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蔬食斋随笔别集(大厨物语野味)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烹饪原料学第一人”饮馔笔记。

你是个饮食讲究者吗?你对自己的饮食健康关注吗?你知道蔬菜有哪些营养和化学成分吗?它们在烹饪加工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呢?……阅读本书,你将对蔬菜烹饪有进一步的认识。

本书名为《蔬食斋随笔·别集》,主要谈论动物性烹饪原料。全书分为畜篇、兽篇、禽篇、鸟篇等,作者以丰富的资料和娴熟的技艺,介绍了几十种美味佳肴的来源和做法。当然,作者也一再强调,有些美味佳肴是国家明令禁止捕捉的珍贵动物,是严禁滥捕滥杀的。本书语言通俗,内容健康、实用,适合广大健康保健注意者阅读,尤其适合家庭妇女阅读。

内容推荐

中国烹饪享誉世界,是由于它有着数不清的美馔佳肴。而这些美馔佳肴又是由众多烹饪原料组合构成的。原料又有好多种,归纳起来只有四大类:主料、配料、调味料、佐助料。前三种都明白,第四种是既非主料,又非配料,更非调味料,却又非有不可的那一批原料,例如色素、酵母、芡粉,油脂等。简言之,构成美馔佳肴的原糕四要素是:主、配、调、佐,缺一不可。

日本饮食专家认为,聂凤乔是中国研究烹饪原料学的第一人。本书名为《蔬食斋随笔·别集》,主要谈论动物性烹饪原料。全书分为畜篇、兽篇、禽篇、鸟篇等,作者以丰富的资料和娴熟的技艺,介绍了几十种美味佳肴的来源和做法。当然,作者也一再强调,有些美味佳肴是国家明令禁止捕捉的珍贵动物,是严禁滥捕滥杀的。

目录

1 畜篇

 论“东坡肉”——猪之第一章

 “葵花大(占刂)肉”变奏曲——猪之第二章

 总统与猪皮——猪之第三章

 下水,以脏补脏与细胞疗法——猪之第四章

 大吉羊——羊之第一章

 “手抓”与“乡土烹饪”——羊之第二章

 地上的“龙肉”——食驴种种

 马肉的“功能”

 猫肉,味甘酸性温

 百味肉·美容肉·保健肉——兔年谈吃兔

 骆驼的贡献——驼峰、驼蹄、驼肉

 

2 兽篇

 关于猩唇

 象鼻和*鼻——关于象和驼鹿

 熊·图腾·熊蹯

 果子狸及其他

 北陲异品是黄羊

 樽俎话猴肴

 八桂佳肴有竹(鼠留)

 

3 禽篇

 “百鸡宴”畅想——鸡之第一章

 鸡五题——鸡之第二章

 鸭子能上“架”

 鹅的悲剧

 “一鸽胜九鸡”

 野味十足、鲜美养身的

 珍珠鸡

 

4 鸟篇

 “香有龙涎,菜有菜窝”

 “飞龙”传——兼及松鸡、乌鸡及雷乌

 “上有天鹅,下有地(甫鸟)”

 孔雀登筵

 雉家族

 雪山珍禽话雪鸡

 石鸡章

 麻雀梦

 毅鸟赋——褐马鸡、蓝马鸡、藏马鸡

 

5 杂篇

 中国的“八珍”

 “最精美的食物”——蛇年话食蛇

 

后记

试读章节

猫肉,味甘酸性温

猫可吃,原来不知。稍涉事理,闻说广东人吃猫,颇以为异。1950年代初第一次到广州,某日闲步于珠江南一条横街上,见一家两开间小饭馆,当街一口大锅炖着一锅肉,咕嘟有声。檐下赫然高悬一块金字招牌,文日“清炖老猫”,牌下坠有红布穗。此刻见怪不怪了。又后来吃了一次,才体会到未必不可吃,为什么仅广东人才吃呢?古人云“物无不堪食”。广东人是遵了古训的。人说广东除了四条腿的板凳,天上飞的飞机不吃,其他的都吃;广东人也说凡背脊朝天者都是供人吃的。我佩服这胃口,更佩服其博大胸怀:吃尽天下。

