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家诉讼(中国当代法制文学精萃中篇小说Ⅱ)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Ⅱ》,精选了新时期以来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思想艺术俱佳的、为广大读者称赏的一批法制文学,以中篇小说为主,可以说是精中选精;所选作品侧重于思想涵量,人性深度,艺术创新的突出者,兼及短篇小说。主要包括《漫天芦花》、《万家诉讼》、《合同警察》、《无花季节》、《潜伏》等作品,这些作品有反映政法干部秉公办案、献身于法、为国除害、为民解难的;有刻画民事纠纷,揭示道德、情理、法律之间的冲突与联系的;有写犯罪分子机关算尽,以身试法、祸国殃民、终落法网的等等。

内容推荐

这是我国首部大型法制文学的权威选本,它从新时期以来近三十年的浩瀚文字中,精选出了一批思想艺术俱佳,产生过广泛影响,为广大读者赏心悦目的法制文学作品,题材纷繁多样,故事盘根错节,笔法摇曳多姿,涵盖公安、检察、司法、海关、谍战、国家安全等领域,深入到寻常百姓的财产分割、血缘辨识、婚恋纠葛和道德焦虑,读来大有山重水复的诡谲,扣人心弦的理趣。这些作品,以其思想涵量、人性深度和艺术创新而凸显价值。

目录

漫天芦花

奔跑的火光

难逃劫数

万家诉讼

合同警察

治保主任

无花季节

潜伏

试读章节

漫天芦花

苏家世代书香,家风清白。相传祖上还中过状元。到了苏几何手上,虽不及显祖那么尊荣,但在这白河县城,仍然是有脸面的人家。早在三十多年前,苏几何就是县里的王牌教师。他是解放前的大学生,底子厚实,中学课程除了体育,门门可以拿下来。不擅教体育不为别的,只因他个头儿瘦小,一脸斯文。那个时候还兴任人唯贤,他当然成了一中校长。

读书人都说,几何几何,想烂脑壳。苏校长最拿手的偏是教几何。他的外号苏几何就是这么来的。久而久之,很多人反而淡忘了他的大名。他其实有一个很儒雅的名字,叫禹夫。有人说现在的人名和字都不分了,这禹夫还只是他的名。但他的字在破四旧的时候被破掉了,他自己不再提及,别人也无从知晓。这么说来,几何其实只能算是他的号了。几何二字的确也别有一番意趣,苏校长也极乐意别人这么叫他。不过真的直呼苏几何的也只是极随便的几个人,一般人都很尊敬地叫他苏校长。只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为几何二字也吃了一些苦头。学生们给他罗列了十大罪状,有一条就是他起名叫苏几何。十几岁的中学生只知道哪位古人说过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话,几何二字自然不健康了。学生们并不知道这是别人给他起的外号。

关于苏几何,有一个故事传得很神。一中那栋最气派的教学楼育才楼是当年苏几何设计的。说是他将整栋房子所需砖头都作了精确计算,然后按总数加了三块。教学楼修好之后,刚好剩下两块半砖。还差半块砖大家找了好久,最后发现在苏校长的书架上。原来苏校长拿回去留着纪念去了。这个故事夸张得有些荒诞,但人们宁愿当作真的来流传。乡村教师向学生新授几何课时,总爱讲这个故事,说明学几何多么重要!

苏校长再一次名声大振是八十年代初。一中高考录取年年在全地区排队第一,被省里定为重点中学。他自己大女儿静秋考入复旦大学,二儿子明秋上了清华大学,老三白秋正读高三,也是班上的尖子。就凭他教出这三个孩子,谁也不敢忽视他在教育界的地位。老三白秋那年初中毕业,以全县最高分考上了中专,别人羡慕得要死,他家白秋却不愿去。苏校长依了儿子,说,不去就不去。你姐在复旦,你哥在清华,你就上北大算了。这本是句家常话,传到外面,却引出别人家许多感慨来。你看你看,人家儿女争气,大人说话都硬棒些。你听苏校长那口气,就像自己是国家教委主任,儿女要上什么大学就上什么大学,自己安排好了。县城寻常人家教育孩子通常会讲到苏家三兄妹。说那女儿静秋,人长得漂漂亮亮,学的是记者,出来是分新华社,说不定还会常驻国外。明秋学的,凡是带电字的都会弄,什么电冰箱、电视机不在话下,肯定要留北京的。老三白秋只怕要超过两个老大,门门功课都好,人又标致,高高大大,要成大人物的。财政局长朱开福的儿子朱又文和白秋同班,成绩是最差的。朱局长在家调侃道,看来苏校长三个儿女都是白养了,到头来都要远走高飞,一个也不在大人身边。还是我的儿女孝顺,全都留下来为我二老养老送终。朱又文听父亲这么不阴不阳地讲一通,一脸鲜红。

