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尔街困局与中国经济/和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左小蕾、易宪荣、金岩石会同众多经济学家、金融界人士探寻中国境界应对之道。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直面席卷全球的“金融飓风”,此时,我们禁不住要问问自己,我们够不够坚强。《华尔街困局与中国经济》就是在这样的扪心自问中诞生的。中国第一财经门户,和讯网收集分析各方数据,抽丝剥茧,追踪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各路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展开观点交锋,为中国经济的应对之道拆招解招。

内容推荐

次级债危机犹如一头怪兽诡异地将头探出水面,显露狰狞面目。

前所未有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使全球无一幸免,从价格指标到金融市场,从金融政策到金融制度,从美国到欧洲,从西欧到东欧,从日本到亚洲,从拉美到非洲,恐慌二字是全球各个市场以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状态与主要表现。在全球金融市场互相激荡的潜流之下,其水下身躯有多庞大,暂时还无人能知,但这已足够让市场惊慌失措,也让一长串原本熠熠生辉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的招牌顿时黯然失色。

面对这场独特、复杂且特殊的金融风暴,大家的认知、判断产生分歧,恐慌中的独立见解受到干扰,现实和事实模糊视线,真实与全貌出现偏差和缺失。

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我们能否拥有一只水晶球,看到那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本书正是通过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力图达到对这场金融风暴的真实而全面的认知,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看清形势、认清自我,规避风险和提高盈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参数和角度。

目录

第1章 华尔街之殇

 被次贷击倒的华尔街

 华尔街危机危及全球金融局势

 华尔街的蝴蝶是否会!扇"起中国的金融风暴

 热点问题专家谈

 特别收录

第2章 宏观调控之路

 经济现状

 历年宏观调控回顾及解读

 经济困难需克服、宏观调控遇挑战

 经济学家、学者谈中国经济

第3章 中国股市估值之谜

 A股的价值中枢

 A股市场各主要行业的估值

 专家观点

附录1 华尔街困局与中国经济研讨会专家语录

附录2 金融风暴大事记

试读章节

过度使用金融工具产生流动性危机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延宕至今已一年多。多方专家认为,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就在于随着房价下跌,房贷坏账不断增加。这些不良资产是造成目前金融机构和市场困顿的症结所在,并进而导致美国信贷市场陷入停滞。信贷之于经济,就如同血液之于生命。随着流动性急剧紧缩,华尔街许多金融巨头成为牺牲品,其他产业也深受波及。

美国贸易赤字是靠借贷和超前消费发展起来的,美国最大的消费就是所谓的次贷。次贷具体说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千多万穷人没有住房,没有收入,创造出这么一个次贷的产品,经过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们比较复杂的设计,依据对于房屋涨价的预期来提高购房者的收入,提高购房者的资产水平,并以这个资产作为抵押进一步消费的循环过程。

当美国房价前些年持续上涨的时候,这种模式是正确的、靠得住的,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泡沫,是一个无源之水,是无中生有的财富创造过程。随着房屋价格见顶回落,泡沫开始破灭。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次贷总规模12000亿左右,其中10000亿根本还不回来,无中生有创造出10000亿的财富。以前是一个构筑泡沫的过程,现在是还账的时候。如果美国政府全部接过10000亿那就万事大吉。但美国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结果就是握有这些次贷债券的机构倒闭。因为金融系统是杠杆效应,它们之间有连带效应,一家金融机构破产会导致另外一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关系恶化,之后就会一个接—个地倒下来。从开始的贝尔斯登、美林,到华盛顿互惠银行和富国银行等等,都出现了问题。

这次次贷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有多少金融机构倒闭,也不是由于国际市场上有多少次级债,而是由于以融资方式过度地给消费者融资,过度地使用金融工具,过度地产生市场流动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在以前的金融模式下,是直接由银行投资,但目前美国整个金融模式,是资金通过证券市场或者投资银行把钱转到消费者手上。所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其他环节出大事。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生,·旦房价下跌,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2007年1月,当时专家们认为次级债的影响也就是2000亿或3000亿的水平。这个数字和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总量相比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这只不过是站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基础上的判断。但欧美国家的信贷模式和中国不一样,它是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把按揭贷款放出去以后,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获得资金。证券化既可以把风险分散,也可以把风险无限地放大。这就是次级债危机最核心的东西。其中,有五个问题需要好好思考:

第一,经济增长要长期看还是短期看。“9·11”之后,格林斯潘采取低利率政策,用低利率政策应对房地产发展是对还是错?这是不是引发后面危机的根源?