再后来,交了几位广东朋友,的确,狗与猫一进入他们的视野,便难逃鼎镬(也有不那么馋的),因此也惹了不少事。某家狗不见了,某家猫走失了,不无对他们的指责,于是看管更严。我有时也分一杯羹,觉得他们虽非厨师,于烹制猫、狗却颇有一手。有一次,连一位终生誓不食狗的女士,大啖他们做的狗肉,以为是卤牛肉。过一天告诉她,呕也呕不出了,承认好吃之至。

奇怪的是古今文献极少谈到吃猫,连历代本草上也极少谈到它。

这恐怕跟猫和人的特殊关系有关。

猫善捕鼠,同时猫喜吃鱼。搞自然科学的朋友说,这是由于猫从鱼中获得于视力大有助益的牛磺酸,可以夜视,才能捕鼠。猫这一特性早已被人利用。《礼记·郊特牲》便提到“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达尔文谈到的生物链中也有猫的一个角色。据资料,埃及人在公元前1668年便利用猫来守护粮食。不过,他们后来将猫神化了,给死猫以棺材,将它们也弄成木乃伊。波斯人有一次攻打埃及,战士们驱猫作先锋,把猫作盾牌,埃及人只好望猫而退。

用猫捕鼠,无可厚非;养猫做伴,便弄出不少事来。因为无论神之,呢之,都非中庸之道。昵之,便出来许多种猫,也许波斯猫是最美的。中国人于此似乎热情不太高,西方妇女(尤以老妇)颇癖之。全世界约有4亿只猫,美国占5500万只,法国则有800万只,澳大利亚猫虽不多,但每10人中有9人养猫。因此,西方养猫人弓浆虫感染率在21%~50%,巴黎甚至达到82%,这是由于猫是弓浆虫病的第一宿主的缘故。弓浆虫可导致弓浆虫病,于健康不利。这在西方也不奇怪,老人一老就没人管了,全部感情只好寄托于猫、狗这些宠物身上了。中国人则认为猫有七条命,所以它摔不死,如果弄死一只猫也就等于害死了七条性命,罪过不轻呀。也许和人过于亲密,也便没有多少人想到吃它。

亲密,由于豢养,大概天长日久使猫也跟人亲昵起来。因此有人说猫有媚骨,它的呼噜声虽像念经却是假慈悲。鲁迅先生仇猫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媚态”。不过虽如此,也没想到要吃它。道理说不清,《本草纲目》上有一段议论:猫肉不佳,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胡淡《易简方》云,凡预防蛊毒,自少食猫肉则蛊不能害。此亦《隋书》所谓猫鬼、野道之蛊乎。

蛊毒,中医指蛇虫毒气。中毒者会出现心腹刺痛、胸胁支满、吐血下血、寒热闷乱、面色青黄或枯黑等危象。这很像毒物中毒。也有人认为蛊毒指某些寄生虫病。不过,我看猫肉恐怕没有这么大能耐。但是持“猫肉不佳”之说的,可能不仅李时珍一人。赞扬猫肉的则见于《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闽中某夫人喜食猫。得猫则先贮石灰于罂,投猫于内,而灌以沸汤。猫为灰气所蚀,毛尽脱落,不烦捋治。血尽归于脏腑,肉莹白如玉,云味胜鸡雏十倍也。日日张网设机,所捕杀无算。后夫人病危,呦呦作猫声,越十余日乃死……

