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食物没错吃会错
内容
编辑推荐

“药食同源”,皆有相生相克之说。食物相克,即指事物之间(包括各种营养素、化学成分)存在着相互拮抗、制约的关系。若搭配不当,便会引起中毒反应。长此以往,便会破坏人体的各种机能,威胁人的健康。

该书从食物相克、食物阴阳平衡等角度告诉人们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是一本由著名中医专家与药膳食疗专家共同撰写的食物禁忌指南书。

内容推荐

电影《双食记》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就是美女、美食,看起来赏心悦目,但如果处理搭配得不好,也会要了人的命。中华传统饮食不仅美味、养生,还有相生相克的道理,就像爱情让人沉醉也能杀人。电影《双食记》的中医顾问、著名中医专家李杰和著名药膳食疗专家郝建新共同打造本书,让人们在安排膳食过程中趋利避害、合理配餐,避免食物相克,防止因不当膳食而产生疾病……

目录

引子:“双食记”的颠覆

 1.“食”刻警惕:《双食记》的暗示

 2.再品《双食记》中的“夺命菜”

一 “发物”与“忌口”

 1.从朱元璋诛杀功臣谈起

 2.中医“发物”知多少

 3.说说“忌口”

二 食与食忌

 1.“五谷丰登”不可乱配

 2.时蔬虽美,也有不合

 3.“瓜田李下”,吃水果也要避嫌

 4.吃肉谨慎,才能安康

 5.水产品“混搭”而不“胡搭”

 6.造酿食物吃得优,不用忧

 附:不宜同食的日常食物对照表

三 食与病忌

 1.这些病,请谷物走开

 2.哪些病人别吃这些蔬菜

 3.给病人吃的果品有讲究

 4.鱼贝多发物

 5.病中,蜜酱醋也有忌口

 附:食物与病症忌口对照表

四 食与药忌

 1.谷物与用药

 2.果品与用药

 3.肉荤与用药

 4.鱼蟹与用药

 5.菌类与用药

 附:不宜同时服用的食物与药物对照表

五 食“误”危机与自查手册

 1.食“误”危机

 2.病与食忌快速自查

六 膳食保健理念正误

 1.中国传统的膳食养生保健理念

 2.西方现代的膳食保健养生理念

跋:有一种养生叫做适合

试读章节

1.“食”刻警惕:《双食记》的暗示

2007年,由江一燕、吴镇宇与余男联合主演的惊悚都市电影《双食记》被称为是“男人的噩梦、女人的最爱”。影片运用了大量精美的画面,不但向观众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而且还蕴涵着人物膳食中食物“相克”的内容,极具观赏性。

吴镇宇饰演的陈家桥徘徊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最终却死于两个女人(分别由余男、江一燕饰)精心烹制的菜肴。他自以为能把两个类型完全不同的女人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不仅能享受着两个女人的身体,还能享受着她们烹制的各种美味。突然有一天,陈家桥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脱落,眉毛也在掉,连性功能都在衰退,医院的检查结果居然是砒霜中毒。于是,这个男人陷入可怕的恐慌之中,而此时此刻,两个女人又展开了新的较量……于是一系列恐怖事件开始发生在这个男人身上……故事的最后,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中华传统饮食不仅能因美味而养生,食物间还会“相克”,弄不好还会伤身殒命。

美女、美食,看起来的确赏心悦目,但若搭配或处理不好,也会要人命。其实食物要想有营养、味道好,并且对人体有益,就必须讲究合理搭配。而不同的食材在搭配时更应注意“宜”与“不宜”,这在我国传统的食疗食养学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食疗食养学中认为,不同的食材搭配时是有一定禁忌的,掌握这种禁忌原则和内容,讲究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无疑可以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和生活质量。而男女爱情也同样如此,除了合理的“搭配”外,也须讲究爱情中的“禁忌”,只有贪欲和声色的爱,无疑是危险的。

为了剧本的真实性,《双食记》拍摄前剧组参考了大量的美食书籍,并聘请多位老中医担任顾问,我们有幸参与其中帮助导演和编剧选出几套至少理论上是中医认为“相克”的食谱。

第一道出现在银幕上的菜肴是椒姜羊排煲,鲜美无比,以至于陈家桥把整个汤煲吃了个底朝天。据称此道菜肴具有壮阳催情的功效。尝到了第一道美食所带来的甜头之后,Coco继续按照燕子的指示,捧出香酥脑花、芹菜香干、蚝油洋葱鹅翼、青瓜水蛋、清蒸大闸蟹、板栗咕噜肉、酥炸香蕉、杏仁双菇等一道道美味,每一次都让男主角吃得相当开怀,也让银幕前的观众看得相当过瘾。配合打出来的字幕,对每一道菜肴的功效、做法都进行了介绍,简直就是一部声色俱全的美食指南。

