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也曾笑看吴钩
内容
编辑推荐

数千年历史就像是一部男人史。而那些公侯将相也好,百姓庶人也罢,文治武功,千古风流,都已被雨打风吹击了。如今面对这些已被风干的名字,我们似乎很难想起,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功过与成败,我们都无力评价,唯有对着历史空发一声长叹。

内容推荐

历史从来都不可能只有一张面孔,本书呈现的是它鲜活的一面。

从富有传奇色彩的先秦剑客,到千古留名的帝王将相,作者的视角新颖独特,为读者展开了一卷清新生动的历史人物画卷。

本书事给你的不仅是阅读的快感,更多的是全新的历史体验。

数千年历史就像是一部男人史。那些“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的英雄们被神话太久了,本书解读的是一种人性的本真。

目录

第一章 刺客卷

 一、鱼肠数寸锋,座上流将血——专诸刺王僚:智力与武力的完美结合

 二、杀妻事吾君,断臂刺庆忌——要离的剑客生涯

 三、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豫让毁容杀人秀

 四、知遇剑出鞘,泄仇自毁容——聂政行凶疑案

 五、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风度翩翩的失败者荆轲

第二章 猛士卷

 一、涿鹿未销初败血,新安顿雪已坑魂——盐商蚩尤的军旅生涯

 二、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的特异功能

 三、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死于数学问题的“齐国三杰”

 四、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装——铁血男儿项羽的情事

 五、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吕布的职业生涯

第三章 狂士卷

 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接舆理发记

 二、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祢衡骂人艺术

第四章 才子卷

 一、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完美策划案

 二、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曹植《洛神赋》背后的故事

 三、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与大小周后的爱情故事

 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奉旨填词柳三变

试读章节

一、鱼肠数寸锋,座上流将血——专诸刺王僚:智力与武力的完美结合

(一)

遇到专诸的时候,伍子胥正在逃离自己的祖国,那时候他的内心充满了忧伤和仇恨。

伍子胥出身楚国名门,是个高干子弟。同时他又不是一般高干家庭的那种纨绔子弟,而是个光耀门楣的好苗子。少年时期他不仅天资聪明饱读兵书,而且孔武有力,也算是文武双全。

就在伍子胥即将长大成人,可以在楚国做个骁勇善战的上将军时,他的家族遭了些变故。这些变故是乏善可陈的,无非是他的父亲伍奢出于某种原因,或者是太过显摆得罪了政敌,或者是说错了什么话得罪了楚平王,总之后来是招来了杀身之祸。不仅老头儿自己丢了性命,儿子伍尚,也就是伍子胥的哥哥,也陪着被押去刑场受了一刀之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场变故,造就了伍子胥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军事家。

当伍奢父子被绑缚在刑场的时候,伍子胥仓皇逃离了楚国。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逃离自己的祖国改投别国是需要勇气的。然而伍子胥别无选择,楚平王不是傻子,他深知“斩草除根”的重要性。如果留在楚国,伍子胥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离开楚国的一瞬间,伍子胥的内心已经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他的脑海里想到的,只有父兄之仇;他想要做的,就是要去往吴国,引兵来推翻自己的祖国。

就这样,他遇到了专诸。

(二)

关于当日伍子胥遇到专诸的情形,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即使是学识最为渊博的历史学家,也不能完全呈现那时的每一个情节,甚至连说个大概也不能。而对于说不清楚的事情,人们总以为神秘,总是试图去探究,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这样便促使一些投机取巧者在找寻历史真相的道路上一无所获时,便信口开河编造了些完美情节,这些情节完美无瑕,妙趣横生,自然很快就被人们口口相传。

一种说法是伍子胥离开楚国后,便雇了条船顺江而下。一则可以避开陆路处处关卡的查问,二则也好沿江看看风景。那时候的长江两岸还没有今天这么多楼房,江水也没有被污染,伍子胥尽管心怀父兄被杀之仇,被这些青山绿水一陶冶,心情倒也就慢慢好起来。当他在无锡走马港登岸的时候,不幸遭到了驿卒的刁难。

