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何将孩子送进世界一流大学/做好人生的下一件大事丛书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您知道吗?

如果您孩子的目标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从初三/高一开始,您的孩子就应该是同龄孩子中的超级明星了。

以下国家的高等院校对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均不收取学费,它们包括: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德国。

内容推荐

您知道吗?

海外发达国家强制性义务教育不仅对本国公民、包括永久居民不收学费,对外国孩子,包括短期居留的孩子也不收任何学费。

如果您孩子的目标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从初三/高一开始,您的孩子就应该是同龄孩子中的超级明星了。

以下国家的高等院校对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均不收取学费,它们包括: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和德国。

目录

丛书序言一: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父母

丛书序言二:为什么要将孩子送上“平坦的世界”

绪论:这本书能告诉您的

 一、只有这本书能告诉您的

 二、为什么除了留学中介、考试公司,您还需要这本书?

 三、本书的计划与使用方法

 四、来自经济弱势家庭的孩子该怎么办?

第一章:孩子的教育投入就像在股市里投资

第二章:平坦世界的专才与通才——全球化的教育

第三章:全球教育新概念

 第一节:全球化教育不是梦

 第二节:英美大学是优质股

 第三节:欧陆大学是价值股

 第四节:中国大学是概念股

第四章:在国外受基础教育比想象的要便宜

 第一节:能不能与该不该将孩子送出国读高中

 第二节:“极限”留学——从中国最小年纪的留学生身上看美国义务教育

 第三节:美国14年义务教育背后的逻辑

 第四节:学生人均教师关注度(学生/教师比例)——教育里的P/B(本净比)

 第五节:美国高中教育的学术深度

 第六节:海外私立寄宿高中教育

 第七节:小结

第五章:申请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弈游戏

 第一节:大学申请游戏的时代变迁

 第二节:“名校女孩”背景的时代变迁带来的启示

 第三节:从顶尖名校的录取趋势看200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入学竞争

 第四节:申请国外大学的八大环节

 第五节:课外活动的关键词:学术激情

 第六节:小结

第六章:出国留学,还是移民留学?

 第一节:张先生一家的问题

 第二节:出国留学选择的关键点

 第三节:移民留学之路

 第四节:出国留学,还是移民留学?

第七章:中国“明黄一代”的教育大策略

 一、什么是大策略?

 二、环球中文热的启示

 三、全球化教育——教育大策略的核心

 四、设计教育大策略的四点思维框架

 五、给家长朋友的最好建议

附录一:在美国大学招生会议室紧锁的大门背后——来自门背后美国招生专家的提示

附录二:美国高中生成功与不成功的申请案例

附录三:世界大学排名与美国大学排名,如何使用它们

附录四(A):美国优秀公立高中名单

附录四(B):美国著名的寄宿中学与侧重招收外国学生的寄宿中学名单

附录五:应该向海外寄宿中学与留学服务中介提出的二十个问题

附录六:SSAT,PSAT,SAT,申请美国中学与大学的标准考试

附录七:展现“学术激情”的大学申请简历示范

附录八:移民留学主要目的地国家的移民局网站

试读章节

一名来自津巴布韦的观众问:

巴菲特先生,通涨年代的最好投资是什么?在一个通涨率是100,000%(百分之十万,即每年物价翻1000倍)的国家里,您会怎样去投资?

投资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答:

当钱币变成了糖果,你唯一能有的防卫就是你的才能与挣钱本事。如果你是最好的脑科手术大夫,或是镇里最棒的切肉师傅,如果你是最棒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不管是什么,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钱币贬值到什么程度,不管人们开始用鲨鱼牙齿、还是贝壳做货币,你总能把握你(在经济中)应得的股份。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在自己身上。我总是将这个道理告诉学生们。如果他们学会怎样更好地沟通,学会一切能培养自身才能的东西,用不着担心,用不着担心通涨。只是当你试图储存财富时,你需要千思万虑货币价值的变化。

——摘自2008年2月沃伦·巴菲特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内容作为父母,假如我们来做这么一个选择,有120万元人民币,是投资在孩子出国读大学呢,还是在大城市里给孩子买一套100平米的两居室?

