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上大征服
内容
编辑推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论之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思想主旨是:任何大国,无论是维护国家利益还是称霸世界,首先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只有拥有了制海权,才能实现国家战略。实际上,早在马汉的海权论确立之前,人类就已经在海上进行了数千年的争霸与征服,从古埃及到雅典,从罗马到美国,海上的争霸战与征服战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本书,了解世界海战史。

内容推荐

海权论之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思想主旨是:任何大国,无论是维护国家利益还是称霸世界,首先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只有拥有了制海权,才能实现国家战略。

实际上,早在马汉的海权论确立之前,人类就已经在海上进行了数千年的争霸与征服,从古埃及到雅典,从罗马到美国,海上的争霸战与征服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个事实是,在希波战争中,如果雅典没能赢得萨拉米海战,那么欧洲文明必将改写;

第二个事实是,两次世界大战说明,英美如果未能控制海洋就无法打败德国;

第三个事实是,每当世界发生危机,美国总统总是要问, “我们的航母在哪儿?”

目录

引言

一 古埃及帝国至公园500年

 篇首语

 第一章 古埃及的拿破仑:法老图特摩斯三世

 进军中亚

 征服幼发拉底河

 第二章 第一个海上征服者:米诺斯

 第三章 公元前14一前6世纪:800年的海洋霸主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800年霸业

 赫梯帝国的毁灭

 第四章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特洛伊城的征服者阿加门农

 第五章 亚述帝国的泅渡技术

 第六章 雅典帝国的守护神:提米斯托克利

 第一波斯帝国的扩张之势

 雅典帝国的守护神:提米斯托克利

 萨拉米海战

 第七章 从陆地打击海洋:亚历山大之策

 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的策略

 第八章 罗马帝国的海盗驱逐者:庞培

 海盗对罗马的威胁

 庞培的舰队

 第九章 迦太基帝国的悲剧

 罗马与迦太基的争霸

 布匿战争

 第十章 帝国分裂的挽救者:阿格里帕

 屋大维与安东尼

 阿克提姆海战

 阿格里帕

二 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

 篇首语

 第十一章 拜占庭帝国的捍卫者:里奥三世

 君士坦丁堡:海洋与陆地的焦点

 阿拉伯野心

 君士坦丁堡保卫战

 第十二章 丹麦人的海盗帝国:卡努特帝国

 北欧海盗船

 丹麦的海盗式扩张

 巴黎之难

 维金海盗与卡努特帝国

 第十三章 热那亚与威尼斯

 意大利的地位

 热那亚海上战争

 威尼斯的崛起

 两强争霸

 第十四章 斯德哥尔摩的希望:克劳斯·施托尔特贝克尔

 第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威德征服者:郑和

 东方的中央帝国

 威德式征服:郑和七下西洋

三 公元1500年至公元1945年

 篇首语

 第十六章 第一个全球霸主

 葡萄牙的困境与海洋梦想家恩里克王子

 伟大出自贪婪

 第一个环球航行者:麦哲伦

 第十七章 西班牙的崛起

 西班牙的崛起

 一个失败的探险者:哥伦布

 第十八章 北非的海盗王朝

 抢劫教皇

 阿尔及尔之王

 “地狱魔鬼”

 普雷维扎战役

 巴巴罗萨王朝的落日余晖

 第十九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谢幕者:多恩·胡安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东西方贸易的争夺

 雷班托海战

 第二十章 大英帝国的伟大海盗们

 英国的崛起

 海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海盗公爵:德雷克

 海盗王侯:霍金斯与亨利八世

 加莱海战

 第二十一章  陆地收藏家:库克船长

 地图与发现

 库克船长的探索

 第二十二章 大明帝国的海上王族:郑氏家族

 葡萄牙人与大明帝国的交易

 郑氏家族

 第二十三章 荷兰世纪的守护神:特罗姆普

 海上马车夫

 傲慢者:特罗姆普

 唐斯海战

 第二十四章 大英帝国的建造者:布莱克

 英荷矛盾

 第一次英荷海战

 第二次英荷海战

 第三次英荷海战

 布莱克的战列线战术

 第二十五章 法国的无奈

 倒霉的法国统帅:约翰·宾爵士

 拿破仑的无奈:向纳尔逊致敬

 第二十六章 俄罗斯的圆梦人:纳希莫尔

 俄罗斯的出海口之梦

 锡诺普海战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崛起

 私掠船与美国独立战争

 海权理论大师:马汉

 “缅因号”事件

 美西战争

 第二十八章  第—个敢对欧洲人说不的日本人:东乡平八郎

 甲午海战

 日俄矛盾

 对马海战

 东乡平八郎

 第二十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英德海上争霸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无畏级时代的宠儿:杰里克

