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小时候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题目挺有味道,封面几个字模仿水渍的痕迹,虽然可辨,但有些迷蒙。这本书在表面上非常怀旧,或者如征稿启事所说的绝对怀旧。怀旧似乎是一种潮流,从《负暄琐话》,到《我的上世纪》、《上学记》到《民国那些人》,以至桑格格《小时候》。忆旧,已经不分老少。

既然有这么多人怀旧;既然有这么多人对过去的热情出人意料;既然有这么多人想念那些绿草流水的长天,那么,怀旧就不再是放在心中的一种浪漫,回望,当你莫名激动的时候。

不妨让我们一起走回——我,小时候!

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时候,不管是大人物,还是nobody,也许阳光绚烂,也许晦暗迷蒙,但都非常非常个人,只属于自己,甚至有些难以言说。那是一块永远的自留地。当我们长大,这块地日渐荒芜了,但没谁会真的忘却,不经意里,那块园地的花草和鸟虫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或者在我们安静地面对自己的时候,尤其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才更理解那块自留地的意义,带着无可挽回的感伤,就像被放逐的王。

今天,充满诱惑和紧张的社会里,重返这块自己的灵魂发芽的地方,借这个机会让每个人谈谈自己,并不仅仅是怀旧,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宁静的力量。卸下面具,宁静会昭示我们生的意义,以此超拔我们于沮丧和茫然之上。

本书按照时代编选了一些名人和无名的人的关于小时候的文章。大致分为:名人和老人篇章,60后,70后,80后,以及经典名家名篇。图文并茂,双色印刷。

目录

最忆少年时

童年游戏

阿来与阿狮

乱世浮生中的童年记忆

初渡儿童节

回忆我的童年

60后

一代不如一代

从故宫……

夏夜的游戏

回忆我的童年

70后

从麻雀到城市

去小学校的路

文字

那朵永不凋谢的记忆

追忆我的童年

回不去的我的童年时代

我的童年

80后

回忆我的童年

梦一场

曾经的回忆

祖父死了的时候

我所生长的地方

忆儿时

我的童年

试读章节

我所生长的地方——沈从文(1902—1988)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样来着手比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这古怪地方的成立与一切过去,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欲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一个好事人,若从二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都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块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走去;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在一百八十年前,是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相当距离,在周围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解决了退守一隅常作“蠢动”的边苗“叛变”的。

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红了每一条官路同每一个碉堡。到如今,一切完事了,碉堡多数业已毁掉了,营汛多数成为民房了,人民已大半同化了。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地方到今日,已因为变成另外一种军事重心,一切皆用一种迅速的姿势在改变,在进步,同时这种进步,也就正消灭到过去一切。

凡有机会追随了屈原溯江而行那条长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若打算由陆路入黔入川,不经古夜郎国,不经永顺、龙山,都应当明白“镇”是个可以安顿他的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地方统治者分数种:最上为天神,其次为官,又其次才为村长同执行巫术的神的侍奉者。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每家俱有兵役,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点银子,一份米粮,且可从官家领取二百年前被政府所没收的公田耕耨播种。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人人皆依本分担负官府所分派的捐款,又自动的捐钱与庙祝或单独执行巫术者。

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习惯,遵从古礼;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年老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旱祈雨,便有小孩子共同抬了活狗,带上柳条,或扎成草龙各处走去。春天常有春官,穿黄衣各处念农事歌词。岁暮年末居民便装饰红衣傩神于家中正屋,捶大鼓如雷鸣,苗巫穿鲜红如血衣服,吹镂银牛角,拿铜刀,踊跃歌舞娱神。城中的住民,多当时派遣移来的戍卒屯丁,此外则有江西人在此卖布,福建人在此卖烟,广东人在此卖药。地方由少数读书人与多数军官,在政治上与婚姻上两面的结合,产生一个上层阶级,这阶级一方面用一种保守稳健的政策,长时期管理政治,一方面支配了大部分属于私有的土地;而这阶级的来源,却又仍然出于当年的戍卒屯丁,地方城外山坡上产桐树杉树,矿坑中有朱砂水银,松林里生菌子,山洞中多硝。  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的妇人。在军校阶级厨房中,出异常可口的菜饭,在伐树砍柴人口中,出热情优美的歌声。

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岸,多米,多橘柚。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渐入高原,近抵苗乡,万山重叠。大小重叠的山中,大杉树以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蔓延各处。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长年清澈,其中多鳜鱼,鲫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河岸上那些人家里,常常可以见到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环绕“镇”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

这地方又名凤凰厅,到民国后便改成了县治,名凤凰县。辛亥革命后,湘西镇守使与辰沅道皆驻节在此地。

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由于环境的不同,直到现在其地绿营兵役制度尚保存不废,为中国绿营军制唯一残留之物。

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不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习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P140-143

序言

小时候,你我永远的自留地

I am nobody,Who are you?

——Emily Dickinson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时候,不管是大人物,还是nobody,也许许阳光绚烂,也许晦暗迷蒙,但都非常非常个人,只属于自己,甚至有些难以言说。那是一块永远的自留地。

当我们长大,这块地日渐荒芜了,但没谁会真的忘却,不经意里,那块园地的花草和鸟虫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或者在我们安静地面对自己的时候,尤其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才更理解那块自留地的意义,带着无可挽回的感伤,就像被放逐的王。

今天,充满诱惑和紧张的社会里,重返这块自己的灵魂发芽的地方,借这个机会让每个人谈谈自己,并不仅仅是怀旧,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宁静的力量。卸下面具,宁静会昭示我们生的意义,以此超拔我们于沮丧和茫然之上。

我们欢迎每一位朋友来这里,敞开自己记忆的花朵,内容不设限,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童年的一朵花,一潭水,甚至一片柳叶的飘零,只要它影响了你今天的性格或观点,只有一个要求——真诚,修辞立其诚。只要是诚实的文字一个讲述,在讲述里敞开——

蒙木

于功德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小时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蒙木//吴小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6757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