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最畅销女性心灵读物:《一个女人的成长》男人篇。
华人心灵畅销作家薇薇夫人带你深入品读“男人”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参照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加上她的学习、观察、体会和了解,以轻松自在女人的身份来写男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希望能唤出轻松自在的现代男人,让男人和女人在这个世界里和谐相处,携手前行。
图书 | 一个男人的成长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08年最畅销女性心灵读物:《一个女人的成长》男人篇。 华人心灵畅销作家薇薇夫人带你深入品读“男人”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参照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加上她的学习、观察、体会和了解,以轻松自在女人的身份来写男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希望能唤出轻松自在的现代男人,让男人和女人在这个世界里和谐相处,携手前行。 内容推荐 写了几十年专栏,尽管接触的女性议题比较多,但薇薇夫人也观察到:当代社会里,男性在备受重视与栽培的背后,责任和压力同时也是妨碍成长的框架,很多男性一辈子活在环境的束缚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智慧,也无法发挥自我能力,这实在是莫大的遗憾。 薇薇夫人认为男人的成长问题一点也不比“女人的成长”简单。作者谦称,自己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只是个认真的生活者:认真学习,认真观察,认真体会,从接触过的、看到过的男性中去了解男性。 《一个男人的成长》这本书里,作者参照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加上她的学习、观察、体会和了解,以轻松自在女人的身份来写男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希望能唤出轻松自在的现代男人,让男人和女人在这个世界里和谐相处,携手前行。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篇 龙的传人 天之骄子 1 吾儿!吾儿! 2 名字与性别情结 3 玩具世界无男女 4 男儿性格与溺爱 教育 1 长不大的娇儿 2 学习照顾别人 3 闯祸捣乱我最行 4 幼儿园:群我第一课 背起小书包 1 团体生活的第一步 2 崇拜父亲 3 爱恋母亲 4 害羞不是娘儿们的专利 5 要电动也要运动 6 性教育要及早 第二篇 转大人 暴风雨期 1 成人雏形世界 2 朋友第一 3 异性和性 4 动手又动脑 5 胡桩子与青春 6 爱面子 成人先修班 1 异性纯友谊 2 策划未来有优势 3 恋爱天大事 4 猜不透女儿心 男孩变男人 1 由你玩四年? 2 成熟的转变 3 伤情难免 4 相爱容易分手难 5 沉着与坚定 第三篇 立业·成家 事业·志业 1 商业英雄 2 传统与志趣 3 职场:全新的人际关系 4 女上司·女同事 5 工作狂 6 行行都有状元郎 情字这条路 1 黄金单身汉 2 婚姻生活 3 同居 4 哥儿们 5 红粉知己 6 同性恋 第四篇 人夫·人父·人子 妻与夫 1 乖丈夫 2 沉默的丈夫 3 外遇的丈夫 4 暴力的丈夫 5 大男人丈夫 6 夫妻是最好的朋友 下一代与上一代 1 不一样的父亲 2 父与子 3 父与女 4 单亲 5 父亲与成年儿子 6 双亲的奉养 第五篇 黄金岁月 顶峰之后 1 哀乐中年 2 转业·创业 3 空巢期 4 更年期症候群 5 阴阳反转 从心所欲 1 越老越可爱 2 不甩小病痛 3 老来伴 4 旧友·新朋 5 人生退休才开始 结语 试读章节 名字与性别情结 女人有个“像男人”的名字似乎越来越多了,女人大多甘之如饴,而且多少还会对那为她取名的长辈或相关人有男女平等观念而高兴。但男人有个女性化的名字,就可能从此一生困扰和尴尬不断,除非他以后心智成熟到不但坦然接受,还能用幽默的态度来处理。 有位教授某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主席提名邀请他发言时说:“现在请某某某女士……”待一看站出来的是位男士时连忙道歉:“对不起,我看名字时以为是位女士。”他从容地说:“不必道歉,做女人没什么不好呀!”