 第三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海上狼王:邓尼茨

 日本的希望与失望:山本五十六

 美国的波塞冬:尼米兹

 第三十一章 现代海洋:无英雄的霸主时代

 现代航母战斗群

 反航母战斗群

试读章节

然而,图特摩斯一世的撤退等于松开了钳住米坦尼帝国的双手。米坦尼是一个由胡利安人建立的西亚帝国,当米坦尼帝国不再受到埃及帝国的威胁后,他们开始在两河流域自由扩张,并且逐渐开始图谋埃及帝国的亚洲部分。当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去世的时候,卡捷什王国遂一举占据了加利科和北约旦河谷。随即,埃及准备报复,卡捷什王国立即在美吉多城发动战争动员,传檄各地奴隶主和贵族,准备应对埃及人强大的惩罚。据那帕达石碑记载,在美吉多城战役中,卡捷什王国和叙利亚、巴勒斯坦共计330名奴隶主和贵族联合组织了一支军队。

此时,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04一前1450年在位)开始独掌大权——此前他一直与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共同执政。在他们共同执政期间,图特摩斯三世亲自组建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基本作战单位为由1 000人组成的25个战斗小队,总计25 000人。在他22岁的时候,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死去,他开始了不受限制的伟大征服:公元前1482年5月,他带领他的这支军队冲出埃及本土,向卡捷什王国发起了攻击。

美吉多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对埃及军队而言,有三条道路可通向美吉多:一条经“大马士革古道”向东,至基松河附近然后再折向北,而后还要穿过一个山区才能抵达。第二条路经阿鲁那直达美吉多南部,这是最直接的一条通道。第三条路则是基于图特摩斯三世伟大谋略——图特摩斯三世认为,第一条路显然过于复杂曲折,埃及部队的士气会消耗在漫长的行军中;第二条路看起来直截了当,但却等于让埃及军队一踏上亚洲土地就与以逸待劳的卡捷什联军决战,卡捷什联军在这里布设了重兵,显然这也让埃及军队胜负难料。于是,图特摩斯三世自己设计了一条道路:当埃及军队行军到阿鲁那的时候,他命令军队突然改变方向,进入到山区中。这样的进攻途径有两个好处:一、这条山区道路最终可以抵达美吉多城的北部,这等于绕到了卡捷什联军的背后;二、茫茫的山区可以使得埃及人突然出现在美吉多城下,形成战役突然性。

据《图特摩斯三世年代纪》记载:当图特摩斯三世突然出现在美吉多城北的时候,果然让卡捷什联军大吃一惊。图特摩斯三世随后就开始了攻击前的部署,同时,他调整了军队平时的战斗序列,把弓箭手放置在前,后面是五百辆精锐战车,而步兵则置后——这种部署等于把整个军队调了一个头。当进攻开始后,埃及军队首先由弓箭手射出一排排利箭,这导致卡捷什联军一开始就出现了混乱,打乱敌兵的阵营。而后,图特摩斯三世命令五百辆战车同时出击,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潮,在战车飞驰攻击的同时,车上的士兵还在统一的号令下射箭,这种强大的冲击几乎立即就让卡捷什联军的战斗序列瓦解,整个卡捷什联军一片混乱,失去了统一指挥。《图特摩斯三世年代纪》也像所有歌颂伟大君主和神的描绘手法一样,极尽恭维地勾画出这次战役中图特摩斯三世英勇的形象:“陛下驾着黄金战车,挥舞着他自己的武器,像常胜者荷鲁斯一样,像威力的主宰一样,像底比斯的蒙特一样,出发了。”看起来,这应该是图特摩斯三世率领他的步兵去获取的最后决定性的胜利,“当他们看到陛下战胜他们时,他们带着恐惧的脸孔没有秩序地逃往美吉多去,他们抛弃了自己的马和金银制的战车”。

然而,此时却出现了一个让图特摩斯三世恼怒不已的情况,那就是取得战场胜利的埃及士兵开始大肆掠夺敌军士兵丢弃的财物、武器和各种物资,而这给撤退的卡捷什军队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他们中许多人逃进了美吉多城,并且很快重新组织起了防御,这使得本来可以一鼓作气攻下的美吉多城无法再被一举占领。

