 “我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学生”/183

 为了湖南的和平解放/190

 去毛泽东家中座谈农业合作化/193

第八章 “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毛泽东与黄克诚

 岗位不同,反“左”的心一致/199

 成因直言,“老唱反调我看很好”/205

 委以重任,毛泽东屡次赞扬/213

 电召上山,他却大唱反调/220

 数有分歧,却一再呼吁“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226

第九章 “小舟推动大舟”——毛泽东与周小舟

 陕北汇报,毛泽东一见如故/235

 委以重任,周小舟做过毛泽东的个人代表/236

 主政湖南,小舟变大舟/238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242

 “迷途羔羊”,被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248

 走下庐山,坚持党性反“浮夸”/253

第十章 风雨相随五十年——毛泽东与张平化

 追随革命,张平化支持毛泽东反对“烧杀”/261

 纪凯夫案,毛泽东降了张平化的职/264

 张平化回湘主政,毛泽东及时指点迷津/268

 重上井冈,毛泽东独选张平化/271

 毛泽东三次发话,张平化逃过“文革”的几次劫难/275

 毛泽东回湘久住,张平化悉心安排/280

第十一章 “讲老实话,是老实人"——毛泽东与华国锋

 坦言“田瘦”,毛泽东夸华国锋务实肯干/29l

 华国锋的“毛田经验”,毛泽东要坐牛车去参观/293

 保持原貌,华国锋为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建设尽心尽力/296

 修建灌区。毛泽东勉励华国锋学习舂陵侯/301

 沉着应变,49岁的华国锋被毛泽东称为“老人”/304

后记

试读章节

组织新民学会,共同寻求革命真理

1896年6月2日,一个婴儿诞生在湖南长沙县尊阳都松竹村八斗冲火烧坝(今高桥镇学仕桥村)一个清贫的小知识分子家庭。

母亲孙氏说:“增加了一个劳动力。”父亲李运楷说:“增加了一个要饭的。”幽默的话语混杂了几分苦涩与忧虑。

他们谁也没料到,这个婴儿后来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与活动家。

——他最初的名字叫李厚儒,字和笙,学名李维汉,化名罗迈、罗夫、罗难、镜松等。

由于家境贫寒,少年李维汉遵照父母的意见,1912年下半年考人湘军工艺厂艺徒学校,半天学习,半天做工,当了一名铸工。

由于学校实行军阀兼宗法社会的管理制度,艺徒们遭受政治压迫和人身限制,劳动任务繁重。日久天长,艺徒们心里愤愤不平,逐步地团结在李维汉周围。

有一天,工厂总办无故惩罚一名艺徒,引出其他艺徒的愤怒,李维汉、张昆弟、邹彝鼎等因势利导,领导艺徒们开展反对工厂总办的斗争。工厂总办勾结学校校长进行压制,以李维汉、张昆弟、邹彝鼎“煽动闹事”为由,将他们除名。

后来,李维汉回忆这段生活说:“我自幼过着贫农家庭的生活,对于无钱无权无势的劳动人民受欺压痛苦的情况,有些感性认识。”

李维汉挑着行李回到家中,父亲惋惜地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饭碗,又被你打破了!何去何从,你自己去决定吧。”

李维汉原来的名字就叫李厚儒,志在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从来没有打算做一辈子铸工,对失去这个饭碗并不惋惜。他的好友张昆弟、邹鼎丞(即邹彝鼎)进了湖南第一师范,他也决心报考这所学校。

1916年春,李维汉借用同乡同名同学的中学毕业文凭,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第二部。1917年暑假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在第一师范附小任初级班班主任。

毛泽东与李维汉相识于湖南第一师范。

1913年秋。毛泽东进入湖南第四师范。次年春,第四师范并人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先编在预科第三班,后编人本科第八班。1917年毛泽东任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兼教育部部长,主办湖南第一师范附小附属工人夜校,与李维汉过从甚密。同年夏,湖南第一师范开展全校的《人物互选》活动,其当选条件包括德育六项、智育七项、体育五项。全校有12个班,575人参加,当选者34人,毛泽东名列第一,周世钊第二,邹彝鼎第三,张昆弟第四,李维汉也是当选者之一。

毛泽东、蔡和森重奇特、重朝气、重奋斗的精神,深深地吸引李维汉。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讨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人如何修养、奋斗向上的问题。经过多次的讨论,他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是,组织新民学会,其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毛泽东与李维汉从共同探讨人生、探讨改造环境、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交往了半个世纪。

