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的解析/世界人文科学系列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本书为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书中以大量实际的梦阐释了他的理论,并对梦的来源、梦的选材以及梦的运作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内容推荐

该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弗洛伊德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梦传达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目录

原书序/1

第一章 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科学研究/1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4

 一个梦的分析/4

 前言/10

 1895年7月23日至24日之梦/ll

 梦的逐段分析/12

第三章 梦——愿望的达成/20

第四章 梦的伪装/27

 前言/28

 分析伪装/34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44

 前言/44

 梦中最近的和不重要的材料/45

 植物学专论之梦/46

 梦例分析/47

 梦例分析/55

A “秀外慧中”的梦/55

B 调音事件/57

C “恐怖”的性/57

D 无邪的梦/58

E 性因素/58

 梦的来源——孩提时期经验形成/59

 梦例分析/66

A “绕口令”/66

B 童年经历/66

C 好奇之混杂/67

D 童年经历和最近经历/68

 梦例分析/69

A一个梦/69

B又一个梦/72

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80

典型的梦/92

 一、尴尬的裸体梦/93

 二、有关于亲友之死的梦/96

第一个梦/109

第二个梦/109

第三个梦/110

第四个梦/110

 三、考试的梦/113

第六章梦的运作/115

 前言/115

 一、凝缩作用/116

A 植物学专论之梦/118

B “一个美丽的梦”/119

 二、转移作用/130

 三、梦的表现方法/132

 四、表现力的考虑/150

 五、梦的象征——更多的典型梦例/157

A 帽子/163

B 象征着性器官的“小东西”/164

C 建筑物、阶梯和井穴/165

D 男、女性器官的象征——人和风景/166

E 阉割/167

F 小便/167

G 阶梯的梦/167

H 变异的楼梯/169

I 真实的感觉和重复的表现/169

J 正常人梦中的象征/170

K 俾斯麦之梦/173

L 化学家的梦/176

 六、算术以及演说的梦/189

A 接受治疗/195

B 数目的更改/195

C 梦中的计算/196

D 梦的数字表达/197

 七、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201

A “允许”荒谬/202

B 梦中的死亡原则/203

C 制造荒谬/205

D 死去的父亲/208

E 自我动机/210

F 表现梦思/211

 1.梦的断语/214

 2.决定欺骗/214

 3.自己的梦/215

 4.潜抑感情之遗传/215

 5.再度校正/216

 6.梦的决断/217

 7.自我分析/218

 8.原型的重现/220

 八、梦中的感情/223

A 三头狮子/224

B 梦之置换/225

C 感情的压抑/225

D 梦的运作/229

 九、再度修正/240

第七章 梦程序的心理/252

 前言/252

 一、梦的遗忘/253

 二、退化(后退)现象/264

 三、达成愿望/274

 四、由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的梦/287

 五、原本的与续发的步骤——潜抑/296

 六、潜意识和意识——现实/308

译后记/316

试读章节

关于那令人失望以及表面看来是无法达到妥协的争论——心灵在晚间是睡觉,还是仍然像白天一样地统帅着各种精神机构——我们发现二者都对,但并非全部都对。在梦思中,我们能证明那非常复杂的理智机能是存在的,它几乎和精神装置的所有其他来源一起运作。然而我们无法否认这些梦思皆源于白天,而且也要假定心灵会有睡眠的状态。所以即使是部分睡眠的理论也有其价值,尽管我们发现睡眠状态的特征并非是心灵连接的解体,而是白天统辖的精神系统将其精力集中于睡眠的愿望上。由我们的观点看来,从外在世界退缩的因素也自有其意义所在,它虽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是促使梦表现的后退现象得以进行的原因。所谓“放弃对思想流向的主动引导”的概念不应予以责难,但精神生活并不因此而变得漫无目标。因为我们知道,当自主(主动)的、有意义的思想被放弃后,非自主的思想是可以获得主导地位的。还有,我们不仅能够发现梦中含有各种松弛的关联,还可以指出那些我们的想象力无法达到的连接。这种松弛的关联,就是那些确定具有意义连接的替代物。我们的确有可能认为梦是荒谬的,可是梦例却也会给我们这样的启发——就是无论从表面上看梦有多么荒谬,但它实际上还是很合理的。

对各个作家认为应该赋予梦的那些功能来说,我们没有什么分歧。如果梦是心灵的安全阀,就会像罗伯特说的那样——“经过梦的表现后,那些有害的事物,都会变得无害了”——这种观点不仅和我们所说的梦的双重愿望是一致的,而且我们对这句话比罗伯特的理解要深得多。说到“心灵在梦中能够自由表现”这个观点,按照我们的理论,这和前意识的活动,使梦自由发展不受到干扰是一样的。比如,有关“在梦中,我会认为心灵回复到胚胎时期的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类文字,还有埃利斯形容梦的那些话——“一个很古老的世界,有庞大的感情还有很多不完全的思想”——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高兴,这和我们的论点是很接近的(我们认为,白天那些被压抑的原始活动和梦的建造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对萨利所写的下面这句话,可谓心悦诚服:“我们的梦把我们带回最早的和依次逐渐发展的人格当中。在我们睡眠的时候,我们会恢复从前那些对事物的看法和感觉,还有那些可以统辖我们的冲动和反应。”当然和德拉格一样,我们认为那些受到压抑的内容,是梦最主要的动力。

