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机器人)
内容
编辑推荐

对孩子的爱,固然需要爱得忘我,爱得欢欣,爱得有活力,但爱需要更多的睿智。韩青辰的这部《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正是以一个母亲的视角,以满含温情和睿智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成长,捡拾校园的趣事,审视教育的得失,并努力探究爱与教育的真谛。应当说,这是一部风格清新温馨、内容丰富厚重的好作品,是一篇略带理想化的小说,是一部适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书,透露出作者对理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的憧憬和渴望。

内容推荐

小茉莉和她的同学们异常紧张,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预习、练习、复习、强化、提高、综合,对付没完没了的周考、月考、统考、会考、竞赛。

天性爱玩的孩子们个个都是苦中作乐的高手,“小人游戏”“脚底大战”“下橡皮棋”“大话唐诗…‘脑筋急转弯”。快乐就像石头缝里的小草,与考试相伴相生。

小茉莉某天跟妈妈说:“我找到了快乐学习的秘诀——把自己想象成机器人,写作业就是执行命令,再多的作业我也不会害怕了。

小茉莉真的会变成硬邦邦的机器人吗?

目录

楔子

高压

红与黑

快乐温度计

世界末日

亲爱的顾老师

笑脸班会

儿童节快乐

遥远的提高班

一笔之差

林妹妹们

炸弹爆炸

我们都是机器人

机器人小姐

奶奶来了

好事多磨

沉香哥哥

情报游戏

玉镯

快乐老家

新版柳萌萌

美丽新世界

后记

写作手记

试读章节

高压

寒假结束,三年级的小茉莉背着书包去上学时,一路上想的都是开心事。她想快点见到点点。和这家伙玩点什么呢?久别重逢应该玩些特别的。蔚蓝蓝和唐诗诗有没有变?珍妮还是那么漂亮吗?寒假里他们统统在上奥数奥语,小茉莉打电话约了好几次,大家都没见上面。还是开学好啊,这下天天在一起了。

那些讨厌鬼呢?

经过一个寒假,他们会不会变得老实点?说实在的,他们讨厌归讨厌,真看不到了小茉莉还挺想他们的。最好一开学就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唉,不过,放假也很好,可以天天晚上和爸爸疯。小茉莉喜欢和爸爸耍贫嘴,喜欢和爸爸玩镜子的游戏——他们互相做对方的镜子,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嘟嘴巴吸鼻子挤眼睛皱眉头。小茉莉总是绷不住第一个笑场,她做不了镜子。爸爸却停不下来,他滑稽的样子笑得小茉莉天天揉肚子。

这是小茉莉上学路上的所思所想。都怪他们家离学校不远,要是再远一些,她想到的乐事还要多一些。不过,从她跨进代代红小学,走进三楼那个挂着“三(8)班”牌子的教室开始,她就没空想这些了。

三(8)班的讲台上站着大眼睛的袁老师,她是数学组的,和过去教数学的张老师坐在一个办公室。这学期她将教小茉莉她们数学。

“你们这个班,基本功不扎实,纪律松松垮垮,根本没有完成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许多人恶习不改,简直没一个‘合格产品’。从今天起,全班大整顿。”

袁老师整顿的方式是每天留下来一拨人,让父母来领。这群人包括班长柳萌萌、学习委员点点、体育委员宋词等等顾老师认可的好学生。在袁老师的面前,不管好学生坏学生,违规的一律处罚。奇怪的是,叶子飞那样的问题明星,居然被提拔为小组长。一时间,三(8)班人心惶惶。

小茉莉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嘻嘻哈哈很快乐了。她空前地严肃起来,家庭作业越写越多,全家不得不八点钟吃晚饭——小茉莉养成了好习惯,不写完作业誓不吃饭。有时候,作业实在太多,爸爸妈妈只好强制她先吃饭。这样一来,作业起码要写到十点半啦,什么阅读、背《论语》、弹钢琴统统暂停。没办法,总不能夜半歌声吧?

小茉莉每天睡得太晚,爸爸妈妈看不下去了,打算让她回家吃午饭,顺便补个午觉。小茉莉差点把嗓子喊破:“不行,那样我中午的作业就没法写了!”小茉莉急出了哭腔。

“别急别急,慢慢说,为什么?”

“袁老师规定的,谁也不许回家吃午饭,在小饭桌吃饭的必须尽快撤回来。必须保证中午能集中起来写作业、订正作业、做练习——中午,袁老师有很多很多安排的。”

“午餐之后不是自修吗?”

