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剑桥学子肖盾/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共包括八册。这里再现了一个个优秀学生实现梦想的真实经历!这里描述了一个个优秀家庭亲子教育的生动情节!这里展现了一所学校及老师们的教育探索和实践!这里告诉我们:“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教育要帮助每个孩子寻找他们的个性支点,让他们心里孕育着自己的美好梦想!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一位来自中国的少年,成为英伦三岛的明星学生;他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如同一枚平平无奇的原子核,但经过聚合与嬗变,却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核动力”,终于为他谱写 了光彩夺目的成长轨迹……他就是肖盾。本书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内容推荐

肖盾,1997年升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01年赴英国留学,两年后,被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工程系录取。按照肖盾自己的话说,进入人大附中他的“学习成绩沦为较好”。但人大附中对肖盾而言是一段特别的经历:同学们和老师在足球场上为一场失利的比赛相互鼓劲,一堂数学课最终成为“9·11事件”唇枪舌战的辩论赛,走出校园参加OM国际大赛等等,竞争、友谊、智慧、见识、视野……这些成长的关键词在人大附中的岁月里悄悄地内化为肖盾的心智,成为他不断成长的滋养。

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为了开发心智,打下根基的话,那么肖盾则是一个生动的诠释:他获得国际管乐大赛银奖的小号手,被海外名校誉为优秀的音乐家;他曾获得全英国密码破译大赛一等奖;2003年,他从20多万留英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留学生金奖……由于他在英伦三岛取得了多项耀眼的成绩,尽展中国少年的风采,有人形容他“墙内开花墙外香”。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一颗少年心

