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奋斗的人生--我的家庭和个人经历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教授在总结自己人生奋斗道路上的一些经验的基础上,于古稀之年亲笔撰写了描述其家庭和个人经历纪实的一部作品——《奋斗人生》。

书中,闻院士对其家庭及人生经历进行了真实感人的描述,就其家乡家庭、求学、创业、生活、学术交流、社会活动、成就等内容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处事的一般规则”,将他最珍贵的人生感悟用平实坦率的语言告诉大家:做什么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内容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更需要战胜遇到的各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笔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映现出他对国家、对事业、对家庭浓浓的爱和追求人生目标时坚韧不拨的精神,读来感人至深,实为青年学生和各行业青年的一本精彩的励志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通过对其家庭及人生经历的真实感人的描述,总结了自己在人生奋斗道路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讨“处事的一般规则”,以提高个人处事成功的概率,乃至提高在人生奋斗道路上实现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的概率。

如果谁想从该书中了解做事或人生奋斗的一般规则和如何提高成功做事的概率,那他的心里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目标,接着可从该书中了解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具体内容,以及了解该书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这就是本书所特别强调的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有效的方法。本书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本突出以提高做事成功概率为主题的纪实性史作。如果单纯关注于该书的文学色彩或可读性,那他是很难领悟到本书的精髓的。

本书共分八个部分,分别是家乡家庭篇、求学篇、创业篇、生活篇、学术交流篇、社会活动篇、成就篇和结语。

本书可作为青年学生和各行各业青年励志的参考读物,还可供对上述内容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家乡家庭篇

 一、温岭长屿的自然和人文概况

 二、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祖父闻一峰

 三、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父亲闻韶

 四、矢志育人慷慨助人的叔父闻诗

 五、热爱工程建设事业的大哥闻寿椿

 六、潜心修订闻氏家谱的二哥闻华椿

 七、酷爱数学勤奋工作的孪生弟弟闻国椿

 八、专心研究精确计量的五弟闻伍椿

 九、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堂兄弟姐妹们

 十、有关我的爱人和儿女的生活片段

 十一、人生体悟

 本章附录

 附录1.1 访新河长屿闻家里旧宅

 附录1.2 闻诗先生生平

 附录1.3 闻国椿教授的人生经历

第二章 求学篇

 一、小学时代

 二、初中时代

 三、高中时代

 四、在部队中

 五、大学时代

 六、研究生阶段

 七、人生体悟

第三章 创业篇

 一、创业的初始阶段

 二、奋斗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

 三、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

 四、在科研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五、加深课题研究,扩展研究领域

 六、在学院学科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七、学院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八、人生体悟

 本章附录

 附录3.1 闻邦椿副教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附录3.2 创造者的人生

 附录3.3 “发明骑士”——闻邦椿

 附录3.4 追求毕生

第四章 生活篇

 一、战胜病魔,积极预防疾病

 二、在劫机事件中经受考验

 三、俭朴的生活,求实的作风

 四、待人诚恳,处事谦虚谨慎

 五、为人正直,不怕别人议论

 六、人生体悟

 本章附录

 “二九六”班机被劫亲历记

第五章 学术交流篇

 一、国际学术交流部分

 二、国内学术交流部分

 三、人生体悟

 本章附录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情况简介

第六章 社会活动篇

 一、二十年全国政协委员生涯

 二、中国科学院有关活动

 三、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

 四、支持民办教育兼任民办大学校长

 五、兼任二十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六、其他社会活动

 七、人生体悟

 本章附录

 附录6.1 1991年人大、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专题报道

 附录6.2 2001年在台州市“院士家乡行”欢迎会上的发言

 附录6.3 2007年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集团)院士工作站揭幕仪式上的发言

 附录6.4 2000年在北京吉利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4年在北京吉利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附录6.5 2000年在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迎新会上的讲话

第七章 成果篇

 一、扼要的统计

 二、为培养高级科技人才作出的努力

 三、为非线性振动的工程应用作出的努力

 四、为建立起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而不懈奋斗

 五、为提出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作出贡献

 六、建立机械产品动态设计新体系

 七、在学院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八、著作、奖励、专利与论文

 九、人生体悟

第八章 结语

 一、认真规划好内容、目标和方法三大处事要素

 二、充分发挥思想素质、知识和能力、身体、奋斗精神四种潜能

 三、充分利用客观上存在的三维广义空间:时机、环境及条件

 四、要不断地总结和不断地学习

 五、写在最后的话:人生的完美常常是相对的

附照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乡家庭篇

如果从人生的奋斗历程来考虑,家乡和家庭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哺育我们长大成人,对每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事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写这部成长经历的史作时,自然要从家乡和家庭开始。

