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玉柱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经有人说,如果要拍一部好莱坞式的商人电影的话,史玉柱无疑是最好的题材。

本书是中国首部完整记录史玉柱创业人生的倾力之作。

从一元所有到亿万富翁,他是一个著名的成功者;从亿万富翁到一元所有,他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再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他是一个著名的东山再起者;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当巨人大厦倒塌,讨债人蜂拥而至之时,史玉柱庄重承诺:“欠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也正是出于这种“还债”的动力,史玉柱终于东山再起,且赚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

其实,早在1992年,就有知名媒体搞了个民意测验,问人们最崇拜的两个人是谁。答案一出天下惊——一个是比尔·盖茨,另一个就是史玉柱。在1997年巨人集团崩塌之后,有位浙江大学学生致信史玉柱,“你要不站起来,你就伤害了我们这代人的感情”。

作为一个曾经的失败者,史玉柱认为:“一个人倒下去之后,这个人的价值应该是增加的,因为教训能够使一个人成熟,成功能够使一个人头脑发昏,失败能使一个人更有价值。”

可以说,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失败。成功之人的成功之处,很大部分就在于如何对待失败。史玉柱曾这样说:“当巨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有关成功者的书;在巨人跌倒之后,我看的全是有关失败者的书,希望能从中寻找到爬起来的力量。”面对失败,史玉柱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在迷茫的时候总是虚心向别人求教。

曾有企业家这样说,“如果是现在把我归零,我仍然可以再来一次”。然而,史玉柱则是在资产为负数,甚至负得还很多的时候站了起来。应该说,他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大起”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著名企业家,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少年时代:请称呼我为“史大胆”

 1.平凡少年痴迷小人书

 2.合肥之游愿望实现

 3.《十万个为什么》的启示

 4.《哥德巴赫猜想》下的数学梦

 5.统计局的电脑奇才

第二章 辞职创业:如果下海失败我就去跳海

 1.辞官创业,深圳寻梦

 2.押宝“汉卡”,初战告捷

 3.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

 4.爱妻出走,曲终人散

 5.抢占市场,打通渠道

第三章 创立巨人:就是要做中国的IBM

 1.巨人公司诞生

 2.珠海政府的“厚礼”

 3.巨人走向辉煌

 4.人员危机后的思考

 5.力推“精神领袖”计划

第四章 浮华背后:定很高的目标是很可怕的

 1.办公楼还是房地产

 2.楼滨龙的昙花一现

 3.军事化管理的成与败

 4.IT行业的发展受阻

 5.寻求多元化之路

第五章 脑黄金: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

 1.巨人脑黄金的问世

 2.脑黄金遍地生金

 3.广告冲击风波

 4.“百亿计划”和“三级火箭”

 5.“三大战役”的失利

第六章 巨人“倒塌”: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1.“秋季战役”黯然落幕

 2.“巨不肥”短暂的辉煌

 3.内忧外患,大厦将倾

 4.回天乏术,拯救行动失败

 5.火山爆发,墙倒众人推

第七章 东山再起:收礼只收脑白金

 1.置之死地而后生

 2.江阴调查,开局不凡

 3.史玉柱和他的“四个火枪手”

 4.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5.广告要走实用路线

第八章 巨人归来: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

 1.巨人神秘回归

 2.信誉无价,现金收购“烂尾楼”

 3.化解质疑,还钱不是为了炒作

 4.语出惊人,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

 5.走进央视,反思失败

第九章 资本运作:我更喜欢“资本家”这个职业

 1.脑白金背后的股权迷宫

 2.再战黄金搭档

 3.12亿港元的收购案

 4.年薪1元钱的CEO

 5.遍地撒网,进入投资时代

第十章 踏上征途:我下半辈子的归宿就是网络游戏

 1.IT情节的真实初衷

 2.2亿押宝网游《征途》

 3.征途与盛大之间的渊源

 4.“2D游戏”的终结者

 5.征途海外成功上市

附录

 史玉柱创业语录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省北部怀远县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一直到上大学,史玉柱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这个面积近2400平方公里、隶属安徽省蚌埠市的小小县城度过的。曾有记者这样描绘怀远:“这是一个在中国的行政地图上很难找出的小地方。”不过,这个小县城的历史却比多数大城市要悠久得多。