 一、质朴家庭的简单教育/4

潜移默化成就好学品质/4

从小故事中明心智习性情/6

在徐徐升起的国旗下过生日/8

善心孝心源自朴实的爱/11

 二、奖出信心,练出勇气/13

麦当劳“喂”出的ABC/13

做应该做的事情/16

赛场上的“拼命三郎”/18

心地淳朴本无尘/20

 三、一体两面的“学”与“玩”/22

爸爸鼓励玩“电游”/22

立志自警“斩”电脑/24

足球与学习之间的选择/26

学得最好,玩得最欢/28

 四、顺着天性的大道成长/30

学不进去的钢琴/30

吹出来的“小猪嘴”/33

考场上的机缘/36

学高日师,德高日范/40

第二章 渐行渐宽人生路

 一、偶然的机遇,必然的结果/46

发现英才,教育者的快乐/46

机缘背后,人生转折/49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52

 二、迈开独立的脚步/55

胆战心惊的第一夜独宿/55

集体生活的规则/57

别出心裁的“课堂改革”/59

“愚公移山”的数学推演/62

 三、走向国际竞技场/65

OM,创造力的竞赛/65

从自告奋勇到担任”队副”/67

挑战想象力的极限/69

夜以继日赶制弹力车/70

甘苦背后的温暖和支持/72

 四、多高的墙,多深的基/74

感动一段不是插曲的插曲/74

带着千斤重担闯美国/75

比奖杯更重要的收获/77

赛后余波亦精彩/79

一朝辉煌,十载积聚/81

第三章 恰同学少年

 一、峥嵘飞扬的超常班/86

豪情秋日,师生同乐/86

属于士兵的“将军”/88

“煽风点火”的老王/90

 二、水无常形,法无定法/92

数学课上的大讨论/92

亲和即是凝聚力/94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96

 三、五脏俱全的“自治系统”/99

“班代会”的权利/99

一票险胜任班长/102

“执政”时光的艰难体验/104

 四、少年壮志不言愁/106

有脉搏跳动的地方就有足球/106

胜利的彩虹冲破了风雨/108

第四章 通向世界的桥梁

 一、来自香港的希望工程/114

机遇之门为谁而开/114

考场上的“家常闲话”/117

带着母亲学英语/120

意味深长的临别赠言/122

为什么偏偏是肖盾?/124

 二、把优异延续到海外/127

结缘“代理妈妈”斯坦福/127

在英伦校园感受中西差异/129

超级时速大破译/131

逃课48小时的奖励/133

 三、异国他乡的别样激情/135

学业之外的思考/135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中国/137

18岁的嘱托/140

第五章 行走在无边的路上

 一、路在剑桥延伸/148

从容取舍有主张/148

圣三一学院的苹果树/149

“古有牛顿,今有肖盾”/151

 二、新的事,旧的影/155

飘扬异域的五星红旗/155

“狂趟猛跑”夺学分/157

现场评选的国际金奖/159

 三、一条心灵的道路/164

常回家看看/164

“向前给予”/167

天使留在人间/170

生命是美丽的“轮回”/172

约好回母校/175

跋/179

试读章节

肖盾的举动在班上非常“惹眼”,很快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与肖盾相比,其他孩子要么是英语说得不够好,怕上台出丑,不敢讲话;要么是胆子小,上台之后手脚都紧张得没地方搁,抿着嘴唇不敢开口。而肖盾英语说得流利,又敢在人前开口。如同给大院中的小朋友们讲故事一样,肖盾根本不觉得紧张,惟一的区别只是现在说的是英语。

这天,肖盾的妈妈去英语班接他回家的时候,老师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问道:“你们是不是在国外生活过?”

肖盾的妈妈先是感到意外,随后连连摇头,解释说自己一家从来没有在国外生活过。老师更觉得惊讶了,抚摸着肖盾的小脑瓜说:“这孩子英语说得特别流利,发音也很准,我一直以为他是你们刚从国外带回来的。”

听到这番夸奖,妈妈被老师的话逗笑了,心中却油然升起成就感。妈妈觉得当初的计划落实得非常有成效,如今终于水到渠成了。中国的父母在孩子正式上学之前,总喜欢提前教孩子学一些东西,如数学、古诗词和外语之类的,肖盾的爸爸妈妈也不例外。

当时,中国正在流行“钢琴热”和“艺术热”,许多父母早早就给孩子设计出未来的艺术发展方向。相比之下,肖盾的爸爸妈妈没有做过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或艺术家的设想,他们认为不应该过早地为孩子规划未来,所以只打算教孩子学一些在哪里都用得上的基础知识。

早在肖盾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已经计划好了——如果生下来是女孩,就重点培养她数学,因为女孩往往在数学方面是弱项,要提前将“短板”补足;如果是男孩,就下工夫教他学外语,因为男孩子的语言能力相对要弱一些。总之,爸爸妈妈的计划并不是为了培养“神童”,而是为了孩子将来全面均衡地发展。

因此,肖盾开始学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按照原定计划在家中实行“双语制”。爸爸妈妈都知道,孩子此时牙牙学语,是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与开发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孩子对语言的记忆如同一张白纸,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在肖盾看来都仅仅是语言而已,却没有“母语”和“外语”的区别,所以在这一阶段学习外语,可以说没有任何障碍。

爸爸妈妈的英语水平都很高,但是英语口语并不好,却常常有意识地用英语和肖盾说话,结果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肖盾对英语掌握得比汉语更快,很多词汇都是先学会了英语,然后才学会了汉语。他还没有学会说“星星”的时候,已经能够流利地说“star”了;白天见到太阳,他会习惯地喊“sun”;晚上看到月亮,他又喊“moon”……这样的结果,有些出乎爸爸妈妈的预料。

好在肖盾不久就进入了幼儿园,在那里老师先讲的是汉语拼音,用汉语说“星星”、“月亮”,是他跟同班的小朋友们学会的。直到这时,肖盾的汉语和英语水平终于被拉平,可以齐头并进了。

肖盾幼年的英语基础打得坚实,在后来的学习中,英语一直是其强项,也是他十分感兴趣的一门科目。爸爸妈妈在高兴之余,经常会奖励肖盾吃一顿麦当劳。当时,麦当劳在中国登陆不久,这种洋玩意儿颇受中国小孩喜欢,能痛痛快快地吃到一顿麦当劳,是许多孩子的一大快乐。

对于肖盾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佳肴美食总是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何况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奖励,吃起来不但格外有滋有味,而且心中会充满成就感。

