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古采的故事/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斯·万格利是一位快乐的诗人和快乐的哲学家。他很懂得快乐的价值。他打心底理愿意读者们--少年儿童读者和成年读者来分享他的快乐。

读万格利的作品能让孩子们,同样也能让成人们获得发真内心的愉悦。读者可以从他的作品里领悟许多人生体验。其中我特别要提到的是作家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真诚友爱的呼唤。

内容推荐

《古古采和故事》是摩尔多瓦著名作家斯·万格利和两次获安徒生提名奖的俄罗斯画家鲍里斯·季奥多罗夫联袂创作的儿童文学名著。其中的主人公古古采早已属于世界经典童话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满溢着的浓郁的民间文学气息和朴实的哲理曾赢得多国童书界的赞誉。这部童话携带着摩尔多瓦特有的风俗人情和快乐的诗意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目录

古古采

古古采的帽子

雪莲花

雨点跟着古古采走

军事机密

带枪的看园爷爷

古古采当了一回鼓手

古古采的新课桌

好大的磅秤

严寒老人和他的孩子

嗨!嗨!铃声响叮当!

还钱奇遇

咚!咚!咚!

爸爸的表什么时候老

你就是爷爷的拐杖

古古采陛下

古古采挥起大镰刀

听着歌儿松土的锄头

水井吊杆上荡秋千

借研钵

古古采在磨坊

核桃钳子

古古采的雪人

哞!哞!哞!

伊昂?克里亚格的奶油字母卡片

小姑娘古古察

环卫工人

邮递员老了

古古采一夜长高了

理发匠的故事

古古采当上了船长

教妈妈学骑自行车

听到钟声就到磨坊山

古古采在飞机上

猎人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古古采的帽子

爸爸给古古采缝了一顶尖尖的棉帽。因为帽子太大,这就引出了一段故事。

“帽子遮住脸,什么都看不见了,爸爸。”

“你两只手往上抬着不就行了。这样,你整个冬天就不愁没事干了。”

啊,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古古采就没其他什么事可做了?是不是真的这样,咱们还得瞧瞧。

早晨,古古采起得比谁都早。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院子里,悄悄抱过饲料喂羊群。爸爸来时,古古采已经骑上一头大公羊颠儿颠儿地满圈跑了。

“早上好,古古采!”

“啊!你好,爸爸!”他打了个手势,“饲料拿回去吧,羊喂过了。”

从这天起,羊群就都由古古采照料了。

严寒加足劲儿向人们袭来。走在街上,雪在脚下咯吱咯吱响个不停,就像人踩在琴弦上一样。

古古采走着走着,赶上了一个一年级的女生。可怜的小姑娘冻得全身发抖。古古采替小姑娘拿着书,让她把双手插在袖筒里,蹦跳着跟在他身后走。古古采把小姑娘的书夹在自己的胳肢窝下,走啊走啊,他忽然想起一个绝妙的主意。哈,他想,我把书放进大尖帽里,尖帽空着哩,书和脑袋反正都能装进去。古古采摘下尖帽。这时,他瞅了瞅小姑娘,问道:

“你冷吗?说实话。”

“有点冷。”小姑娘磕碰着牙齿说。

“那你把我的帽子戴上。”

“不,古古采。那样你会冻坏的,而且,女生也不戴这种尖尖帽的。”

“你不戴,我也不要它了。”古古采说,“那就扔在路上得了。”

古古采真的把棉帽搁在了雪地上。

古古采走在前,小姑娘跟在后。他们一边走,一边频频地回头看。棉帽孤零零地站着——它的主人不要它了。

帽子站着,站着,憋足劲儿,吸进了一大股气。帽子一吸进气,就长高长大了。

古古采发觉帽子长大了,就转回去拿起帽子,一下戴到自己头上,同时也把小姑娘的头给盖住了。他们一同往前走,帽子给他们挡住了严寒。

从这天起,一年级学生一放学,古古采就在校门口等着了。他的帽子盖着七八个小姑娘的头,把她们一个个地送回家。

有一回,女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戴着这顶帽子从学校里走出来。人们看到这一情景,都惊讶地摊开双手,说:

“瞧,瞧这帽子!就像堆得又尖又稳的草垛儿!妙极了,实在是妙!”

