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能源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必将成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这无疑将使中国与当今世界列强在全球能源领域展开较量,尽管这种较量早已经开始,但更为惨烈的争夺还在后面。本书全面阐述了当今全球能源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及其影响,揭示了能源席卷全球财富的秘密,描绘了为争夺能源而引发的一系列世界地缘政治斗争,解析了能源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我国面临的能源难题及应对之策。同时本书也提示我们:对于能源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在这场能源战争面前,我们也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内容推荐

据权威人士预测,高油价必定成为一种常态!因为全球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再也没有发现过大的油田,以目前世界原油藏置,大概只能再开采20年。天然气大概只能再开采30年。不管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但有一个事实不能忽视。那就是国际金融资本正在能源市场上兴奋风作浪。他们不仅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大肆逼空,更在世界各地储备了大量石油现货——这无疑加重了石油紧缺的程度。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更在去年8月首次使用了“第四次石油危机”的提法,在业界引起震动。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提早布局。飞速发展的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快,对原油需求量巨大。但却没有国际石油贸易定价权,难以转嫁成本。而“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使中国经济又具有了“三高”特征。

的确。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而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 就紧张的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在投资需求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础能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升势不减。

《新能源战争》全面阐述了当今全球能源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及其影响,揭示了能源席卷全球财富的秘密,描绘了为争夺能源而引发的一系列世界地缘政治斗争,解析了石油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我国面临的能源难题及应对之策。同时《新能源战争》也提示我们:对于能源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在这场能源战争面前。我们也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目录

第一章 2008,能源危机再袭全球

 1.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

 2.回望近代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

 3.全球油价居高不下谁之过

 4.中国能走出“三荒”的严冬吗

 5.能源安全美国也伤神

 6.尼日利亚探明的石油储量43年将采完

 7.巴基斯坦出现严重的“电荒”

 8.欧盟的日子也不好过

 9.油价突破105或200美元仅仅是耸人听闻吗

 10.会爆发第四次石油危机吗

第二章 刀光剑影--大国间的能源博弈

 1.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后

 2.世界大国在伊朗背后的较量

 3.谁在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

 4.中美日在非洲没有硝烟的交锋

 5.俄乌两国的油气战

 6.印度挤入中亚油管,鼻子扁了也不惜

 7.大国垂涎:火药桶下的中东大油库

第三章 能源危机下的各国应对之策

 1.美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

 2.法国的节能政策

 3.日本通过“节能法”促使企业提高能源使用率

 4.印度制定大型能源投资计划

 5.德国节能减排的方法和手段

 6.韩国政策引导全民大节能

 7.欧盟提出长期能源发展措施

 8.西班牙节能家电有补贴

第四章 中国出手:能源安全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脉

 1.国际合作是一个永远的命题

 2.中俄联手能源开发

 3.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4.多管齐下力保石油安全

 5.加快完善能源储备制度

 6.让核电在节能型社会中显神威

 7.能效时代,节电势在必行

 8.分布式能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钥匙

 9.化解中美之间的能源危机

 10.直面挑战,共建全球能源安全=

第五章 开发新能源--人类最后的抗争

 1.太阳能

 2.风能

 3.水电

 4.生物质能

 5.地热能

 6.海洋能

 7.核能

 8.氢能

第六章 中国能源的近忧与远虑

 1.点击高能耗背后的问题

 2.资源瓶颈亟待突围

 3.电能的基本命脉--不能忽视的水资源匮乏

 4.建筑节能的紧迫性与应对之策

 5.节能灯推广应是一种常态

 6.积极向垃圾索取能源

 7.打破垄断,全面开花

 8.未来几十年能源仍是首要的挑战

试读章节

1.日益激化的全球能源问题

我国古代有个买椟还珠的典故,为我们每个人所熟知。我们常常为这种应时眼光和短期行为而感慨,但是回到我们身边,我们会豁然发现,当前我们经济发展也面临珠椟求舍之惑,经济发展在带来日新月异变化、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支撑发展基础的能源却出现了捉襟见肘、底气不足的尴尬窘境,这个长期以来隐忍不发的问题开始浮现冰山一角,引起了上下各界的关注和热论。

解析能源问题,需要我们揭开表层,直击其里,探寻本质。准确地说,能源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时一事的产物,它是长期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激化的体现。如今,我们所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石油、煤、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其中绝大多数矿物能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创造了灿烂的工业文明。然而,事态也难以避免地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1)持续削弱的全球资源能量

