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宦官/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宦官制度是中国君主专制机体上滋生出来的一颗难以清除的毒瘤。其危害之深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可说是中国历史的不幸。且其在中国历史上存留时间之久,也是世界上仅见的一种奇特社会现象。

本书共设十章。前两章为总论,简要介绍了宦官和宦官制度的来龙去脉,宦官的畸形人生;后八章为分论,根据宦官的功过与品行,将其分为八类,选择性地介绍了四十多名宦官。在编写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遵循依据史实、褒贬分明、评述客观、行文简要的原则。

内容推荐

世界文明古国创造的人类伟大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独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文明中由于有群落生态的光辉,得以使这一文明延续下来,确是毋庸否认的。《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看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力量,是华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国文明史如果忽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是极其不应该的。现在,西方人都承认了我们古代的群落生态,为什么我们自己还要忽视,不站出来进行全面研究,以弥补这一疏忽呢?

本丛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群落生态作为具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寻找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文明的转化机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既多方面揭示,又重点突出:既纵向考察,又横向比较。将研究对象始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便古为今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目录

第一章 宦官溯源/001

 宦官产生的根源/003

 宦官的称谓/008

 宦官的来源/012

 宦官的双重身份/015

 宦官机构的演变/019

第二章 宦官的畸形人生/031

 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征/033

 宦官的婚姻与家庭/038

 宦官的衣食住行/044

 宦官的闲暇娱乐/050

 宦官的命运与结局/053

第三章 窈弄权柄的奸宦/059

 指鹿为马的赵高/061

 暗语伤人的石显/068

 惑主误国的黄皓/074

 弑帝害王的宗爱/079

 废后戮相的刘腾/083

 挟帝杀相的仇士良/087

 擅权致祸的田令孜/092

 断送北宋的童贯/097

 擅作威福的汪直/102

 恶贯满盈的刘瑾/107

 十恶不赦的魏忠贤/113

 狐假虎威的李莲英/120

第四章 聚敛钱财的贪宦/129

 仗势贪婪的窦文场、霍仙鸣/131

 贪财取祸的冯保/136

 敲骨吸髓的高淮/142

 自宫求富的小德张/148

第五章 污乱宫闱的秽宦/157

 赵姬男宠嫪毒/159

 哀帝面首董贤/165

 理宗腻宦董宋臣/169

 奇皇后情人朴不花/174

第六章 肇始恶端的乱宦/179

 西园买官的张让、赵忠/181

 弑后立君的李辅国/186

 任观军容史的鱼朝恩/190

 废弑君王的王守澄/194

 立祠的太监王振/198

第七章 亦正亦邪的宦官/205

 忠心王室的郑众/207

 谨慎精明的高力士/211

 屯兵西北的张继能/215

 常胜将军杨思勖/220

第八章 身残志坚的英宦/225

 骁勇善战的秦翰/227

 七下西洋的郑和/230

 巡边立碑的亦失哈/239

 敢于造反的刘金、刘德才、杨进忠/244

第九章 清廉敢谏的直宦/247

 清忠敢谏的吕强/249

 忠贞善谏的张承业/253

 犯颜直谏的邵成章/257

 直言敢谏的李邦宁/261

 廉直力谏的怀恩/264

 守法廉明的陈矩/268

 舍身死谏的寇连材/272

第十章 多才多艺的智宦/277

 协律都尉李延年/279

 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282

 富于才智的革新家刘承规/286

 城池建筑奇才阮安/290

试读章节

宦官,也称太监、寺人、阉人、内监等,专指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用于管理皇宫内部事务,承担各种役使,侍奉皇帝、后妃及皇族成员的奴仆群体的总称。在古代,奴仆是替人做低贱杂役的人。宦官之所以被称为特殊的奴仆,就在于他所服侍的主人,不是拥有较多财产的豪富人家,而是拥有天下所有财富和最高权力的君主。正因为他居于古代国家的最高权力圈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国家官员的角色,所以也冠以“官”字,以示其身份的特殊。

早期宦官并不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波斯、朝鲜等国的宫廷中都曾大量地使用过宦官。英文Eunuch就是从希腊语沿用至今的,耶稣在《圣经》中也曾使用过该词。《圣经·福音》中说:“他是天生的阉人,有被人阉的,但也有为了天国而自阉的,能够接受他就接受他吧。”但是这些国家的宦官与中国相比,其出现的时间要晚,其组织的严密性、持续的长久性和影响的深远性,都远不及中国宦官。