根据清代光绪年间成书的《凤阳府志》记载,怀远县城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但是怀远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上古。在怀远县东南部,有一座涂山。《史记》记载,当年的大禹召集各个部落的人商议治水便是在涂山。为纪念大禹,人们在涂山修建了禹王庙,几经重修,至今的禹王庙仍然保存完好。现在的怀远县城里,还有一条以大禹名字命名的道路——禹王路。

在怀远县西南部,有一座与涂山相对的山叫荆山。据说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就是采于这里。

明清时期,怀远县归属凤阳府,也就是现在民间戏剧中唱的“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地方。的确,怀远是一个自然气候比较差的地方。在建国后的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间,怀远发生较大洪涝灾害的年份就有10年,发生旱灾减产的年份有5年。史玉柱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根据《怀远县志》记载,这一年,怀远县政府正忙于精简职工,号召全民种瓜种菜以抵抗灾难。

也许正是应了“福祸相倚”这句老话,虽然史玉柱出生在“天灾”之年,但是他却非常幸运地避过了另外一个可能影响到人生未来的“十年文革”。史玉柱到上学年龄的时候,时间已经步入上世纪7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中断的学校教育已经在“复课闹革命”的口号下于1968年得以恢复。这使得史玉柱避免了学业中断的危险,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从小学到后来的研究生的教育。应该说,与他同时期的民营企业家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接受过这么完整的教育。

与大多数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他的童年与所有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人大同小异。这些年间,尽管国家大事频出,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史玉柱家庭条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父亲是怀远县公安局的干警,而母亲则是一个普通工人。据《研究失败》作者方向明曾在书中描述史玉柱所言:“别看我的父亲是警察,但家教极严,他经常告诫我:‘即使别人打你,也不许还手。’”

应该说,童年、少年时代的史玉柱身上并没有表现出企业家的潜质。史玉柱小学时候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宗英老师曾经回忆说:“史玉柱小学的成绩一直都是中等,但其做事比较有恒心和耐心,而且非常内向和老实。”

怀远县城内,一条名叫永平街的小街道上,有童年史玉柱接受启蒙教育的怀远县第二实验小学,史玉柱的小学生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这所学校叫永平小学。学校的对面是生活区,也就是史玉柱从出生一直到小学毕业居住的地方。

刘宗英老师还说,由于自己的爱人跟史玉柱的父亲是同事,因此她对史玉柱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刘老师说,有一件事她记得很清楚:史玉柱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坚持先做完作业再吃晚饭;如果作业没做完,父母怎么劝都没用,他是不会中途停下,吃完饭后再继续做的。因此史玉柱从来没有未完成课后家庭作业的时候。这是她通过家访才知道的。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可以想象得到,史玉柱从小就具有做事非常认真而且耐心十足的性格。

和许多青少年一样,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史玉柱对外部世界诸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复杂的东西总要一探究竟。“为什么天是蓝的呢?为什么云是白的呢?地球是什么形状?淮北平原为什么会那样平坦呢?”这些都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史玉柱非常感兴趣及想弄明白的问题。不过在今天看来,这种痴迷或许也是一种个体灵感积累的过程吧。

史玉柱当年的邻居李大爷说,他和史玉柱的母亲当年是一个厂的同事,两家住得很近,是看着史玉柱长大的。据他回忆说,“这孩子小的时候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不属于调皮的孩子,但喜欢看书,尤其是小人书,可以说到了着迷的程度”。

据说,史玉柱那时对小人书已经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可以逃学,甚至考试不及格都没关系,但是却不可以不看闪烁着童心光芒的小人书。他一遍遍地看,一本本地看,一摞摞地看,不知看过多少遍了,可仍觉得百看不厌。也许正是通过小人书,史玉柱从茫然无知的少年开始认识了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

可是这样看来看去,该做的作业总是忘了做,该背的课文也不背了,最后史玉柱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以至于到了小学四年级,史玉柱竟成了一个留级生。其实,面对老师的叹息,家长的责怪,年少而无忧的史玉柱对留不留级并不在意,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却再也无法容忍了。最后,妈妈在一气之下,把史玉柱一箱令他魂牵梦萦的小人书化为灰烬。小人书被烧了,史玉柱倔强地一直盯着这堆灰烬,他的内心或许不能接受自己心爱之物如此被毁掉,但是他也在寻找平时和蔼可亲的妈妈今天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他的眼睛慢慢闭上,眼眸中流出两滴晶莹的泪珠,孩子般的赌气让他把嘴角抿得紧紧的,因为他不是一个轻易认错的孩子。