我们很重视施尔纳的有关叙述,即梦的想像的重要意义,还有他本人对此做出的解释。可是,我们还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其实,关键不是梦创造了想像,而是在梦思的建设上,潜意识的想像活动占了很大的成分。当然,我们对施尔纳还会有许多亏欠,他论述了梦思的来源,可是根据他的描述,梦的运作好像都可以算成是白天的潜意识活动,它有可能使梦发生的能力,是不会低于神经官能症状产生的。这和我们对梦运作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梦运作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而言会很小。

当然,我们是没有理由放弃梦和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的,应该寻找一个新的起点,并在上面建立一个更稳固的联系。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自己建架的结构内,容纳早期作者们所提出的各种不同的相互矛盾的发现,要归功于我们梦理论的特色,是它将这些理论结合成一个更高级的单元。对许多发现,我们给予新的意义,只有少数几处遭到我们的否决。然而,我们的建架仍未完全。除了我们进入梦心理的暗处所遭遇的那些复杂的问题以外,我们似乎又遇到了一个新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认为梦思源于完全正常的心灵活动,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在梦思中发现许多不正常的梦程序,这些程序后来进入梦内容,而且在解析时又重复一遍;所有那些形容为梦运作的内容却和我们所知道的理智的思想程序不同。看来以前作者们认为梦的精神功能是低能量的判断,似乎是正确的。

我们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可以使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观察另一个梦形成的连接吧。

如我们所知,梦取代了很多来自日常生活的思潮,而且可以形成一个很完整的逻辑顺序。对于这些思想是不是来自正常的精神生活,我们不用去怀疑。我们认为,在梦思中是可以找到那些价值很高的思想和很复杂的行为的。我们也需要认为,这些思想行为是在睡眠的时候完成的,这种假设,会很快使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获得的关于睡眠精神状态的概念被破坏掉。相反的,这些思想有可能是来自前些时候的,它们可能已经开始在逃避意识的注意了,也有可能在睡眠开始时就完成了。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最多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那些很繁杂的思想或成就,是不需要意识的协助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在每一位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歇斯底里症病患者,还有那些强迫思想症病患者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事实。这些梦思本身其实并非没有办法可以进入意识层面;要是我们在白天不能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肯定会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我们应该意识到,那是和那很特殊的精神功能——注意力——有很大关系的,这个功能仿佛能量有限,所以说,可以从某一有问题的思想串行转移到其他的目标之上。还有一种方法,也能够使这些思想串行不会进入到意识层面:“意识的反映”在施展注意力时,我们是在一条特别的途径上行走,要是继续走下去,我们就会遇到一个无法接受批评的概念,我们就会被瓦解了——就是说,我们放弃了注意力的潜能。好像可以这样认为,被遗弃的思想串行会一直朝下走去,绝对不会再受到什么注意了,除非它可以在某点达到很高的强度,注意力才有可能不得不再去注意它。可以说,这种思想串行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遭到排斥(也许是意识的)——当我们用直接的理智去判断它的时候,会发现这是没有用处的——所以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后果,这种思想串行继续进行下去,不被意识所察觉,一直到睡眠开始。

总之,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的思想串行都叫做“前意识”,据我们看来,它是完全理智的,而且相信它是被忽视或被排挤而受压抑的。让我们再换种简单的说法来讲我们对思想的看法吧。我们认为,当一个有目的概念产生时,某些程度的激动,就是我们称为“潜能”的东西,会按照这种概念选择的连接途径进行转移。没有得到这种潜能的,是那些被忽视的思想;受到压抑或排挤的思想串行,其潜能会被收回。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必须依靠自己的激动。有时,这些思想串行,这些具有有目的潜能,完全可以吸引意识的注意力,接着通过意识的机构得到很多的潜能。

接下来,我们要阐明意识的功能与性质。在前意识中,这样进行着的思潮会导致两种结果的产生,要么自动地消失,要么持续下去。对于前者,我们这样认为:它将能量由各个相连的小径发散出去,这些能量使整个思想网处在一个激动状态。这种激动状态持续一阵子,然后就消退了。这是因为寻求解放的激动转变为静寂的潜能。如果是第一种结果的话,对梦形成来说,它已不具任何意识。但前意识中仍然潜伏着其他有目的的概念,它们源于潜意识,而且一直保持活动。它们也许会控制这些前意识中不被理会的思想激动,或者建立它与潜意识的关联,并将潜意识愿望的能量转移过去。因此,虽然加强力量仍然不能使它到达意识层,但是这种受到压抑以及忽视的思想串行仍能够自我维持,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此前意识的思想已被带入潜意识中。

