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有元一代的文学就是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元曲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若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来看,它们是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体裁的诗歌。后者又都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用人们熟悉的术语来说,就是后者是前者的解放。这种解放,本身就表现出一系列的艺术创新。
本书收录元曲共计三百一十首。
图书 | 元曲三百首/语文新课标指定读物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有元一代的文学就是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元曲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若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来看,它们是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体裁的诗歌。后者又都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用人们熟悉的术语来说,就是后者是前者的解放。这种解放,本身就表现出一系列的艺术创新。 本书收录元曲共计三百一十首。 内容推荐 元曲、古文,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元曲刻露尖新,宜俗宜雅,特色鲜明;古文众体荟萃,风格各异。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境深邃,琅琅上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古代童子发蒙,士子进学都很重视文学的诵读功能,因为在诵读中能充分地感受前人作品中的情感韵律、词章精华,更深地领略其中的意蕴。实践证明,诵读古诗文,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本书是《语文新课标指定读物系列》系列之一的《元曲三百首》,共收录元曲共计三百一十首。 目录 前言 原序 伯颜一首 张弘范一首 元好问一首 王恽一首 倪瓒三首 虞集一首 张呜善一首 孟防一首 关汉卿六首 白朴六首 马致远三十一首 王伯成一首 王实甫二首 杨果二首 刘秉忠三首 王和卿三首 盍志学四首 陈草庵二首 刘敏中二首 滕斌一首 李乘二首 胡祗通一首 卢挚八首 珠帘秀一首 姚燧二首 冯子振三首 贯云石五首 刘致二首 乔吉三十首 周文质二首 赵善庆一首 张可久四十首 徐再思十三首 曹德三首 高克礼二首 钟嗣成二首 张养浩六首 刘庭信七首 汪元亨七首 周德清二首 任昱一首 李致远三首 薛昂夫十一首 邓玉宾二首 查德卿十首 吴西逸四首 孙周卿三首 王元鼎一首 阿鲁威一首 卫立中一首 李伯瞻一首 赵显宏四首 景元启一首 赵禹圭一首 吕止庵一首 吴弘道二首 钱霖二首 顾德润一首 曾瑞一首 杨朝英三首 刘燕歌一首 奥敦周卿一首 阿里西瑛二首 鲜于必仁二首 张子坚一首 马谦斋一首 严忠济一首 汤式二首 无名氏二十首 试读章节 伯颜”一首 喜春来 金鱼玉带罗裯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注释] ①伯颜(1236—1295),蒙古族八邻部人,长于西域。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奉使入朝,受忽必烈赏识,官至中书左丞相,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十一年(1274)统兵伐宋,宋亡。卒于元成宗时,谥忠武。《元史》有传。 ②金鱼:鲤鱼形的金符,金朝官制,四品以上的官员佩金鱼。 ③玉带:玉饰的腰带。 ④罗裯:指质地轻软的丝制服装。裯,古时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⑤皂盖:古代车子上的黑色篷盖。 ⑥幡: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 ⑦五侯:古代分封的爵位有五等,即:公、侯、伯、子、男,此指地位显赫的权贵或官员。 ⑧判断:指明辨是非,予以裁定。也指鉴赏。 ⑨分破:分担和消除的意思。 [评析] 伯颜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能诗文。在这支小令里,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的豪迈情怀。前两句,点明身份,这也是作者本人形象的写照。’伯颜人元后,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拜以高官,曾率领二十余万大军攻打南宋,宋亡还朝,口不言其功。从这支曲子的意思来看,或与统兵伐宋有关。“山河”句,气魄宏大,很有气吞山河的气概,充满了自信、自负,抒写了视灭亡南宋、统一山河并非难事的雄心壮志。为帝王分忧,这是文臣武将应尽的责任,也是分内事。作者虽然有自诩之意,却能有分寸。此曲写得豪放流畅,句句充溢着高昂欢快的调子。 张弘范一首 喜春来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旌旗影里骤骅骝。得志秋,喧满凤凰楼。 [注释] ①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人称张九元帅,河北定兴县人。元世祖中统初授御用局总管,改行军总管。至元中以攻宋陷襄阳、下建康有军功,授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后又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攻宋,俘获宋丞相文天祥,破陆秀夫于崖山,南宋灭亡。卒封淮阳王,谥献武,《元史》有传。著有《淮阳集》、《淮阳乐府》等。 ②金妆宝剑:有黄金饰纹的宝剑。 ③龙口:指饰有龙纹的剑鞘,剑人鞘中,故云“藏龙口”。 ④虎头:指虎头金牌,是元代皇帝颁给文武官僚的令牌,便于他们行事。 ⑤骤:快走。此指令马疾驰。 ⑥骅骝:传说为周穆王八骏名称之一,借指骏马。 ⑦凤凰楼:本指宫廷中的楼阁,这里指京城,或朝廷。 [评析] 这支小令,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来看,都与伯颜的《喜春来》相近,都是抒写作为一名军中统帅的雄心壮志。