而随着影片发展,剧情峰回路转,又给观众们上了一课,那就是哪些食物不能搭配在一起吃:比如维生素C和虾,在胃里混合就会变成砒霜;有哪些食物混合会伤肾;哪些食物搭配后能伤心;哪些食物混合可伤及内脏。前面的内容反映了编剧殳俏的浪漫美味,后面则展现了导演赵天宇的悬疑惊悚。谜底最终揭开:两个女人提供的美食相克,以致贪心的男人身体日渐虚弱,最后只能靠轮椅度日。

P4-6

序言

2008年3月电影《双食记》上映,因为我们是电影的中医顾问,所以赵天宇导演在武汉宣传本片的时候,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配合宣传召开了《双食记》和药膳食疗研讨会。在观看电影并参加研讨会以后,武汉大学出版社的严红和郭园园两位资深编辑,很敏锐地提出来能不能写一本关于药膳食疗和食物忌口的书。的确,当时书店里中医养生和药膳食疗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关于中医传统的“忌口”的书少之又少。人们常问医生:我这个病或者体质有什么东西不能吃?遇到这类问题,医生通常的回答是:辛辣发物不可以吃。有一次一位认真的学者型病人故意来问我:“香菜,也就是学名也叫芫荽的,是不是发物?”回答:“是。”又问:“那么,为什么风寒感冒和小孩子的麻疹或痘疹透发不畅却要用它呢?”由于当时病人很多,我没有时仔细回答这个问题,只觉得能问出这样难回答的问题,症结在中医人没有好好地用通俗的语言来推广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

《双食记》上映以后,我们的电话被朋友和媒体打爆了,如果说发物仅仅只和疾病有关系,那么维生素C和虾一起吃了会死人,这个可是个大问题啊!关乎民生,就是大事。但是当时回答这个问题的都不是专业的医生,也不是营养学家和药膳食疗的专家,更有甚者,有人从化学的途径分析出,虾和维生素同吃可以在体内合成砒霜。我一直以为这些论断与电影和小说一样“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老百姓是不会信的,笑一下就过了。不久前,我看到堂堂的CCTV12有个短片,说康有为的死一直是个谜,现在谜底大白了,原来是康有为某天吃了海鲜后喝了杯橙汁。这一下就还原成我一直以为大家不会关注的虾和维生素同吃会毒死人的问题了。

看了这个电视,我和郝建新教授忍不住了,于是答应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建议,并且和编辑商量本书的定位是:都知道的饮食和养生理念我们不写,比如大酒大肉伤人,专门针对老百姓习以为常并误以为很正确的观念来写,比如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的主人热情地邀请你“趁热吃”对还是不对,以及电视上的全民缺钙、牛奶可以养胃等这些日常观念到底正确与否,当然也包括解析虾和维生素同吃会毒死人的现象。

除了这些广为人知且被深信不疑的错误概念,还有些更常见的,比如吃梨子以后喝凉水容易导致腹泻,这样的小知识点,我们也结合“食与食忌”分门别类细细说明。为了回答大家迫切想了解的:得病了什么东西不可以吃,我们分别写了“食与病忌”和“病与食忌快速自查”两个章节。两章的着眼点不一样:一个是平时选择食物的时候,要考虑疾病和食物有没有冲突;一个是身体有病了,就应该知道哪些食物不适合吃。就像词典里的“汉译英”和“英译汉”一样,方便读者查找。还有,得病了要吃药,那么中药、西药琳琅满目,和我们日常的食物有没有冲突,是起正作用还是反作用等问题,也在“食与药忌”这一章,通过分析讲解让读者明白。

写完了这些关于吃的细节和关键点,希望读者能有所获益,但是老百姓怎么知道吃得健康还是不健康呢?一本书也不可能全部昭示啊。所以我们比较了传统的膳食保健及养生观念和西方现代的膳食理念,希望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送人几条鱼,不如去教会人捕鱼的方法。所以我们教会大家养生的理念,在吃的选择和怎么吃的问题上,自己就是自己的健康师和营养师了。一人明白,全家受益。