“那是顾老师时代。现在的袁老师不许我们阅读,不许我们走动,不许我们说话,不许我们吃零食。柳萌萌饭后拿出一个苹果都被没收了。顾老师只许我们做奥数和速算。”

小茉莉惨兮兮地说:“要是回来吃饭,那中午的练习我得补写,加上家庭作业,我非得写一晚上不可。干脆以后我别睡觉了,写通宵好啦!”

“好好好,不回来吃饭就不回来吃饭。”

小茉莉一天比一天忙,忙得小脸紧绷绷的。爸爸讲个笑话,她也不会呵呵笑。白天那么紧张,晚上睡眠不足,小茉莉现在火气大得吓人。从前那个甜甜蜜蜜的乖女孩,那个自称长了快乐肌、咯咯咯咯笑得停不下来的小茉莉一下子变成了爆米花机,只会嘣嘣嘣爆炸,一触即发。

怎么会这样?这就是三年级吗?所有人的三年级都这样紧张吗?仅仅才是三年级呀!小茉莉妈妈越想越纳闷,这天,她忍不住给荷兰豆妈妈打电话。

荷兰豆是小茉莉在幼儿园时最要好的朋友,后来小茉莉进了代代红小学,荷兰豆进了明星小学,两个人就分开了。一年级的时候,两个好朋友还找机会见见面。到了二年级,荷兰豆率先忙起来。她钢琴考过了八级,计划四年级考完十级。另外,荷兰豆从一年级就在外面上提高班,身兼数学明星、英语明星、绘画明星。这位三栖学习之星忙得不可开交,现在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就更甭提见面了。要交流,也是两位妈妈交流。

荷兰豆是学习小超人,小茉莉妈妈真想向小超人妈妈取取经。

荷兰豆妈妈在电话里却忧心忡忡。荷兰豆钢琴十级暂时不考啦,数学强化班也不上了,中午天天回家吃饭,坚持午睡一小时。

“哎呀,看来明星小学比较人性化嘛。中午孩子能睡一觉,这太重要了。”

“哪里啊,荷兰豆是特批的,一般孩子还不都得关在铁桶样的学校里学习!”

“特批?到底是学习明星,可以享受特批。小茉莉就得不到特批。”

“快别提什么学习明星了。我现在千盼万盼只盼一样,就是她别再啃手指——她染上啃手指的坏毛病啦!”

“啃手指?”

“八级考完开始的。本来我们打算让她冲刺十级,后来只得放弃。这学期我就想让她松弛下来,身心健康第一,为后面四五年级冲刺做准备。”

“情况有所好转吗?”

“好多了。我们让她每天午睡,晚上带她去体育馆打球。现在她的手指已经好了。最严重的时候,手指都被她啃出血来了,怪恐怖的。”

真是恐怖!小茉莉妈妈挂了电话也坐立不安了。中午,她去蛋糕店给挑了几样小茉莉爱吃的小蛋糕,还买了一把香蕉。她要去探望小茉莉。

午后的校园静悄悄的,只有极少数孩子在走动。那走动不是悠闲快活的散步,也不是急匆匆的小跑,而是漫不经心的梦游。

估计荷兰豆正在自己的小床上呼呼大睡呢。可怜的荷兰豆,只当了两年小超人就倒下了。看来,不能这么逼孩子。

代代红小学一年级在一楼,嗡嗡嗡像蜂房。二年级在二楼,嗡嗡声小一些,孩子们大多在写作业,有人在偷偷地交头接耳,教室前面坐了一个短发老师,低着头,看起来比较温和。

再上一层就是三年级了,这里的嗡嗡声戛然而止,静得像没人似的。小茉莉妈妈刚这么想,就听到一个女老师厉声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大声呵斥:“讲什么废话!再讲就罚你写生字!”

更大的一片静默。

小茉莉妈妈不得不收住脚步,敛声静气地靠近三(8)班的窗口,像个地下工作者。

P5-11

序言

读着韩青辰的长篇小说《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耳边常常回荡起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孩子那时年纪小。这句话我经常说起,也许已成为我终生抹不去的记忆。孩子小时候的故事颇堪回首。一次次的重温,给了我许多的感动、反思和人性的思考。

在我看来,对孩子的爱,固然需要爱得忘我,爱得欢欣,爱得有活力,但爱需要更多的睿智。韩青辰的这部《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正是以一个母亲的视角,以满含温情和睿智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成长,捡拾校园的趣事,审视教育的得失,并努力探究爱与教育的真谛。应当说,这是一部风格清新温馨、内容丰富厚重的好作品。

