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消费券浪潮(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商家的促销手段,演变为政府的公共行为,消费券实现了一次飞跃。

从短期“发放”财政红包,演变为长期“发行"限制性货币,奖励式消费券完成了一次创新。

从对“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工具的探索,演变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改良,消费券是规模需求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

内容推荐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寒冬里,消费券之举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春意。从商家的促销手段演变为政府的公共行为,消费券实现了一次突破性飞跃。从短期“发放”财政红包,演变为长期“发行”限制性货币,奖励式消费券完成了一次创新。从对“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工具的探索,演变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改良,立足于奖励消费的规模需求理论,迎来了需求解放的春天。

北京市流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东方微巨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规模需求”理论创始人王吉绯,是奖励式消费券的首创者、设计者。奖励式消费券的逻辑建立在他的“规模需求”理论之上。他认为,和投资的收益、储蓄的利息一样,稀缺的需求同样需要定价,需要给消费奖励。而这是长期可持续的。

目录

消费券创举

消费券与曾经的粮票恰好相反,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粮票“强迫”过剩的需求放弃消费,消费券则“奖励”稀缺的需求主动消费。

专访王吉绯

王吉绯是奖励式消费券的首创者、设计者。奖励式消费券的逻辑建立在他的规模需求理论之上:稀缺的需求需要定价。

王吉绯观点

蒙代尔只说对了一半,简单发放消费券是不够的,还要让消费券获得奖励,比如85块钱具有100块钱的购买力。

众说消费券

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企业家、评论员、国际友人、网络名嘴……热评、冷批、商榷、谏言、献策、笑谈……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聚焦消费券

成都、杭州、南京、都江堰、荆门、长沙、绍兴、濮阳、深圳、宁波、镇江……各地消费券进程报道,一览无余。

试读章节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寒冬里,消费券之举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春意。从商家的促销手段演变为政府的公共行为,消费券实现了一次突破性飞跃。从短期“发放”财政红包,演变为长期“发行”限制性货币,奖励式消费券完成了一次创新。从对“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工具的探索,演变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改良,立足于奖励消费的规模需求理论,迎来了需求解放的春天。

消费券为什么这样红

春节前后,消费券成为最流行的经济词汇之一。但是消费券并非新生事物,过去商家促销时发过专属消费券,日本等很多国家也都发行过全民普惠性消费券。如今成都市率先发放的消费券,基本上采取了外国消费券的模式,只是发放的对象是特定人群,例如城乡低保、五保、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其实是财政补贴的一种。

成都消费券体现了一种工具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没有消费券的时候,我们给老百姓发财政补贴的时候发什么呢?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实物,一种是发现金。

最初我们的福利补贴是发实物的,优点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高,具有充分的指向性,不管发的是鸭鱼肉还是别的什么商品,都是对应着直接的产能。但是缺点在于,每家每户的需求各有不同,组织者往往吃力不讨好,分到东西的人不合口味时可能还要发牢骚。

所以现在补贴都趋向于货币化,由提供实在商品和服务转为对受惠居民货币补偿,由个人直接面向市场购买。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角度来看,有其现实意义。发现金最大的好处是,老百姓有任意选择权,想买什么买什么,没有限制性,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但是缺点在于,所发的货币,不一定指向具体的商品,非常有可能进入银行,作为储蓄沉淀了。

货币是江河之水,有任意选择权,没有任何指向性。实物是凝水成冰,没有选择权,指向性最强。消费券是第三条道路,既给老百姓保留了相对充分选择权,又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不是说必须发给你大米,想买油也可以,同时又使得财政资金不用像发现金那样,不能保证回到最终消费,因为消费券是必须要花掉的。

从理论角度看,消费券是一种政府发给老百姓的,只允许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些特定行业里花掉的准货币的凭证。