第二,过去。按揭贷款一直作为优质资产,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房价是上涨的。如果房价上涨,它是优质资产,当房价处于下跌空间,所有问题就都出现了。无论是在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下,还是美国这样的信贷模式下,都面临这个问题。从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来讲,房价出现下跌的时候,会把风险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第三,金融创新问题。过去人们一直在强调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实际上金融创新和监管是关联的。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需要找到比较好的发展制度和监管的平衡点。

第四,房地产市场作为支柱产业,价格是不是可以永远上涨?一旦出现下跌。风险在哪里。会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这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能掌握的资源多了,能买卖,能交易。所以,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把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抬高。这样的行为,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产生比较大的泡沫,这是不可持续的。

第五,金融体系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备受批评。但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不是合适?我们有没有相应的基础来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雷曼兄弟事件让投资者对美国金融机构失去信心

“雷曼兄弟公司面临破产的消息会严重打击市场的信心,”在纽约工作的一位日资银行分析师丹尼尔·潘说,“如果雷曼兄弟破产,很多金融企业也会蒙受损失,雷曼兄弟的股票会变得一钱不值,更让人担心的是不知道华尔街的哪家公司还会倒掉。”

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金融飓风”一词来比喻这场危机,无论哪种比喻,目前的这场风暴给人带来的冲击让人联想到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伴随着数以万计的华尔街员工失业,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正面临空前的考验。

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实是美国长期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显著标志,美国消费引导型的发展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走到尽头以后,经济运转对它进行强制调整。

这个调整的过程,应该说远远没有结束。雷曼兄弟事件出来之后,大家总体上对美国金融机构失去了信心。金融运作是靠信用、信誉维持的,当大家对金融机构没有信心了以后,结果就是切断了大家对它的信贷关系,它的股价暴跌。这时候下跌的过程与程度不是按正常的估值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大家对它的信任。P12-15

序言

后华尔街的金融新世界

章知方 和讯网董事长兼CEO

雷曼兄弟死了,半年前,它一直保持着骄人的盈利记录。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在过往的每次经济危机中都曾起死回生。如今,雷曼兄弟总部的匾牌前人流依旧,不过,他们只是为了在雷曼兄弟的遗迹前留影纪念。

华尔街的又一个寒冬才刚刚降临。一个又一个噩耗接踵而来: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AIG残喘一息、美林贱卖美国银行以求自保、最大储贷银行华互终结了119年生命、最大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

五大投行在半年内覆灭,华尔街彻底终结:往昔端坐殿堂的女皇,竞相沦为等待施舍的街头女优。几个月前,它们还是全球顶礼膜拜、竞相效仿的偶像。

华尔街的境外追随者们也在咀嚼更为惨痛的苦果:比利时最大的银行富通被吞并、英国4家百年老店被收归国有,冰岛、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阿根廷等更有要开“国家破产”之先河的兆头。

终有一天,危机和正在显现的全球经济衰退都将远去。展望未来,届时的世界版图将会怎样重新构建呢?回首这次动荡,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回味和启示呢?

过度自由主义将调整,全球回归中间点,重启保守—激进—保守的轮回

在担任美联储主席的20年间,格林斯潘拥有无上尊崇,被誉为“拯救了世界的人”,而今走下神坛,颜面尽失。

格林斯潘对金融衍生工具万分推崇,当它们初现“魔鬼面孔”、一些议员提出监管意见时,他驳斥说:“我们为什么要约束华尔街传授花粉的蜜蜂”?

