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外文明同时空(秦汉VS罗马)
内容
编辑推荐

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政治、经济,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基本没有看到将中外文明进行合写并比较的书籍。这正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以平衡展示的基本结构将同时空的中外文明进行比较,并辅以专题穿插、图文互补的架构,内容设计人类文明的各种组成部分,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学术、科学技术发展、日常生活、中外交流等,散发出中外文明在历史长河中长短异同的光影,相信你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知识。

内容推荐

《中外文明同时空》从弘扬中国和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角度出发,对中国5000年文明史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进行横向的展示比较和纵向的梳理整合,从而展现中华文明以及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轨迹,加深读者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感知,同时从中认识到世界各国文明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它们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前进所提供的强大动力。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同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两者进行对比整合,不仅能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又生机盎然的重要特质,同样也能通过这一途径借鉴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成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出版说明

序一

序二

专家导言:公元前221-公元591年中外文明概说

导读示意图

秦朝(前221手-前206平)VS罗马 孔雀

政治

 赴向大一统:秦汉政治与罗马政治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 第二次布匿战争

 万世帝国梦的破灭:秦朝二世而亡 从杀人如麻到佛心佛性:阿育王

 双雄的终极对决:楚汉争霸 马其顿人当了埃及的法老:托勒密王朝

制度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秦汉政治制度与罗马政冶制度

 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国王、贵族和平民:三权分立的罗马共和国

 比较视角:广袤帝国的基石:行省制和郡县制

经济

 从繁荣到衰落的蜕变:秦汉至南北朝的社会经济与罗马社会经济

 短暂的以农立国:秦朝经济 崇尚农耕的国度:罗马共和国的经济

艺术

 帝国锦绣:秦汉魏晋艺术与罗马艺术的力与美

 深埋两千多年的秦代地下兵团:兵马俑

 秦代留下又一个华美的谜:阿房宫 男人们正在角力:古罗马角斗场

思想

 三数齐辉的壮观VS终归一统的诵经:秦汉至南北朝思想与西方思想

 实践中的法家:秦朝的思想 原始而琐碎的多神教:早期罗马的宗教

 汉朝(前206年-公元220年)VS罗马 孔雀 贵霜 安息

政治

 战阵激荡六合 军团横扫欧亚

 一朝布衣 终成天子:汉高祖刘邦 狭路相逢智者胜:罗马与马其顿的战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揽皇权的女人:吕雉 强中自有强中手:安条克三世的扩张

 周言成康 汉言文景:一代治世的开创 希腊化时代落幕:罗马兼并马其顿

 内圣外王的一代雄主:汉武帝

 跨页大图: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

 帝国成形 帝制将临:共和国晚期的罗马

 匡扶社稷 重兴汉室:昭宣之治 “我来,我见,我胜!”:共和国的终结者恺撒大帝

 柔仁好儒的文艺皇帝:汉元帝 开辟帝制时代:雄心勃勃的屋大维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王莽称帝改制 开创帝国,缔造繁荣和平:奥古斯都的统治

 跨页大图:罗马帝国与西汉帝国疆域示意图

 江山重归汉 天下再姓刘:光武中兴 加强皇权 隐居山野:提比略

 天下安平 百姓殷富:明章之治 “伟大诗人” 统治残酷:“双面”尼禄

 专制皇权畸形发展:外戚宦官专权 罗马帝国的鼎盛期:安东尼王朝

 比较视角:烽烟早净干戈泪,千秋堡堠傲苍穹:秦汉长城和哈德良长城

 塞北天骄:匈奴 罗马帝国的终结者:日耳曼人

制度

 廷分内外 权有轻重:汉代的中朝和外朝 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元首制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察举制的变迁 权力几经变迁终归消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经济

