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男人政治权谋(情商与中国古典小说之三国篇)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简化为政治关系,权谋——也就是如何通过人际交往而获得权力,是里面的中心话语。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那里面的人不仅是一千多年前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英豪,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生动地展现着作为一个“人”在与其同类交往时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的身上有我们的影子,我们的身上有他们的印迹。本书对《三国演义》中英豪们的情商作了详细的解读。本书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1973年第3版)为统一的引文出处,插图则从各插图本中精选。个别插图上的文字与小说中不尽相同,则从小说文本。

内容推荐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简化为政治关系,权谋——也就是如何通过人际交往而获得权力,是里面的中心话语。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换一个读法看《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这部古典巨著的魅力,而且对于我们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如何立脚、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也将大有裨益。

目录

前言/1

一、自控与失控/1

  1.冷静是一种素质/3

刘备为何制止关羽杀曹操/3

刘备何以不愿当英雄/9

二虎竞食计为何失败/15

失去冷静的后果/21

  2.暴躁断送成功的机会/28

得理也需让人/28

推拉之间的失误/33

忠勇也会成为不良情绪/40

张飞为何惨死/45

  3.爱欲是最难跨越的坎/52

连环计何以会奏效/52

醋海可以掀大波/58

欲令智昏的危险/64

坐怀不乱的意义/70

女人是男人的战利品/76

  4.过度自控也是一种失控/83

袁绍为何难成大事/83

亲情也会成为毒药/90

英雄之后为何成“豚犊”/97

二、自我与他人/105

  1.摆正自我的位置/107

张松入蜀为哪般/107

智取天荡山的秘密/113

关羽何以成为失路英雄/118

  2.胜败在灵魂深处/126

舌战群儒靠的不仅是语言/126

你能不动面前的糖果吗/132

空城计制胜的心理依据/139

千斤重担不能一人来挑/145

  3.妒忌是一杯毒酒/152

掩藏在公心之下的私心/152

对手越强,妒火越旺/158

周瑜死于饮鸩自杀/165

别挑起他人的嫉妒/171

  4.信任缺乏会酿成悲剧/178

错听错杀的背后/178

自己也可能不信任自己/184

杀华佗就是杀自己/190

  5.为对手创造犯错误的机会/196

仅仅是举手之劳/196

片纸亦可置人于绝境/202

放鸭何以能够得凤/207

周密的借刀杀人计/213

  6.他人的情绪是可以调控的/219

打攻心之战/219

猛虎为何会离山/225

永远有效的激将法/231

跟着他人的感觉走/236

正用激将法的喜剧/243

后记/251

试读章节

刘备何以不愿当英雄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比较欣赏那些跃马横枪、宁折不弯的英雄;但在历史上,许多大英雄,却往往有一种能屈能伸的品质,比如,卧薪尝胆的勾践,圯桥拾履的张良,胯下受辱的韩信。能屈能伸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它说明,在杏仁核启动冲动反应时,情绪中枢的另一部分提供了更恰当、更正确的响应。

我们不妨设想,假如韩信面对那个跨开双腿、要他从裤裆下钻过去的无赖少年,也像《水浒传》中的好汉杨志一样,怒气冲冲地给他一刀,结果会怎样呢?在一瞬间,韩信会有一种满足感,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是个血性男儿。那个无赖少年的尸体,可能会挨上一脚,并被吐上一口唾沫,说:“去你的吧,浑小子!”但是,这种快感持续不了几分钟,韩信就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哪,我干了什么?我杀了他!现在我怎么办呢?随后,他就会后悔不迭,巴不得地上的尸体能够活动起来,让一切从头开始。即使是非常残忍的罪犯,在做完坏事之后,往往也有这一个后悔的过程。

上述行为多半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的,我们把类似的情绪爆发,称作神经系统的“短路”。在情绪爆发的瞬间,新皮质的思维中枢根本来不及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更不要说权衡利弊了。这个时候,完全是由边缘系统发出的紧急通知,呼吁大脑的所有组织紧急动员。由于神经系统“短路”而导致失控,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多人在事后根本搞不清当时是怎么回事,所以就只有后悔的份。就好像我们在打扫房间时,一不小心碰碎了一个极其珍贵的花瓶,望着那一堆破损了的瓷片,你会觉得仿佛是一个梦魇。你绝对搞不清楚怎么会碰到它的,你只希望那最好真是一个梦,梦醒之后,花瓶依然完好无缺。而且,你愿意保证,今后会对它倍加珍惜。

人脑中最低级的部位是环绕在脊髓顶端的脑干。任何动物,只要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已超出最简单的形式,就都具有脑干,脑干调节生命的基本功能,诸如呼吸、新陈代谢等,并控制固定化反应与运动。所以,脑干是最低级的,但也是致命的。脑干受到损伤,就会危及生命。

自脑干这个最原始的部位发展出了神经中枢。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在神经中枢之上又发展出思维中枢,即所谓“新皮质”,也就是一种有很多皱褶的、沟回起伏的、包裹覆盖在大脑球体最外层的组织。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脑新皮质比所有其他种属的动物都大了很多很多。新皮质是思维之所在,是接受和整合感知信息的中心,让我们对感受进行再思考。

因为人脑是先有情绪中枢再慢慢地发展出思维中枢的,这就使得思维往往比情绪的反应慢了一拍而难以与情感抗衡,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感情冲动而做出一些事后后悔的事。比方说,怒不可遏地打了孩子一记耳光,出言不逊气走了妻子,等等。这就是因为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受控于情感冲动而不能自制,等到思维中枢再思考后,才发现当时的反应绝对是不明智的。

