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等待离婚的日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此刻正对爱情充满渴望,以为婚姻是又一场热烈情怀的开始,那么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如果你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希望与对方长久厮守相安无事,又或者情感平淡正处于婚姻之痒,那么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聚焦争议的婚变,在百转千回之后总让人对婚姻问题产生恐惧和失落,与其拯救婚姻不如拯救灵魂。淡定、温婉、从容的灵魂。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相爱多年的丈夫,在外面有了外遇。终于,说要离婚了。世界上惊闻此类巨变的妻子,有怒发冲冠的,有歇斯底里的,有以柔克刚的,有韬光养晦的,有拔刀相见的,有悬梁自尽的……

但这一位,如此与众不同。她镇定接受了这个局面,开始处理分手前的诸多事物。最令人叹息的竟是到医院去上通孕环。因为丈夫的户口一直在外地,离婚了,便无法再调入。所以,要在正式办离婚手续前,先把丈夫的户口调入。这是一次为了分离的聚合,女主人公默默地办着相关的手续,心中的那一份凄楚,可想而知。

目录

1 繁华过后

2 等待花开

3 来来去去

4 流言灰色

5 性事荼蘼

6 上环纪事

7 文字博客

8 刹那回头

9 烟花散尽

10 后记

试读章节

他与她的婚姻静静走过了六年。

孩子也已三岁了。这一生,以为竟是可以看到尽头的。风清云淡,岁月静好。

夏末。她去了一趟苏杭。与一群陌生人组团。

公司忙,他抽不出时间陪她。

“请跟我走云蹊竹径……”导游黄色的旗一闪,众人便一头栽到了万顷凤尾幽幽森森的绿意中。

乾隆皇帝踏过的大理石板细细长长地向前方伸延,没有她想象的“曲径通幽”的意境,不过,反倒又好了,因其林大、深远,反而显得大器、自然。山林里奔涌着清亮的泉水,江南梅雨季节的潮热令这群岭南人全变得汗津津黏乎乎的。

“松鸡!!”不知是哪位冒失鬼的惊呼,队伍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流连一阵又开拔了,只剩她还在茫然地搜寻着,不甘心错过那一团散发着山林气息的浅褐。

“在那,瞧!”一只大手从背后抄了过来,不容置疑地拽住了她的手臂,几分慌乱,定睛一看,是团里的陌生男子!又忙不迭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还是没有。

也许早已走了,又也许她真的没看清,但那只大手的温度却固执而有力地簇拥着她,放开的时候,便有几分踉跄。

那个男子高大,清朗,薄的耳垂,与他是不同类型的人。他是仪表堂堂的,有着宽厚的肩,明澈的目光,温文尔雅的笑,没有那人的冒失。

她漠然走开了。

也坐船,泛舟西湖是此行的主要活动。一位面目呆滞的正宗杭州美女在给他们介绍各个景点的特色。

她没怎么听,只打量着那女子。团脸,标准的双眼皮,悬胆鼻,樱桃小嘴,却生得一身的肉,鼓在制服里让人不胜其热,这就是传说中的江南女子吗?

——同船的雪便批评她刻薄,只有她知道那种期待,因其美,所以苛刻。

苏杭过后,取道上海。

穿过南京路,来到外滩。奔涌的黄浦江,霓虹闪烁,巨大的电子广告在楼丛中明灭。

堤上满是人,一对衣着鲜亮的小青年在旁若无人地拥吻,久久地,分开后又再胶着一起,倾覆着,扭动着。

爱情,本不只是两个人的快乐,没有观众的爱情无异于锦衣夜行,他们看来深谙这点。直到他们一行人逛累了又折回头,这对青年人还在那里,上海的夜遂浓得再也化不开。

她站在石栏边,迎风。

这样的景点惠而不费,最受旅行社欢迎,放下他们,导游便消失了。沿堤的殖民地建筑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失去了石材本身的沧桑厚重。对岸新建的楼丛现代恢宏,却没有故事。

她是想起爱丁顿公寓,美丽园,卡尔登公寓了……闭上眼,张爱玲的城市地图历历在目。虽没有想过去寻访。

相近情怯。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城,却不宜久耽。

再回首时,已看不到一个团友。心慌之际,又想起没有带电话,几乎要哭了。四顾茫然,再无心看风景。

忽然有人从后边牵住她。“你在这里啊,让人好找。”那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又是那个男子。因为陌生。因为对自己莫明的关注。因为他在她失散后找到了她。此时的他竟是可亲的。  她看见他心里就踏实了下来。