其他情况下,梦形成的局势可能会这样:前意识的思想串行,在一开始就会和潜意识的愿望产生联系,所以会受到那主要的具有目的的潜能的排斥;或一个潜意识的愿望,由于某些原因(例如从肉体而来的),会变成活动性的,并且可以寻找机会,使能量转移到那个前意识不支持(无法供给能量)的精神遗留物上。上面三种情况,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即前潜识的一组思想串行,被前意识潜能遗弃,却通过潜意识愿望,获得了潜能。P298-300

序言

我试着在这本书里讲解“梦的解析”,我确信这么做不会逾越神经病理学的范畴。因为人们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的首要体现,比如强迫性的思维、无根的妄想、歇斯底里的恐慌等。它们都属于病态的心理。从这一点来说,医生们很重视梦对心理的影响。尽管梦不会给人们留下实际的后遗症,但从其理论价值来看,它的重要性还是非比寻常的。作为一名医生,如果不能解释病人梦中意象的根由,那他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强迫症、什么是妄想症以及什么是恐慌症,也就不能有效地为病人治疗。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有许多无法完全被顾及之处,这也正是形成本论题的重要原因,即书中常有有始无终的线索使我的论述不得不中断。这些丢失的线索的数目不比关于梦的形成与那些比较容易了解的病态心理之间的关联点少。对于这些问题,我在本书里就不打算继续讨论了。但是如果时间和精力都允许的话,再加上资料的不断充足完备,我将在日后对这些问题陆续地进行探讨。

这本书难以表述的另一个原因是,本论题所选用的资料是极其特殊的。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那些与本主题有关的文献中刊载的或出处不明的梦都不能当作研究的资料。我只选择我自己的以及我的那些心理病人的梦。但是,由于病人的梦往往存在神经质的特征;这使他们的梦的形成过程变得非常杂乱,很多这样的梦例我也不会采用。可是,如果我完全用自己的梦,这就会暴露出我许多的精神生活中的隐私(这不是我所愿意告之别人的)。而且,这种自暴隐私的做法是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个学者而非诗人的作品中的。这样做尽管对我本人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但我又无法回避,否则我将失去这些梦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提供的证据与价值。这样一来,我就会以删节或是替代的方式来避免我的一些轻率的行为。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话,这些梦的价值就会明显降低。总之,我希望读者们从我的立场上考虑一下我的无奈与困难,并且原谅我的这种做法;还有一点,如果我所论述的梦影射到谁的话,请准许我在梦中可以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人,并且可以有自由的思想。

弗洛伊德(一九○○年)

后记

身为医者,弗洛伊德是现代精神病学不可或缺的奠基人之一。但是,他闻名于世的丰满形象,却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分析学说,把心理学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且渗透到20世纪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众多学科,影响到冲击着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侧面。在西方国家,人们尊敬地称呼他为“心灵世界的哥伦布”、“精神领域的达尔文”。

弗洛伊德在其独立工作的时候,创立了精神分析最典型的方法“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身心放松地坐在卧榻上,想到什么,尽量把它全部说出来,这样的自由联想后来成为精神分析最典型的方法。按照通常的说法,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出版《癔病研究》一书往往被看作精神分析的开始,但弗洛伊德自己却认为,精神分析的真正开端始于用自由联想法代替催眠法的时候。  。

发明自由联想法不久,弗洛伊德又注意到梦的重要含义,因而开始用自由联想法来分析解释梦,并因此而发现一个人童年的早期经验、情节,在成年之后的情绪生活中所表现的重要性。

1900年,弗洛伊德和他的几个亲密追随者接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的邀请而赴关并在该校举办系列讲座,这标志着弗洛伊德及其学说终于赢得了承认,并开始向学院迈进。也是在这一年,他发表了《梦的解析》一书,这是精神分析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著作解析的不只是梦。更主要的是阐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他认为通过梦,可以认识人们在觉醒时不曾知晓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对梦的解析,解释了心理疾病的发病原理,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失误行为,对医学的影响深远。《梦的解析》在发表后10年,才发行第二版,期间相隔了9年的时间,其后这本书经过弗洛伊德的数度修订,又出现了很多版本,不过,在修订的过程中,弗洛伊德的观点一直贯穿始终,除了对一些案例进行增删之外,基本上书籍还是保持着第一版的原貌,我们在本书中提供了第一版弗洛伊德的原序以飨读者。

《梦的解析》之后,弗洛伊德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使其理论学说进一步成熟。不过,由于他强调性欲冲动在人的生活中的无比重要性,因而他的著作最初给他带来最多的主要是骂名而非肯定。但他毕竟还是聚集了不少信徒在自己周围。此后,他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化,研究的对象从精神病患者扩大到整个人类,他把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而把精神分析学变成一种哲学学说,一种社会文化理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学才上升为“弗洛伊德主义”。

1913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弗洛伊德晚年的工作主要是修正、完善、扩展他的理论学说。1923年,弗洛伊德被诊断患了口腔癌,自那时到1939年,他总共做了33次手术,但他始终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工作。1938年,纳粹占领了维也纳,弗洛伊德被迫避难伦敦。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于伦敦逝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的解析/世界人文科学系列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 刘佳伊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02766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5.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