如果错把女士说成是先生时,想必大多数人是不会且认为不必道歉的,可见知识分子也不能全然用“一致”的态度看待男女两性。 父母要求儿子的名字除了笔画吉利以外,多少也把对儿子的期望涵盖在内,俊啦,勇啦,豪啦,伟呀,或是可以兴天下,或是可以震寰宇,要不然也宏大博远,再不然多金多财,总之是志向远大的男儿。有位父亲在替儿女命名时说:“男儿志在四方,女儿的名字只要能表现出洁净婉约就行了。”可见很多父母对儿女的爱虽是一样浓重的,但对儿女的期望就是不同,从取名字可见一斑。 当然从名字就能分辨出性别也是一种方便。连西方也一样,约翰是男,玛丽是女,清清楚楚。但中国字一经组合成词,就有特别明显的意义,即使是单字也一样,比如秀、芳、美等等似乎就是属于阴性的,甚至一个字只要加上草字头就是女性的,男孩如有个花花草草的名字,从小就会被同伴取笑、戏谑。 名字和性别的情结对男孩的困扰实在还是源自传统的“男尊女卑”,“女中丈夫”也许少有男人敢爱,但其中没有鄙视的成分,而“娘娘腔”就很惨了。男孩之所以有个女性化的名字,我听说过是由于那名字笔画大吉大利,更奇怪的一种说法是男孩取女孩名字比较容易养大。就像以前越娇贵的男孩越要取个低贱的小狗子什么的,或拜个讨饭婆做干妈,才能长命百岁。 每个人出生后第一个名字,当然是长辈或父母决定的。自己不喜欢日后可以改掉,也有女性觉得名字太阴柔而改成较阳刚气的。女性的名字没有性别的困扰,只有自己喜不喜欢,“名字像男生”没有人会取笑。但是要让有女性化名字的男性不尴尬困扰,我觉得不在于“绝对不替男孩取像女孩的名字”,而在于大家应都像那位教授说的“不必道歉,做女人没什么不好”。 要寄文件信件给不认识的人时,用个“君”字既尊重又不必分辨性别,男女通用。开会时与会人有头衔可以称呼,也不会有困扰。不过曾听一位女教授说,在学校里常常男性被称为教授或先生,女教授却被称为女士或小姐,仿佛女教授不配被称为教授似的,让她不平也不解。 一旦大家有了“做女人没什么不好”的共识以后,相对的也会减轻对男性的要求和压力。父母可以不必在替儿子取名字时,就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寄望放在名字里。因为强人、英雄都已随时代的改变而逝去,绝大多数的男性未来都是要和女性共同努力,创造自己的家也好,为身处的社会国家贡献也好,都不单纯是男性的责任。我觉得应该是“两性平等时代来临”,实在不喜欢强调“女性时代来临”,在真正两性平等互助互敬互爱的时代里,名字不过是小事一桩。P16-19 序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世上的男女越看是越有趣,因为这两性为人类居住的地球制造了无数的情境,使得这颗小小的星球热闹非凡。但是当焦点只对准男性时,也让我有深沉的叹息,因为地球上的战争自古以来大都是男性引发的,把焦点放大,我们看见男性在地球上一般是霸气的:大政治家、大艺术家、大企业家、大思想家……甚至大恶棍都是男性,所以很早以前我就有兴趣探讨他们。 在《联合报》写了几十年专栏,尽管接触的女性议题比较多,但男性的也不少,而很多女性问题实际上和男性有密切的关系。也难怪,因为世上没有第三性了,同性恋也好,变性人也罢,仍然不脱男女两性。 其实,很多时候我是羡慕男性的。羡慕他们独自行动时比较没有安全顾虑,社会对他们的行为规范比较松,他们一般而言体力比较强。我常回味自己爬墙上树、捏泥巴、打架……和男孩一起玩的童年生活,感谢父亲给我的不羁、开朗的人生经验。当然另一方面,成长以后,尤其是写了多年专栏以后,我深知男性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常常是超过女人的。 责任和压力于是就成为不少男性成长的框架,有些男性一辈子在这框架之下活着,缺乏独立思考的智慧,也没有发挥自我的能力;而有些男性虽然也有责任和压力,却不是限制的框架,反而是成长和成熟的助力。和女性一样,唯有成熟的心理和性格才能活得好(艺术家除外),周围的人也才能活得好。 成熟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是经由身心成长逐步“修炼”而来的。男人的成长和女人的成长不同,除了生理构造有别以外,从出生时父母对他的期待就不同,以后他身处的环境、人际关系往往也不同,但成熟却是男女成长后最需要的结果。 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我是个认真的生活者:认真学习、认真观察、认真体会,从接触过的男性、看到的男性中去了解男性。《一个男人的成长》这本书中,有些是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加上我的学习、观察、体会和了解,相信对需要的人会有帮助。 在大多数人衣食无缺的今天,身体的成长应无大阻碍,但要活得心理比较没问题却不容易,只要看看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因心理障碍而引发的现象就知道了。