第二天,行程结束,飞回广州再折道回家。

进家门的时候,收到一条信息。

“我会继续行走,西藏、内蒙、大漠……”

是那个陌生男子。她并不回复,轻轻删去了。

午日,阳光明晃晃地照进屋子里来。熟悉的家,一段不见,显得格外可爱。

在门口他就把她搂住了。高大健硕的身子像一堵墙。她只到他下巴,胡子茬扎在她额上,有点痛。

他把落地窗帘拢上。“我要你。”遂将她压在沙发上。小别后,尤为缱绻。

“要是总放假就好了。”她轻叹,抚着他厚实的背。窗外的三角梅影子映在窗帘上,似一幅幽雅的墨梅图。清凉。他看看她,欲言又止。

信息又来了。“坐破车孤身走在荒漠的路上……。”

给他看了。“旅行时认识的男子,倒是有点想念他哩。”调皮的。

“嗯。”他漫不经心地把电话搁一旁,热唇继续在她耳畔游走着。

“嗯,最近有个女孩子很有意思。”“哦。”

“教钢琴的,呆会儿电话来了你听听。”

……

电话果然就来了。他把她抱在膝上让她听,极清扬的钢琴,热情,带着压抑后的迸发。

“每天她都会弹上一段,打电话过来,只不说话。”

“网上认识的吧。”

“是。”

后来,他笑称那个男子为“杭州男”,而她则笑称那通电话是“钢琴女”。

她以为他们是自由的。有着自己的天空,并自认为是现代的,合理的。当然也以为可以点到即止。毕竟又善良,不曾想过伤害谁。

一直没回复,后来便没有了杭州男的音讯,到底有几分惆怅,她趴在他胸前无语。

“没事,乖,我在这儿,永远在这儿。”他轻轻安抚她。她头发很少,却柔软,像是刚出生的孩子,微微泛黄。

没有关心他与钢琴女的事,午后的琴声听了几回便没了兴趣。

是这样的夫妻。从来没想过分离,以为任世间有千般诱惑,他总是在那里,而她始终在他怀里。

初识是在2000年,她二十五,他二十六,正值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便是他们的爱情序幕。彼此都经历过情感的波折,交往的时候在激情之外更多出一些洞悉人情后的体谅,不是那种懵懂单纯的儿女。在六年岁月中渐渐认同,包容。他知道她的骄傲与脆弱,她知道他的随性与善良,都不是很有原则的人。对尘世的清醒倒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执着。P1-5

序言

等待离婚的日子。作者诚实,在题目里把所有的底细都告知了你。

标题像一段伐下的还带着青葱枝叶的木,渐渐地变为干柴。首当其冲地当然是“离婚”二字,触目惊心,但也有一种听天由命的坦然。然后是“等待”——从饱满的绿到苍萎的凋零。分崩离析的一刹那,并非马上降临,而是一寸寸挪来,很多分分合合藕断丝连的脱落,需渐次完成。还有“日子”,细碎平凡的日子啊,总要一天天走过。只是这日子和以前的日子,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只是没有说明这是属于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女人的等待。其实,离婚是两人的事,等待也是双方的。不过一个男人在这种时刻,恐怕无心留下如此绵密细腻的文字吧?

综上,这是一个女人在等待离婚的日子,所写下的真情告白。

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相爱多年的丈夫,在外面有了外遇。终于,说要离婚了。世界上惊闻此类巨变的妻子,有怒发冲冠的,有歇斯底里的,有以柔克刚的,有韬光养晦的,有拔刀相见的,有悬梁自尽的……

但这一位,如此与众不同。她镇定接受了这个局面,开始处理分手前的诸多事物。最令人叹息的竟是到医院去上通孕环。因为丈夫的户口一直在外地,离婚了,便无法再调入。所以,要在正式办离婚手续前,先把丈夫的户口调入。这是一次为了分离的聚合,女主人公默默地办着相关的手续,心中的那一份凄楚,可以想见。你把他办到身边,他却将成为别人的丈夫。悖论并不到此为止,因为是已婚已育的夫妇,调入户口要有计划生育的证明,这就需要女方到医院去上一个节育环。

完全没有亲密接触了,再来完成这样的手术,那苦痛,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的围剿。然而这女子,也一步步地走过,留下带着血痕的文字。