传统模式美中不足

作为一项政策工具,消费券的特点是短期有益、长期无害、操作简单、波及面广。然而,对于消费券是否能够持续拉动内需的问题,社会各界人士见仁见智,争议颇多。归纳起来,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券没有乘数效应。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内需的效果比较快,涉及的产业链比较长,可带动机械、建材、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为后期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环境。而消费券只适用于流通链条的末端,还有时间、范围等限制,带动能力很弱。

2.消费券存在替代效应。民众按照政府的设想用消费券消费,没有问题,但可能减少相应数量的现金支出。本来元旦就要花100元买米买菜,花掉消费券以后,现金就省下了,如果大家都这样做,民众总体的消费支出并无增加。当年日本派发消费券后,当年GDP为此仅增加0.1%。

3.消费券难以持续。成都此次发放消费券的总额,约为当地全年GDP的万分之一。如果消费券完全由财政掏钱,不可能做到像工资一样月月发放,必然杯水车薪,难以持续。

4.消费券治标不治本。区区100元消费券,并没有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即使全民发1万亿消费券,平均到13亿人头上,每人不到800元人民币,也买不到多少东西。长期来看,政府应该将大量支出投向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才会放心消费。

5.消费券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消费券适用的特定人群应该怎么确定?会不会有人“吃空饷”?消费券的流通,会不会导致黄牛党的投机行为?出于利益的诱惑,会不会出现伪造的消费券?发放消费券的工作量不小,会不会增加政府财政成本压力?

笔者并不否认上述理由的存在,但是这些理由并不是牢不可破的,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升级改进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笔者在2008年12月25日接受CCTV采访时正式提出的奖励式消费券。目前的经济理论和实验操作,都采取消费券和本币1:1的比例发放,也就是说发100元消费券,当100元人民币使用。如果打破这种模式,每100元消费券,可以当做110元使用,就会豁然开朗。

奖励式消费券逻辑

持消费券进行消费,为什么应该进行奖励?

笔者先问一个问题:假如成都市发放的近4000万元消费券,不是消费券而是实物,那么民政局在指定商场购买米面油盐的时候,会不会以零售价格成交?假如一袋50斤的大米,零售价格为100元,民政局这4000万元专款,是不是只能买回40万袋大米,然后再分别发给特定群众?答案肯定不是的,政府采购本来就能够享受到一定的折扣率,如果以零售价格成交,岂不成了冤大头?交易的对手,也就是商业企业是要给折扣的,因为一次买得多,使得商业企业的社会成本降低了。

假设以九折计算,本来应该买到约44万袋大米,现在变成消费券发放以后,变成了老百姓个人去买,还是零售价,相当于少了4万袋大米。之所以要发消费券而不发实物或现金,是因为实物的流动性不够,可能有人不需要,而现金的流动性太强,可能被克扣、挪用,或者存起来。只有消费券,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规避二者的弊端。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发放消费券就随随便便丢掉4万袋大米的优惠。

这4万袋大米(10%的优惠),是因规模需求而来的,笔者已经在理论上定义这个概念为货现率(对放弃储蓄行为或选择特定消费的一种补偿)。需求既然是稀缺的,自然就是有价格的,货现率就是需求的价格。

货现率优惠,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政府采购本来就可以拿到的折扣(实际的折扣可能比这更多)。对于厂商来说,是有能力接受的。在供给过剩的买方市场,消费券等于事先确定的需求订单,即规模需求。生产厂家和流通商家因此可以相对精准地安排生产和服务,避免了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减少了生产和营销的成本,完全有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让利:出厂价、批发价跟零售价的差异,远远不止10%的折扣。

关于消费券,传统理论只说对了一半,这一半就是主张发行定向的、只具有消费功能的货币替代物,即笔者定义的子币。传统理论错过的那一半是,没有辅之以货现率。因为没有优惠奖励,人们还是不愿意花钱,至少不愿意把自己的钱变成消费券,都在等天上掉馅饼——政府补贴消费券。

这是规模需求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差别所在,也是中国消费券与外国消费券的差别所在!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消费券浪潮(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东方微巨研究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32027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5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24.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73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