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民先生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针灸界有一定影响,本书重点介绍了杨兆民先生在针灸临床方面的感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在针灸临床中重视的问题,对广大针灸医师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图书 | 杨兆民针灸临床经验集粹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兆民先生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针灸界有一定影响,本书重点介绍了杨兆民先生在针灸临床方面的感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在针灸临床中重视的问题,对广大针灸医师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针灸临床核心论对,作者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以治疗效果为目的,梳理了针灸临床纷繁复杂的宏观微观、知识技能、纵横交错的诸多学术问题,论古证今、衷中参西,以相互呼应、整合归纳的形式,涵盖了针灸临证中理、法、方、穴、术的方方面面。第二章针灸临证心法集要,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方法、学术创新。第三章针灸临证验案,是作者临床诊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治验案例。本书本着“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源”的原则,法古验今,推陈出新,用新观点、新理念,以临床实用为目的,将有特色的、首创的、源于临床且用之有效的经验,以简、明、精、新的内容,介绍给广大读者,对中医针灸工作者和针灸爱好者定有裨益。 目录 第一章 针灸临证核心论对 第一节 辨证·辨病 一、辨证 二、辨病 三、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四、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的临证经验 第二节 整体·局部 一、局部治疗 二、整体治疗 三、局部与整体同治 四、临证举例 第三节 经穴·脏腑 一、经穴 二、脏腑 三、经穴与脏腑的关系 四、经穴与脏腑相关性临证体会 第四节 体表·内脏 一、体表 二、内脏 三、体表与内脏的关系 四、经络是联系体表与内脏的系统 五、体表与内脏相关临证应用 第五节 病性病势 一、病性不同,症状有别 二、病势不同,变化有异 三、病性所属,施术所异 四、病势所见,施治所别 五、判断病性、掌握病势临证方法 第六节 治则·治法 一、治则 二、治法 三、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四、针灸临证治则 五、针灸临床治法 六、临证治痹体会 第七节 作用·机制 一、针灸治病的作用 二、针灸治病的机制 第八节 治病·治神 一、治神 二、治病 三、治病与治神的临证体会 第九节 治标·治本 一、治病求本 二、急则治标 三、缓则治本 四、标本同治 五、临证应用 第十节 同治·异治 一、“同病异治” 二、“异病同治” 三、明确异同 四、临证应用 五、同病异治临证举例 六、异病同治临证举例 第十一节 内治·外治 一、内外环境与机体本身 …… 第二章 针灸临证心法集要 第三章 针灸临证验案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杨兆民针灸临床经验集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兆民//周静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1035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8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3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