最后一句,因果报应,危言耸听。我欣赏“肉莹自如玉,味胜鸡雏”说。猫肉虽不尽如此,也相去不远。这一段记述,只有残酷的初加工方法,却无烹调术,颇不满足。当今菜谱上亦无猫菜,仅在1959年版《中国名菜谱》第五集上找到一则“生烩老猫公”,介绍了详尽的加工方法。我没做过猫菜,颇觉实用,愿作抄公为之缕介,并稍补充和议论:

一、选料:要用老公猫,饲养4年以上重2公斤者为宜。(广东吃猫讲究要老的、公的,粤谚有谓“老狗嫩猫儿,食死唔人知”。吃死未必,老狗、幼猫不好吃有之。)

二、宰杀:将猫装入布袋,纳入水中以窒息致死。(此外,闷死、缢死也行,击昏后剁头放血也行。)

三、初加工:用60℃热水加少许柴灰搅匀,将死猫捋干水放人,先下头脱毛后再下猫身,烫数分钟取出煺毛;煺尽毛后把烙铁烧红,将猫全身烫炙,至皮烧焦,再入凉水,将焦煳的皮层刮去;用刀切去肛门上的皮放去猫粪,然后自肛门向上至颈喉剖开,去脏器,洗净吊起,沥水备用。(也有的取剥皮法,可得猫皮,但是风味不如带皮者;煺毛时,可以自颈向下以手指贴皮推之,即可去除。)

四、细加工:自脊部以刀慢慢将皮肉剥下,剔去骨(注意:不可留骨),下开水煮6~7分钟,弃汤,取肉切丝。(也可切块、片,视菜品之需。)

五、配料:嫩鸡肉750克连皮切丝,烩前加酱油、芡粉码味;瘦猪肉200克切丝,水发香菇75克,水发陈皮20克切丝。

六、调味料:酱油30克、冰糖15克、精盐30克、料酒10克、姜丝25克、味精10克。

七、烹制:旺火热锅,下油烧至七成热下猫肉丝划油取出;再入炒锅,下料和冰糖、水,慢火煮两小时;下鸡肉丝、香菇、猪肉丝、陈皮丝、姜丝和料酒、盐、酱油、味精等,慢火煮7分钟,以芡粉勾芡出锅。

吃的时候加柠檬叶丝,或加点胡椒面。

这道菜的风味想必是不错的,不然怎会上名菜谱呢。介绍文字说它“清甜可口,营养丰富,是秋冬两季的佳品”,这里面含有滋补的意思。在两广,确有此意,认为猫和狗一样同为大补之物,性能滋阴。民间而且以为炖黑猫配以黑豆,炖黄猫配以黄豆,其补益作用甚至超过狗肉。一位身体健壮的老人介绍,深秋初冬之际,如吃两三次猫肉有助于壮旺气血。另一位通医道者说,吃猫肉后身体能较长时间保持温暖,可以用之于食疗。生育过多或人工流产过多的妇女,吃之可助复原。可是本草上却无此说。《本草纲目》虽说猫的肉、头、脑、眼、牙、舌、涎、肝、胎盘、皮毛、尿、屎皆可作药,其肉不过可治“劳疰、鼠瘘、蛊毒”而已。劳疰是可传染的消耗性慢性病,类似肺结核;鼠瘘是淋巴结核溃疡。清人黄宫绣的《本草求真》且谓:“总以取其猫善搜穴捕鼠,故凡病属鼠类,有在幽僻鬼怪之处,而药难以入者,无不藉此以为主治。”这就有点玄了。《中药大辞典》所归纳的主治为“治虚劳、风湿痹痛、瘰疬、恶疮、烫伤”,比较易于应用。江苏有个验方,猫肉煮熟随意吃,用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一试。

猫肉味甘酸,可以益阴;性温,可温阳、散寒。有人以为这个酸便是猫肉味道酸,其实烹制得法是不酸的。猫和狸耳内有一种分泌物,俗称耳油,在烫洗时如渗入水中,便会使其肉变酸。倘因此,机理如何?尚不明了。另外,猫肉倘治理不净会有臊气,须全去其骨(因臊气源于骨髓)。这一点倒是古已有之。《礼记·内则》曰:“食狸去正脊。”这里,狸与猫也是相通的。