 从与民争利到与民休息:盐铁之议 减少干预,自由贸易:罗马帝国的经济政策

 自给自足促进生产进步:田庄经济 封建制生产关系开始萌芽:隶农制

 经济蒙太奇:自给自足,自成一体:东汉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

文史

 春风绿遍 薪火相传:秦汉至南北朝文学与罗马文学

 史家之绝唱:史学之《史记》 无韵之离骚:文学之《史记》

 记述罗马的光辉:李维《建城以来史》 暴君的鞭挞者:塔西陀

 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汉书》 希腊的光辉仍在闪耀:希腊史学

 贾生才调更无伦:贾谊 口若悬河雄辩滔滔:西塞罗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司马相如 串连神话,人物变化:奥维德《变形记》

 启隐逸之先声 开骈赋之先河:张衡《归田赋》 披着驴皮看世界:阿普列尤斯《金驴记》

 爱情之歌:《孔雀东南飞》 文人心声:《古诗十九首》

 平民的戏谑:普劳图斯 在书斋里上演的悲剧:塞内加

艺术

 多面审思的时代:汉代雕塑

 身体的赞美诗:艺术作品中的人体

 美的典范:米洛的维纳斯

 搭建出中国建筑文化的坚实台基:秦砖汉瓦 诸神荣光照耀罗马建筑:万神殿

 跨页久图:罗马古城

 精巧夺天工素中见华美:汉代服饰

 围裹雕塑般的人体美:罗马服饰

 小工艺品凸显大智慧:长信宫灯 镶嵌出古罗马的色与光:玻璃工艺

 道德的具象:礼教文化浸染汉代绘画 描画在墙上的生活:庞培城壁画

思想

 一统思想界的大儒:董仲舒 治国与治心的两栖皇帝:马克·奥里略

 一统儒学的大师:郑玄 救世主临凡:耶稣

 三杰相继:王充、王符、仲长统 启蒙先驱:琉善

科技

 百废待兴与落日余霞:泰汉科学与古希腊罗马之交的科学

 敢问天为何物:秦汉时期的天文科技 真理与谬误之间:古希腊罗马的天文学

 用算术丈量世界:汉代的数学成就 几何学始祖: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膏壤沃野 铁器农耕:秦汉时期的农田水利 庄园经济的发展:古罗马的农业技术

 比较视角:与天斗其乐无穷:汉代水利与罗马水道

 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 古代世界的工程专家:罗马人

 科技长镜头:飘洋过海,造福人类:造纸术的传播

 硕果累累汉代地理学 地球是圆的:古希腊罗马之交的地理学

 跨页大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公元前3世纪的百科全书:《吕氏春秋》 古罗马自然科学的全面写照:《博物志》

 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汉代医学 希腊医学的新高潮:发达的古罗马医学

日常生活

 民以食为天:汉代人的饮食 与罗马人共餐:古罗马人食谱

 皇帝的游乐:汉代的娱乐活动 纵情玩乐的民族:古罗马人的休闲娱乐

 黑白相击进红光:围棋的历史

 云想衣裳花想容:汉代妇女的生活 奢华之风:古罗马贵妇的生活

中外交流

 “凿空”之行:张骞出使西域 希腊文化的胜利:希腊化时代

 跨页大图:丝绸之路遗迹

 史学世家的外交家:班超 伊朗古国:帕提亚帝国

 佛祖初来:佛教的传入 佛教之国:贵霜帝国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VS罗马萨珊东罗马西罗马法兰克

政治

 政治比较大视野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西大分裂时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 罗马人的非洲皇帝:塞维鲁

 明果独断,勇盖天下:孙策定江东 被军队掌握帝国的命脉:塞维鲁王朝

 有高祖之风 具王霸之略:蜀国先主刘备 帝国之躯在风雨中飘摇:3世纪危机

 赤壁一战 天下三分:赤壁之战 恢复帝国的荣光:伊利里亚诸帝的统治

 天下称兵者尽 三国相争势成:三国鼎立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诸葛亮治蜀 挑战帝国的余威:高卢建国

 篡逆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代魏 闪耀在东方的明珠:帕尔米拉帝国

 果于杀戮残暴误国:孙权晚年的统治 帝国崛起于东方:萨珊波斯的兴起

 百年混战的终点:三家归晋 俘虏罗马皇帝的诸王之王:沙普尔一世

 三国群英耀汗青

 跨页大图:赤壁古战场(武赤壁)