具有较高情商的人,会成功地控制由情绪中枢发出的冲动信号,把思维中枢再思考的过程尽可能提前,以争取不做或少做悔不当初的事。或者当时就作出理智的反应,或者及时地对已表现出来的冲动进行补救。

许田打猎时,刘备明明看见曹操欺君罔上,却“欠身向操称贺”,说“丞相神射,世所罕及”,目的就是为了补救关羽已经表现出来的冲动。“青梅煮酒”时,刘备这方面的表现也相当出色。

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英雄,他深深知道,在羽翼未丰之时,他所怀抱的雄心壮志正是使自己死无葬身之地的根源。所以,他采用韬晦之计,日日在“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志向,装成一副庸庸碌碌的样子。然而,慧眼独具的曹操,还是把他认作“当世英雄”。青梅成熟时节,曹操特意派人来请刘备。

刘备对曹操一直存有戒心。当他看见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进人园中,听见他们说“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时,已是一惊。因为这些视听信号所传递的信息都不够明确,而且都颇有可疑之处。“引数十人”“请使君便行”,完全可以解读为一是紧急,二是不排除用强的可能性。此时,刘备虽说紧张,但头脑清楚,知道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信息不明,所以,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有甚紧事?”“紧事”二字,透露出了刘备对眼前所发生的事情所作的判断。

刘备的这个判断应该说并无失误。表面上,曹操说是因为“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实际上,此时离“许田打围”不多日。围场上,马腾也看见“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曹操,玄德以目视之而止”,曹操对此不可能毫无知觉。借“青梅煮酒”为由头来请刘备,目的正是为了探摸刘备的底细。这件事表面轻松,对曹操来说,的确是一件“紧事”。所以行事之间不知不觉就有几分诡谲和杀气。

许褚不明白曹操的意图,据实回答说:“不知。只教我来相请。”刘备又是一惊。这个信号的可疑性更大。按照一般情况,邀请宾客是用不着掩盖动机的,莫测风云往往意味着凶多吉少。刘备“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这个反应既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沉着从容的,有一种“且看他如何”的镇定。

P9-12

序言

有人说,男人是一种政治动物,他们总是把彼此间的争雄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早在公元前五百年,《诗经》中一个绝望的女子就无奈地吟唱着:“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男子虽然会落入情网,但是他们终究是会摆脱出来的,因为有另外一些东西显然比爱情更重要。《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很形象地把女人比作了衣衫,可脱可卸,可缝可补,当然更可以替换。我们看到这些好汉都无一例外地有着蔑视女性的倾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关心的目标似乎更为宏大。一部《三国演义》,就是对那一段历史的英雄化解说,我们从那里面看到的,就是政治与权谋。古人讲“老不看‘三国”’,就包含着对于这一点的认识。在政治舞台上玩弄权谋,很带劲,但是也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是身败名裂,年轻人或许还值得一搏,上了年纪的人,何必呢?

正因为政治不好玩,它才因此而显得特别好玩——前者的“好”,是“容易”的意思,后者则为“值得”的意思。玩政治,玩的是人,是摆弄人的方法。诸葛亮在“隆中对”时,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这三个因素可以相互影响,彼此转换。比如说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是占天时的,他不仅兵强马壮,而且可以毫无顾忌地把战船连成一片,使不习水战的士兵如履平地,因为隆冬季节吹的是西风北风,诸葛亮断然不能采用火攻,如若举火,被烧的将不是曹操,而是东吴的几万大军。可是,诸葛亮的“借东风”一下子改变了这种对曹操有利的自然状况,让他为之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诸葛亮弄的这套神通,到如今恐怕也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但是这个情节给了我们一种启示:那就是人的作为有时可以改变自然状态,化不利为有利,这就使得人的因素在所有问题中跃上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重视人的作用,即使在尊崇鬼神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以为人是可以和他们沟通的,所谓“天人感应”。人可以通过祭祀之类的形式向天神表示我们的意愿,天也可以通过各种自然现象向人类发出警示。甚至在个别人那里,绝对到提出“人定胜天”的口号。如果“天”代表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状况的话,那么人要战而胜之是不太可能的,甚至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头。但是,人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人怎么对付别的人也因此而成为极其重要的话题。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简化为政治关系,权谋——也就是如何通过人际交往而获得权力,是里面的中心话语。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那里面的人不仅是一千多年前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英豪,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生动地展现着作为一个“人”在与其同类交往时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的身上有我们的影子,我们的身上有他们的印迹。换一个读法看《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这部古典巨著的魅力,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里立脚、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也将大有裨益。

作者

2008年夏于上海

后记

好多年前,偶然读到几本关于情商的书,发现很多道理其实在生活中是早就表现出来并且被人感觉到的。只不过这种“感觉”完全是直觉,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人们有了研究问题的自觉,才把这些道理按照科学的方法分析、求证,最后得出了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而文学是生活的观照和反映,生活中的问题,在文学中可能表现得更为典型,于是我们萌生了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写一点东西的念头。我们的意思绝对不是阿Q式的自傲,搬出我们祖先的东西说“你们有的我们早就有了”,而只是想说明:生活的道理是古今中外相通的,名著的魅力就是能将这种属于全人类的永恒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我们的重心,仍在对于名著的理解,情商理论只是一个参照点而已。本书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1973年第3版)为统一的引文出处,插图则从各插图本中精选。个别插图上的文字与小说中不尽相同,则从小说文本。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男人政治权谋(情商与中国古典小说之三国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意如//张为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4971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