驿卒以伍子胥身份不明为由,要拘捕他,实际目的则是看这位公子衣着华丽,想必出身富贵,想要敲个肥竹杠。伍子胥哪里懂得这其中的潜规则,他在楚国的时候久居似海侯门,恐怕陌生人去他府上都要给他门上人递个一两二两的“红包”,才能获得通禀机会,他哪里曾为这等小事给过别人好处。他只当吴国的风气自然远好于残害忠良的楚平王统治下的楚国,上至朝中要员,下至守关驿卒,都应该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地为吴国的崛起而努力工作的。于是伍子胥开始解释,说自己是楚国大将伍奢的儿子,因为家族遭到楚平王的陷害,要来投吴王。伍子胥这话不说还好,身份一暴露驿卒更起劲了,既是楚国大将的后人,无缘无故来吴国,自然就是奸细了,一定要押解到州府去请大老爷问罪。伍子胥百般解释无效,推推搡搡,驿卒们正要给他下家伙,就在这时候,专诸登场了。

专诸便是这走马港附近人氏,杀猪为生,平日里除了在菜市场摆摊卖肉,走村串巷倒也是常事,熟人自然不少,与那几个驿卒,也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哥们。那日眼见得几个人拿着手铐脚镣要锁伍子胥,便搭腔问了声。再回头看伍子胥这人气度不凡,大概是出于所谓“英雄惜英雄”之类原因,总之是合了眼缘,他便鬼使神差地花了几斤上好的里脊肉,贿赂了驿卒,搭救了伍子胥。

当时的专诸哪里知道,这几斤猪肉换来的交情,后来不仅让自己衣食无忧,也让自己为了这交情送了性命。那日专诸救下了伍子胥,便引他去家中吃酒,越谈越投机,便又介绍了要离给他认识。要离与专诸是同乡,专诸卖肉他卖鱼,两人成为哥们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种“猪肉贿赂说”并没有使得所有的人都信服。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专诸原本就是个杀猪的,断然看不出伍子胥身上的所谓英雄气概,即使看出来了,这种英雄气概对他一个杀猪匠也没多大作用,而那时候他靠杀猪卖肉为生,生活并不见得多富裕,肯定不会搭上几斤猪肉去救这么个人。

他们所支持的是“专诸惧内说”。

话说伍子胥到达时的吴国,尚不似后来吴王阖阊时期那般强大,连年的战乱也让吴国经济显得很萧条,老百姓大多数是吃不起肉的。此时的专诸杀猪生意做得冷清,终日里无所事事,便依仗着多年杀猪生涯练就的一身腱子肉,到处与人打架。

那日又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专诸与人掐起来。恰巧伍子胥路过,他一心要灭了楚国替父兄报仇,每次外出都在暗暗寻访高人。一看到有人打架,便凑上去看热闹。扒开人群一看,只见有个虎背熊腰的家伙正在发飙,便是专诸。由于长期杀猪,让专诸浑身充满了一股慑人的杀气,凡是与人打架,只要咬牙瞪眼,攥拳怒喝一声,对手便吓得屁滚尿流了。伍子胥见了专诸这般猛男气概,喜欢得不行,心里正在盘算着等这家伙发完飙,我就上去跟他搭讪,要是能结交了,将来伐楚必是我的左膀右臂。

伍子胥正在打着如意算盘时,却见对面人群一分,让进来一个妇人。那妇人也不多话,只说了句:“又在这惹是生非,还不跟我回家去!”专诸便立刻收了杀气,如泄气的皮球一般,低眉顺目,紧跟在妇人后面,任凭周围人怎么起哄,也不答话,走出了人群。伍子胥觉得这事有趣,便多事上前探问,不想遭了专诸一顿抢白:“看你衣着整齐是个聪明人,怎问出这等愚蠢的话来?你不知道‘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的道理么?”

