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爱中彻悟(泰戈尔瞬息永恒集)/醒客悦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泰戈尔,印度诗人、神秘主义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人,也足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精华和把西方文化精华介绍到印度的大师。他多才多艺,才华出众,既是学识渊博的哲学家、卷帙浩繁的文学艺术家,也是具有革新思想的教育家、精力充沛的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继承了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中的“梵我同一”思想,主张人与宇宙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泰戈尔曾经于1924年访华,其作品和思想对于20世纪的中同年轻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译者刘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南亚文化研究。译者刘竞良也是长期从事南亚文化研究的专家,现旅居英国。

内容推荐

“醒客悦读文库”从西方人文经典译著中选择比较轻松易读的文本,按照作者分册出版。这套丛书的宗旨是“经典文本,轻松阅读”,颇合我读书的旨趣,我曾为之作序。现在,第一批18种已出,第二批也即出,我很乐意做进一步的推荐。

丛书名“醒客悦读”的英文是Thinker Readings,把Thinker(思想者)译作“醒客”,是音义两恰的妙译。我尝戏言:我来给你们写一篇《醒客宣言》,号召“全世界醒客联合起来”。当然,这只是戏言。思想者是安静的,何至于闹这么大的动静。思想者也寻求同道,但不是靠呐喊。在庄严的图书馆里,在夜读者的灯光下,在超越时空的灵魂相遇中,醒客的联合一直在进行着,未尝有过间断。

目录

前言:大地之子,上天的后嗣

上篇 人的宗教

 01 人的宇宙

 02 创造精神

 03 体现于人的过剩

 04 精神融合

 05 先知

 06 幻象

 07 我心中的人

 08 音乐制作者

 09 艺术家

 10 人的天性

 11 会合

 12 教师

 13 精神自由

 14 人生的四个时期

 15 结论

 译者附记

下篇 正确地认识人生

 01 个人与宇宙的关系

 02 灵魂意识

 03 罪恶问题

 04 自我问题

 05 在爱中彻悟

 06 在行动中彻悟

 07 彻悟美

 08 彻悟无限

泰戈尔年表

试读章节

光,作为宇宙的辐射能,在微茫的天宇启动原子的圈舞,也在浩瀚、寂寞的时空剧场,引发星辰的舞蹈。诸多行星从火浴中走出,在阳光下曝晒许多世代。它们曾是哑默而又荒凉的巨大“惰性物质”的宝座。惰性物质不知道自己的茫然命运的意义,凛然注视着未来,为自己的王国将要受到威胁而不快。

随后,时机到来,生命乘着细胞的极为渺小的独轮车,被引领着进入这一竞技场。它以自己的生长天赋和适应能力,直面笨重庞大的万物,向它们毫无意义的巨大躯体发出挑战。它并没有意识到“存在”的数量,却意识到了“存在”的价值。在造化的歧路上,它一直努力提高并保持这一价值,通过服从自然规律,战胜自然阻碍自己前进的惰性。

然而,造化的奇迹并没有止于生命的这一孤立的微粒。生命已被送上了拜谒“神秘巨人”的寂寞旅途。大量的细胞,不是通过聚合,而是通过复杂的,能使各种功能完美协调的相互联系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特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单元。这便是造化的合一原理,存在的神异奥秘,不容任何分析。这些较大的合作单元,为了获得自我表现的更大自由,能够付出足够的代价;它们开始在自体形成并发展新的强大器官,亦即新的效率工具。这便是一直在展现生命的各种潜力的进化行程。

然而,这一在物质层面持续的进化,范围毕竟有限。沿着这一方向的所有过度发展,都成为一种重负,从而打破生命的自然韵律;那些放任自己的肉体随心所欲狂长的动物,由于体态笨重到了荒诞的程度,已经几乎全部灭绝。

在生命进化的这一章结束之前,人类出现并扭转了进化的方向,使之从肉体的无限扩张之路,转向较为精妙完美的自由之途。这就使得人类的发展进步,有可能是无限的,并使得人类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