古古采把小姑娘们送回家,帽子又一下变得原来那样小了,他回家照样可以把它挂在衣帽钩上。

有一天,帽子忽然不随古古采的意,不会变大了。他向它许这个愿,许那个愿,又是抚摩它,又是乞求它,可帽子就是不变大。而偏偏在这时候,学校里那冻得发哑的铃声叮叮响了。这天,天是这么冷,冻得全村的狗都不肯叫一声。

古古采只好回家去。一回到家,他全明白了,原来是早上他没给羊喂草料!古古采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儿——喂羊这件大事今后可别忘了。于是帽子又听他的话了。

不久,古古采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帽子把全村所有人家都盖上。为了做到这个,他连邻居家的羊群也喂了。帽子就随古古采的心意长大,长呀长呀,一直长大到把全村都盖了起来。

春天来到了古古采的大帽子底下。当然,白天也得开亮电灯。然而帽子下的生活多红火:机器轰轰隆隆地响着,吊井上上下下忙个不停。  “你看,烟冒不出去呢。”妻子要给丈夫做罂粟籽油炸饼,正在劈柴准备生炉子的男人说,“怎么办?总不能让村子里的烟都冒不出去吧?”

半夜,他爬上屋顶,又搭上梯子,一直爬到帽子顶,稀里糊涂地在帽子顶上剪了个大洞。这个洞好大啊,寒风呼啸,直入全村。

早上,全村人把一大群乌鸦从古古采的帽子里赶出来。然后,又把全村男人的帽子收集在一起,堵在那个洞上,只留了一个通气的烟道。全村只剩了不多的几顶帽子。有人要进城去买芝麻酥糖,买面包,或办别的事,才戴一戴。要知道,一走出古古采的魔帽,外面照样还是寒冷的世界。

序言

古古采,乔巴,来自葡萄园星罗棋布的国度

韦 苇 

对于这个葡萄园星罗棋布的摩尔多瓦,这个黑海沿岸国家的事情,我们见闻得很少,几乎无所知晓。不熟悉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国民几乎没有机会读到从摩国译进来的书。似乎什么类型的书都没有。文学书本来是应该先有的,但是我们没有。

我们今天来介绍万格利,已经比许多国家要晚二三十年了。欧洲、美国和日本诸国,各种肤色的人早已对万格利的童书表示过热情的肯定和赞赏,表达过惊喜和欣赏。俄罗斯担任国际童书评议会评委的杰出作家伊莲娜·托克玛科娃这样评论万格利所创造的古古采形象:

万格利在古古采这一可爱的男孩形象中,体现出了摩尔多瓦乡村新一代人的善良天性,成功地注入了摩尔多瓦民间文学的精华。活跃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古古采,他的性格是如此富有民间气息,如此真实可信,在人物和事件的假定性中透映出象征意味。

保加利亚的著名评论家冉娜·格奥尔盖叶芙娜这样评价乔巴这个儿童形象:

性格爽朗的、饶有诗人天赋的斯皮尔敦·万格利,用洋溢着诗意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儿童文学形象——乔巴。他与古古采一样,毫无疑问,可以无愧地添列进世界成功的儿童人物画廊……在《野鸽村的乔巴》中,像所有真实感人的作品一样,读来唯感心中充满快意。

一个指出万格利的创作善于汲取民间文学的精华,一个指出万格利创作的诗性风格。这确实画龙点睛地概括了万格利作品在艺术风貌方面的特点,道破了他创造的人物之所以能成功进入世界儿童人物画廊的缘由。

介绍万格利我们既然已经落于他国之后,他的作品既然早已在国外被确证是如此优秀,我们就应该赶快来弥补我国至今没有万格利童书的空白。

万格利以他的作品集赠与我,是在1991年。此时,作家手头的书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儿童文学同行要空了,寄给我的书,是他万般无奈之下到首都基希讷乌图书馆去为我“协商”来的!我被万格利的真情和热情深深感动了!万格利为送我书而如此千方百计,是因为我是最早知道他的文学成就的中国翻译家,更因为我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已经起飞的中国,它有三亿四千多万儿童。万格利在给我的信中,毫不掩饰地流露了他对具有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神往,并且满腔热忱地表达了他希望与中国同行接触交流的愿望:

亲爱的韦苇:

您邮来的信和您的书与报纸顺利到达了我手中。谢谢,亲爱的朋友,感谢您信中对我的作品说了这么多热情肯定的话,也感谢您打算把我的“古古采”和“乔巴”翻译介绍给中国的小读者。我真应该到中国去看看,而且应该赶快下决心去——我明年都要六十岁了呀!

从您的来信中我能看出来,我和您一定会谈得来的。我分明感觉到这一点。您具有一种孩童般的率真,这种品格非常可贵。假话、大话、空话我们真是听够 了听厌了!看得出来,我们有共同喜欢的作家:恰佩克啊,图韦姆啊,卡莱姆啊,比塞特啊,比安基啊,西顿-汤普森啊,还有罗大里,还有其他许多许多作家,我在我已经出版了的各种作品选本中都收有他们的作品。而您书中收进的作品,其作者米哈尔科夫、别莱斯托夫、柯兹洛夫,则是我的朋友了。看来,咱们都在各自为本国的孩子,为发展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做着普及世界名著的工作。这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却也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我期待着我的书在中国与孩子们见面。

附去我的简历一份。

拥抱您! 

斯皮尔敦·万格利  

1991年1月9日于基希讷乌  

万格利诗一般的童话故事受到我国儿童文学同行的重视和肯定,也是已经有事实为据的了:我上世纪80年代初译载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低幼儿童报《小青蛙》上的《古古采的故事》中的一个片段《雪莲花》,被收进了一个发行量很大的集子,后来童诗诗人金波看到了它,又收进了他编选的一个集子。中国知道万格利就是从这个善良得让人不能不心动的摩尔多瓦男孩古古采开始的。后来,上海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研究生在杭州读到了“古古采”的几个片段,它们在众多的幼儿童话中给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可爱的古古采也能成为中国孩子的好朋友。

日本东京的《古古采的故事》的译者说,她一翻开它就手不能释卷,多么纯洁、多么可爱、多么好的一个男孩啊!我立即决定将它译成日语,接着读给我的女儿们听。我的女儿说,她们像喜欢自己的弟弟一样喜欢古古采。匈牙利的译者说,斯皮尔敦·万格利的童书让我们的孩子百读不厌……我实在抵挡不住万格利童书的诱惑,遂而又把《野鸽村的乔巴》也译成了匈牙利语出版。我后来的创作受到万格利作品诗性叙事的很大影响。美国、芬兰和斯里兰卡的译家和插图画家都说了同样热情赞赏的话。现在轮到中国的译家和中国的读者来赞叹万格利从摩尔多瓦田野和葡萄园里提炼的诗意,和用这诗意创造的人物和故事了。对于万格利,我们一样不会吝啬我们的美誉。善应该是文学的基础,善更应该是儿童文学的基础。若是因为介绍了古古采和像古古采一样的童话孩子乔巴,而能放大中国孩子的善心、善情和善意,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像国外有的地方那样,把古古采的形象做成商标,做成了洋娃娃,用作儿童咖啡厅的名字,也许我们在短时内还难于期待,但是古古采和乔巴在中国将找到众多的伙伴,应是没有疑问的。

优秀作家的作品还得有优秀画家来配图。万格利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童书,都是由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鲍里斯·季奥多罗夫(Борис Диодоров )配图的。