 平定三国乱世 王朝短命而亡:西晋武帝 开创波斯萨珊王朝的全盛局面:沙普尔二世

 蛟龙得云雨 非复池中物:刘渊 完成共和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转变:戴克里先

 江山更替英雄事 至今淝水叹苻坚:前秦苻坚 帝国唯我独尊基督教为我所用:君士坦丁大帝

 王与马 共天下:东晋建立 罗马帝国的最终分裂者,基督教的庇护人:狄奥多西一世

 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怎料元嘉仓皇北顾:刘宋北伐 内外交困帝国日落:西罗马帝国灭亡

 以佛治国的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 奠定西欧主要国家的基础:法兰克王国

 跃马弯弓 统一中原:北魏的崛起 蛮族国家花开处处:西哥特王国和东哥特王国

 两家分魏:北魏的分裂 夹缝中寻求生存:奈伯特王国

 癫狂皇帝醉生梦死:北齐文宣帝高洋 韬光养晦统一北方:北周武帝宇文邕

制度

 壁垒森严:门阀士族政治 褪去君主制的遮羞布:多米那特制

经济

 固本强国:曹魏屯田 事与愿违: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

 处理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案:户调式 北人寓南土:侨州郡县

 土地分配的重大变革:均田制 振兴与阴影:5—6世纪的拜占庭经济

 曲折前进:南朝农业 不堪承受之重:南朝赋役

文史

 天纵英才曹子建 忧愤佯狂说阮籍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 歌颂罗马帝国的史诗:

 山水有清音:谢灵运 洞察世界的诗人:卢克莱修

 庾信文章老更成 愤怒出诗人:朱文纳尔

 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诗》 黄钟大吕,千年不绝:《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

 跨页大图:恒河

 魏晋风流名士编:《世说新语》 称雄古印度文坛:迦梨陀娑

 文学长镜头:佛风东渐: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

 辉映千秋的文论双星:《文心雕龙》与《诗品》 诗人兼职理论家:贺拉斯

 丽句作骈文,清词记山水:南北朝辞赋、文章 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罗马传记史学

 后汉三国,几代兴衰:《后汉书》与《三国志》 古典史学一脉相传:普罗科匹厄斯

艺术

 专业画家开宗立派艺术大师以形写神:顾恺之

 高台建筑彰显魏晋建筑的高度:铜雀台 拜占庭众神祗在此居留:圣索菲亚大教堂

 搭建中国化的佛教胜境: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建筑 塑造佛陀的样子:古印度犍陀罗艺术