读这部小说,我感受最多的是,母爱是一种柔软的力量。缱绻的柔情和无私的承诺,把艰辛当做至乐,把付出当做追求,这一切都反射出作者作为一位母亲心灵闪烁的光芒。正因为如此,她作为一个作家,才能创造出一个灿烂的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才得以摄取儿童心灵的美。小茉莉正是这个世界中健康成长的小精灵。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故事:小茉莉去医院看望地震灾区的孩子小星星时,一刻都舍不得和她的玩具娃娃丽娜分开,她抱着它来到医院,但当她发现小星星喜欢上了她的丽娜时,就毅然将丽娜送给了她。我赞赏这个孩子心胸之开阔,性格之豁达。她与同龄人,特别是遭遇不幸的同龄人,能够这样推心置腹,坦诚相待,说明她心中有大境界。

母爱是一种柔软的力量。它像一条清浅的小溪,流经之处,有密枝簇叶,枝叶间有鸟声鸣啭。这是母爱给生命的美的营养。这种美的营养之可贵,就在于它可以转化为善。

我和青辰交往的这几年,我认定她是一位善良的母亲、善良的朋友。这种修养和气质的养成,大于她的年龄。正因为如此,她在这部小说中才会深刻体会到母爱的精髓和底蕴以及这种情感的内在和谐,那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这在她的小说中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如:当社会上为孩子的学习“全民紧张”,纷纷为孩子选报各种补习班时,小茉莉的妈妈却选择了让小茉莉“先做一个好孩子,再做一个好学生”。正是这种清醒的爱,才给孩子的心灵点染了鲜亮的色彩。

母爱是一种柔软的力量。这是因为作者将母爱放在期望中去体现、去实施。为父为母的快乐,就在于此。当小茉莉因为小金鱼之死整夜欷歔不已时,她的爸爸开导她:“你要是实在难过,就起来写日记吧,把伤心写下来也许就好了。”这看似不经意的劝慰,给予孩子的是智慧的爱,是从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理解和体贴。我称许这种爱、信这种爱,它可以培养孩子善解人意的品德,让孩子的心灵世界丰富起来。

在母爱的情感世界里,孩子就是一切。孩子的点点滴滴都让母亲萦怀。

青辰的这部小说新作,历时六年,反反复复,才得以脱稿。这是她最用力的一部作品。作为一个作家,她深深地体会到“写作才有真生命”。我敬佩这种精神。

她的女儿汐汐给予她很多支持、很多激励。作品中渗透着她女儿的影子,也许正因如此,这部小说才能一路写来,从容,流畅,充分地表现了儿童心灵的美和母爱的价值。

小说满足了孩子精神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渴望知晓自己成长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永远伴随着父母的身影。这是最能持久的记忆,这记忆常忆常新。这爱是寓于平凡中的伟大,是点点滴滴中的恩惠,是对灵魂的润泽。它影响孩子一生。它是孩子终生的精神财富。

小说也给家长们探究爱的智慧提供了新的启发。这是一篇略带理想化的小说,是一部适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书,透露出作者对理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的憧憬和渴望。相信有心的家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共鸣。

是为序。

2009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小茉莉,十点啦,快点睡觉啦!”

女儿叫汐汐,写作《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的这些年,我总是喊她小茉莉。我不仅喊她小茉莉,还把她们班很多人喊成点点、宋词、蔚蓝蓝、柳萌萌、珍妮、吴菁菁……开始女儿一头雾水,慢慢地,她听懂了。

《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萌芽于2003年女儿上幼儿园。这些年,她总是迫不及待地把新鲜好玩的事情讲给我听:“妈妈快拿笔记吧,这个你可以写进《小茉莉》。”女儿总把这部书称为《小茉莉》——她记不住那么长的名字。下面,我也这样称呼吧。

2009年母亲节,女儿在送我的贺卡上写道:我要把我的一生献给妈妈。女儿的热忱让我感动和羞惭,我知道纵然我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写出如此可爱的孩子。不过,有一点不曾改变,我是为女儿才写小茉莉的。

我要写一套女孩子的成长小说。本土的儿童文学似乎有点重男轻女,文学画廊里的男孩子如大头儿子、皮皮鲁、贾里、桑桑、王宝、马小跳、大林小林,远远多于女孩子。

我觉得研究女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生命源头,意义非同寻常。那里除了清澈、洁净外,更重要的,她饱含着从上帝那里带来的爱,温柔博大。我始终怀着敬畏、感激和钦佩在写。

我不仅要写一个个浑然天成的健康快乐的生命,还试图保全它——世人原本都是这样,可是成年后往往千奇百怪。我努力融入健康快乐生命必备的心理、精神的元素,像健全生命配方。除了写故事,我还要写经验、认知和理念。