中国之大,可以保证能听到五花八门的说法。按照主流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传统智慧”,投资在教育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看到今天中国500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00万待业者,看到那么多付出高昂学费(报道中有20万到60万不等)的海归成了“海待”、“海找”,恐怕两者间最好的选择就不那么显而易见了。

假如我们来做另外一个选择,若有120万人民币,是投资在股市里呢?还是投资在大城市里给孩子买一套100平米的两居室?这个选择放在2006~2007年,也许不动大脑都能选择投资股市。到了2008年,上海股市指数从6000点回归2000点,也许不动大脑都能选择远离股市。

投资孩子的教育与投资股票尽管干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性,您投资的都是不可触摸的无形资产。将孩子送出国读四年大学,四年之后他也许粗了、壮了,但和四年前最大的区别却深藏在他的头脑里。投资股票,名义上您持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实际上,您拥有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份未来参与这家公司红利分配的权利。

投资孩子的教育,你不能知道回报是多少,直到您的孩子在现实经济中验证了自己的价值。有时候,这个验证过程,从学威毕业开始要经历三年、五年乃至更长。就算您自信孩子的专业选择,自信孩子的聪明才智,就算这种自信是来自过去十几年间细水长流的教育投入,来自您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在您孩子走向社会的一刻,市场会突然朝不利于您的方向而逆转。从事高科技行业的我深知“高科技——高风险”的辩证关系:在高科技产业从过去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躺满着密密麻麻的一个个成为牺牲品的公司。市场是“明黄一代”在21世纪成才道路上的游戏伴侣、博弈对象。

这本书试图探讨在走向富裕的年代,中国家庭如何借助海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将90后一代培养成全球化经济所需要的人才。激发我将本书立意为“如何将孩子送进世界一流大学”的是我看到的、离我们中国家庭越来越近的海外优质教育。激发我动笔写作的是我观察到的这样一个现象:中国家庭的教育消费,一个家庭在孩子教育的投资已经上升到一个百万元人民币的数量级,图书市场上却还没有出现一本像指导股票投资一样,系统地指导如何将孩子送出国、送进世界前100位最优秀大学的书。试想一下,中国沪深股市在2007年10月的最高点的总市值是25万亿人民币,与我国2007年的GDP基本相抵。但是,这些数字与中国广大家庭蓄势待发的、对海外优质教育的需求市场却只是小巫见大巫。哪怕是26亿“明黄一代”人口中的五分之一,即现有的5000万中国中产阶级的孩子在未来二十年陆续走出国门,人均教育消费在10万美元左右,这将是5万亿美元(折合35万亿人民币)的市场!它相当于2006年中国GDP的两倍,它相当于中国目前1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四倍,它相当于沪深股市市值总和的近两倍!

笔者在想,为什么加起来才25万亿人民币的中国股市,在图书大厦里有着整整一层的“快速致富法”,而35万亿人民币之巨的海外教育市场却找不到一本系统完整的策略指南?!

P34-36

序言

两年前我目睹了动物园长颈鹿“婴儿”诞生的情景,婴鹿从一米八的高空被母鹿挤出头冲下砰然着地却丝毫无损,喘几口大气,半小时之内就可以站起来行走了。而此时母鹿早已经离开婴鹿溜达戏耍去了。回想我们的孩子哇哇坠地时的艰辛情景,为父为母者必定和我一样感叹人类繁衍之精细、复杂与艰巨。然而孩子坠地只是生活改变的开始,我们父母生涯的第一件大事——从孩子出生到抚养成人送进学校那一天,还有多少事无巨细和漫漫长夜。

但是,今天我们每位父母还有另一件大事。将所有的纸尿布、奶粉瓶、哄孩子喂饭和几百个伴随孩子哭声的不眠夜加起来,与我们人生的下一件大事相比,前者仿佛只是伴随着孩子的笑声,在春日阳光里的林中漫步。

“当父母的为孩子操心到底何时了?”2007年中央电视台一则以此为标题的新闻向家长们传递了一个令所有人深思的信息。但这则新闻的故事已经太过熟悉。它不外乎是,北京一所传统的重点初中需要招收一百多名新生,却招来了近万名将校园堵得水泄不通的家长,甚至包括孩子才三岁但也前来咨询的家长。

如何培养孩子让他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像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类成长阶段理论”所言,培养成一个“独立自行再生”的个体,这无疑已经是我们父母人生中的下一件大事。今天不少父母并不陌生这样的现实:那么多二三十岁的“啃老族”依然离不开家长的“生命补给”。相对而言,要靠父母补贴房租、靠父母买房、买户口的孩子已经算是“争气”的了。

按照今天的标准,我二三十年前当中小学生的时候应该算是让父母极其省心的孩子。不用赞助费、择校费、不用陪我做作业,没有课外班,而且小学五年级后,我便离开家全盘由寄宿中学接管。由此一切走上正轨,升高中、上大学、出国读研究生。如今作为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我却并不期待自己的父母生涯能像上一代过得那么“轻松”。这套丛书正是为我们广大家长能做好不轻松的下一件大事而创作的。

