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知本智富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商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中国商帮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应该而且也必须被书写下来。在中国商帮这里,人们既能看到拼搏、奋进、用双手改变命运的励志经典,也能看到以智慧搏财富,汲他人所长以强自己的生意技巧,还能看到不向困难低头、勇敢追求幸福、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人性。商帮的博弈,不只是财富和财富的博弈,更是人性的升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以自身的经历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想立业,先立人。

当你具备了这些财富英豪们的气质——勇敢、坚毅、敏锐和灵活,当你将他们的生意技巧融会贯通,当你明白了处于逆市中的他们是如何让自己的财富增长,那么,你会发现成功原来是件自然而然的事。财富对任何人都很公平,在逆市中增长的经商哲学不是无常的命运之身,而是你自己。

内容推荐

商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中国商帮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应该也必须被书写下来。在中国商帮这里,我们既能看到拼搏、奋进、用双手改变命运的励志经典。也能看到以智慧搏财富、汲取他人所长以强自己的生意技巧,还能看到不向困难低头、勇敢追求幸福、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人性。商帮的博弈,不只是财富和财富的博弈,更是人性的升华。你会发现,财富对任何人都很公平,在逆市中增长的经商哲学不是无常的命运之身,而是你自己。

目录

第一篇 浙商:你发展,我发财

第一章 朱葆三:走出门店的绅商

哪里有朋友,哪里就有财富

诚信能让商人无往不利

声誉比生意更重要

第二章 鲁冠球:以人为本的万向

你有胆量发财吗

想的比别人多,走的比别人远

白手起家的要点:从小事做起

用“名利”的力量管理员工

第三章 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用积极的心态塑造成功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向唐僧学习做领导

第二篇 晋商:诚信与和谐

第四章 乔致庸:以儒治商,无为而治

抓住机遇,迈出成功第一步

维护信誉,不弄虚伪

会用人,懂用人

第三篇 徽商:“儒家”风度

第五章 胡雪岩:列肆数十,无利不趋

以“仁”和“义”白手起家

营销“朋友”,营销“品牌”

学会“收买”员工的心

第六章 史玉柱:巨人的征途

勇气——创业者的基础

在失败中重生

学会“看”市场

独特的广告理念

第四篇 鲁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第七章 张瑞敏:市场是每个人的上级

危机中蕴藏机会

对员工的情感激励

与竞争者合作

周到的服务

第八章 金志国:青啤为生活创造快乐

深入市场,亲身体验

企业理念——成功者的动力

激情成就梦想

第五篇 沪商:“十里洋场”的“与狼共舞”

第九章 朱志尧:求新的“朱小辫子”

想赚钱,不妨选择趋势性行业

善于学习的人才会成功

有大志向,才有大动力

不要为了赚钱而赚钱

第十章 张玉良:和谐的绿地

机会是公平的

想得到丰厚回报,就要狠狠付出

跟着政府找财富

紧盯市场需求

第十一章 杨百万:股市里的传奇英雄

投资要趁早

控制好欲望的人才能赢

稀里糊涂赚钱,一定会稀里糊涂赔钱

赚大钱,过小日子

第六篇 苏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第十二章 盛宣怀:天下第一官商

做生意就要识时务

社会责任感——商人的无形价值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第十三章 沈文荣:钢铁民企教父

勤奋改变一生

敢为人先

站在高处,借力打力

第七篇 粤商:人多务贾与时逐

第十四章 郑伯昭:西方式的商业实践

说干就干,想好就做

做个伟大的销售员

懂得应变,躲避风险

第十五章 马蔚华:永远逐日的“金葵花”

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动机

企业要居安思危

因您而变,顾客是太阳

第八篇 潮商:商精于“细”,机不畏先

第十六章 李嘉诚:华商英雄

苦难是最好的历练

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

只要快1/10秒就会赢

未攻之前一定要守

第十七章 马化腾:小企鹅的“影子”领袖

成功和平庸的区别:如何度过非工作时间

成功的四字真言,坚持到底

灵活运用“拿来主义”

小心谨慎做生意

试读章节

会用人,懂用人

用人,这是一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再有能力,单凭一己之力也难以支撑并扩大一个企业。这个时候,找到可用之人,并懂得如何激发可用之人的潜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身边笼络一些能用的人,将是这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也是创造利益的先决条件。

