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济困扶危/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流传着许多济困扶危的历史故事,像“范仲淹助穷生”、“范式送他人灵柩还乡”、“王玉涧成人之美”等等,都生动展现了济困扶危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中的一种的本书,为我们精心挑选的就是此类故事。

内容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和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书中故事短小精悍、内容积极健康、文字通俗凝练,形式上图文并茂,注重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为该文库中的一种。

目录

汤捕鸟网开三面

文翁兴学开教化

范式送他人灵柩还乡

王朗救孤

刘备撤军不弃民

慷慨救助穷亲族

敢吞蝗虫的皇帝

陈君宾储粮赈邻郡

孙思邈解百姓疾苦

李皋开仓济灾民

小县令大作为

范仲淹助穷生

苏东坡“逃税”

姚少师放粮

徐九思巧施救济粮

李充嗣慎理饥民

王玉涧成人之美

韩乐吾“望烟送粮”

许季觉倡议救饥民

吴碌家有贤妻

赈灾安民的楷模

张沐捐资赈灾民

舍粥善人解士雄

沈德潜舟中助人

母亲给儿子当家

魏源以身贷民命

试读章节

汤捕鸟网开三面

夏朝末年的国王夏桀,荒淫残暴,整日吃喝玩乐,恣意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又连年征战,并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都希望夏桀早一天死去。

谁能带领人民来推翻夏桀的统治呢?商汤勇敢地担起了这重任。

商族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汤是商族始祖的第14代孙。目睹夏桀日益失去民心,商族的势力又一天天地强大,汤便决心从北方南下,推翻夏王朝,救人民于水火。

商汤是一位仁慈善良、爱惜百姓的首领。他深知,要推翻夏桀的政权,不能单靠武力,首先要争取民心,使天下的百姓都乐意归附,天下的有才能者都能辅佐他。

一天,汤到郊外出游,看见一个人从四面架起网,然后,便向天祷告说:“愿来自天下四方的飞鸟,都落人我的网中!”

这时,正在天空自由自在飞行的小鸟们,不知不觉进入捕鸟人的网中,左冲右突,怎么也冲不出去,不时发出“啾,啾……”的哀婉啼叫。

汤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有感触,便上前对捕鸟的人说:“喂!你这样捕鸟,是会把天下的飞鸟都捕尽的。”汤命令手下的人撤去三面网,只留下一面网,然后向上天祷告说:

“想从左面飞去的鸟,就从左面飞走吧!想从右面飞去的鸟,就从右面飞走吧!那些乱飞的鸟,只好进入我的网中了。”

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很快便在夏桀统治下的各国传开了,人们都说:“汤的德行太高尚,连对禽兽都有一副仁慈的心肠,更何况对于百姓!”

从此,各诸侯国的人都企盼商汤能够早日成为自己的君王。

不久,商汤起兵征讨夏桀,锋芒直指葛国。葛国是汤的邻国,国君很放荡,甚至不祭祀祖先。汤知道后派人责问葛国国君:“你为什么不祭祀祖先?”

葛国国君葛伯回答说:“没有祭祀用的牛羊啊。”

汤便派人送去牛羊,可葛伯却把牛羊宰杀吃肉,还是不祭祀先祖。汤又派人问道:“你为什么还不祭祀?”

葛伯说:“没有祭祀用的粟米。”汤又派民众前往葛国为葛伯种田,还向老人和小孩赠送食物。这时,葛伯率人乘机抢夺酒食粟米,谁不给就把谁杀掉。有一个孩子得到赠给的米肉,也被杀死。

商汤出兵讨伐葛伯,在当时影响很大,各诸侯国的人都说:“商汤讨伐葛伯,不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富有天下,而是为百姓报仇。”

商汤讨伐葛伯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拥护,这为他推翻夏桀的正义战争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形势。商汤从起兵伐葛到最终推翻夏桀王朝,先后共进行11次征战。当商汤率兵从东面征伐夏桀的时候,夏桀西面属国的人民就有怨言;从南面征伐夏桀的时候,北面的人民也有怨言。他们都说:“汤为什么不先来讨伐我国的昏君,把我们排在后面?”各诸侯国人民盼望商汤的到来,就像久旱盼甘霖。

