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年写作发表的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系统论文。书中在现代性理论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流变视野中来展开论述,尤为可贵的是,具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包含的“现代性”这一理论难题。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21世纪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年写作发表的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系统论文。书中在现代性理论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流变视野中来展开论述,尤为可贵的是,具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包含的“现代性”这一理论难题。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年写作发表的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系统论文。当代学术的前卫论题从“后现代”转向“现代性”,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诡异的倒退和保守,但本书对此学术转变的现实内涵作了解答,揭示当代学术如何在更为广阔的、更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的背景下展开学术话语运作的图谱。本书在现代性理论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流变视野中来展开论述,尤为可贵的是,具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包含的“现代性”这一理论难题。本书既有理论的辨析,也有具体的文学文化实践的阐释。本书显示出当代学术强烈的时代感和前卫特色,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卓异的艺术分析能力,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俊逸的文风。因此,本书对于专业人士是助益良多的参考,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则是开辟思想视野之作。 目录 序 自序:记忆与踪迹 上编 现代性隐忧 第一章 替代与补充:从后现代到现代性 一、后现代变成了“现代性”问题 二、审美的现代性意义 三、“现代性”论述引入中国当代文学 四、建构现代性的“当下本体论”意义 第二章 超越隐忧:现代性之多样性与本真性 一、现代性之隐忧 二、现代性的多样性方案 三、重新确认的后现代根基 第三章 多元的困扰:理论的越界与转向 一、理论前沿:越界与多向选择 二、西学视野:后理论、批判话语与解构 三、文化研究:身体、图像及其向当下转向 第四章 变革的极限:现代性与文学的非历史化 一、现代性与历史化 二、非历史化叙事与反本质主义写作: 三、无法历史化的女性写作 四、现代性与重新历史化 第五章 虚妄的强加:文学的道德诉求 一、什么是道德?谁的道德?谁道德? 二、历史之外的强加: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力量 三、文本内的错位:道德与审美表现力 四、道德与当代审美意识聚合 第六章 文学的韧性:历史化与个人记忆 一、尖锐的断裂:启蒙叙事与革命写作 二、书写的妥协:个人记忆与历史化的叙事 三、结语或文学的非历史化问题 第七章 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 一、关于“鬼影”的文学叙事 二、被历史覆盖的文学经验 三、个体经验与反思性的匮乏 四、告别历史或过激的补充 第八章 多义的记忆:历史“回归”或者在别处 一、历史再次无法拒绝 二、现代性反思与历史内在性 三、叙事的神奇性与历史的他者化 四、抒情性叙事与历史的自我化 五、历史始终“在场”或者断裂 下编 后当代幻象 第一章 记忆的解脱:“私密”与历史陷阱 一、动机与假象:原罪、隐私的修辞意义 二、深化与改写:历史/道德的陷阱 三、私人性与中国小说的历史变异 第二章 重写故乡与后现代的恶之花 一、现代性的历史叙事及其在当代的变革 二、在历史碎片中重绘乡土/后现代图景 三、同性、同乡及其颠覆同质化的历史 四、故乡的迷失与对文化母本的追踪 第三章 新新浪漫主义:后现代的变形记 一、潮流或市场的梦想:浪漫又先锋? 二、后现代的尴尬:现实的错位 三、BOBO族的关学:新新浪漫主义 四、文化象征意义:倒退或者补课? 第四章 从容中的坚韧:无法穿透的现代性之墙 一、对人性的绝对叩问 二、历史轮回与“现代性”之坝 三、在爱欲的尽头舞蹈 四、在偏斜中发掘荒诞的诗性 五、穿越过当代生活的废墟 第五章 现代性的幽灵:城市文学的“他者”历史 一、城市文学的一般前提辨析 二、无法建构的他者史,怪影重重 三、革命对城市的驱魔,乡土的胜利 四、城市崭露头角,不充分的主体 五、历史永不终结,城市他者化的延搁 六、乡土经验及现代性的永恒胜利 第六章 “天下”的托辞:责任、规训与暴力 一、“天下”:面向新国际的规训 二、“天下”:暴力与艺术的超越境界 三、暴力美学的依据和托辞 第七章 最终的秘密:碑、瘤子与乱伦后的谋杀 一、秘密地带,墓碑,文本的虚幻性 二、瘤子,叙述的飞扬与乡村的苦难 三、乱伦、谋杀与人性的秘密 四、山谷里的诫碑,历史遗产与另外的道路 第八章 “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 一、底层的苦难与悲悯情怀 二、推向极致的表现方式与脱身式的变异 三、囚禁的思想根源与脱身的艺术可能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性的幻象--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21世纪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晓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4508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8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30 |
宽 | 157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