自从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1901~1997年的97年问,全世界采出的矿物原料价值增长了近10倍,其中后20年为前60年的1.6倍。据1950年国家的统计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能源消耗成正比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0美元时,人均能耗在1500千克标准煤以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4000美元时,人均能耗在10000千克标准煤以上。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没有节制的大量消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遭到了持续削弱。

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两次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震惊了全人类。与此同时,水和空气受污染的趋势有增无减。局部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新的全球性困扰;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世界人口已突破54亿,比1950年增长了1倍多;农业和工业高速发展的压力排挤着其他物种,使它们濒于灭绝;由于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过多,从而使赖以生存的土壤、森林、港湾和海洋遭受侵蚀的速度明显加快,降低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改变了地球的大气品质。局势还不仅如此,虽然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并且仍在继续扩大,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仍未实现。这使得上述问题变得更复杂,也更难以解决。

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全球问题:人口增加与资源供需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的枯竭使贫困化加剧发展而难以遏制;能源的争夺引起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如果说,在上个世纪初能源所引起的还是一些局部问题,例如,一些工业城市整日处在烟雾的笼罩之中,英国首都伦敦成为世界著名的雾都等等;那么现在,能源危机已经波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民族,影响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资源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是近年工业化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过度消耗的产物,并发展成为遍及地球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国家的全球问题。人类对资源问题的认识同样也经历了一滚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时至今日,无论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无论是学者还是政治家,对于资源环境问题的危机感已达成共识,尽管在程度上还有差别。

资源这个全球性问题的存在绝非孤立,它总是同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构成当代全球问题的基础。进入本世纪以来,人口剧增与经济发展的压力,正在超过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所能承载的极限。自然资源迅速耗减,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矿物能源日渐枯竭,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海洋健康损害严重,未来资源宝库面临浩劫。淡水资源不足,森林资源持续赤字,水土流失加剧,气候变化异常,各类灾害加剧。人类所面临的已是一个满目疮痍、不堪重负的星球。

(2)日益激化的全球资源及能源问题

资源及能源的无限制、不合理开发及利用既是资源问题的根源,又是产生其他危机如粮食、环境、贫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资源问题的发展趋势,将决定着其他全球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地球未来的命运。

众所周知,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口问题的实质,在于人口的增长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载负荷。人类对自苫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的矛盾,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资沾无节制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产生严重的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由于全球人口的剧增,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大自然索取;自然资源基础的削弱,使下一代伤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由此产生了一句名言:没有资源开发便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资源基础的持续制约,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蒙上了层层阴影。那么,进入下一个世纪时,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形势又是如何呢?

第一,全球资源及能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发展,中长期资源及能源的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还会不会发生类似20世纪那样的能源危机?没有理由做出过于乐观的判断。只要把视线从能源资源总量这一因素转向更深一个层次的能源结构、地域分布、政治环境等方面,便会发现能源世界仍是一道充满危机的难题。

①能源结构问题。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了一大部分(39%)。

②政治和地理因素。目前2/3的世界石油储量集中在波斯湾地区。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令西方时时担忧。

③煤炭、石油燃烧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利用是形成局部空气污染以及产生酸雨、温室气体等地区性环境问题的根源。世界将难以继续过量承受超过临界值的污染物了,这些污染,是由总计达20万亿美元的世界经济运行时的矿物燃料燃烧时排放出来的。目前尚无法处理这些每年向大气排放的60亿吨的碳,而现在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大。

第二,全球资源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资源分配方式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折。人类发展至近代以来,英国以对煤炭和铁矿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推动了整个工业革命,接着以殖民主义方式,实现其对世界资源的侵占和垄断,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权。进入20世纪后,美国率先进行了廉价能源——石油及其他重要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实现了世界社会基础资源结构的第二次重大转变。美国以世界人口的l,25,耗用了世能总量的1/3~1/2,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金元帝国”,维持了近一个世纪的世界霸权。

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尖端技术领域将成为21世纪核心产业。被称为“太空金属”、“电子金属”、“超导金属”的稀有稀土金属将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材料基础,世界社会基础资源结构面临着又一次重大转变。与此同时美国独霸世界资源的时代将告结束。各大国间为争夺下一世纪领导权而进行的以稀有金属为核心的世界资源争夺将进一步展开。