商汤的军队纪律严明,凡是商汤讨伐夏桀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赶集的人照旧进入市场,锄草的农夫依然在田间耕作,丝毫不受惊扰。商汤讨伐暴君,慰问百姓,犹如旱季降雨,天下百姓无比喜悦。

商汤捕鸟网开三面的故事,体现出他对当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非常同情。他向葛国的老人和小孩赠送酒肉粟米,因为无辜的儿童被杀害而讨伐葛国,这使他赢得了民心。因此,他的军队所向无敌,终于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商王朝。

文翁兴学开教化  这是发生在汉朝时期的故事。天刚刚亮,蜀郡地区(今成都)的人民便如潮水般地涌到郡府门前的一座新房子前,怀着惊奇的心情来观看本郡的一大奇观。

不一会儿,蜀郡郡守文翁走了出来,人们蜂拥而上。郡守大声向人们宣布:“这所新房子就是咱们蜀郡第一所学校。”

学校!什么叫学校啊?蜀郡的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以为是一个新的官府机构呢!

原来,蜀郡这个地方在汉朝时还没有开化,一直处于蒙昧状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他们根本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有什么用?

文翁刚任蜀郡太守,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有一次有两个人打架,打得头破血流,文翁处理这件事情时问他们:“人和人之间要讲求仁义,互相谦让一些,你们为什么光打架呢?”

可是那两个人都不解地问:“什么叫仁义?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又有一次,有父子俩吵架,一直闹到文翁那里,文翁训斥那位年轻人说:“做儿子的要讲求孝悌,难道你不懂吗?”

“什么叫孝悌呀?”年轻人迷惑不解。

文翁通过一系列的事情觉得有必要教育开化这个地区的人民。

于是,他召集随从商量这件事,他说:“我看这里的人们还没有开化,应该教育训导他们。”

“我们也知道这一问题,可是历任郡守都不管,我们何必操心呢?”

文翁叹息说:“这只能是为官者的失误。如果一直不教育他们,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化呢?做为百姓的父母官,我有义务这样做。”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开化这些人呢?”随从们问道。

“我想在这儿开一所学校。”

“可是到哪里找老师呢?”

“我们先选一批聪明好学的人到皇都学习,学成后回来,就可以教育百姓了。”

随从们听了文翁的主意,都非常赞成。于是,众随从都争先恐后地遵照文翁的吩咐行动起来。

文翁首先挑选了一批聪明好学的年轻人到皇都学习,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的教师。

接着,文翁又下令在郡守府门前建起了一座高大的房子,当作校舍。

等到那些到皇都学习的年轻人学成归来后,文翁召集全郡的百姓到郡守府门前,宣布学校成立。

文翁在全郡的青少年中选了一批人,成为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官府给他们很多好处,免除了他们的徭役,供给他们吃住。这些人学成后,都担任了蜀郡的官员,又负责教育训导百姓。

全蜀郡的人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学校以及读书的众多好处,于是都争着上学,接受教育。

其后,文翁又在全郡建了好多学校,使全郡的青少年都能读书学习。

没过几年,蜀郡的社会风气迅速好转起来,人们生活富裕,文明礼貌,相互谦让,孝敬父母。和当时文明教化较好的齐鲁等地一样出名。

文翁以仁为政,训导教化人民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至今巴蜀地区的人们仍崇尚文明礼貌,社会风气文明良好,不能不说是文翁的功劳。

文翁从改变人民对事物的认识出发,提高了人民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意识,似乎这也是济困解难的一种方式吧!

P1-7

序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济困扶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表现。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济困扶危已经成为一种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社会互助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济困扶危,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流传着许多济困扶危的历史故事,像“范仲淹助穷生”、“范式送他人灵柩还乡”、“王玉涧成人之美”等等,都生动展现了济困扶危的传统美德。

同情弱者,予以关爱,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所在,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国家稳定发展的局面。

济困扶危是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为弱势群体创造自食其力的必要条件,才会促进人民的共同发展。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济困扶危/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潜//栾传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8055
开本 32开
页数 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0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8-49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02
140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