在书中我举了一些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都是真实的人生。成功有原因,失败也其来有自,观察别人、检查自己,在成长中修炼,才能让自己不断的成熟。 曾听一位财经专家说:“有人很会赚钱但不会生活,所以他们的快乐都是表象的。”这就是不成熟的人。在很多男人拼命想成为富豪、女人拼命要嫁给富豪的现代社会里,只有成熟的人会独立思考,知道怎样才能活得有意义、活得真正好。 身体的成长会停止,心理的成长却永不止步。 谢谢我的老东家远流,让这本书和《一个女人的成长》成双成对,象征了男女两性的和谐相处。 后记 重读《一个男人的成长》时,发现和初版当时比较,科技有了长足进步,人们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多的转变。虽也有“清贫”“乐活”的声音,但崇拜金钱、权势的声音更强大,“商业英雄”更是男性崇拜追求的目标。男女都“向钱看”,不同的是大多数男人是拼命自己赚钱,而女人则大多数是拼命找有钱的男人。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之下,我不知道男女在成长以后,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他们会组成什么样的家庭?养育什么样的子女?人类又会往什么方向走? “一胎化”政策使大陆男婴多于女婴,二十年后的今天已经让有些男性找不到配偶:而台湾的“少子化”风潮仍受传宗接代观念影响,也有同样的情形。这显示男孩比女孩受欢迎,男性仍然是“强势角色”。但相对的女性也越来越强势了,尽管有以“为丈夫生儿育女”为荣的女人,不过日本厚生劳动省大臣柳泽伯夫一句“女人是生孩子的机器”,就让首相安倍晋三声势大受影响:而世界上又多了不少女性领导人物,这些事实对某些男性一定会有压力,如果他不够成熟的话。 成长在生理方面自是顺着自然发展,只要不是不幸身患重症,就像一棵树往上长进而成熟。而在心理方面就复杂多了,既受天生性格的影响,又受父母养育时价值观的影响,也受自我教育的影响,因此心理的成长到成熟就不像生理那样自然了,也因此这永远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很幸运的在几十年写专栏的经验中,接触到无数男女问题。我把属于女性的汇集成《一个女人的成长》,把属于男性的汇集成《一个男人的成长》,因为这世界是男女两性共有的,男人的问题很多和女人有关,女人的问题也一样。我一向主张:“上一代的男人和女人制造下一代的男人和女人,问题的延伸或清除,都是男人和女人的事,不能孤立也不能绝对地划清界限。”不成熟的男人或女人制造问题,成熟的则可以化解问题,若要两性和谐相处,就需要有成熟的心理。 心理学者吴静吉博士在《一个女人的成长》这本书的导读中说:“一个女人的成长就像一个男人的成长一样,都需要培养幽默、自处、自信、就事论事、乐于求知、关怀社会等等的特质……”这几句话正好也适用于这本书。世界是男女两性共有,成长的特质当然也是两性相同的。 这本增修版要感谢王荣文老友,增订新篇章的年轻编辑,当年邀我写稿的吴涵碧,以及我的读者朋友们。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男人? ——鲍勃·迪伦 美国著名摇滚诗人 人的问题很大成分上是两性问题。上一代的男人和女人制造下一代的男人和女人,问题的延伸或消除是两性共同的事,不能孤立也不能绝对地划清界限。不成熟的男人或女人制造问题,成熟的则可以化解问题。若要两性和谐相处,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有成熟的心理。 ——薇薇夫人 本书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个男人的成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薇薇夫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8438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6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4.6-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9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9-2301号 |
版权提供者 | 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