第三,全球未来资源及能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局部战争难以避免。在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获取与控制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能源和矿产的战争是国际紧张和武力冲突的重要因素。近代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31个国家共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争中伤亡人数达3100万人。其中死亡1000万人,军费支出和战争损失共计3877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上述数字均成倍增长。战争时间长达7年,参战的国家和地区超过60个,战争总伤亡超过9000万人。其中死亡.500万人,直接军费支出1117亿美元,物质损失3万亿美元。

为了争夺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控制权,从而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为了争夺世界资源及能源的控制权,持续了40多年的冷战。中东的石油、南部非洲丰富的黄金、金刚石及其他矿产、扎伊尔的铜矿……都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对象,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局部战争。冷战之后,独霸世界的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这个战争的背后,当然是争夺石油!由此不难看出,人类对资源及能源的争夺将长期存在,世界也永无安宁之日。P1-5

序言

自从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尤其人类对自然资源没有节制的大量消耗,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两次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没有人真正喜欢危机,可震撼世界的能源危机,还是不请自来,国际能源组织(IEA)执行理事田中伸男发出警告称:全球将爆发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无疑是一个震撼世界神经的大问题。它让人想起了上世纪接连发生的三次全球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年、1978年底、1990年的三次危机,导致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停滞、物价飞涨、股市下跌,让世界至今不堪回首。谁也没有想到,国际油价经过1986年至2003年问的稳定期后,近年又开始了高位冲击,今年初突破100美元一桶的新高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向110、120、130甚至140美元的高价位攀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能源组织(IEA)发出全球将爆发能源危机的警告,世界怎能不为之感到格外紧张!

这次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机,还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的全球问题:人口增加与资源供需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的枯竭使贫困化加剧发展而难以遏制;能源的争夺引起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如果说,在上个世纪初能源所引起的还是一些局部问题,那么现在,能源危机已经波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个民族,影响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有专家悲观地认为:“这次危机下石油生产国与石油消费国的举措都显得苍白无力,不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束手无策,堪称当今世界新列强的7国集团一筹莫展,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欧佩克也无可奈何。”事实真的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和无可奈何”吗?有专家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强权和利益集团为了垄断全球资源,企图在当今世界牢牢把握话语权,而玩弄的又一出惊天游戏!”

在我们中国,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能源“短缺”二字。在1998年以前,中国广大地区还在为大量的煤和电卖不出去而发愁,而就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中国能源供应普遍紧张的时代就迅速到来了。电、煤、油“三荒”同时发生,使从来不缺能源的中国人感到了不安,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大面积持续发生的“三荒”——“电荒”、“煤荒”、“油荒”,无疑给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强劲冲击。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提早布局。飞速发展的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快,对原油需求量巨大,但却没有国际石油贸易定价权,难以转嫁成本。而“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使中国经济又具有了“三高”特征。

的确,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而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就紧张的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在投资需求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础能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升势不减。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必将成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这无疑将使中国与当今世界列强在全球能源领域展开较量,尽管这种较量早已经开始,但更为惨烈的争夺还在后面。本书全面阐述了当今全球能源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及其影响,揭示了能源席卷全球财富的秘密,描绘了为争夺能源而引发的一系列世界地缘政治斗争,解析了能源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我国面临的能源难题及应对之策。同时本书也提示我们:对于能源危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因为在这场能源战争面前,我们也可能是受益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书评(媒体评论)

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会保障三大领域潜在的危机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尤为突出。

——国务院《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

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石油净进口率绝对不能超过50%,超过50%就属于石油供应不安全,理论上应该控制在30%以内。然而。按照中国进口石油的速度预测。到2010、2015和202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率下限将分别达到54.4%、57.4%和59.7%c,能源危机可能随时爆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

提高石油产量并不能解决油价飙升的问题,油价上涨的原因并不在于产量。部分原因是中间商推动价格上升。此外还因为需求增大以及非理性的资本主义消费模式仍存在。例如。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5%,但却消耗了世界上生产的大约25%的石油和燃料。美国人缺乏想象,并且发动伊拉克战争导致中东石油市场动荡,也促使油价一路飙升。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

由于油价高涨。公司生产的高油耗的皮卡货车和SUV近来销量大幅减少。而低能耗的小型车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为此,通用公司董事会已通过决议。在俄亥俄州的洛兹敦工厂生产新的小型雪佛兰汽车并在底特律的工厂生产雪佛兰伏特型电动节能汽车。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汽油价格上涨使日本家庭外出活动减少,一些开设在高速公路和国道旁边的饮食店和娱乐场所经营状况渐趋恶化,有些因客源稀少不得不被迫关闭。

——中国能源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能源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62589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