事实上,50多年前,萨缪尔森便生动地反驳了这种将市场理想化的观点:市场绝对的自由会让洛克菲勒的狗喝掉贫穷儿童健康成长所需的牛奶,这不是因为市场失灵,而是因为“物品会被出价最高的人得到”。

分配困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即由追求最大利润欲望驱使着永无止境的贪婪。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社会良知将少有存在的空间。

2000年以来,美国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仅为一位数,可CEO的年薪却一直以两位数的比率增长,尤以华尔街的CEO为甚。这让随后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备受诟病。

市场法则的捍卫者声称,自由竞争、金融创新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使经济发展惠及更多民众。

但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购房“成本”确实降下来了,但却不是因为房屋造价的下降,而是金融机构竞相降低贷款门坎。美国一名次贷经纪人曾精彩地讽刺说:“金融创新就是把鸡屎炒成一盘沙拉。”

可以想见,危机后的华尔街不可避免地从过度的自由化向中间点回归。激进、冒险、贪婪将被稳健、保守、自律所取代。

美元告别独霸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大陆及英国伦敦等旧金融中心的摧残,使纽约得以问鼎全球金融中心的宝座,此后的六十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资本主义的中心。

《布雷顿森林协定》成就了美元作为世界首位储备货币的地位。这个体系好似一个巨大的洗钱卡特尔。我购买你的商品,而作为回报,我以美元的形式返还给你。

无论当事方是否愿意,美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逆差使得这个体系难以为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发行了数万亿的美元纸币,借以从亚洲、中东和俄罗斯换回了石油、原材料和廉价的制成品。在贬值升值的轮回中,美国一次又一次地把损失转移到国外,依靠廉价商品维系国民的高福利。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联合国官员指出,将美元作为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以及发达国家掌控主要国际经济机构,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重要原因。

该官员呼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其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并具、高信用和高效率并具的世界经济管理机制。

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美元近90年来将遇到真正的对手,在可以预见的30年内,欧元和人民币将充当这样的角色。全球进入多元化货币时代。

戴高乐曾经用“过度特权”一词来形容美元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已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了。对美国而言,这可能非其所愿,但对世界而言可谓众望所归。

美中增长模式转型左右全球经济失衡

美国今日之危机,源于美国国内过度的消费能力,以及凭借美元在全球发行通货的特权,来吸纳全世界过剩生产和供应能力。

华尔街投资家们,越来越热衷于纯金融项目的投机,在他们眼中,生产性投资是不屑一顾的一碟小菜。

美国现在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有1300万,占美国劳动力的10%,而在鼎盛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业创造了全国1/3的就业机会。

目前,中国生产的初级成品已经达到了西方工业国家的3~5倍。在此之前,美国制造业的产量占全球的一半。

国内的过度消费使得美国患上了美元依赖症,而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特征则使得中国惹上了外储高企的烦恼。

华尔街风暴过后,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手握巨额外储的中国被奉为新的经济图腾。

从英国首相布朗到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无不冀望中国挽救这场世界性危机,正如其在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一样。中国与全球罕见同步降息彰显了其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需要警惕的是:美国的救市行为不是姓“社”姓“资”的问题,而是国家在不得已情况下、干预经济的非常态举措,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大肆宣扬“美国结束资本主义并转向国有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其危害将比危机本身更可怕。

这次危机不会是最后一次金融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感同身受,也会在学习中获益。中国将在改革财政效率、提高国民收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获得巨大动力。

作为国内著名的财经网站,无论是金融危机之初抑或危机之中,和讯网一直都在高度关注,并在和讯网美股频道首次独家推出美股直播,全面报道了事件动态及其影响。

此外,和讯网以最快速度组织了多场研讨会,对美国如何应对危机、全球做何反应,危机走向何方,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等焦点问题,都做了广泛解读和及时分析。而本书正是这些精彩辩论和及时透析的结晶。

危机还在继续,和讯网将和大家一同关注。

书评(媒体评论)

次贷危机早就结束了,而实体经济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金岩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市场是按预期运行的,不在于你是什么,而在于投资者认为你会是什么,或者你可能变成什么。

——文国庆,和讯信息首席分析师

本书为我们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利用机会创造财富,同时保护财富提供一次探讨。

——陈兴动,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尔街困局与中国经济/和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和讯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99057
开本 16开
页数 1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