《周礼》是记载中国宦官的最早史籍。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夏商时期,随着国家的产生,后世宦官的雏形随之出现了。宦官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的状态之中。中国宦官现象大约持续了4000年左右。

父权家长制的出现是宦官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经过了乱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诸形式。随着婚姻关系由杂乱、松散趋向固定,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度,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在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后,便形成了父权家长制。与对偶婚相比较,一夫一妻制家庭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由于丈夫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掌握着家中经济大权,从而形成了对妻子愈来愈大的支配权;二是夫妻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和持久,双方不能随意地解除婚姻关系,妻子必须严守贞操,保持对丈夫的忠诚;三是丈夫拥有绝对的解除婚姻关系的权力。父权家长制的形成,使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男子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的上升和妇女地位的下降,便形成了两性的不平等关系。

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以私有制对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由于男子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大量财富为男子所拥有。而继承其财富者必须是该男子的后代,而不是其他人的子嗣。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本质就是丈夫独裁统治下的牢固的个体的婚姻家庭制度,是为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财产继承权服务的家庭形态。一夫一妻制婚姻形式的确立和父权制家庭的形成,使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由氏族转变为家庭,整个阶级社会就是以这种个体家庭为细胞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在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态下,权贵阶层中普遍流行着多妻制。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在商代已有妻妾妃嫔的区别。当时的男子在娶妻的同时,还有蓄妾之风,形成了“媵嫁”制。所谓媵嫁,就是指妻子的妹妹和侄女与妻子一同陪嫁于夫家,《周礼》中说,古代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公羊传》亦言,春秋时期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对于男性贵族家长而言,广纳众多妻妾,除淫乐而外,还在于生子以传宗接代,继承家产。而对于占有天下最大财富的王室或皇室来说,只有妻妾成群,才能确保后继有人,使王权或皇权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古代天子的妻妾有后、夫人、世妇、昭仪、婕妤、美人、良人、贵人、贵妃、贵嫔、才人、良娣、御妻等诸种称谓。贵族阶层完全享有多妻的合法权利。

与父权家长制相适应的宗法制度,是宦官制度得以产生的又一前提条件。为了维护贵族世袭统治和垄断国家权力,父权家长制的传子制度必然影响到国家权力分配制度。在母系氏族时期和父系氏族的前期,氏族首领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时期,出现了带有军事民主制特点的部落联盟制度。部落联盟是为了自卫和掠夺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解决联盟内部日益复杂的纠纷和适应不断频繁的对外掠夺战争的需要,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愈来愈大。随着父权家长制的确立,部落联盟首领之职亦开始传子世袭了。夏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4000余年的“家天下”的君主专制统治格局。为了确保家天下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度应运而生了。

在夏、商两代,维系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度有两种方式: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此时,宗法制度处于形成时期。到了周代,便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宗法制度。为了维护对广袤领土的统治,周王自称天子,将王室的兄弟叔侄和同姓贵族封往各地,建立诸侯国。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是“大宗”,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和军权,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庶子和兄弟被封为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诸侯之子被封为卿大夫,对诸侯而言为小宗,在其本宗族中为大宗,其职位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的。这种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大宗、小宗之法分割天下权力和分享天下财富的亲、贵、富合一的宗法制,反过来成为了维护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有力工具。P3-5

序言

人类社会自古就是以群落为单元的,而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传承。虽然有些群落为社会的最底层,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但他们仍按自身的方式存在着发展着,并绵延几千年,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使其成为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丰富和文化补充。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低处纳百川”,其中的文化令人玩味反思。

目前在我国图书市场还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群落”文化丛书,因而,根据其特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社会群落文化。旨在从文化的视角全新解读古代社会群落文化内涵,并力图填补我国非主流文化的空白。

中国人群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开始的,士农工商的定位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这是社会人群的主流。但在此之外,还有许多以其它职业为生的群体,他们也许人数不多,但对社会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其中有些群落,如侠客,以除暴安良为己任,是社会的稳定因素;而像流氓土匪这种群落则增加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伶楼艺人在旧时代大多包含辛酸,身世之悲令人一掬同情之泪;而在今天,他们却成为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成为人们追捧的艺术家。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了解过去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必要的。社会人物虽然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了解过去,也是为了知道今天,预见未来。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宦官/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鸿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4683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42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