图特摩斯三世尽管怒不可遏,但也毫无办法,无奈之下只好命令围城。此后在长达七个月的围城中,埃及人最终砍光了城郊果园中的全部橄榄树和无花果树,断绝城中的粮食和水源,最后才迫使美吉多守兵投降。除卡捷什国王逃跑外,其余全部被俘。《图特摩斯三世年代纪》记载道:俘虏们“用自己的腹部爬行而来”,请求图特摩斯三世宽恕,并向他保证:“铁赫努人永不反叛”,“我们在有生之年,再也不做反对图特摩斯三世的坏事”。

在摧毁了卡捷什联盟之后,图特摩斯三世经过数年的休整,开始准备打击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图尼普。公元前1476年初夏,图特摩斯三世率军沿地中海东岸北上,经过毕布罗斯,先后征服了北部城镇乌拉扎和阿尔达塔,这使得图尼普部署在腓尼基海岸的所有驻军全部成了俘虏。这次远征相当顺利,而且还有一笔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当征服战结束后正好是秋季,埃及人顺手牵羊,收割了当地的所有谷物,并由海路运回埃及——这说明,此时埃及人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海运船队,这种船队规模显然已经不是一般的小船组成的船队,而是大型海船,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地中海中航行,这在下一次远征中也有力地显示出来。

P6-7

序言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中描绘过世界的景象,甚至还曾记录了亚特兰蒂斯这样一个亦幻亦真的大陆;罗马著名政治家、学者西塞罗也曾在《西庇阿之梦》一书中叙说他所了解或者认为的世界,当然,这些伟大智慧人物由于视野的局限,他们对世界的记录和解释除了欧洲和环地中海地区以外,大多只是猜想。地理大发现前的世界如同黑夜中的人们,他们彼此互相看不见,也不知道他们存在于何方,拥有多少领地,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只是在自己的烛光下各自发展着。

突然之间有个小问题,为什么我们时常要引用欧洲人语录、书籍?尤其是只要谈到海洋几乎必然从欧洲说起,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欧洲人主导的世界,而欧洲文明的基础就是航海。

在1500年前的世界中,东亚由于相对隔绝,很少受到外部世界冲击,因而尽管与欧洲人居住在同一个大陆上却独自发展;同样,环地中海地区也在不了解外部世界的状态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各种战争,诸多的小王国各自寻找着自己的出路。而地中海这个独特的环境导致欧洲必然走上海洋之路,航海成了欧洲日常事务,而海洋也就必然成为欧洲任何国家称霸的必然战场,欧洲的任何大国如欲称霸必须首先取得海洋控制权,或者说,任何环地中海大国如欲称霸必须控制地中海。

离开航海欧洲的历史几乎无法想象,或者说整个欧洲文明就是建立在不断的航海探索、海洋争霸之上的,欧洲文明可以说就是一个海洋文明,这不但包括欧洲,而且包括整个环地中海地区,甚至远达俄罗斯、中亚以及非洲,这是一个庞大的文明圈。与之相比,东亚的文明则显然是一个大陆文明,在中国的历史中,直到现代以前,海洋几乎从来就没有成为重心。海洋不同于陆地,不是我们凭着双脚就能行走之处,而是需要船舶作为载体,而船舶的建造则需要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需要庞大的社会财富支持,而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社会财富的积聚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直到1500年左右人们才真正走向大洋。

应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两个基本模式,即外向型和内向型。所谓外向型社会也就是某个社会组织以向外扩张、劫掠为主,以此积累财富,获得社会发展;而所谓内向型社会正相反,以内部激励、自我发展为主,这是以内部矛盾为动力,社会财富的积累主要来自社会内部的劳动。海盗文明、游牧文明是外向型文明的主体,中国、印度则是内向型文明的典型。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欧洲文明尽管是海洋文明,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等都不如阿拉伯地区、印度地区和中国,那是因为欧洲战乱频发,财富分散,而阿拉伯帝国、印度帝国和中华帝国则曾长期保持大一统状态,社会繁荣发达,社会财富也可以被政府统一支配,因而能够建造起像郑和舰队那样庞大的惊人的船队和组织体系,这导致这些大陆帝国反而曾长期超越环地中海的诸多海洋国家。然而,大明王朝、印度等却并没有利用他们的庞大舰队对世界进行征服,因为他们的帝国并不需要这些蛮荒之地,也不感兴趣,是他们主动放弃了征服,或者说他们的文明并不支持这样的征服。而欧洲却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不得不向海洋寻找出路,在发现非洲、美洲、澳洲等大陆后,大量的财富突然涌向了欧洲,西班牙由此产生了价格革命。整个欧洲的硬通货迅猛增加导致欧洲发生巨变,一系列的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使得欧洲这个偏僻、落后、贫穷的世界一隅迅速成为拥有先进科技、巨大实力的地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上大征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海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68961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4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