虽然肖盾的妈妈对儿子从来不娇宠,但在该奖励的时候决不吝啬。既然儿子认为英语学得好,就有资格吃麦当劳,那就索性满足他。由于经常光顾麦当劳,肖盾收集到快餐店赠送的许多卡片和小玩具,数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他对自己这一“收藏”十分珍惜,一直保留至今。

妈妈的激励方式,使肖盾学英语的劲头更足了,越学越有兴趣。肖盾进入小学之后不久,报名参加了一个趣味英语班,每周末上课时妈妈都陪着他一起去。培训班附近恰好有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是每次中饭妈妈就安排他在麦当劳吃快餐。上午四节课学到的内容,一直抽不出时间背熟,而下午还要接着上课,肖盾趁妈妈去排队买可乐和汉堡包的时候,赶紧拿出书来背,等妈妈将快餐端到跟前,他也大致把新学的内容记熟了。到后来,课文越学越长,单词量越来越大,肖盾也越记越快。

肖盾幼年学英语的这段有趣经历,还被同班一名同学总结出了“经验”——原来肖盾英语学得好,是用麦当劳“喂”出来的。一次,那位同学的爸爸问儿子:“为什么肖盾的英语总是考一百分?”那位同学不服气地回答:“因为肖盾的妈妈天天给他吃麦当劳。”爸爸听到这个“歪理”,哑然失笑,对儿子打趣说:“那好,以后我也天天给你吃麦当劳,你每次也保证英语考一百分,做得到吗?”

P14-16

序言

这套丛书讲述的是人大附中八名学生的成长经历。我熟悉这八名学生中的每一位。他们都离开中学不久,多数人还在大学读书。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头。为一群还充满未知数的学生写传记,出一套丛书,肯定会引起各种讨论,肯定是在冒险。我曾是他们的校长,我有责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议论,有责任承担潜在的风险。所以,这套丛书的主编,也许只有我来当:这套丛书的序言,也许只有我来写。

我们编写出版的这一套丛书,主人公虽然是中学期间的学生,但我们预期的首要读者不是中学生,而是中学生的老师和家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不是在编写一套青少年励志丛书,而是在编写一套教育学丛书。以往的教育学著作,主人公几乎都是教育者。其实,评价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培养出了什么样的学生;衡量教学效果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我们编写这套以学生为主人公的教育丛书,也许有点“另类”,但也有可能因这种不同而精彩。我们是在做一件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事。

透过这套丛书中的学生主人公,我们来看他们背后的老师、家长,至少可以得出三个结论:其一,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发现者”——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和特点。没有发现,培养只会事倍功半;有了发现,培养才会事半功倍。其二,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点火者”——点燃每个学生体内蕴藏的能量。教育工作者绝不仅仅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的更重要的职责是通过“点火”让学生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其三,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各有特长。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什么程度,那是男一回事,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取法乎上”,必须有这样的境界和追求。

在这套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要为中国的超常教育说几句话。对父母而言,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对教师而言,学生都是自己的好。为了避嫌,我在这里不说这套丛书所写的八名学生,而说一个与我与人大附中无关的学生。他叫胡铃心,是福建省的一名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表现出在航空航天方面的超常知识与技能,2003年高考后,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自主招生破格录取。四年期间,胡铃心的情况怎么样了?胡铃心从一个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在学业与科研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几年来,他获得的主要荣誉有: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飞向未来——国际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一等奖、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等奖学金、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特别奖学金、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京市好市民。2005年12月,胡铃心被评选为全国时代先锋。2006年11月,胡铃心高票当选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并成为本次大会江苏省最年轻的代表和惟一的学生代表。2007年5月4日,胡铃心又被评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十佳标兵。“胡铃心现象”实际上就是超常儿童教育现象。胡铃心的成功,实际上就是超常儿童教育的成功。我们不能保证每个超常儿童都能和胡铃心一样,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对超常儿童不实施超常教育,肯定是巨大的人才浪费,肯定是教育工作者的严重失职。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打破用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的“铸造式教育”;我们一直在提倡尊重个性、挖掘潜能的”因材施教”。开展科学有序的超常儿童教育,不就是打破“铸造式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吗!不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渠道吗?