虽然小人书被烧了,但书上描写的那些古代英雄,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却永远留在了史玉柱的记忆深处。应该说,史玉柱并非一个“小时了了”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说法,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默默无闻、平淡无奇”中度过的,他身上并没有表现出未来会成为企业家的潜质。而且安徽悠久的商业历史与史玉柱之间也没有丝毫关联——尽管他一度被人们看做徽商中儒商风格的代表人物。P3-6

序言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经有人说,如果要拍一部好莱坞式的商人电影的话,史玉柱无疑是最好的题材。

1989年,史玉柱以4000元起家,仅用了短短6年时间便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8位;可是,转瞬间财富付之东流并沦落为负债2.5亿元的“中国首负”;然而,沉寂两年后便东山再起,其辉煌程度甚至还胜过了当年的鼎盛时期,成为了当代中国“凤凰涅粲”的样板。

在史玉柱身上,除了他的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外,我觉得更值得敬佩的则是他的精神,一种勇于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顽强拼搏的精神。“我觉得失败之后可能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精神上被打击得太狠了,一蹶不振;另外一个是失败了,但是精神还在,顽强的精神还在。只要精神还在,完全可以再爬起来。我一直有一个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父。”在2007年征途公司上市当晚,史玉柱这样总结自己。

的确,史玉柱无论是在他创业之初,还是在辉煌之际,甚至在沦落之时,以及重生之后,他的血管里都始终奔腾着勇往直前、不畏困苦、敢于担当的热血。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总制片人王利芬曾这样评价他:“如果有人告诉我史玉柱为人不错,我就会认为说这话的人为人不错。其实在我心里,对史玉柱的认可与否,成了我判断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巨人大厦倒塌,讨债人蜂拥而至之时,史玉柱庄重承诺:“欠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也正是出于这种“还债”的动力,史玉柱终于东山再起,且赚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

其实,早在1992年,就有知名媒体搞了个民意测验,问人们最崇拜的两个人是谁。答案一出天下惊——一个是比尔·盖茨,另一个就是史玉柱。在1997年巨人集团崩塌之后,有位浙江大学学生致信史玉柱,“你要不站起来,你就伤害了我们这代人的感情”。

作为一个曾经的失败者,史玉柱认为:“一个人倒下去之后,这个人的价值应该是增加的,因为教训能够使一个人成熟,成功能够使一个人头脑发昏,失败能使一个人更有价值。”

可以说,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失败。成功之人的成功之处,很大部分就在于如何对待失败。史玉柱曾这样说:“当巨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有关成功者的书;在巨人跌倒之后,我看的全是有关失败者的书,希望能从中寻找到爬起来的力量。”面对失败,史玉柱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在迷茫的时候总是虚心向别人求教。

曾有企业家这样说,“如果是现在把我归零,我仍然可以再来一次”。然而,史玉柱则是在资产为负数,甚至负得还很多的时候站了起来。应该说,他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大起”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著名企业家,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成杰

2008年10月于上海

后记

本书之所以能够诞生,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史玉柱。感谢史玉柱及其所领导的巨人公司,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分享到这么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在此谨向史玉柱及其所领导的巨人公司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由于所涉及的资料和图片选取来源范围较广,兼时间仓促,部分资料未能(正确)注明来源及联系版权拥有者并支付稿酬,希望版权拥有者在见到本书及声明后及时与我们联系(E-Mail:xwj1119@163.com),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在此表示感谢与歉意。

同时,由于很多资料是通过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内容根本无法知晓其作者,在此也真诚地谢谢他们为本书所作出的贡献。

最后,由于作者水平所限,若书中出现不足之处,敬请大家谅解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第一次,他上演了一个成功的版本,第二次,他演绎了一个失败的案例;这一次,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并完成了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执着。诚信,勇于承担责任。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

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史玉柱演绎的真实故事,情节之丰富,命运之跌宕,超乎财经小说的想象发挥。

——京华时报

史玉柱2004年重返IT行业,并凭借自己创建的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征途网络大获成功。因此,他也成为了中国最具传奇色彩,同时也是最难以预测的企业家之一。

——美国《福布斯》网站

失败有两种,一种是事业失败,一种是精神上的失败。很多企业在事业失败以后,精神上也败了。但“巨人”在事业上失败后,精神不败,所以可以站起来。

——新华社

我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我觉得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段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段永基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成功经验的总结多数是扭曲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

——史玉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玉柱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97469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