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的成长--关爱心灵的礼物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里有:婉转清简的案例,生动灵巧的描述,丰富多样的材料,活泼有趣的测试,一切都是为了你——心灵的成长!

这本书是送给人学新生的一份关爱心灵的礼物,是国内目前鲜见的关于大学生心灵成长交流式的心理健康读本,是一份可供大学生享用四年甚至终身的精神大餐。

内容推荐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成长的渴望,但同时也会有不同的困扰。这本书是送给人学新生的一份关爱心灵的礼物,是国内目前鲜见的关于大学生心灵成长交流式的心理健康读本,是一份可供大学生享用四年甚至终身的精神大餐。婉转清简的案例,生动灵巧的描述,丰富多样的材料以及活泼有趣的测试,都渗透着编者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目录

引言:古典诗学与大学教育

序言:发现您的心灵

迈向身心健康的生活观

自我觉知:良好的个人形象

学习改变一生:人生发展的基本动力

培养良好的心性和情绪

培养爱的关系:友谊、爱情与婚姻

幸福的阶梯:积极的生活态度

解决可解决的问题:生活中的危机与转机

行为习惯、生理疾病与心理健康

从现在到未来:生涯规划与人生全程发展

帮助每一颗心灵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清晨起来跑步的时候,林问空地中一个人也没有。草地上有好多黑色的大鸟,仿佛是这些年才迁居到康乐园中的。风吹来的时候有一丝早晨的淡淡的树的味道。脚底下是一片片细碎的金黄的榕树叶,可能是在前一天耗尽了生命,或者是被太多的阳光烤焦了,又或者是好奇和眷恋着脚下的土地,无论有怎样的生命故事,我看见它们的样子都很安适。我加快了自己的脚步,想去体会一下跑到滴水的感觉,可我做不到。然后我决定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这条长长的校道,任思绪纷飞:想到,道从心中升起的彩虹,想到孩子黑白分明的眼睛,想到曾经仰望过无数次的星空,想到夜里汹涌的海浪,想到感恩的心……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笑了,这也是一种晨练的方式,我自己的方式。

早晨的时问特别悠长,在长夏过后的第一个清晨,将会有一批新生跨入校园,开始他们新的早晨。不知道青春的脸上是不是带着梦想,带着希望;或者,只剩下长时问超强度的考试之后的麻木;又或者是对前途的担忧远远压倒了对新环境的好奇;或者以为进入大学后,一切都水到渠成了?然而,在一份崭新生活开始的时候,我们更想让_人家获知:我们所能实现的必然是我们所想象与冀望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愿意去投入、去行动、去付出的。

大学是一个训练的场所,当我们从高考前简单的生活方式中抽离,当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选择一种平衡的、和谐的、积极的、成长的与逐渐步向完善的生活。我们更愿意相信:心性活泼地演绎自己的生命故事,成就自己的精神教养,迈向身心健康的生活观是一个不断精进和修习的历程,也是本书希望带你一起去走进、去探讨的殿堂。

身心健康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价值的抉择。平衡不仅意味着在学业、社会活动、美育、体能等方面的平衡,还意味着在个人发展和家庭期望之问的平衡,更加意味着你的认知脑(左脑)和情感脑(右脑)的发展上的平衡,意味着你能够充分发展自我,在现实的处境中最大限度地成长为你自己,并能够从自己走向他人,最终可以把你所感受到的爱与美好回馈给让你获得成长的社会。这个过程中也许有很多的艰辛,但是你学会了选择:选择保留美好的情感体验,选择积极内在的生活态度,选择理解与承担,选择学习和成长,选择顺受与臣服——对于自我的限制、对于生命的限制、对于自然的限制,最终,你选择了把爱传下去。

和谐足一种生命状态,是外在的节奏与内在的旋律之间的同调,是我们在运用感官、占语和行动能力之问的协同,是平等的人际交流,是对内存和外在的不和谐状态的屏蔽和终止,是对自己天然的生物节率的重返与同归,是否定之否定,是正反合。和谐重要的是过一种充分而圆满的生活。生活意味着我们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意味着我们与他人的真实而密切的联结。唯有借着了解存在于关系中的我们自己,才可以给自身带来安宁与喜悦。智慧,并不是指表面上的适应,不是心智的培养或知识的获取,而足对生活方式的了解、对正确价值的觉知。智慧是关于爱的知识与行动方式。智慧不是经由教育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智慧源于对自我的放弃,对他人的倾听。为了解生活的整体过程,心智与情感应该在行动中完整一致。

如果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我们所发展的只是智力,而忽略了人类最本质的相互联系的情感,我们将会变得越来越有所专长,却磨损了对于爱的投入,对于美的感受,以及对于残酷事物的敏感性,这样的教育只会使我们日益肤浅,使我们的生活日渐空洞而不和谐,同时也使自己越来越支离破碎。

和谐的心理状态是可以通过学习与修炼来达成的。爱凶斯坦在《我的信仰》中说:“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尢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全部的幸福;然后足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我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爱因斯坦同样说过,大学教育所应该培养的足和谐发展的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训练的很好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人光明》中曾经这样表述:“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每人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但是,当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就会丧失。我担心,我们全部的火赋和感官都有着同样的懒惰的特征。只有聋人才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才体会重见天日的种种幸福。我常想,如果每个人在他的初识阶段患过儿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

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中,一个人的行为特征与人格品质可以运用心理测验或其他评量方式加以描述,可是这些客观方法描绘出来的肜象并不一定为其本人所接受。自我观念是个人主观的认定,此观念也必定作用于其人格而决定着他的行为反应。现象学心理(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v)对于知觉的主观性一向有深入的阐释,这一学派的领导人物康姆兹曾指出,“人们对于自身的知觉都透过价值”。他又说:“个人所觉知的,不见得就是实际存在的,而足个人相信其存在的:个人所知觉的,是吾人从过去经验及机会中学会去知觉的。”P2-5