当然父母的养育之恩怎敢妄言“轻松”。哪怕只是在我需要的时候,简单地出现在我面前,其实也是一种为了家庭的牺牲。更何况,上一代完成他们“人生下一件大事”靠的仅是物质稀缺时代的微薄收入,而他们的上一代完成“下一件大事”靠的更是从战火纷飞年代到人民公社时代农耕田头的微薄盈余。到了富裕时代的今天,家庭有了宽裕的财政资源,社会有了更充裕的公共资源,而科技又带来了那么多改善生活、提高教育效率的产品,为何我们人生的下一件大事却一点不见轻松、反而越发艰巨呢?

一个很显然的回答是,富裕时代提高了所有人的期望值。假如上一代靠稀缺时代的微薄工资能够培养出海归博士,在我们这一代至少要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才算公平。如果是这样,我们作为父母应该责无旁贷地接受这份挑战。然而,今天的年轻一代哪怕将期望值简单定在昨天的理想生活一一考进大学、读一个学位、找一份工作、让美好生活随之发生,今天对于孩子与父母似乎也并不轻松。

放眼望去,五百万中国大学生,有一百万毕业后一年内未找到工作。对于大学毕业人口占总人口不到千分之五比例的中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可是美好生活为什么离我们一些人那么遥远呢?

竞争,似乎每人都同意,下一件大事不轻松的原因是明天孩子激烈的就业竞争。由此有一种做好下一件大事的逻辑应运而生:不惜一切进好大学,为此不惜一切进好中学,为此不惜一切进好小学,为此如果有条件的话不惜一切进好幼儿园,如果中间有任何闪失,不惜一切送出国。

然而,在我看来,竞争只是使全球经济海洋上泛起千层浪,而在海平面下激起千层浪的真正动力却往往不为我们众多的父母人群所见。而结果往往是,哉们看不清在全球化时代为父为母角色所需要的相应升级,看不清做好人生下一件大事的有效策略。单纯为了将孩子外包给好学校而砸钱未必能收到成效。

不妨将推动全球经济的这股真正动力称之为“明天的石油”。今天的石油已经被称为“黑金”。加入“黑金”之列的还有我国尚有六十年储量的煤矿。煤矿“黑金”还可以依靠人力血汗的低科技来挖掘。接近枯竭的石油黑金的开采已经需要高科技。“明天的石油”用之不竭,然而,人类几千年的发展进步却还没有发明任何高科技来高效地开采它。它就是人人皆有的脑力,《第三次浪潮》作者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称之为“明天的石油”。

全球化时代的知识型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已经超过50%。在90后这一代(沿用国际上以年龄分层人口的叫法,我将中国1990年后一代称为“明黄一代”),要拥有美好生活,靠的将是创意的脑力,一天一个新想法,一天一个好点子。任何常规化的流程工作都有可能被越来越聪明的电脑软件所取代,“朝九晚五”的简单生活随着这些工作能一起被外包到世界上人力成本更便宜的地方。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平坦的世界”。只有登上“平坦的世界”,“明黄一代”才能轻松应对明天的经济挑战,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美好人生。

在平坦的世界里,创意人才、CEO、从事跨领域复杂思维脑力劳动者越来越不成比例地占据更大份额的经济蛋糕。引咎离职的跨国公司CEO花三十分钟清理办公桌的工资,恐怕超过普通知识工作者一年的收入,更肯定超过保洁人员一辈子清理卫生间的收入。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分配不公,但这恰恰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知识在财富创造中四两拨千斤的核心地位。

知识与创意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是对于怎样培养创意挖掘脑力,我们却知之甚少。专门传授知识开拓智力的学校,整体上在过去近百年来还没有过一次像样的创新。你听说过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社会革命和阶级革命,你听说过革命教育,但恐怕没听说过教育革命,因为它并不存在。过去几十年来,电化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恐怕是教育领域中最显著的“创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电脑通过我们人类的脑力输入运转越来越快,越来越聪明,信息技术使我们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快捷。当现代经济每个分支的劳动生产率呈几十倍的提高时,调教脑袋的行业《经济学家》杂志率先使用的英文字眼:Brain Businessl——教育依然像上一个世纪的制造业,学校依然像上一个世纪的大工厂。今天培养一名人才的时间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不降反升,而学校所能传授的知识总量,相比于学校之外知识膨胀的速度,不增反降。当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加时,人类知识的最高殿堂一一著名大学和一流学府,从规模上却依然如小型的手工作坊,远远不能满足来自全球的需求。中国高校的“扩招”从短期结果来看,仿佛是对小型手工作坊实施强行催化,后果是中国高校成批地生产出全球化知识型经济所不需要的“次品”人才。当抚育创意取代传授知识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时,“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已经不是一句高调的口号,而是说明,全世界的学校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完成培养创意人才之核心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明黄一代”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他们的父母开始实践“人生的下一件大事”。我写作这套丛书的想法则应运而生。