据说,意大利的维琴察人古时是吃猫肉的,且甚嗜之,现在却成了忌讳的事。似乎于今只剩下广东人吃猫了。比方上海,便成立了一个爱猫者联谊会,将在市畜牧兽医学会养猫学组的指导下,向全市养猫爱好者提供服务,已有会员100多人。我却宣传吃猫。大干世界,可以并行不悖的吧。  P40-44

后记

这是一本谈论烹饪原料的文字集。内容限定在动物性原料中的家禽、家畜和野生的鸟、兽之间(兼及非水产的野生动物,如蛇等)。这些文字均发表在山西《烹调知识》上,使用的专栏题日《禽畜鸟兽篇》。

可是,这本谈论动物性烹饪原料的书,取名《蔬食斋随笔别集》,对此,稍许说几句。

话得从头说起,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正处在三年生活困难开始阶段,工作要求我介绍一些可供救饥的野菜之类野生植物的知识,于是一头扎了进去,写了一些东西。有无作用实在难说,却勾起了兴趣,觉得丰富多彩,大有可为。三年过去,野菜可以放下了,却已不能自拔,转向了蔬菜,用上全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居然越陷越深,又写了一批。那时,想到要使这些枯燥的事物让人爱看,便掺进了文学手法,取随笔形式,信笔写来。发表了一部分,有了好评,兴头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拾了。我本来不是干这个行当的,居然干出些模样来,有这几个原因:父亲是个厨师,我从小跟他学了几手,有些厨行知识;好吃,不追求山珍海味,只图舞刀弄铲,自作自受,自我欣赏;在卫生部门干了多年,耳濡目染,有些营养、医药的皮毛知识;当今知识体系中又缺乏这一方面内容(后来才明白该属“烹饪原料学”)。于是专心致志,有了些积累。1980年代初,《中国烹饪》杂志创刊,主编萧帆同志赏识我的那些文字,书函往返,邀我长期撰稿,开个专栏,并给起了个栏题为《蔬食斋随笔》,我以为很好,长期写下去,前些年已有70多篇。1982年萧老仆仆风尘,不远千里到青海看我,相约投身烹饪研究队伍,为弘扬中华烹饪文化干点事。志趣相投,应命而出,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做人的品德。他现已居80高龄,大病之后仍时时在为烹饪文化操心。近十余年,他为中国烹饪事业所作贡献非常巨大,我十分崇敬他,并将向他学习,为祖国烹饪事业作贡献。

《烹调知识》创刊后不久,又和主持编务的温作君公结识。斯时,我已全面展开对烹饪原料的研究,便又在该刊辟了个专栏,专门写一部分动物性原料。近十年来不觉写了数十篇,为一些从事烹饪教学和研究者提供了些资料,包括受到烹调师们的欢迎。不少读者、友好敦促我结集,就成为现在的这本书。另外还为上海《食品与生活》(原名《上海食品》)开了个《水鲜谱》的专栏,可惜只写了几篇便难以为继。原因是1980年代后期,精力大部分牵扯到参与编撰《中国烹饪辞典》和《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去了,三个专栏断断续续越写越少,近年更难分身,几已中断。

由于都是在“蔬食斋”中写就的关于烹饪原料的文字,想一以贯之,除写蔬菜的作为《蔬食斋随笔》正集外,其余非蔬菜原料集,悉以《蔬食斋随笔别集》、《蔬食斋随笔续集》为名,以示这些文字都是谈烹饪原料的,可以汇集一起,便于利用。

书中谬误肯定不少,恭请读者诸君不吝匡正,幸甚。

作 者

识于1994年5月7日南京半山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蔬食斋随笔别集(大厨物语野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凤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64657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11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5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