苏几何也觉得奇怪,自己儿女怎么这么听话。他其实很少管教他们。一校之长,没有这么多时间管自己的小孩。现在大学里都喊什么六十分万岁,自己两个孩子上大学仍很勤奋,还常写信同父亲讨论一些问题。看着儿女们一天天懂事了,他很欣慰。他把给儿女们回信看作一件极重要的事,蝇头小楷写得一丝不苟。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就到这个份上了,孩子们日后说不定会成大器。多年以后,自己同孩子们的通信成了什么有名的家书出版也不一定。所以他回信时用词遣句极讲究,封封堪称美文。又因自己是长辈,写信免不了有所教导。可有些人生道理,当面说说还可以,若落作白纸黑字,就成了庸俗的处世哲学,那是不能面世的。这就得很好地斟词酌句。给孩子们的信,他总得修改几次,再认真抄正。发出之前还要让老婆看一遍。老婆笑他当年写情书都没这么认真过。苏校长很感慨的样子,说,我们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不是培养自己的孝子,小视不得啊!

白秋读书的事不用大人费心,他妈担心的是他太喜欢交朋友。苏校长却不以为然。他说白秋到时候只怕比他姐姐、哥哥还要有出息些。交朋友怕什么?这还可以培养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只要看着他不乱交朋友就行了。

白秋是高三的孩子王,所有男生都服他,女生也有些说不明白的味道。篮球场上,只要有白秋出现,观战的女生自然会多起来,球赛也会精彩许多。

白秋最要好的同学是王了一,一个很聪明又很弱质的男生。长得有些女孩气,嘴皮子又薄又红。他父亲王亦哲,在县文化馆工作,写得一手好字,画也过得去。王亦哲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他自己读了几句书以后再改了的。他给儿女起名也都文绉绉的,儿子了一,女儿白一。

有回白秋妈妈说,了一这孩子可惜是个男身,若是女孩,还真像王丹凤哩。王了一马上脸飞红云,更加王丹凤了。白秋乐得击掌而笑。妈妈又说,老苏,有人说我们白秋像赵丹哩。白秋马上老成起来,说,为什么我要像别人?别人就不可以像我?苏校长刚才本不在乎老婆的话,可听白秋这么一讲,立即取下老花镜,放下书本,很认真地说,白秋这就叫大丈夫气概。

高三学生都得在学校寄宿,星期六才准回家住一晚,星期天晚上就要赶回学校自习。王了一家住县城东北角上,离学校约三华里。这个星期天,他在家吃了晚饭,洗了澡,将米黄色的确良衬衫扎进裤腰,感觉自己很英气。妈妈催了他好几次,说天快黑了,赶快上学校去。他说不急,骑单车一下就到了。他还想陪妹妹白一说一会儿话。他把教师刚教的那首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教给妹妹。妹妹在家是最叫人疼的,因为妹妹是什么也看不见的瞎子。妹妹十三岁了,活泼而聪明,最喜欢唱歌。一首歌她只要听一两次就会唱。爸爸专门为妹妹买了架风琴,她总爱弹啊唱的。白一的琴声让全家人高兴,而疼爱白一似乎又成了全家人的感情需求。有回,白一正弹着一首欢快的曲子,父亲心中忽生悲音,感觉忧伤顺着他的背脊蛇一样地往上爬。白一静了下来,低头不语。王亦哲立即朗声喊道,白儿,你怎么不弹了?爸爸正听得入迷哩!白一又顺从地弹了起来。事后王亦哲同老婆讲,怪不怪?白一这孩子像是什么都看得见。每次我心里不好过,她都像看见了。我明明什么都没说呀?老婆却说,只有你老是神经兮兮的。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还怕她不快活?了一这孩子也懂事,知道疼妹妹。以后条件好了,治一治她的眼睛,说不定能治好了呢?王亦哲说,那当然巴不得。只是知道有那一天吗?唉!我一想到女儿这么漂亮可爱,这么聪明活泼,偏偏命不好,是个瞎子,我心里就痛。老婆来气了,说,别老说这些!你一个男子汉,老要我来安慰你?我们女儿不是很好吗?