 民族融合过程中南北朝服饰 拜占庭服饰:走入奢华时代

 飘若游云矫如惊龙:书圣王羲之,妙笔写《兰亭》 艺术有法则:魏晋时期的艺术理论

思想

 跨页大图:圣莎比娜教堂

 以无为本:正始玄学 “崇有”“独化”竞风流:西晋玄学

 伟大的教父:奥古斯丁 确定基督教的基调:第一次尼西亚会议

 玄佛合流:佛儒和鸣 摩尼教:信仰是光明与黑暗作斗争

 炼制外儒内道的道教金丹:道门中人葛洪 失去家园的犹太教:祈祷在世界各地

 振聋发聩:《神灭论》 普度众生:大乘佛教

科技

 科技星空依然闪耀:三国南北朝科技与罗马帝国科技

 中国地图学之父:裴秀 经纬网投影术:托勒密

 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 太阳中心说的最早提出者:阿耶波多

 父子数学家:祖冲之和祖咂 强弩之末:希腊数学

 伤寒八大家之一:王叔和 学习救死扶伤的技能:古罗马医学教育

 炼制仙药的秘方:中国古代的炼丹术 点石成金的魔法:古希腊炼金术

 科技长镜头:包罗万象的古代百科:谱录之学

日常生活

 “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文人的生活行状 进入罗马后:哥特人的生活习俗

 美是一种才德:魏晋人的容色美仪 重塑西方文明的模式:修道院制度

 佳节号长春:元日 登高品菊:九九重阳

 门当户对:门第婚 结婚礼俗:胡汉交融丰富多彩

 丧事风习:厚葬与薄葬 极尽哀思:丧居生活与礼仪

 中外交流

 朝鲜半岛汉风吹 丝绸之路:续放光辉

索引

秦汉魏晋南北朝关键词索引

秦汉魏晋南北朝人物索引

秦汉魏晋南北朝作品索引

试读章节

美是一种才德

魏晋人的容色美仪

六朝时代是一个爱美的时代,唯美主义倾向住魏晋诗文、音乐等文学艺术品上得到强烈的体现,而在生活中,魏晋人的,容色举止,也无不显露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倾向。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胡笳本是胡人的乐器,汉人蔡文姬以它哀怨的曲调,写出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胡笳十八拍》,它成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容貌举止的品藻标准

魏晋士人非常注重仪表,在选拔人才时,不光要看这个人的才华学识、骨相和面相,在容貌举止中显示出来的神态和威仪,也是重要的品评标准。

对于什么是美,魏晋人的包容性很大。他们没有对美制定单一的标准格式,只要有个性和特性,都能被人欣赏,显示了这个时代活泼开放、多元的风气。

但总的来说,魏晋是一个不尚力的时代,人们更喜欢娇美柔媚,而非阳刚勇猛的美。时人爱好以纤瘦的体型,穿着衣襟飘然的宽大衣袍,或者手里还拿着一支麈尾,制造出飘逸出尘的效果。

对感观美的狂热追求

在魏晋时期,与竹林七贤这样的文士一样出名的,还有高挑、白皙、柔弱的美男子。这些“不堪罗绮”的柔弱男子的病态美,在当时是时髦的表现。阴柔的男人们承继了女子傅粉的习惯,有的年轻人甚至在服饰方面也追求女性的风格。

人们对于这样的美报以极高的热情。如“掷果盈车”的潘岳,因容貌俊美,每次坐车外出时,都会被追慕他的洛阳市民扔上满满一车水果;被“看杀”的卫玢,因被太多人围观,竟惊吓虚弱至死。

当时有人对这个狂热追求感观美的时代的评价是“重美不重德”或“以美为才德”,这样的评价虽有些过激,但不得不承认,魏晋人对容色美仪的爱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汉人胡化

魏晋南北朝是个民族大交融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者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汉人也吸收了许多胡人的习俗。

汉人胡化的表现之一:接受“胡物”,如少数民族的食物、服饰、家具、乐器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床”,即胡人发明的高足座椅。在它传人以前,中原汉人一向的习惯是席地而坐,没有坐椅子、凳子的习惯。胡床传人后,在中原地区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兴起,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汉人的饮食起居被搬到了高高的桌椅上,居住格局也随之改变。

汉人胡化的表现之二:接受“胡技”,如制作毛毡、奶酪、油酥的技术,饲养、役使、医治牲畜的技术,汉人们用从胡人那里学来的技艺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畜牧业和手工业。

汉人胡化的表现之三:接受“胡艺”,即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如语言、绘画雕塑和音乐。特别是胡歌、胡舞、胡乐、胡戏在中原地区的流行,给汉族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西晋匈奴服装 汉人胡化、胡人汉化是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向,从西晋匈奴的服装上也能看见汉族文化的影响。

◎280—289年,晋武帝太康时期,张载、陆机、陆云、潘岳等人,尚文采美仪、后人称之为“太康体”。

◎311年,王衍被杀(生于256年)。他出身名门望族,崇尚玄谈,政治上任人唯亲)清谈误国,最终国破身亡。

◎317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偏安江南,崇尚清议,讲求门阀氏族,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世家兴起。

◎339年,晋成帝威康五年,王导卒(生于276年),字茂弘,晋朝艰琊临沂人。政治上讲求无为而治,清静为政。

◎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人于会稽山阴兰亭燕集吟咏,是为“兰亭会”,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383年,秦晋淝水之战,东晋在宰相谢安的指导下以少胜多,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