在乔致庸身边,有不少成绩非凡、名声远扬的得力助手。这些人没有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也没有留洋海外的经历,有的人甚至是大字不识的文盲,但乔致庸却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可用之处,并把他们当作了商号一宝。可以这么说,这些人才几乎都是乔致庸破格录用的。

马荀,一个典型的文盲,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在他成为复盛西粮店的大掌柜前,不过是复盛西字号下一个小粮店的小掌柜。马荀当小掌柜的时候,小粮店年年赢利,可是复盛西总店却在年年亏损,小掌柜那些小赢利都贴了进去。马荀不甘,凭什么他年年赚的钱都要贴给总店,这总店到底是怎么经营的。一气之下,小掌柜找到了乔致庸大东家,为自己鸣不平。乔致庸一听,觉得此人说的在理,是个人才,于是破格让马荀经营的小粮店另立炉灶,让马荀按照自己的经营方式去打理。小掌柜就这样变成了大掌柜,小粮店也变成了大粮店。

在马荀接手后,复盛西粮店扭亏为盈,并成为乔家商号一大聚宝盆。说实话,在商界里读过书,能写会算的人一抓一大把,可乔致庸却敢用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来当大掌柜,实在够胆量。事实证明,乔致庸没有看错人,他就是善于在沙里淘金。不拘一格地用人才,用在如今就是能力重于学历。当然,学历也很重要,但是那些能力高的人往往比只有学历没有能力的人进步得更快。至于怎样辨别人才,这就需要管理者仔细斟酌。

马公甫,乔致庸破格提拔的另一个人才。不得不承认,在用人上乔致庸慧眼如炬。马公甫是乔家在包头商号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伙计,不过他为人精明,做事勤奋,颇得商号掌柜的喜欢。有一次,商号掌柜派马公甫前往祁县向乔致庸汇报商号的经营情况。就是这一次机会,让马公甫出尽了风头,他把包头商号的经营情况有条不紊地汇报给乔致庸,并在汇报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让乔致庸眼前一亮。仅此一次,马公甫便平步青云,成了包头复盛公号的大掌柜。在马公甫的管理下,不仅复盛公有了起色,包头整个“复”字号商号都活跃了起来。乔致庸的用人技术堪称一流,他敢于同传统的条条框框博弈,用革新而且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只有一视同仁,才能发现真正的可用之才。

在乔致庸破格提拔的人才里,除了文盲和小伙计,还有一个外来人。这个外来人名叫阎维藩,原先是平遥“蔚”字号在福州分号的经理。这人本来跟乔家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却做了一件事让乔致庸好生佩服。这件事当时在山西也十分有名,阎维藩为一个下级官吏支付了十万两白银令其升为将军。这样的胆识可不是常人能有的,正是如此,才引起了乔致庸的极大兴趣。不久之后,阎维藩跟“蔚”字号闹翻了,要辞职回乡。乔致庸听闻后立即派儿子将阎维藩接到乔家,并受上宾之礼遇。

就这样,阎维藩被乔致庸聘为大德恒票号的总管事。为了报答乔致庸的知遇之恩,阎维藩兢兢业业,总算不负众望将大德恒管理成票号界数一数二的大票号。乔致庸雇佣阎维藩的故事,在整个山西商界被传为佳话,听闻者无不夸赞乔大东家慧眼识英才的伯乐意识。

还有一位人才,在甲午战争、庚子事变和辛亥革命造成的金融风暴里,在诸多票号都倒闭的逆潮里,他不仅帮助乔家安然度过,还让票号业绩翻了几番。这个人就是大德通票号的总管事高钰。高钰原来也是一个小伙计,由于胆识过人、才华出众而被乔致庸破格提拔。对于乔致庸来说,人才没有三六九等,只要是有本事给商号赢利的人就都可以坐上商号的第一把交椅。

乔致庸会用人,才得以在其他商家都纷纷落马的情况下岿然不动。商场上的较量,考验的不是大东家一个人的能力,而是考验着整个团队的能力。孤掌难鸣,只有将手掌握成拳头才能对抗浮沉。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不仅要会用人更要懂用人,如何挖掘部下的能力,如何让部下心甘情愿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都需要管理者有一个正确的管理方式。

