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忘国耻/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回顾近代中国,一次次地遭受外族入侵,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国家丧失主权、任由宰割,人民惨遭涂炭、流离失所。这段屈辱、抗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不能忘记也不可忘记的。耻辱的历史同时明证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知耻而后勇,中国人意气风发、风雨兼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需一百多年才能取得的巨大成就。20世纪末,香港、澳门平稳回归,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国人在为辉煌成绩欢呼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我国国情和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

《八国联军施暴行》、《抗敌保家史可赞》、《日俄开战在东北》、《二十一条的耻辱》、《巴黎和会受宰割》、《五卅惨案的暴行》……本书收录了数十篇关于不忘国耻的品德教育故事。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不忘国耻》分册,书中收录了:《八国联军施暴行》、《抗敌保家史可赞》、《日俄开战在东北》、《二十一条的耻辱》、《巴黎和会受宰割》、《五卅惨案的暴行》、《勿忘国耻九·一八》、《滔天罪行一·二八》、《日本的傀儡政权》等故事。

目录

鸦片战争烽烟起

三元里的誓言

倚天长叹失桑园

万园之园的劫难

火烧望海楼事件

胜而乞和的屈辱

甲午风云话赢弱

举外债民不聊生

八国联军施暴行

抗敌保家史可赞

日俄开战在东北

二十一条的耻辱

巴黎和会受宰割

五卅惨案的暴行

勿忘国耻九·一八

滔天罪行一·二八

日本的傀儡政权

七·七卢沟桥事变

永志不忘八·一三

千古难忘民族恨

罪恶昭彰不可恕

试读章节

清朝道光年间,英美等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害我国民,削我国力,日甚一日。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3月10日,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加紧整顿海防,招募水勇,逮捕烟贩,又于18日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将趸船上所存鸦片造具清册,尽数缴官,并出具甘结,声明“嗣后永不敢夹带鸦片,如再夹带,一经查出,人即正法,货尽入官”。英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即于24日下令封舱,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撤退中国雇员,并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之决心。迫使查理·义律命令英商缴烟。林则徐亲率文武官员,于4、5两月从趸船上收缴英、美、港脚(印度)商人的鸦片约二百三十七万余斤,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1840年6月,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派军舰到广州海面,发动侵略战争。因广州防守严密,英军转攻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率军击退,遂乘福建以北防务空虚,向浙江沿海进攻,占领定海。英军一部驻守定海,其余北上进攻天津。道光皇帝派直隶总督琦善到广州议和,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1841年1月,英国向琦善提出并单方面公布《穿鼻条约》,道光皇帝不准,派皇侄奕山率军赴广州对英作战。4月初奕山到广州打了败仗,向英军求和,订立《广州和约》,答应将兵撤出广州,赔款六百万元。8月英军扩大侵略战争,占领了镇海和宁波。道光皇帝派另一皇侄奕经援浙又败,转向求和方针,被英拒绝。1842年6月,英舰沿长江西犯占领了镇江。7月,停泊在南京下关。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一步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成于1988年的陈列大楼,面积达二千四百平方米,内设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为基本陈列,它通过文物、史料、图片、场景等,生动地揭露了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并武装入侵的罪行,讴歌了林则徐等爱国人士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馆里收藏的许多文物,如装火药的“火药埕”、老百姓组织起来抵抗外敌入侵的“桑榆共卫”牌匾和“得胜帽”等等,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在陈列的形式上,以实物和背景画面相结合,逼真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经过多年努力,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已经建成融纪念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被称为“立体教科书”。1990年以来,博物馆接待海外观众五百多万人次,其中华侨、港澳台同胞五十多万人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步步进逼,次年5月在广州登陆,占据城北各炮台。侵穗英军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841年5月28日,英军劫掠队闯入三元里村东华里,适遇菜农韦绍光的妻子李喜外出拜神,被英军拦截,恣意侮辱。韦绍光见状,忍无可忍,与敌力搏,乡人群起相助,用手中的锄头、扁担奋起反抗,当场打死英军八九人,把尸体抛入东华里门外的猪屎坑内。韦绍光及村民的义举,极其振奋人心,长期埋在人们心中的反抗怒火顿时进发出来。三元里村民料定英军必来报复,当天全村群众齐集在三元古庙,议定16岁以上60岁以下男丁,一齐出动上阵杀敌。他们取出三元古庙里的黑底白边三星旗,举手对旗宣誓。又联络起附近一百零三乡村民、书院社学等社团组织以及打石、纺织工人,组成“平英团”,共同抗击英国侵略者。

5月30日,平英团痛歼英军的战斗在牛栏冈打响了。这天一早,“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平英团各部一万多人,打着各色旗帜,手持大刀、长矛、抬枪、打石锤等各式武器,会合于牛栏冈。抗英群众按照预定计划,一方面将主力队伍隐蔽埋伏在牛栏冈,另一方面派出一支小队伍,佯攻附近的英军总司令部,以引蛇出洞。侵穗英军果然中计,总司令卧乌古亲自率部两千余人向三元里人民扑来。英军不知不觉地被诱至牛栏冈,踏进了死亡的陷阱。正当卧乌古发觉中计时,牛栏冈四周锣鼓齐鸣,伏兵四起,平英团群众以泰山压顶之势向英军冲杀过来。不知所措的英军被紧紧围住,顿时乱作一团,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时近晌午,平英团与英军仍旧兵戈不息。忽然,天降大雨,英军的火药枪因火药被淋湿而失去了威力,只得以刺刀对仗。然而,“刺刀之于中国人的长矛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防御物罢了”。他们在平英团的重重围困下,拖着笨重的皮靴,在泥泞的水田里、瓜棚下到处乱撞。许多狂妄的英兵在他们瞧不起的长矛、刀剑之下丧生。平英团群众士气旺盛,愈战愈勇。他们披蓑戴笠,赤脚在雨中往来冲杀。妇孺老弱也不甘落后,冒着生命危险为平英团送茶送饭,呐喊助威。打石工人在山顶搬了许多大石块,用绳子、藤条吊住,伺机把英军诱上半山腰,然后割断绳索,大石飞滚而下,如山崩地裂。牛栏冈之战直到傍晚方接近尾声,被打得焦头烂额的英军陆续突出重围,狼狈地逃回了四方炮台。P1-5

序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华鲜明的好恶态度。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关德。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有三点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使整个社会洋溢着和睦、和谐的氛围。这也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各种各样的磨难,仍然能够不屈不挠、昂首挺胸地走过来,就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支撑、推动着我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使我国保留了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修养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今天,当我们的祖国前进在改革开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八面来风带来了全球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信息传输手段的多元化以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等,各种思潮和思想纷纷涌入国门,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也面临着能否与时俱进、继续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挑战。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方针,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历史价值,也表明了弘扬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套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编辑出版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希望这套书能为吉林省的农家书屋建设作出贡献,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作者系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2008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忘国耻/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栾传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8147
开本 32开
页数 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0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8-49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03
141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