白一歌声甜甜的,和着黄昏茉莉花香洋溢着。了一用手指弹了一下妹妹的额头,说很好。我上学去了。白一被弹得生痛,撅起了小嘴巴,样子很逗人。

了一推了单车,刚准备出门,却下起了大雨。妈妈说干脆等雨停了再走吧。了一说不行,晚自习迟到老师要骂人的。白一幸灾乐祸,说,我讲等会儿有雨你不信!

了一穿了雨衣出门。骑出去不远,雨又停了。夏天的雨就是这样。他本想取下雨衣,又怕耽误时间。心想马上就到学校了,算了吧。

天色暗了下来,街上的人影有些模糊起来了。

快到校门口了,迎面来了几个年轻人,一看就知是街上的烂仔。他们并排走着,没有让路的意思。了一只得往一边绕行。可烂仔们又故意往了一这边拥来。  好妹妹,朝我撞呀!

妹妹,不要撞坏我的家伙呀!我受不了的啦!

原来,了一穿了雨衣,只露着脸蛋子,被烂仔认作女孩了。了一很生气,嚷道,干什么嘛!可这声音是脆脆的童声,听上去更加女孩气了。单车快撞人了,了一只得跳下车来。烂仔蜂拥而上,撩开他的雨衣,在他身上乱摸起来。

他妈的,是个大种鸡,奶包子都没胀起来!P1-4

序言

法制文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几乎包括所有法制建设和与法制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题材。中国的公案小说、日本的推理小说、苏联的反特小说、西方的探案及悬疑小说自不必说,甚至托尔斯泰的《复活》、雨果的《悲惨世界》、司汤达的《红与黑》也被人归人法制文学范畴,视为世界法制文学的珍品。

中国法制文学起源于先秦,成熟于明清,繁盛于当代。当代社会,由于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没有了大规模战争,日常生活中的法制问题及其全部复杂性就变得十分突出,被称为不见硝烟的战场,法制文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大量读者和消费市场的文学门类。必须看到,法制的健全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法制文学作品可能带有一定的传播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的认识作用,但它绝不能等同于法制宣传。它首先应该是艺术,具有审美特征,还有其他功能,比如趣味性、智能性、传奇性等等,它是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吸引和征服读者的。新时期以来,法制文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啄木鸟》、《蓝盾》等专门性的法制文学刊物,法制性报纸发行量巨大,多辟有副刊登载这类文学作品。多年来,我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在法制文学创作中卓有成就的作家。例如:张贤亮、从维熙、余华、王朔、方方、陈源斌、李迪、蓝玛、张策、冯华、石钟山、龙一,等等。法制文学体裁也更加广泛,有法制小说、法制纪实、法制影视文学、法制诗歌散文,等等。

这次推出的《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共四卷,精选了新时期以来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思想艺术俱佳的、为广大读者称赏的一批法制文学,以中篇小说为主,可以说是精中选精;所选作品侧重于思想涵量,人性深度,艺术创新的突出者,兼及短篇小说,其题材涉及公安、检察、法院、海关、税务、行政执法、国家安全、谍战等法制建设领域,以及平常百姓的婚姻纠葛、道德冲突、财产分割等等。有反映政法干部秉公办案、献身于法、为国除害、为民解难的;有刻画民事纠纷,揭示道德、情理、法律之间的冲突与联系的;有写犯罪分子机关算尽,以身试法、祸国殃民、终落法网的;有表现法盲意识害人害己,因而警钟长鸣的,如此等等。比如从维熙的“大墙系列”对文革期间中国司法制度的残缺和人性的迷失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反思;方方的《埋伏》塑造了一个尽忠职守的普通保卫干部;陈源斌的《万家诉讼》被改编为电影《秋菊打官司》,成为基层普法宣传的教科书,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李迪、王朔、余华等的小说有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的特色,情节曲折,推理致密,极具可读性;麦家的反特悬疑谍战小说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龙一的《潜伏》也许不是典型的法制小说,似乎属于“边缘”题材,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后一度万人空巷,深受欢迎;而一些情节紧张的反腐小说,则表达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普通民众的强烈呼声。

这次我们首次推出《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四卷,均为小说,以飨读者。以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当代中国法制文学精萃》的纪实卷等,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家诉讼(中国当代法制文学精萃中篇小说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99899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