不同的是,张弘范在攻打南宋时,他是一员先锋大将,所以前三句叙写行军作战的紧张场面,一个“骤”字,表明军情急迫,作者身先士卒、勇于杀敌的形象呼之欲出。末二句,表现了踌躇满志的精神面貌,是作者功成名就观的反映。张弘范散曲的内容主要是以铁骑征战自矜,现存只四首,这支令曲是他的代表之作,写得饱满充盈,虎气风生。 元好问一首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 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幼有神童之称,博览经史百家。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登进士第,任南阳、内乡县令。金哀宗天兴初年(1232),人翰林知制诰。金亡不仕,晚年以著作自任。元好问为一代文宗,以文章独步天下三十年,元初文士多经其指授。著有《遗山集》、《中州集》等。散曲存九首。 ②骤雨打新荷:此曲曲牌原名《小圣乐》,因元氏制此曲,时人盛唱,中有“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句,俗用以为曲牌名。 ③海榴:即石榴,古人谓其白海外移植而来,故名。 ④妖艳:美丽妩媚。 ⑤香罗:纱罗的美称,这里比喻石榴花辦轻软如丝纱。 ⑥弄语:指燕子嬉戏的呜叫声。 ⑦糁:散落。 ⑧穷通前定:谓人生的困厄与通达,这是命中注定的。 ⑨酩酊:形容大醉的样子。 [评析] 元好问为一代文学宗师,他创作的散曲虽然存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就拿这支曲子来说,据记载,作者与友人宴集,当时的名姬多歌唱此曲,并且用曲中的句子“骤雨打新荷”为名,替代原来的曲牌。这支曲子分前后两片,保留了词体的某些特征。上片是写夏日的景象:绿树浓荫,石榴花盛开,鲜艳撩人,燕子的嬉戏呜叫,蝉儿的联唱,荷花含苞欲放,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万物的生机盎然。下片则是抒情,对此良辰美景,作者感慨万千,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何苦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奔波伤神,表达了珍惜美好时光的愿望。全曲措辞清新自然,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写得雅致清丽。 王恽一首 小桃红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人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释] ①王恽(1227一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省)人。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擢为中书省详定官。历官监察御使、翰林学士、加通政大夫知制诰等,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谥文定,《元史》有传。著有《秋涧先生大全集》等。《全元散曲》录其小令四十一首。 ②小桃红:又名《平湖乐》。 ③横练:比喻湖面的水如横铺的白色绢布。练,白色的丝绢。 ④“人手”句:意思是说遇到美好的景象,当及时欣赏,不应等下一次再出现。流转:轮流,往复。 ⑤画船:雕饰精美的游船。 ⑥春风面:比喻歌女姣好的面容。 ⑦“江山”二句:汉王粲《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说这里的风光虽然很美,但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信:确实。 ⑧“问何”句:此用杜甫《绝句二首》诗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评析] 曲牌一作《平湖乐》,平湖又名鉴湖、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这支曲子是就曲牌“平湖乐”的本意而填词,描绘了水乡丰收的欢乐景象。首二句,捕捉住采菱女劳作时欢声笑语这一镜头来放大特写,因湖面平静,水气迷漫,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性。作者与友人泛舟湖上,如临仙境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迷恋之情,而歌女娇美的面容,漫妙的歌舞,景美,人更美,能不叫人欢乐吗?此时此刻,俗世的烦恼早已忘记,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莫流转,共留连”,回归自然,啸傲山水,以终其余生,这是发自作家内心深处的真诚的呐喊。然而末三句笔意陡然一转,由热变凉,点明主旨,表达了思乡的情怀。所谓他乡虽好,不是久留之地,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常有的情结,对故乡的热恋和怀思,是永远不能抹去的,不论宦游至何方,最终的愿望是叶落归根。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真诚的愿望。P1-7 序言 唐诗、宋词、元曲,是后人对唐、宋、元三个朝代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文体的称呼。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它们都是属于诗歌的范畴,都是可以配合音乐而演唱的一种诗体,也就是说它们最初产生的时候,原本就是一种通俗的歌曲体裁。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们在体制、章法、句式、平仄、用韵等方面又有各自的特点,因而也就呈现出了各自的面貌。从音乐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句式整齐的律诗不能很好地适应声乐演唱的需求,就有了句式长短不一的词体取而代之;当词的创作日趋雅化、更多的成为案头之作时,一种新兴的歌唱诗体形式就出现了,这就是元曲。 元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是戏曲,它是由一组剧曲构成,是兼有词曲、科介、宾白和表演功能的一幕短剧。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产生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又叫北曲。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简略介绍如下: 其一、小令,俗称“叶儿”。它是单支的曲子,是由一支曲牌构成,分属不同的宫调,这是散曲构成的基本单位,它以短小精炼见长。