一、温岭长屿的自然和人文概况

1930年农历八月初八(公历9月29日)下午三时左右,我和胞弟国椿降生在号称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市饮马井巷3号租用的一间房子里。我家祖籍并不在杭州,但那时,我的父亲正好在浙江省大地测量队工作,全家由原籍温岭长屿迁到杭州居住。由于我较早出生,又生在杭州,所以父亲给我取了个乳名“大杭”,给我弟弟取名为“小杭”。同时增添了两个小孩,家里人自然十分忙碌。我由母亲来照顾,而国椿则由一位名叫“夹屿婆”的保姆负责照看。我和国椿小时候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很难辨认。为了避免混淆,在我们出生之后,母亲还特意为我们分别加上不同的标记,以便识别。

那时,家里已有大姐玲椿、大哥寿椿和二哥华椿三个孩子,在我和小杭出生两年后,我们家又增添了一个男孩伍椿。从此我们组成了有一个女孩和五个男孩的大家庭。由于在外地生活的经济负担过重,在我不到一周岁时,除父亲继续留在杭州工作外,全家随母亲都搬回老家浙江温岭的长屿。

温岭属浙江省台州专区(现称台州市),台州地处温州和宁波之间,东临东海,下属淑江、黄岩、路桥三个区和临海、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等几个县市,人口有五百多万,台州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才辈出。据统计祖籍为台州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20多名(照片1.1)。

温岭是台州地区较为先进的县级市。提起温岭,很多人都倍感亲切,那是21世纪中国大地最早被太阳照亮的地方。2000年1月1日清晨,成千上万的宾客聚集在温岭市的石塘小镇,争先恐后地去迎接21世纪曙光的到来。石塘镇与松门镇毗临,距我家长屿不到15公里。松门既是一个闻名全国的渔乡,又是一个造船业十分发达的地方,目前能制造出25000吨的大船,温岭人的豪迈气魄和伟大的创业精神在这些方面都有所体现。2007年11月19日,我趁参加母校新河中学10周年校庆之便,和爱人王宗彦、儿子闻枫与儿媳谷晓滨、外孙黄博闻、堂妹闻景春及她的女儿郑玲一行七人访问了石塘镇。在当年观看日出的那座小山上高高耸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千年曙光”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照片1.2)。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题写的,这使我想起周先生的名字和所题写的词义是多么的贴切呀!

温岭虽是一个县级市,但其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人才辈出。早年去国外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并成为著名学者的有三位,他们分别是:

长屿的闻诗先生,1932年获法国南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去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在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北洋工学院(因抗日战争,北洋大学工学院于1942年在浙江泰顺复校)、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等校任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等职。

温岭城区的柯召先生,1937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公费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任教授,后来一直在四川大学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和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照片1.3)。

新河的朱伯康先生,1937年获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任教授、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除我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外,温岭还有两位学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分别是:

柯召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

石粘的蔡道基先生,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岭目前是全国著名的百强县之一。该市生产的钱江摩托闻名全国,制鞋业和羊毛衫制造业也相当发达,到过温岭的人无不对温岭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交口称赞。温岭过去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渔业,但近二十年来已逐渐向制造业过渡。温岭人民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创业精神十分突出,这种精神也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一生勇往直前、敢于进取、永不枯竭的动力。

长屿是温岭市新河镇所属的一个小乡镇,虽只是个小镇,但它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也是一个自然条件和环境十分独特的地方。人们常用“人杰地灵”这个优美的词汇来歌颂和赞美这块土地,长屿也的确名副其实。长屿硐天的岩体是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而其石硐全部是由人工开凿,与人们经常看到的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洞完全不同。据史料记载,长屿自1500年前就开始生产石材。从岩体中开采石板要遵照既定的科学规律,一般来说,一个石洞一天可从岩体中采出一层面积约几十平方米甚至几百平方米而其厚度约六公分左右的石板,并经过边缘打孔、起层敲打、裁割、提升、搬运等多道工序才能全部完成,再经表面加工后,可用作铺地面板和墙壁面板。1000多年来,长屿岩洞养活了成千上万勤劳的从事这一作业的长屿工人及其家人。但是,由于开采条件简陋,洞中环境十分恶劣,石洞中常常粉尘飞扬,这些粉尘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所以矿工往往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就会患上矽肺病,石矿工人的寿命很少有超过60岁的。因此,长屿硐天的形成是千万个长屿石矿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是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今天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供大家观赏,不能不使人想起那些献身于采石事业的石矿工人们。

长屿硐天景区还有一只直径约2米的大石碗,这只碗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照片1.4)。2004年,长屿岩洞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岩体滑坡塌方事件。长期以来,由于岩体下部被开采一空,洞中的岩石早已失去平衡,上部的巨大压力使下方的岩石难以支持。有一天,一块约上百万吨岩体从几十米高的地方倒下,石硐中的水由于受到挤压,像高压水枪那样从石缝中射出,将附近一排排的树木整整齐齐地拦腰割断。这一奇特的景象令当地的百姓都难以置信。

像长屿硐天这样的人工岩洞,在世界上极为罕见。长屿硐天有三大特点:一是洞多,有上千个人工石洞;二是景致十分奇特,不仅岩洞奇形怪状,而且在有的石洞里可以同时看见山、海(东海)、天;三是历史悠久,该洞的开采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2003年,当我再次参观硐天时,特地写下一首诗来记录长屿硐天的奇特景色和它的形成过程:

长屿硐天人工开,

血汗流淌入东海,

喜赢四海“三连冠”,

洞中奇景越千载。

附注:“三连冠”是指洞多、景致奇特和历史悠久三个世界之最。另按,本书中作者所写的诗均为自由诗,不受诗词格律的严格限制。

在我和弟弟国椿小的时候,常常会到山上玩。其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双门洞”,这个洞的面积有一二百平方米,有两个洞口,一个是开采石洞时的上方入口,二是开采深度约50米以后的侧面出口,“双门洞”由此而得名。洞口有道士修建的房屋,洞门外有我父亲闻韶题写的“云月往来”四个大字。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峰书院”的老师们常带学生来这里,或来参加统一考试和召开会议,或来这里游览。近年来,当地政府对双门洞附近景点进行了整修,并邀请我为这个“双门石窟”景点题词,因为我生长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这片沃土哺育了我,家乡人民用血汗养育了我,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应允了。

长屿这块土地曾孕育过不少仁人志士:早年曾出任过代安南国封王(代王三日)的李氏家族;而今大学毕业生更是不计其数,有出国留学的博士,有科学家和文人,有博士生导师和教授,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P1-3

序言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创造的历史。有奋斗才有发展,有创造才有前进。人类之所以创造了今日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通过人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和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取得的。

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经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还缺乏规律性的认识。人们通过不断实践,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各种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事情的发展常常有两种结果,有些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不断地从斗争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而去战胜所遇到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有些人因遇到困难和挫折,从此一蹶不振,从而丧失了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一般来说,人们在奋斗过程中总是希望多一点成功,少一点挫折和失败,尽力去提高做事成功的概率。本书就是作者通过对家庭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和大家共同讨论如何提高工作过程中做事成功概率的问题。作者认为,做任何事都应该弄清楚目的、内容和方法。就是说,一是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即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二是要规划好可以通过哪些切实可行的任务,去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要拟订好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实现提出的目标和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为加深对三者关系的理解和提高做事的成功概率,作者特别地指出了处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还写出了它们的关联方程式(见结语)。

提高处事成功的概率还必须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即处事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包括处事者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即通常所称的德、智、体和工作毅力,这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

除了内因之外,外部因素即是处事者的时空状态,包括时间、地点和条件,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任何成功者都是十分积极地去创造有利的外因的。

本书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践性。书中素材完全来源于生活实际,书中介绍的经验教训是从实际事例中提炼出来的,因而具有可操作性。

(2)注意规律性。介绍完每一部分的内容后,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有利于读者借鉴与仿效。

(3)强调目的性。本书以提高处事以及提高人生奋斗成功概率为出发点进行讨论,目标十分明确,这有利于读者抓住这个核心问题。

(4)突出思想性。所叙述的事例特别强调一些涉及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如描述了作者本人在人生奋斗过程中的坎坷曲折过程,并且介绍了如何以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及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也谈及处事过程的道德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5)兼顾多样性。本书介绍了一个家族20多人在人生奋斗道路上的生活经历,有经商的,也有从事教育工作和科技工作的,还有从事其他工作的,因而可以从不同侧面来了解他们提高处事成功概率的一些做法。

(6)考虑普遍性。这是一部以“奋斗的人生”为主题的传记式史作,由于内容的普遍性,因此有利于读者思考书中所述内容和读者正在奋斗的人生经历的关联性。

本书内容包括八个方面:家乡家庭篇、求学篇、创业篇、生活篇、学术交流篇、社会活动篇、成果篇和结语。

本书实事求是地描述和总结了作者家庭及个人的主要经历,所列举的事例都取材于实际,并没有对它进行漫无边际的想象和文学加工。假若读者能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去提高所从事工作的成功概率,甚至提高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实现奋斗目标或远大理想的成功概率,这将是本书作者的最大欣慰。

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得到了许多朋友、同学、同事的热情帮助,他们是王维周、沈启伦、郑素洁、何勃、刘伟男、高英学、胡文霞、王永山、王宝霞、李奎贤、田之华、孙伟等,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我的成长乃至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得益于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台州市和温岭市的父老乡亲及各级领导,感谢原温岭县横湖小学、原新河镇中心小学、新河中学、台州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还要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的有关领导和同志,他们对我的培育和教导为我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感谢我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单位及创业过程中的工作单位——东北大学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他们的培养和支持让我的人生迈上了一步步阶梯;此外,还要感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政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科技部、原机械部、原冶金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以及辽宁省和沈阳市等许多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在工作中长期对我的热情关怀和支持;最后,我要特别感谢父辈的培养与教育之恩。

我虽已年逾古稀,但仍愿继续发挥余热,因此书写了这一部“纪实”,来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和支持过我的领导、老师、朋友和同志们!

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奋斗的人生--我的家庭和个人经历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闻邦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257960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