乔家在这方面,应该称得上出色。乔致庸在员工的待遇方面有一个诀窍,那就是身股制。当然,身股制并非乔致庸所创,在明朝时期,晋商就创造r这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式。所谓身股制,指的是商号伙计除了按月领取的伙食费、工资和衣物外,还可以按照一定业绩领到商号的分红。在商号时问久的、级别高的可以领到相对较多的分红。晋商将赢利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按照股份分给了各东家,其余的便按照身股制分给员工。身股制是一种对员工有利的制度,员工不承担经营风险,商号赚了大家分钱,商号赔了则全由大东家担着。有了身股制,员工们更加乐于工作,也更加认真负责。晋商之所以驰骋商界,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提高了山西商号的竞争力。

乔家的身股制跟晋商传统的身股制有所不同。晋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身股制一向是低于银股制的,这也是东家们为了让自己承担的风险小一些,赢利分红多一些。可乔家却恰好相反,复盛公商号的身股比银股高出三股,大德通票号的身股比银股多出四股。对于大德通来说,每年赢利的一半多都要分给员工。乔家对员工这样的厚待,也可以说是晋商史上的一朵奇葩了。

现代企业家需要学的不仅仅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不单单是分红制,而是乔家用人之术的精神和意识。乔致庸很明确地知道一点,生意是要靠各阶层员工一起做的,只有让员工感到自己的辛苦有所值,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付出。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能做到这点,很多人都认为给员工多一些,自己就会少一些。可恰恰相反,给员工多一些,自己才能赚得更多。当员工认为为企业赢利就是在为自己创收的时候,工作自然卖力许多,也更乐意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优势,才能涌现出更多的可用之才。

看看复盛公号,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都是日进斗金,在包头一带昌盛了150年。在那工作的每个员工每年都能拿到丰厚的报酬以及分红。大德通票号自从把身股涨过银股之后,赢利比从前增加了28倍。虽然分给员工的红利多了,但是乔家大东家所能赚到的钱也多了。当员工的利益跟商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员工就在为自己工作,他们用更多的付出来换取丰厚的分红,何乐不为。

用人,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如何让人才愿意为自己服务,需要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人是事业的根基,是办实事的前提。要想让企业一本万利,而且在商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会用人,懂用人。筛选人才要有广阔的视角,不能局限在某个范围内。要知道,很多可用之人并非都有高等学历,并非都有过在大公司工作的经验,这就需要管理者能放宽自己的筛选范围。

人才的表现形式和存在状态千差万别,有的可能像马荀一样没有什么学识,也有的可能像高钰一样不过是个基层员工,但是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德、有能。当他们投入工作的时候,不管职位高低都能做好自己的本分,而且也在想方设法为公司谋利。在现代社会中,有这样一个怪现象:德能兼小的人在高位,德能兼大的人却在基层。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大材小用或是小材大用,到头来都会耽误大事。要想突破这样的局限,就必须把眼界放宽。

揽入了人才,就要懂得用人才。人才不是摆在那里看的,而是要给他一定的动力让他运转起来的。如何运转才能让员工觉得物有所值,这就是一项管理技能。把公司的利益变成员工的利益,这才能出奇制胜。

P46-48

序言

我们习惯于把商场比作商海,既然是海,就会有顺流和逆流之分。处于顺流时当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处于逆流中时就总免不了要下一番工夫动一番脑筋了。对于我国本土而言,提到中国商业难免要提到这几百年来盛行于中国商业文化中的商帮文化。商帮翘楚们的经商智慧又是在逆市中增长的经商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国商帮历史悠久,每个商帮都有自己的传奇。

中国商帮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其崛起几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同步。那时,商帮往往有自己的聚会场所,它们组织严密,同一商帮的人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共同抵御风险。在一些商业发达的地方,商人们大多以商帮为活动单位。其中,最著名的商帮有号称“最会赚钱”的浙商、无处不在的晋商、人多团结的徽商、朴实豪爽的鲁商、理想远大的沪商、以产业报国的苏商、独立自主的粤商和善于学习的潮商。今天,尽管各商帮的活动方式和过去已有很大不同,但人们仍能在商帮身上看到它们各自的文化特色,能从商帮的那些翘楚身上看到逆市增长的经商哲学。