◎385年,谢安卒(生于320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人,谢氏是永嘉之乱中随元帝东迁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之一。

◎427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卒(生于365年)。世称桃源陶令。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传统。

点评:身处乱世中的人往往比处在平安社会的人更加关注生活,魏晋人对容色美仪的强烈爱好,与清谈和崇佛一样,都可以看作是对政治世界的无奈和规避。

重塑西方文明的模式

修道院制度

修行最初是隐士们进行的独立自发的活动,修道院制度的出观,将这些各行其是的松散个体转化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灵修机构,在信仰和道德方面实现了基督教的宗教统一。

圣本尼狄克派教堂建筑 圣本尼狄克派的坎特伯雷修道院的平面图,这显示出一个12世纪修道院的自给性。

修道院制度的出现

大约在公元4世纪,隐修生活成为一种风气。基督教徒用与世隔绝的单调生活逃避诱惑,追求宗教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但是不久后,隐士们发现,群居比独居更能方便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宗教目的。公元323年,帕科米乌(Pachomius)建立了第一座修道院,此后又陆续修建了九座修道院和一座修女院。帕科米乌还写了一本用来管理修士生活的《章程》,《章程》规定修道院在院长的绝对领导之下,并对修士们的工作、学习、礼拜,乃至休息、就餐做出要求,从中可见修道院制度化管理的轨迹。

之后修道院在西方大规模地修建,被集中到修道院的教士们在严格的生活规范下,抛弃世俗的声色欢愉,群策群力地研究教义、编修典籍、制造仪器和普及教育,修道院成为那个时期西方文明的温床。

七项圣礼新到教堂的僧侣每天要用大部分时间,在教堂参加本尼狄克会规规定下来的七项圣礼。

本尼狄克特院规

公元480年出生在意大利的本尼狄克特(Saint bendict)原是一个有名的修士,在49岁那年,他在罗马修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修道院。

本尼狄克特把余生都花费在对修道院的管理上。他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制定出具体而严格的《管理条例》,对修士生活的每个小时和每个细节都做出规定。他还特别强调劳动的重要意义,要求修士们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以达到自给自足,对以后的修道院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本尼狄克特会修道院收集各种书籍,整理文献,对修士进行文化教育,在修道院中造就了许多当时最卓越的学者,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在本尼狄克特的领导下,修道院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有了革命性的重大发展。

圣边奈狄克特

圣边奈狄克特于公元480年左右诞生于罗马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曾隐修三年,后创立了著名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

他为修道院起草了《边奈狄克特教规》,授予修道院院长可终身任职的极大权力。对修道僧则采取了几乎是专制般的统治:修道僧必须宣誓保持清贫、顺从和贞洁,不能再随便转院,甚至连个人的修行方式也必须经过修道院长的许可后,才能得以实行。

这样的教规对抑制当时过度苦行的不良风气卓有成效,生活严谨的修道僧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学术研究上,在科学和文化的许多方面获得成就,被认为是西方修道僧制度中最重要的人物。P274-275

序言

长期以来,我们出版的历史书,基本上将历史孤立起来,即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分开、历史与文化分开,或者历史与文化合写也是重政治史轻文化史,中外文明的比较更是谈不上。

打破历史文化分离和不均衡的现状需要破除旧观念,将中外文明来进行比较就是一个复杂和庞大的工程。有风险,就可能有更大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回报,作为出版人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来接受这种挑战。

三年来,我们通过邀请中外文明各领域的专家对内容和形式反复讨论和多次论证,再进行多次框架搭建和不断完善,最终构建了前所未有的《中外文明同时空》一套六卷的框架新颖内容丰富的编写方案。

方案在建构框架上进行大胆创新,内容规划上力求均衡周密,特别是要有具体的精益求精的编写体例。

首先来说最后定下的具有新奇活泼特点的编写框架,这是一种平衡展示、跌宕起伏、专题穿插、图文互补的架构。中外文明内容在这种框架中,可以尽情展示其汪洋恣肆殊途同归的全景式画卷。