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作曲人意犹未尽,而一支小令又无法容纳时,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用重头小令,即仍然使用原来的曲调再填一首或数首不同的曲词,也就是将同一种曲调重复地用几遍。这种形式称作“幺”,或“幺篇”,又叫“前腔”。二是用带过’曲,即把属于同一宫调里连唱的两三支曲调连在一起使用,这种形式称为“带过曲”,或称“合调”。其组合有一定规律,不可随意搭配,必须是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如选本中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黄蔷薇》带过《庆元贞》、《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等,一般都注明“带”、或“过”、或“带过”字,这是小令的变体。 其二、套数,又叫“散套”、“套曲”等。它是把属于同一宫调申的若干支曲子联缀成一个套曲,用以表达更丰富的內容。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用“煞调”或“尾声”结束,中间调数可多可少,短者只有三四支曲子,长者可达三十多支。套曲必须是一韵到底。 散曲与词均是由长短不一的句式组成,但在写作上较词更为灵活,如在句式上,散曲更富于变化,句子短的只有一二字,长的多达数十字。散曲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可以在规定的句子字数外增加衬字,用字不避重复。衬字一般以虚词为主,用于句首或句中,不能用在句末。在用韵方面,散曲较词更加灵活,平上去三声可以通押,并且一韵到底,甚至是句句押韵,中间不能换韵。此外,散曲在语言方面是方言口语的大量使用,通俗易唱,民歌色彩比较浓厚。 根据今人隋树森的《全元散曲》统计,元散曲作家有名可考的有二百多人,现存的散曲作品有四千多首,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五十多套。元代散曲的发展,现代一般认为是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主要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贯云石等,风格基本上是以质朴自然、泼辣率真为主。后期的创作中心移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主要作家有乔吉、张可久等,这时的创作注重雕琢含蓄,讲究典雅工丽。 清乾隆年间,孙洙编选了《唐诗三百首》,成为后世流得最广的唐代诗歌选本。清末,朱祖谋编选了《宋词三百首》,于民国年间刻印了出来。其后不久,又有了《元曲三百首》的问世,意欲与《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配套。《元曲三百首》最初是由任中敏编选的,原书收录了六十八位作家和无名氏的作品三百十一首,于1930年铅印出版。后来卢前又对任中敏的选本进行删定.如任氏原本选张可久一人的作品多达七十二首,约占全部的四分之一,经卢前重新选定,张可久作品只保留了四十二首,卢前的修订本于1945年出版。 《元曲三百首》所收的散曲作品都是小今(含带过曲)。不收套曲。所收各家作品少則一首,多則数十首不等。就其思想内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表达归隐思想的。这类作品比较多,元散曲作家在仕途上得志发达的人不多,他们富有才华,却怀才不遇;他们愤世嫉俗,却又无所作为。因此吟唱归隐、高蹈尘外的思想成了其作品的主旋律,表达了他们不平则鸣却又无可奈何的情思。其二,描写男女情恋的。作为一种通俗文学的样式,元曲中有不少是言情之作,其中多以叙写女子的幽怨之情为主,在情感的表达方面直白炽烈、真诚坦率,既有对负心者的斥责,也表达了女子浓重的离愁别恨,还有抒写她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其三,抒写羁旅情怀的。古人常有游学或游宦之举,因此他们会长年漫游在外,或为口腹之役而奔波四方。僻乡孤店的寂寞.披星戴月的奔波,常常会引发作家抒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仕宦感慨,或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其四,感叹时世的。这类作品多是有感于官场的倾轧、仕途的倦怠,以及人生短促、时不我待,因此主张及时行乐,逍遥自在。其中有不少是咏史之作,借古喻今,抒写了功名利禄不足恃、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的感叹。 这个评注本,是依照194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卢前的删定本。此书录元曲共计三百一十首。由于原书作品在字句方面存在着讹误脱漏的现象,因此作品原文主要是据隋树森的《全元散曲》录入,至于作家及其作品排列的先后次第,仍然据卢前的本子,其中马致远、张可久录入的作品,比原书目录标明的数目分别少一首和首,又原书将薛昂夫的作品分作“薛昂夫”和“马九皋”两处。此合并。此外,原书无名氏的三十五首,其中有属于陈草庵的一首、张养浩的二首、汤式的二首,属于陈、张二人的三首,已分别移至原有的两位作家名下,汤式的另外列出。又据吴战垒的考核,无名氏作品中还有十首为明朝人的作品(见浙江古籍出版的《元曲三百首》),参照吴氏意见,此十首给予删除。这个选本是我和卢僱老师共同完成的。卢老师在高校工作数十年,目前正在编集和整理卢前先生的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应我之邀,慨然相助。我俩的分工是这样的:自李乘至赵显宏三十二家约一百八十篇,为卢■老师承担;其余的部分由我承担。最后由我通阅了全稿,统一了格式,并对注文等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删井。 邓子勉 二○○八年四月二十日于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元曲三百首/语文新课标指定读物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子勉//卢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7539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22.9 |
丛书名 | |
印张 | 8.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1 |
宽 | 14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