季奥多罗夫的版画精致而传神,在黑白间别有韵味地传达出了童话作品的生活内涵和艺术内涵,耐看,耐品,耐赏。上世纪70年代,季奥多罗夫就为俄文版的《小熊维尼阿噗》、《白雪公主》配图,1980年版《骑鹅旅行记》也是他的手笔。他富有表现力的插图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国内外各种奖项的高度肯定,1998和2000年两度荣获国际儿童图书协会颁授给他的安徒生奖提名奖。能由季奥多罗夫来为童话作插图,是童话作家们梦寐以求的企望,也是童话作家们的幸喜和荣耀。而万格利因为自己的童话和自己的国际声望,赢得了季奥多罗夫的青睐,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一边阅读万格利的故事,一边欣赏季奥多罗夫的版画杰作——那用刀锋刻画出来生动人物和真切画面。我们会很容易走进童话世界,领略童话的意境,并和古古采、乔巴交上朋友的。

后记

翻译国外的文学作品,每每给我带来新奇的东西和新的乐趣,令人神往。

摩尔多瓦民间的新年什么样?皑皑的白雪、闪闪发亮的枞树、教堂的钟声、伴随着布卡的哞叫声,还有“嗨!嗨!”的问好声和铃铛的叮当声、核桃和蜜饼……《古古采的故事》中呈现出的异域新年的奇特场景,一直在我眼前跳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哞!哞!哞!》和《嗨!嗨!铃声响叮当!》的故事里,有这样的描述:

舅舅在车站接到了古古采。古古采马上递给舅舅一瓶酸甜的克瓦斯。如果你不把布卡的尾巴用酸东西弄湿,你无论如何别想拉动它,它也不会哞哞地响。

……古古采教给表弟如何拉布卡的尾巴,让它哞哞地响。

铃铛声叮叮当当响起来,窗户回应着。布卡高声哞叫……

但是,“布卡”(бугай)究竟什么样?词典里没有满意的解释。于是,我带着好奇去追寻,得到如下结果:

1. 2007年11月7日,乌克兰国家银行发行了“民族乐器——布卡”纪念币,币值为五格里夫纳,上面有布卡的图形。

2. 布卡——这是一种发声类似牛鸣的古代皮膜乐器。流行于罗马尼亚、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民间,现在基本失传。布卡形如木桶,大小不一,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有三四十厘米高。木桶的一端开口,另外一端蒙有皮膜。皮膜中心开一个洞,洞里置一束马尾。拉动马尾摩擦发声。布卡在民间节日活动中营造幽默欢乐的喜庆气氛。

我想,古古采就是手里举着铃铛和帽子,伴着布卡的哞叫,冒着齐腰深的大雪来到守林人女儿多伊娜家喊年的。古古采到首都基希讷乌过年,手里带的还是这只布卡和铃铛。久违了的布卡哞叫,轰动了城里人。整个下午,“哞!哞!”的声响彻首都的每一条街道,到了除夕夜,古古采的布卡搬上了电视屏幕,变成了全国人民的新年大餐。

书中的古古采还有一顶神奇的尖尖棉帽。在我的印象中,摩尔多瓦的大人小孩日常都戴帽子,尤其冬季要戴棉帽,就是皮帽。如果只凭《古古采的故事》中的文字描写,我们无法领略摩尔多瓦男孩的装束。欣赏鲍里斯?季奥多罗夫的精美插图,让我看到了闻名遐迩的卡拉库尔羔皮帽的风采。

徐永平  

2009年3月12日

书评(媒体评论)

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韦苇如是说:

美国、日本、匈牙利、芬兰和斯里兰卡等诸国的译者和画家都说了同样热情赞赏的话。现在轮到中国的译者、画家和读者,来赞叹万格利和季奥多罗夫从摩尔多瓦田野及葡萄园里提炼的诗意,和用这诗意创造的童话和图画了。对于万格利和季奥多罗夫,我们一样不会吝啬我们的美誉。

                   

俄罗斯著名作家伊莲娜·托克玛科娃如是说:

万格利在古古采这一可爱的男孩形象中,体现出了摩尔多瓦乡村新一代人的善良天性,成功地注入了摩尔多瓦民间文学的精华。活跃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古古采,他的性格是如此的富有民间气息,如此的真实可信。在人物和事件的假定性中透映出象征意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古采的故事/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摩尔多瓦)斯·万格利
译者 徐永平
编者
绘者 (俄)鲍里斯·季奥多罗夫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8551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1.588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