写作这本书本身就是颠覆:其一,论说切入点的反其道而行之,如我们满耳充斥的都是“应该”如何如何,而这本书讲的是“不应该”之处;其二,对现有许多似是而非流行观点的拨正,如人们在“中医养生”之名下被误导形成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恐怕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这本书中选择与日常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那些作了重点解说。要颠覆我们日常的错误观念,难度真不小。虽然收集资料我们就用了一年,写作加上与各位编辑反复讨论、修改又是暑往冬来春复至。就我个人的撰著经验来看,这样的写法也是对传统中医论文的一种颠覆,让高深的中医文化融入平常百姓家——做到尽量的通俗。因此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

写这样的科普书,是第一次,幸而有我们“万木草堂工作室”团队的集体配合。工作室的徐三文、王绪前、胡凯三位专家学者,也参与并撰写了本书部分章节,还有很多专家和同道提供了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鸣谢。

写完此文,东方际白,漫漫寒冬夜的阴霾,也被这一缕阳光散去,看到案台上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的一句“理素如一”,更让我百感交集,如一的理就是凡人的生命,无论养生也好,食疗也罢。此刻,太阳彻底地升腾起来了,又是一年!!!

作者

二○一○年一月

后记

食物是没有错误的,它存在着就是合理的!养生的第一要务是生,必须活着才有养的必要,所以吃,是个大话题。在圣人的“饮食男女,食色性也”等观念中,吃总在男女和性的前面,所以民间有饱暖才可以思什么别的。这本书洋洋洒洒的十余万言,告诉人们的是不能随便吃,要吃得有道理,吃得有规矩,吃得不犯忌讳。但是在书的背后,我最想表达的是国医千年的养生真谛——食物药物本来没有错,看吃的人怎么取舍和选择了。吃适合人的体质、顺应四时的食物,才是养生,反之则误。遇到合适的体质或者病情的时候砒霜也可以救命(比如中医古方治疗哮喘的冷哮丸里面就有砒霜,我们经常用也没有见出问题),遇到不适合的体质或疾病的时候人参也可以杀人(笔者亲眼见一孕妇产子,家人恐其奶水不足,用红参15克炖鸡汤与之,幼儿食奶高烧而夭折)。饮食亦然,可以大胆地说忌口本身应该服从人的体质。曾经见过一位老太太,一年四季喜欢吃冰,冰棍一吃就是10支,体检也都正常,活到97岁无疾而终。笔者本人是回族,从小吃牛羊肉长大,20岁以前,经常长疖子,但是到了现在,怎么吃羊肉、喝羊肉汤也不会上火,这大概就是特殊体质了,这样的体质,对于大众而言是未遵循普通规律的,也谈不上有错误。

在我的心里,适合和合适、适宜、符合等词汇是同意词。饮食养生其实很简单,认识理解一个众所周’矢口的人名就行了——蒋介石,他还有个名字叫中正。中正是古代的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设置,掌纠察群臣的过失。简单讲,中正就是得当,不偏不倚的意思。而介石则是我家的田地和你家的田地之间的分界线,所以立介石,更是要不偏不倚,不往我家偏也不往你家偏,正合适才好。

回归到我的主题,无论是常人,还是病人,还是渴望养生的人,在选择食物、药物或者运动等的时候一定要中庸、中正、不过分。看完这本书,在共性和个性上对食物的选择大概有所认识了,只要掌握大方向就好,本书可以当作“字典”来查阅,但是不要因噎废食,怕这怕那,这样反而不利于养生,至少活得不洒脱。掌握大方向就不犯大错误,比如明明知道人和汽车相碰是什么结果,为了一时之勇去“以身试法”,就不是正常人所为。又比如人与自然宇宙相比是相当渺小的,所以伟人的“人定胜天”是个哲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养生家言。千万不可以逆天道而行,打雷了就应该回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身体是自己的,不可过分也不可不及才是正道,所以选择食物、药物以及养生的方法都应该遵循这个道理。正如我序言中提及的“理素如一”,其实普天下的理都是一样的。人,主宰自己,适合自己的就是“理”。

写完这本书应该像本山大叔一样“感谢一切TV”,今天还在和责任编辑郭女士说笑,“成功男人背后有无数个女人”。如果读者认可这本书,应该首先感谢“伯乐”——邀请我们写作本书的策划者:武汉大学出版社的郭园园和严红女士。当然还有反复与我商讨写作的责任编辑郭静。她们也和我们一起熬了无数个红眼夜晚。总之,我深爱着我们的第一个儿子——《食物没错,吃会错》。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打磨和锻炼,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来关注他的成长并给他爱,当然不是溺爱。

中医 李杰

2009年12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食物没错吃会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杰//郝建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76051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55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