浙商的代表人物朱葆三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凭借着广阔的人脉在鱼龙混杂的上海傲视群商。他的后辈鲁冠球和马云,都是建立人脉的高手,是浙商中的翘楚。鲁冠球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绑在一起,每10年就让员工的收入添一个零。马云讲义气,重感情,无论他遇到什么困难,和他一起创业的18个“兄弟”,都对他不离不弃。

晋商和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帮。它的传奇人物乔致庸更是商人中的传奇,他善抓机遇,勇于创新,用一句“汇通天下”,让全中国人都见识了晋商的豪气。

徽商儒气十足,在儒学里找寻商海御敌之术。老一辈的徽商胡雪岩是中国最著名的红顶商人,他纵横于官商两道,博得了“商圣”的称号。他以仁义起家,像营销品牌那样营销朋友。年轻一辈的徽商史玉柱在商海中几沉几浮,却从不言败,他在大逆势中来个大翻盘,他洞悉人性的弱点,让世人爱恨交加。而无论人们对他评价如何,他始终强调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儒”的情结挥之不去。

最早的鲁商靠长途贩卖和本地经营致富,尽管世人常说“无商不奸”,但鲁商给人的感觉却是厚道实在。鲁商讲信用,性格直接,脚踏实地。新一代的鲁商,例如张瑞敏和金志国,在秉承鲁商传统的同时,还在管理和营销上开拓创新,在逆市中飞扬上涨。张瑞敏创造了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金志国着力为青岛啤酒注入“性格”——激情和活力。他们一个在向世界500强企业冲刺,一个在向世界级品牌进军。

沪商的文化特点是兼容并收,开放多元。他们擅长接纳新思想,能够及时捕捉到时代变化带来的商机。他们不喜欢讲大话,钟情于低调做人高调赚钱。旧世沪商朱志尧将财富大把大把地分散给需要救济的贫苦人士,新时代的沪商杨百万在缔造了股市神话后,继续过简单平凡的小日子。而房产巨子张玉良则将大部分产品定位在中等价位上。在沪商身上,有一种宝贵的平民意识。

苏商有“兼济天下”的广阔胸怀,在清末年间,其代表人物盛宣怀就在洋务运动里大显身手,力求实业救国。后来的沈文荣把投资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在简单陈旧的办公楼里,构建着他的钢铁事业。苏商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背负着兴国强民的社会责任,他们让人敬佩的,不只有卓越的经商理念,还有他们历经沧桑却历久弥新的报国壮志。

粤商曾是一群被忽略的商人,但他们终是靠着自身的努力,将事业做大,引起了举世瞩目。粤商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强”,他们有胆有识,眼光锐利,能够抓住每一个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机会。老一辈粤商郑伯昭凭借着强硬的经商手段,驰骋商海;新一辈的粤商马蔚华则追着顾客,寻找财富。郑伯昭的财富生涯尚透着“唯利是图”的气息,马蔚华的财富之道却处处是“以人为本”的光芒。时代在变,粤商也在变。

潮商最不缺白手起家的故事,它的代表人物李嘉诚从一个茶楼小伙计做起,步步为营,终成为亚洲首富。它的佼佼者马化腾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便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腾讯缔造为身家百亿的互联网巨擘。敢拼、敢想、敢干,潮商凭借这“三敢”睥睨商海,他们在创造财富,他们也在创造印刻着自己名字的传说。

谁说商人就是“奸诈狡猾”的代名词?

商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中国商帮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应该而且也必须被书写下来。在中国商帮这里,人们既能看到拼搏、奋进、用双手改变命运的励志经典,也能看到以智慧搏财富,汲他人所长以强自己的生意技巧,还能看到不向困难低头、勇敢追求幸福、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人性。商帮的博弈,不只是财富和财富的博弈,更是人性的升华。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以自身的经历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想立业,先立人。

当你具备了这些财富英豪们的气质——勇敢、坚毅、敏锐和灵活,当你将他们的生意技巧融会贯通,当你明白了处于逆市中的他们是如何让自己的财富增长,那么,你会发现成功原来是件自然而然的事。财富对任何人都很公平,在逆市中增长的经商哲学不是无常的命运之身,而是你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知本智富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且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57717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50
18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