“眼前是形状各异的节育环,戒指般的圆形、v字形、甚至鱼骨型的,还有拖着长长的尾,说是方便取出的,倒像是项链的坠子。只是垂在身体的幽深处。使身体本能地产生排斥,让受精卵本能地不能着床,抑郁死去。无数男女相遇相拥,最终爱情泯灭,也是因为找不到孕育的土壤,所以无从扎根从而萎靡吧。”

语气依然是轻柔的,没有怨言,没有悲怆,字词舒缓而传神。既使是在血泊与冷寒的手术间,肉体伤痛的同时,精神还在寻觅真相的答案和逻辑。

这就是本书的特点。以一个女子的视角和口吻,写出非常时期内心的所感所思。有尊严,有眷恋,有慈爱和怜爱,有回忆和救赎,没有的只是怨怼和仇恨。

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你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可以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期望改变事情的结局。但是,我估计,那淡然而执拗的女主人公,怕是不听的。

我原以为,这样温婉而坚定的女子,已经沉没世俗烟云的深处,不想这里就挺拔地站出了一位。这些文字,值得珍重。

2008年4月4日

后记

后记

开学典礼,指挥发书,大清洁,排练,出墙报,写计划……

焦头烂额。

路过那面镜子,不由一愣。那个女人头发汗津津地贴在脸颊上,满脸油光,衣服疲软地蹋着。不用仔细闻,酸腐的味道在身上弥漫。

“势利的鼻子一闻就察觉”——亦舒说,“一种底层,经济情形不太好的劳动阶层的独有气息。”她苦笑。

假期里穿着吊带睡裙,在香氛中无所事事地忧郁的女子竟也是优越的。奢侈、无病呻吟。在生存面前,爱情显得苍白可笑。有闲阶级的游戏,所有的迂回都是值得把玩的细节,占据填塞大段大段寂寥的人生。

离婚前一直犹豫着要不要与那个女孩通电话。终是没有。总觉得毫无意义。

傍晚,电话响了,是打给他的,熟悉的号码。

“是阿超吗?”她知道那女孩的名字,很男孩子气的名字。

“哦,哦,是的。”顿了顿,承认了。

“找他啊,他和孩子在阳台玩,要不,我们聊聊。”

“……好吧。”

“你们有什么打算呢?”

“顺其自然吧,我从来没要求过什么,对不起。”

“真的,我一直希望你们能重新好起来。”

热切的。

相信是真的。网上的情缘,谁也不曾希冀有结果。现代的女子,不会以为世上只有他是唯一。

当然也不会认为他是谁的私有财产。只是毫无顾忌地来往着,与明天无关。 “你会嫁给他吗?” “这要看他的表现,还有父母的意见。” “我不在乎他是否有钱,我只希望他善良,踏实。” “婚姻没有你想象的简单,如果你们会走在一起,希望能郑重周详地计划,毕竟不在一个地方工作。”

“随他,由他决定。”看得出,不是一个爱操心的女孩子。也许还小。当年嫁给他时她也是二十五岁。

也这样义无反顾。信赖他。

总归是孩子的父亲,希望他日后出现在孩子面前,幸福,从容自信,还是问了那些话。

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落泪,没有任何理由。

把电话往他手里一塞。他的世界,她再也不用操心了。只愿,真的好。

书评(媒体评论)

看《等待离婚的日子》就像看好的法国电影,细腻、朴实伤感而又美丽的分离……

(天涯网友DistanLearth)

一直关注你的帖子……平静地看着感情的荡气回肠又或是潸然落幕。“不为你心痛”的ID发表的《等待离婚的日子》,透出叫人心痛的平静。难过的不是失去爱人,失去了某种生活方式,而是到头来发现爱情没有很神圣,没有永恒,逃不脱世俗,人世变故。

(天涯网友lavendary)

字词舒缓而传神,即使是在血泊与冷寒的手术间。肉体伤痛的同时,精神还在寻觅真相的答案和逻辑。

这就是本书的特点。以一个女子的视角和口吻,写出非常时期内心的所感所思。有尊严,有眷恋,有慈爱和怜爱,有回忆和救赎,没有的只是怨怼和仇恨。

这些文字,值得珍重。

——毕淑敏

我想我懂得。可是,那么聪明,把人世间一切都看透,所有感隋都明白的女子,在凡俗的生活中,不会幸福……就像三毛在《滚滚红尘》里写的月凤,“即使在爱中,也不会有安定……”她对这个世界有太清醒的认识,以一种绝望的姿态对待感情,所以,你可以如此淡定。

(天涯网友伊豆的星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等待离婚的日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7649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