新民学会成立后的第一项活动,是组织留法勤工俭学。1918年8月19日,毛泽东、李维汉等20多人到达北平,毛泽东负责筹办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李维汉进入了河北保定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第二班学习法语。该班共有学员86人,其中湖南的占72人。

毛泽东为解决生活来源,由杨昌济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关照下,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负责报刊借阅与登记,从而认识了许多新文化运动中的知名人士。  10月6日,陈绍休、邹鼎丞护送30多名初级班学员到达保定。同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也从北京到保定,看望李维汉等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学员,住唐家胡同第一客栈。晚上,李维汉、张昆弟在第一客栈与毛泽东、蔡和森商讨赴法勤工俭学事。7日下午,他们又与来自湖南的学员聚集在保定莲花池公园座谈合影。

新民学会会员都是追求向上、勇于奋斗的进步青年,有改造自己、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大志。会员一支在国内。从事实际的社会改造,在实践改造中寻求社会改造的真知;另一支在国外,吸取国外革命运动的经验,寻找社会改造的真理。

毛泽东留在国内,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动员湖南有志青年赴法,先后发动了346个青年赴法学习。与此同时,他组织、领导了湖南的“五四”运动,驱逐军阀、省长张敬尧的运动,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并在这系列斗争中,创办《湘江评论》,主编《新湖南》,开办长沙文化书社,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在实际斗争中找到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共产党在长沙的早期组织。

李维汉是新民学会会员中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者。1919年10月31日,他乘法国邮船“宝勒茄”号自沪启航。同船赴法勤工俭学的有150人,其中湖南青年42人,当年报纸赞颂他们是“探险远征队”。

1920年2月,李维汉进入了施乃德钢铁厂的勒哈佛尔分厂,白天做工,晚上读书。

当时法国思想界异彩纷呈,什么工学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等五花八门,竞相开放。李维汉在五光十色的“花园”里,向往民主与科学,对于工学主义、无政府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描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个个自由的未来社会的描绘觉得很美好,很新鲜,以为是真理。但用什么方法进到这境界,他和他的朋友都没有搞清楚,以为通过勤工俭学就可达到。于是,他与张昆弟、李富春、罗学瓒等在法组织了“勤工俭学励进会”,以“工学交互,为将来别种计划之预备”。

同月,蔡和森、向警予等到达蒙达尔尼。蔡和森没有进学校,“日惟字典一册,报纸两页”,以“蛮看”报章杂志为乐。在较短的时间里,蔡和森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

7月,蔡和森召集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尔尼开会,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方法。蔡和森主张激烈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萧子升主张温和革命,采取无政府主义的蒲鲁东的方法,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李维汉此时尚未放弃工学主义。他们三个人分别写信给毛泽东,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

李维汉的信写道:“别后未写信与你,然从诸友处多见你问我的话,感激。我来法抱有宏愿,但身体颇有病,不能如意进行。然我自信力和意志极强,若身体好,自是一个能工愿读者。”“你的行止,我很赞成。我现在对于同学极主张各自充量发展个性,所以我自己的人格固要紧,同时尤其尊重人家的人格。社会改造,我不赞成笼统的改造,用分工协助的方法,从社会内面改造出来,我觉得很好。”“俄国式的革命,我根本上有未敢赞成之处。”不认为一剂处方可以治百病。但接着又说:“也不反对人家赞成无产阶级专政,或竞取法他”,表示要多看书,多研究,多与友人交换意见。

会后,他从勒哈佛尔搬迁至蒙达尔尼,经常与蔡和森等人商讨,迅速地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若干年后的1979年,他曾回忆:“1920年8月至9月的时间内,我有机会集中阅读了蔡和森以‘霸蛮’精神从法文翻译过来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若干宣传十月革命的小册子,又与蔡和森做了多次长谈,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了欧洲革命形势、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的区别、共产国际的性质与任务、第三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决裂。通过阅读和谈话,深知只有走十月革命道路才能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

他还将“勤工俭学励进会”更名为“工学世界社”,带领该社成员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他的老朋友萧子升这样评论说:在法国勤工俭学生中,“李维汉、蔡和森、向警予是致力于宣传共产主义的最热烈的三名传道者。”

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给蔡和森、李维汉等在法新民学会会友复信,对蔡和森主张“表示深切的赞成”。1921年元月21日,毛泽东又给他们去信,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他还说:“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蔡和森、李维汉阅读毛泽东的信后,曾商议联络在法新民学会会员、工学世界社社员、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开一个讨论会,若在“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际主义”两点上取得一致,则准备成立一个共产党。后来由于忙于领导“二二八”求学等运动,又在占领里昂大学的斗争中失败,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李立三等104位留法勤工俭学生被驱逐回国,在法国勤工俭学生中组织共产党的计划,落到了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的肩上。