平衡展示出发点是寻求一种直观的形式,打破一般通史和国别史的条块分割,以中外文明对照的形式,让在人类历史中长期相互孤立的中外,相互参照当时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在变化中相互的异同,达到比较的主旨。

平衡展示为全书基本结构,在版面上显示为中外文明根据内容的门类在同一个跨页上,左面是中国,右面是外国。所有门类中,都以中国为主轴,按照编年史往下走,外国的内容在同一本书里可以上下拉动到与中国内容相对应的跨页中,形象点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捉对出现”。这样保证了相互的可比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完全是平衡展示,任何人都会产生阅读疲劳。那些内容突出重要的主题,不按照一中一外的面对面跨页形式,一个主题就可以占整个跨页,甚至两个跨页,如《史记》就单独占一个跨页,这样《史记》的伟大就写得很充分,作者司马迁人格会写得很丰满。为了让文明史具有现场感,书中还穿插有令人震撼的多幅跨页大图,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如“草原”和“丝绸之路”这样的跨页大图,分别放在匈奴文章和中外交流文章附近,使人好像看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当年场景和聆听到了当年沙漠驼铃的清脆响声。

全书各种各样的比较专题跨页是全书文气跌宕起伏的最重要支撑,但这些专题更重要的角色是强化这套书中外文明比较的主旨。这些跨页专题每个类别(如政治、经济、思想、制度、文学、艺术等)开篇都有比较大视野,来对该门类进行宏观的比较;每个类别之中有比较视野、长镜头、广角镜、蒙太奇等具体的比较或纵览。另外还有很多小专题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中外跨页中,成为这些中外跨页的点睛之处。大大小小的比较专题穿插在全书中,可以形象地说,就像奥运“鸟巢”一样,错综复杂但却浑然一体,富有立体感,使这套书散发出中外文明在历史长河中长短异同的光影,发人深省。

图片也是这套书的亮点,不仅是因为这些古今中外的图片数量和工作量大,还因为选择图片时确立的编辑思想:图片在书中说明主题只是其中的一种作用,大量图片和图说是本书内容的一种延伸,来跨越文字难以完成的形象化鸿沟。

再说内容。本着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原则,在内容上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将人类文明各种组成部分全部纳入编写对象,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学术、科学技术发展、日常生活、中外交流等。

政治史在全书中与其他各文化领域占有的内容比例基本相当。突破了长期以来历史等同于政治的观念,使历史的丰富性和多面性一览无余。

破除旧观念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将内容能够做到主题突出和好看耐读,这需要在内容布局和文体上花功夫。  首先内容布局上将事件或人物主题突出,为此每页内容主要设置为两部分:焦点文章和一般文章(辅助文章),避免了主次不分的词条式文体,通过占有每页字数三分之二的焦点文章将主题说清说透,一般文章作为焦点文章的补充或拓展,另外视情况需要,配置了小专题或小辞典等。在文体上,焦点文章为新闻体,要包含5W,强调客观性,不做是非判断;一般文章是叙述体,将事件或人物交代清楚。不同文体搭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文章的细节之处也很周密,比如外国的人名地名附有英文标注。

点评是每页文字的史识之笔,一方面是就事论事,一方面又议论风生,从纵的方向上承历史沿革下达后人后事之是非,从横的角度,围绕这套书比较宏旨来做文章。

为了全书的查考方便,每页都设置了人物、作品、关键词,并全部按照拼音的顺序制成书后的索引。

大事年表设置虽然一般是编年史上的惯例,但在这套书中却有所不同,因为内容是按照类别来做,所以大事年表要根据类别来走,每页的大事年表都围绕着该页的主题来做,这样丰富了该页主题的空间维度。

以上所述,是编者和出版社共同努力苦心孤诣之成果,正本清源非所能达,但《中外文明同时空》在创意上、内容上、架构上和编写上,我们可以自豪地为读者奉上一套丰盛的文化饕餮。由于经验缺乏和时间不足,这套书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缺点,欢迎读者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外文明同时空(秦汉VS罗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言椒//何承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1307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1.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83
211
20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