序言

第一次看到《心灵的成长——关爱心灵的礼物》一书是在2008年6月,我从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归来之时。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李桦博士给我电话,告诉我中心的老师们编写了一本书作为送给大学新生的礼物,并邀请我作序。我为他们对学生的爱深深打动,欣然接受。当我拿到这本被成长的青春绿色包围着,非常方便学生阅读和携带的小册子,有一种爱不释手的强烈感觉。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无论是开本还是设汁,都让人感到一种清新、温暖、亲切和贴心。我浏览了全部内容,想象自己是一个刚刚步入大学新生活的年轻人,期待从书中找到人生新起航的智慧和指引,成为一个有目标方向的人,一个健康和谐的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我想,我确实从书中得到了启发。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成长的渴望,但同时也会有不同的困扰。这本书是送给人学新生的一份关爱心灵的礼物,是国内目前鲜见的关于大学生心灵成长交流式的心理健康读本,是一份可供大学生享用四年甚至终身的精神大餐。婉转清简的案例,生动灵巧的描述,丰富多样的材料以及活泼有趣的测试,都渗透着编者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人学是给每个走进来的人实现梦想的地方。四年时光虽然短暂,但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大学阶段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两大任务并驾齐驱,缺一不可。自我发展涉及的领域很宽,包括自我认知、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科学思维、团队合作、婚恋态度、潜能开发、求职择业、身心健康等,重视的是个人全面、健康而和谐的发展。但是,在我20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一直苦苦挣扎在自信、两性交往、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前途命运等人生课题中,生活中充满困惑和烦恼。这与以前的教育有密切的关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于考试的压力,学校只重视学习,教师的注意力也主要放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取得好成绩,很少着眼于学生的情绪、意志、自我形象和性格的培养。只有优异的成绩但不懂与人交往的人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但不懂得控制情绪的人是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但不了解自己的人是个迷惘的人。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和环境的新变化都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这是成长过程不可缺少的经历。大多数人会在面对困难、克服困扰、调整心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但也有少数人会陷入痛苦和挣扎中难以自拔。虽然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服务,但服务的质量毕竟有限。为了帮助更多大学生成长,促进心理健康,编写这样的心灵成长手册,对人学生活中的各个主题加以讨论,传递健康的人生态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价值选择、知识与技能,必将促使大学生了解影响个人行为形成的社会与心理学因素,来改善自我和人我关系,进而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拥有美好健康的青春年华。

每一个大学生都渴望成功。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功要具备“智商”、“情商”、“逆商”和“创造智商”。智商是指聪明、智慧、推理、判断。情商是指情绪和意忠,包括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管理自己、了解别人、和别人和睦相处。逆商即是不被逆境所吓倒,能够调整方向继续前进。创造智商包括创造性、灵活性。这四个心理品质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只要你勇敢地面对新环境,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勤十学习,善于学习,探索心灵挖掘潜能,你就可以享受每一天美好的生活,拥有无憾无悔的、丰盛的大学生活。

愿这本心灵成长的小册子陪伴你的人学生活,成为你人生成长路上的朋友。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学生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富珉

2008.9.20于清华园

后记

在学校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这些年,接触了许多学生,在很多咨询的经历中发现:对自我了解、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压力管理、两性交往、生涯规划、价值观念等问题的探索是大学生最关心或困扰最多的。这些问题无疑都是发展性的,是每个学生在迈向成熟人生的过程中必然都会面临的。

虽然每个人都会经历,但并不一定每个人都可以顺利发展,在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疑惑、矛盾、冲突、压力与挫折。如果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教育者的教育职能来探究原因的话,有两个方面不容忽视:一是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活变化较为剧烈,对学生而言,是生活经验与生存能力的考验,更是信念与变革的冲击;二是很多的人以为成长与成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不需要学习的,年龄到了就会长大,时机成熟了就会懂得。因此,在大学生受教育的经历中,很少有课程或机会去直接探讨有关自身发展的问题。结果大学生对自己、对环境的了解以及生活能力都相当地有限和缺乏,面临发展任务时,难免会出现不适应或不知如何适应。

一年前的夏天,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组织各位老师投入到本书的编写中:李桦负责第一章和第十章,国智丹负责第二章,黄成负责第三章,陈洁负责第八章,张广东负责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倪盏浩和余志毅分别负责第四章与第九章。今年的夏天,由张广东重新修改、校订了这本书,确定了本书的体例与篇章题目,使本书呈现出今天的样子。

这本书提出了一些问题,并给出了我们关于这些问题的协助与支持,在探求的过程中并没有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从理论的角度探究人类心理的奥秘,而是从我们的工作经验出发,从我们理解的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了一些饶有意味的话题开始。我们把这本书视为给刚刚踏入大学、在人生的一个新旅程上的新生的礼物。我们更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思考书中所及之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传递健康的人生态度,支持他们展开激情洋溢的快乐、充实的青春年华。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部分专家学者和学生工作同仁们撰写的专著和有关论文,在此谨致谢忱。中山大学哲学系刘小枫教授不吝将个人关于当今的整个教育处境的思考作为引言,教育部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孔军博士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这些,都让我们倍受感动,也鞭策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悉心尽力。

感谢中山大学出版社叶侨健社长和本书的责任编辑王润,借助他们不懈的鼓励与督促,才让这本书从一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虽然我们已经用心尽力,但是疏漏难免,期望大家不吝指正。

编者于康乐园东南区234栋

2008年10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的成长--关爱心灵的礼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6031426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95.6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1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