1922年初,仍然留在法国的李维汉,与周恩来、赵世炎取得联系。6月,他们在巴黎近郊的森林里集会,宣告旅欧少年共产党(即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李维汉任组织。并分别取代号乐生、伍豪、罗迈。

“罗迈”后来成了李维汉从事地下工作时的化名。

年底,蔡和森写信给李维汉,催他回国工作。旅欧少年共产党委托他带信给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初,李维汉回到北平,向党中央呈送了旅欧少年共产党的信件。党中央及时批准了旅欧少年共产党的请求。

就在此时,李维汉由毛泽东、蔡和森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没有候补期。

P5-10

序言

毛泽东,中国革命的导师,中国各族人民爱戴的领袖,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以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3个伟人之一。

湖南,伟人故里。毛泽东出生在这里,他早期的革命活动也主要在这里展开。他在湖南求学,成立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建立了湖南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了反对军阀的斗争和工人罢工、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等等。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逐渐成长起来,最后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湖南也是革命圣火燎原之地,毛泽东在这块土地上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者。毛泽东是第一任中共湖南省委(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之后,在他的有生之年,李维汉、夏曦、郭亮、易礼容、彭公达、王一飞、贺昌、宁迪卿、廖保庭、徐少保、任作民、高文华、周里、黄克诚、金明、周小舟、张平化、华国锋都曾任过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他们的任期或长或短,有的长达十几年,有的则只有几十天。他们与毛泽东的交往也有深有浅,其中有的与毛泽东有着三四十年,甚至近半个世纪的交往。毛泽东一生眷恋故乡,新中国成立后,还曾50次回湖南,因而湖南省委书记与毛泽东更有着一层特殊的关系。

因为资料有限,本书重点介绍毛泽东与李维汉、夏曦、郭亮、易礼容、彭公达、高文华、周里、黄克诚、周小舟、张平化、华国锋等11位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交往故事。这11位省委书记,有的是毛泽东的同学,有的曾是毛泽东的学生,有的是毛泽东的老乡,还有的与毛泽东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李维汉与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1918年李维汉与毛泽东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共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李维汉回国后,在毛泽东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和易礼容是东山小学和湘乡驻省中学的同窗,在小学和中学时,他们俩就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共同走上革命的道路。

——彭公达是毛泽东的湘潭老乡,也是毛泽东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得力助手。在发动秋收起义的诸多方面,他与毛泽东意见一致,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坚定的支持者。

——郭亮、夏曦、高文华来到长沙时,毛泽东早已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者了。他们对毛泽东充满崇敬,经常参加毛泽东举办的各种学习班,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在毛泽东的影响下,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秋收起义后,周里闻知毛泽东就在家乡以及附近的县乡时,几次找上门汇报、请示工作,并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开展革命活动。解放后,他回忆说:“我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学生。”

——黄克诚、张平化在井冈山时期就认识毛泽东。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他们相知相交达半个世纪。

——周小舟在延安时期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与周小舟既是同志关系,又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还有着家人般的亲情。

——毛泽东称华国锋为“父母官”,对他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多了几分关爱,并委以重任。

毛泽东与他家乡的省委书记之间的关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的一个侧影。 目前,有关毛泽东的书琳琅满目,其中涉及毛泽东与家乡的话题也很多,但以毛泽东与他家乡的省委书记的交往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的,还没有见到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的选材是新颖的。

我们希望,通过编写本书,更充分地发掘有关毛泽东的历史资料,加深对毛泽东更深层次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南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从而达到以史为鉴、指导未来的目的。

后记

毛泽东是湖南人民永远的骄傲。本书选题的提出,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重视。为此,省委党史研究室专门组成了编写组,具体由科研管理处组织编写。

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有——

主编: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克鑫;

副主编: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刘建平,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厅级纪检员、副编审张学军;

执行主编: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副编审肖绮晖;

执行副主编: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处科长、编辑吴楚婴。

其中,张学军负责审稿,肖绮晖负责改稿、统稿,吴楚婴负责联系作者、组织图片。

本书主要撰稿人:黎风(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唐振南(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龙正才(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原主任)、夏佑新(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王健(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馆员)、吴珏(广东商学院教授)、张检明(湖南省委党校教授)、刘强伦(湖南省委党校教授)。这些作者都是研究党史人物的专家,对所负责撰写的人物,都曾写过传记或整理过当事人的回忆录,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与他家乡的省委书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共湖南省党委史研究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27311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