最后,我还要表达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这套丛书所写的八名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有更好的状态,能有更好的环境,能有更好的成就;二是希望五十年后,还有人为这八名学生编写一套丛书,用他们后来的表现反观中学教育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如果能这样,再将两套丛书合在一起,那将是一套很有价值的教育学研究资料。

是为序。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彭芝

2008年4月10日

后记

刚刚为这套丛书写完序,但总觉得有话没说完,再信笔写上几句。

“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记录了人大附中八名学生成长、成材的故事。

这八个孩子禀赋各异,却有着共同之处——走了一条不符合常规的教育之路。正因如此,他们才在众多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才华横溢的绘画才子、舞蹈精灵、少年导演;成为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赛车手;成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极强的发明天才。

更可贵的是,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对世界的美(无论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有着独特的领悟力和表现力的人,一个内心和谐、坚毅而进取的人,一个有奇思妙想并特立独行的人,一个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说“不”的有个性的人。

这是怎样的教育之路?与传统教育区别在哪里?怎样培养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孩子?这八本书给了所有渴望寻求答案的读者一个最真实、最生动的解答。

它至少告诉了我们: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权利和尊严的,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他们都像旦古奔腾的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他们身后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浓缩的历史,他们面前是徐徐展开的雄心勃勃的21世纪,他们将处于未来所有时间、变化的核心。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特,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权利,唯有此,才可以称之为“教育”。

这种尊重决不是口头承诺,而是有具体的内涵——要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教育,以满足具有不同禀赋和潜能的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再具体一些,就是人大附中的办学宗旨: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人大附中学生培养的目标: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正基于此,视数理化为“天书”的王羽熙在人大附中才会照样快乐地挥动画笔,自由地挥洒才情,高考数学33分的成绩并没有影响他走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课堂。雷诺车手程丛夫在享受着赛车场风驰电掣的冒险与成功的同时,同样享受着课堂的宁静和与同伴嬉戏的开心。这些在传统教育看来是如此“偏科”、“瘸腿”的孩子,他们上学的日子原来也可以如此轻舞飞扬。

我无意引导孩子们“偏科”、“瘸腿”。我只想通过王羽熙、程丛夫的成长经历,告诉中国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告诉中国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顾自身兴趣与特长,都去攀登分数的“珠穆朗玛峰“,不仅是愚蠢的,也是残酷的。我们的教育要帮助每个学生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支点,心里要孕育着自己的梦想。

任何人都无法预见自己的明天是什么样子。因此,人的一生要想梦想成真,就需要有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这种精神与毅力是八个孩子成功的共同特点。喜欢舞蹈,就敢开个人舞蹈专场;喜欢画画就敢出版连环画册……羡慕这样的青春,丰富而多彩;赞赏这样的生活,“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一直以为,在大多数中国中学生身上,缺乏一种强健和自信。愿青少年读者可以从这八个同龄人身上感受到这些。

出这套书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这八个孩子的成功而著书立说。严格地讲,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现在就定义成功还为时过早。在人生的马拉松比赛中,他们仅仅跑完了一两圈。今后的路途中会遇到什么,能否顺利抵达终点,都还要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努力和环境机遇。出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千千万万刚开始在人生路途中起跑的中学生们提供借鉴:如何确立目标,如何坚韧不拔,是为了给那些身为“教练”的无数个家长与老师提供理念和方法:如何树立信念,如何信任与鼓励。

是为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刘彭芝

2008年5月3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数个可能,如果父母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孩子就会像河渠里的小溪一路欢唱着奔向远方的目标。

被称为“头脑风暴”的OM大赛其实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比拼,肖盾和他的同学以突出的表现展示了人大附中教育的魅力。

肖盾受益于人大附中“道在器之上”的教育理念。肖盾在人大附中得“道”。掌握了这个“道”,即使身在异国,他也会心里装着祖国,将五星红旗悬挂在自己的房间。掌握了这个“道”,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觉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吴苾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剑桥学子肖盾/人大附中超常儿童培养纪实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乔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248197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4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