专诸当日谆谆教导伍子胥说“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的时候,未必就是出自内心,更大程度上只是为自己惧内找个借口罢了。由此可见,专诸倒也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莽夫,偶尔也会有几分智慧。只是这些许的智慧,与老谋深算的伍子胥比起来,还差了一大截。

无论是“猪肉贿赂说”,还是“专诸惧内说”,总而言之,伍子胥和专诸就此认识了,并且成为了好朋友。在这段双方身份悬殊的友情中,专诸的感情投入是巨大的,而伍子胥却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利用目的。当伍子胥开始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专诸时,专诸已经陷入了他的圈套。专诸一方面出于对伍子胥英雄气概的崇敬,同时也是出于对他一直在生活上照顾自己的一种感恩,他将伍子胥当成了刎颈之交。而这正是伍子胥想要的,他需要一个像专诸这样的勇士,对自己死心塌地,随时愿意为自己献出一切甚至生命。

伍子胥的目的最终达到了。专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他最终只是成了伍子胥手中的一颗棋子。

P4-7

序言

历史从来都是二手三手甚至成百上千手的,一手的历史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是刚刚过去的那一秒历史,也是语焉不详的。用历史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有所谓第一历史和第二历史。而我不是学历史的科班出身,甚至一直没有和历史有过瓜葛,我所做的,只是按照我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讲一些故事。

这本书就是我讲故事的结果,尽管它表面看上去带有很明显的大话味道,但我在写的时候是严肃的。

林贤治先生十年前在“流亡者译丛”的总序中说:“什么是历史?它是与人类尊严密切相关的伟大的集体记忆。……甚至可以说,那些袒呈的个体生命,千疮百孔的灵魂,比历史学家的关于民族、国家、政党的一鳞半爪的记载,或者梳理得整整齐齐的材料更真实、更可靠。”我向来害怕所谓伟大,但是如果上述对历史的界定成立的话,即使我的文字再糟糕,它们也属于“伟大的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可以为我的这个结论做一个佐证。

我一直相信这种集体潜意识的存在。所谓正史,由于太多与政治的瓜葛,使得其与第一历史的接近程度显得面目可疑,即便其中所说的都是些史实,但其选择性和功用性让正史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工具。在那里,太多高大全的存在让人阅读的时候不得不心生疑窦。正是如此,我更为追捧的是鲁迅的《故事新编》和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我宁愿相信这是历史的真相,因为它们更加人性化一些,也更具合理性。

《也曾笑看吴钩》原名《士说新语》。“士”本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称呼,后来也慢慢演变为对男性的统称,与女性相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说新语”,无非是拿些历史上的男人来说事,无论是作为刺客的侠士,还是猛士、狂士和才子们,选取他们皆是看中他们生活中的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既是“新语”,就不同于正史的严肃叙事,当然也并非毫无根据的“大话”,无非是想以一种轻松的笔调讲述那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其目的并不在于一定要重现这些人的原貌,只是为了让史书中的人物更鲜活丰满一些。

譬如书中说到的荆轲,在《史记》的记载中,留下了太多的疑点,有时候细读起来,甚至会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个传说中那样豪气冲天的侠客。“风萧萧兮易水寒”两句,更多的也是一种悲怆和凄凉,而与侠士的开阔胸襟相去甚远。基于此,书中对荆轲一贯的形象进行了较大的“篡改”。好在这不是一本严肃的历史专著,它只是一本小说,我希望带给读者的,是一个在我笔下显得丰满合理的荆轲,他甚至和历史上的那位著名侠客无关。

数千年历史就像是一部男人史。而那些公侯将相也好,百姓庶人也罢,文治武功,千古风流,都已被雨打风吹去了。如今面对这些已被风干的名字,我们似乎很难想起,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功过与成败,我们都无力评价,唯有对着历史,空发一声长叹。

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和周为军先生,让我的这些狂想和慨叹得以印刷成册。

2008年4月曹鸿涛作于大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也曾笑看吴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鸿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8297
开本 其他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49
丛书名
印张 8.8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5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