火已经点燃,锤子在挥动,在灰尘和喧嚣之中,在辛苦劳作的日日夜夜,乐器在制作之中。我们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孤立的事实予以接受,并追随其演化的轨迹。然而,在音乐流泻出来之时,我们就会认识到,这一整个物件,尽管具有矛盾的性质,却是音乐表现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经历许多世代之后,进化过程臻于人类这一阶段。这一进化过程,必须与人类合一才能完成,不过,它在人类身上以新的价值出现,并且走向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这是一个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发现其意义的持续的过程;而我们必须承认,科学谈到的进化,是“人”的宇宙的进化。皮质封面与标题页,都是书籍本身的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灵以及人生经验予以观察的这一世界,与我们自身深刻地合为一体。

神圣的合一原理,一直是一种内在相互关系的原理。这在地球上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一些最早期阶段,就已经显现出来。人类在自己的肉体之中,已经实现了最为完美的内在表现。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一事实:人类在自己的物质体系之外的一种更为微妙的实体中,也实现了这一点。他在孤立时失去自我,他在广泛的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更为博大也更为真实的自我。他的多细胞的肉体既诞生也死亡,他的多品格的人性却是永存的。在这个合一的理想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生命的永恒和自己的情爱的无限。合一不仅是一个主观观念,而且是一条产生活力的真理。无论赋予这种合一什么名称,无论这种合一以什么形式出现,对于它的意识都是精神性的,而我们为了忠于它而进行的努力,正是我们的宗教。它一直在等待着,以愈益完美的光辉,在我们的历史中显现出来。

我们都有眼睛,从而使物质世界的万象与我们联系起来。我们还有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在能力,从而帮助我们发现我们与人类的最高自我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与人格宇宙的关系。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熠熠生辉的想象力,这种属于较高阶段的想象力为人类所特有。它赋予我们洞察整体的能力,而对于生物的肉体生存而言,这种能力却未免多余;它的目的是在我们的心中唤醒一种完美之感,这才是我们的永生之感。因为在理念上,完美只存在于“永生的人”(Man the Eternal)那里,它激励个人热爱这一理想,促使他愈来愈多地实现这一理想。

就生存这一目的而言,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对于动物和人类是同样必要的;然而,人类的无与伦比之处是其意识的发展。这种意识,渐次深化并拓宽人对自己的不朽存在、完美和永恒的认识。意识激发人类的各种创造活动。这些创造活动,在对真善美的丰富多彩的表现之中,在并非为了人类的实用目的,而是为了人类的终极表现而从事的活动的自由之中,显现出人身上的神性,也就是他的人性。个人必须为“伟人”(Man the Great)存在,而且必须在非功利性的作品中,在科学和哲学中,在文学和艺术中,在仪式和礼拜中表现“他”。这便是人的宗教。这一宗教正在人的具有不同名义和形式的所有宗教之中发挥核心作用。他了解并利用这一无穷无尽的世界,从而臻于伟大,但他只有在完美之境才能证悟自己的真理,从而得到满足。P6-9

序言

醒客宣言

周国平

“醒客悦读文库”从西方人文经典译著中选择比较轻松易读的文本,按照作者分册出版。这套丛书的宗旨是“经典文本,轻松阅读”,颇合我读书的旨趣,我曾为之作序。现在,第一批18种已出,第二批也即出,我很乐意作进一步的推荐。

丛书名“醒客悦读”的英文是Thinker Readings,把Thinker(思想者)译作“醒客”,是音义两恰的妙译。我尝戏言:我来给你们写一篇《醒客宣言》,号召“全世界醒客联合起来”。当然,这只是戏言。思想者是安静的,何至于闹这么大的动静。思想者也寻求同道,但不是靠呐喊。在庄严的图书馆里,在夜读者的灯光下,在超越时空的灵魂相遇中,醒客的联合一直在进行着,未尝有过间断。