为什么如今的孩子比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父母?这是因为:

◎越来越长的学生生涯,“明黄一代”需要达到知识的前沿,才能在知识型经济中发挥作用;很自然,孩子需要更多的家庭财政的支持。

◎才智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工作越来越复杂,已经到了任何学校都不足以承包的地步;很自然,培养创意思维的任务越来越多地分摊回家庭;孩子需要家庭更多的智力支持。

◎瞬息万变的世界,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社会学家所说的“脱位效应”;很自然,孩子需要家庭更多的情感支持。

当然,中国之大必有例外。真正天才的孩子能抱回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金奖,抱回世界一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解决了父母的一切问题。但是,天才孩子是我们家长可遇而不可求的。更不要相信早教中的拔苗助长能催生天才。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不断地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在笔者看来,要做好人生的下一件大事,父母除了做慈父爱母之外,还有以下重要的角色:

一、财政资助人

二、啦啦队

以上两点已经不用多说;

三、前哨站、侦察兵

今天的学校已经不能提供我们孩子所需的全部的教育,已经不足以完成人才的全面培养。比尔·盖兹、史蒂芬·乔布斯这两位信息时代的先驱代表在三十多年前从大学退学创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全球化时代人才的培养将是一个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国内国外的有机组合,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公司、文化、国度的个性化战略组合选择。本人称之为全球化教育。

在全球化时代教育的选择正在呈几何级数膨胀的过程中(这包括了向中国孩子广为开放的海外教育),从众多机会中发现最适合您孩子的教育机会是父母的重要角色之一。

如果孩子很清楚要去的是世界一流大学,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决定了家长需要从初二初三开始帮助孩子培养“超级明星”素质,帮助孩子找到各种课外教育机会,我到展现才能的省级、全国乃至国际竞赛机会,将是父母的重要角色。

四、经纪人

世界一流大学与排名前百位“名校”的入学竞争将是一场世界中学生需要用4~5年来参与的博弈游戏。不管游戏规则的制定方——大学如何力求公平,这本质上就不是一场公平的游戏。当这些一流大学与名校所在国的学生家长积极地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时,这场游戏对中国学生显得更加不公平。担当名校候选学生的经纪人意味着——五年计划的制定者,课外活动、标准化英语考试与大学申请流程的组织者、策划者。

五、教练、严师与模拟同窗

学问学问,有学有问。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开阔的思维除了来自老师的传授考查,也来自于同窗的互动加强。然而在知识膨胀、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这一切已远远不够,学问已经延伸到家庭之中。尤其当我国城市人口激增,拥挤不堪的中小学不能再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课堂关注度,父母家长必须适时地填补缺失。在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里,中小学校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反过来。美国文学家马克·吐温曾说过“我从不让上学干扰我的教育。”做好教练、严师与模拟同窗的奥秘在于,家长能否让一切充满乐趣。

这是不是提倡家长全盘接管孩子教育、亲自操办一切事务呢?不是。归根结底,只有孩子能将自己送进世界一流大学。英语标准化考试需要孩子亲身经历。申请世界一流大学的个人作文需要孩子亲手撰写。积累一流大学入学资历的课外活动需要孩子亲自参加。但是,每一个成功走进名校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家庭支援团队。

很显然,在全球化知识型经济时代,我们每位家长除了职业、家庭,还有第三件工作一一调教脑瓜的教练(名称来自于一款叫Brain Coach的益智游戏)。纵有无尽的发明,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向电脑灌输智能,几千年来人类却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向人脑下载诸如乘法表的简单智能。调教脑袋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它需要结合金钱、能量、策略思维和每天、每分钟的细微投入。

要做好人生的下一件大事,我们家长也需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调教好孩子的头脑。这套丛书正是将孩子送出国——送上“平坦的世界”的思想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何将孩子送进世界一流大学/做好人生的下一件大事丛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5848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2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