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文动态考察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的演进趋势,全文采取历史演进与主要问题揭示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明代中古诗歌批评不同时期的主导现象进行翔实分析,力求通过史实层面与问题层面的细致梳理,突出其主要理论意义。本文认为视角的冲突或互补构成了明代中古诗歌批评发展的内在矛盾,并引起了观念的相应变迁,从而推动批评的演进。

目录

序 (陈庆元)/1

引 言/1

第一章 明七子与“古体宗汉魏”/11

 第一节 明七子与“古体宗汉魏”说/12

一 明前期对古体创作传统的诉求/13

二 李梦阳、何景明与“古体宗汉魏”之倡扬/22

三 李攀龙、王世贞对“古体宗汉魏”的调整/34

 第二节 前七子汉魏诗歌观的诗学取向/43

 第三节 拟古:在理论与实践之间/53

一 七子派拟古的主要类型及方式/54

二 对拟古的反思及诗学意义/77

第二章 嘉靖六朝派及其诗学承担/97

 第一节 六朝派及其形成/98

一 吴中六朝派/103

二 金陵六朝派/114

三 杨慎及同调/121

 第二节 杨慎等人对六朝诗史的理论把握/130

一 “以艺论”的鲜明立场与对六朝“绮靡”的辩护/130

二 对六朝开启唐诗的论证/739

 第三节 六朝派拟习活动与正、嘉诗风之转变/147

一 六朝派拟习活动及特点/147

二 六朝派拟习活动与正、嘉诗风之易型/161

 第四节 七子派与六朝派的宗尚对峙及其他/171

第三章 辨体与中古诗史批评及建构/186

 第一节 明前期中古诗史观及主要命题/189

一 宋濂、王讳、吴讷的中古诗歌流变盛衰论/189

二 高株、周叙与五古典范的选择/197

三 李东阳以声辨体与“古不可涉律”说/207

 第二节 七子派中古诗史观及主要命题/214

一 李梦阳、何景明的诗史观与陶、谢论/215

二 徐祯卿论汉魏诗歌源流/220

三 陈沂、胡缵宗的诗史观及乐府声调论/227

四 李攀龙与汉唐五古比较论/231

五 谢榛对法度的强调与五古形式流变论/236

六 王世贞的中古诗人风格比较及陶谢论/247

 第三节 胡应麟与中古诗史辨体体系的建立/258

一 中古各体诗歌流变的辨析/260

二 本色的界定与家数的品评/270

三 对中古诗歌美学风貌的把握/280

 第四节 许学夷对中古诗史辨体体系的完善/286

一 中古诗歌的源流与正变/292

二 情兴与体制:汉魏诗歌本体论/304

三 陶谢诗史地位的评价/316

第四章 晚明古诗选本及其批评倾向/326

 第一节 钟惺、谭元春《古诗归》与性灵说/327

一 《古诗归》的诗学背景与宗旨/327

二 《古诗归》选目之检讨/335

三 《古诗归》的批评特色/350

 第二节 陆时雍《古诗镜》与神韵说/382

一 《古诗镜》的诗学背景与宗旨/383

二 《古诗镜》选目之检讨/393

三 《古诗镜》的批评特色/398

附录:明代中古诗歌的文献整理/429

一 弘、嘉间中古诗集、别集的重刊与校辑/430

二 明代中古诗集的编选/439

主要征引参考文献/466

后记/47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代中古诗歌接受与批评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8770
开本 32开
页数 4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7
14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