中国的屈原,希腊的赫拉克利特,都早已把思想者喻为醒着的人,而把不思想的人喻为昏睡或烂醉之徒。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这诚然是痛苦的。但是,做一个醒客,自有其清醒中的幸福。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有言:幸福与满足是两回事,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人和猪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灵魂,猪没有灵魂。苏格拉底和傻瓜的区别就在于,苏格拉底的灵魂醒着,傻瓜的灵魂昏睡着。灵魂生活开始于不满足。不满足什么?不满足于像动物那样活着。正是在这不满足之中,人展开了对意义的寻求,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何以见得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呢?穆勒说,因为前者的快乐品质更高,内容更丰富,但惟有兼知两者的人才能作出判断。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头满足的猪,跟你说了也白说。我不是骂任何人,因为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

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能思想。在上天赋予人的诸般能力中,最特别、最宝贵的就是思想的能力。赫拉克利特说:“思想是最大的优点。”这其实是绝大多数哲学家的共识。在巴门尼德笔下,太阳车载着思想者行进在光明大道上,而不思想者则始终停留在黑暗之中。亚里士多德视沉思活动为完美的幸福,因为它最为自足,不依赖于外部条件,就此而论最接近神的活动。帕斯卡尔把人譬作一枝会思想的芦苇,人纵然是脆弱的生命,却因思想而区别于其他一切生命。笛卡儿干脆说:“我思故我在。”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人惟有充分运用了上天赋予的思想能力,才是真正作为人而存在。爱因斯坦把独立思考的能力称作“大自然不可多得的恩赐”,人因此而获得了内在的自由,能够不受权力、社会偏见以及未经审视的常规和习惯的支配。质言之,思想是人之为人的高级属性,思想的快乐是享受人的高级属性的快乐。一个人一旦深尝到这种快乐,再也改不掉思想的习惯,他就成了一个思想者,从此以后,他在自己身上就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在醒客的快乐中,一项莫大的快乐是阅读人文经典。人类精神始终在追求某些永恒的价值,这种追求已经形成为一个伟大的传统,而人文经典则是这个传统的主要载体。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能够在不同时代的个人的心灵中抽出新芽。卡尔维诺列举经典作品的特征,有两点最为精辟: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阅读经典之妙趣,正在于发现和重温的双重喜悦。

思想离不开传统。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做一个思想者,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精神传统中去,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这个传统一开始是外在于他的,他必须去把它“占为己有”,而阅读经典便是“占为己有”的最基本的途径。

这么说来,阅读经典是成为一个真正的醒客的必由之路了。不过,走在这条路上,未必总是艰难跋涉,也完全可以轻松漫步。林语堂曾经戏言:大师带学生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沙龙里,抽着大烟斗闲聊,烟雾缭绕中就把学生熏陶出来了。现在这套丛书正像是一个沙龙,让你听大师们聊天,并且逐渐加入他们的聊天,在快乐阅读中成为一个幸福的醒客。

阅读经典,就是在今天成为一个醒客,就是今天的醒客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醒客对话。这时候你会发现,存在着一个醒客的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于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的喧哗而长存,把一切时代的思想者联结成一个整体。我祝愿你走进这个世界,与伟大的醒客们为伍,尽兴品尝思想的快乐。

2007年11月7日

书评(媒体评论)

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

——周恩来

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像海波一样,荡漾开来,遍及了全世界。

——冰心

悲悯是当初释迦牟尼证果的动机,悲悯也是泰戈尔先生不辞艰苦的动机。他常常的对我们说,只要青年是我的知己,我理想的将来就有着落,我乐观的明灯永远不致黯淡。

——徐志摩

泰戈尔的作品是高度文明的产物,如同沃土中长出的灯芯草。

——[爱尔兰]叶芝

充满泰戈尔的思想和感情的仁爱、内心的虔诚、心灵的纯洁、文笔的纯正、自然的高雅——这一切融为一种深刻、完美、罕见的精神美。那里没有冲突和破坏,没有绝望、庸俗和琐碎。据我所知,在世的诗人在这方面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

——[瑞典]海顿斯培姆(诺贝尔文学奖推荐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爱中彻悟(泰戈尔瞬息永恒集)/醒客悦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泰戈尔
译者 刘建//刘竞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0835
开本 32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51.6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