我随时用笔记下女儿的话,不仅仅记录孩子讲的事情,也记下孩子特有的语气、常用词、口头禅、表情、说话方式、小动作、小游戏、笔迹、涂鸦……女儿日常的一切成了我的研究资料。有时候找不到纸笔,就暂时输入手机,写在发票或商标上。

我还找机会去她的学校,在操场、楼梯、任意一个角落,听孩子们的声音,闻他们的体味,看他们的一举一动。我知道,我可以编故事,一百万字的故事也能编出来,但会编故事远远不够。好比做菜,我要到地里去挖,让菜带着泥土、露水、黄叶和杂草,这样才能保证色、香、味和营养。

我越往孩子们中间走,越读经典,就对文本越失望。2008年9月10日夜,我焦头烂额地跟女儿说:“对不起,《小茉莉》写不下去了。”

我对《小茉莉》失去了信心,觉得它流于一般,没有价值——尽管前前后后坚持多年,尽管曾经雄心勃勃,尽管女儿非常期待。

放弃委实心疼,我对女儿说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女儿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转身走进她的小房间,好一阵才出来,冲我招招手说:“进来,妈妈,我们来好好谈谈。”

小房间已经被女儿捣鼓出了新模样:月亮与星星的窗帘垂下来,日光灯换成了柠檬黄的壁灯,钢琴曲缓缓地流动。女儿把洒满蓝色花朵和玫瑰红小熊的被子摊开,平平整整盖住床——像只浪漫温馨的榻榻米。女儿盘腿坐在中央,指引我坐在她对面,一种贴心贴肺的舒适满溢出来,

“我们好久没去茶馆了。”我的焦虑减去了一半。

“是这样妈妈,好好放松放松。”女儿莞尔一笑,露出可爱的酒窝。我恍惚她已经长大,很大很大,可以给我怀抱般的温暖。我们之间关系有点颠倒,不过我很陶醉这种颠倒。

“我是真的写不出来了,妈妈写得不好,写不好还写对不起读者。”

“妈妈,你怎么知道你写得不好呢?我看未必。第一,你得回到从前,回到你决心写小茉莉的那一刻。那时候你一定对她充满信心,满心欢喜。你曾经说过你爱小茉莉,我也看过,我一直忘不掉读她的那种快乐。”

女儿淡定而大气,我真的在她面前一点一点小下去,像冰雕的妈妈,化成无形的水流,在女儿脚下重新凝聚。  “第二,你得忘掉自己是作家,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热爱写作的小学生。只有这样你才会喜欢自己的写作,喜欢自己的文字,才会惊讶我写得这么好啊。否则,你把自己想象成作家,你对自己的文字永远不会满意。”

“是的,女儿!你怎么知道这些?”我匍匐在女儿的脚边,亲亲她可爱的小脚丫,“你说得太对了,如果我是一个刚刚写作的人,我怎么会这么歧视自己的文字?怎么舍得50万字说扔就扔?”

女儿受到夸奖毫无矫饰,她让我如同面对上帝般地虔诚和谦逊。

“第三,妈妈,你要在封面上加一句:‘你就是小茉莉,小茉莉就是你。’你要让每个读者在小茉莉身上找回童年的乐趣、信心、希望甚至痛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那么妈妈你就成功厂。火家一定会爱读《小茉莉》。”

妈妈频频点头,诧异和惊喜像春天的水面漾开的那一圈圈涟漪。

“想想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健康的孩子吧,他们更需要小茉莉做伴。妈妈你好好想想,如果是这样,你怎么能半途而废呢?那个被你写了一半的小茉莉会在你的笔下憋出病来的。继续写吧!有问题我们再谈。相信我,妈妈!相信你自己!”

女儿扑过来亲了亲我的脸,幸福与感恩充溢着我。为了女儿,我怎么能放弃?我在日记里写下一行字:不写出《小茉莉》我不活了。不写出来就永远写。

《小茉莉》是我的第十一部书,可我感觉写那十部加起来也不如它艰难。尽管我在每篇小说之中,都会经历痛苦的瓶颈期。

我不肯放弃,还因为我想尝试低幼儿童文学写作。记得在郑春华作品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曾说:“写低幼儿童文学是对每位儿童文学作家的考验与历练。”

我想挑战自己,只是我低估了它的难度。

没有一部作品把我逼到如此绝境。经过7个月又7个月又7个月的封闭式写作,2006年《小茉莉》断断续续写到3万字。2007年在鲁院写到30万字。然而,写完我才知道它不过是废纸一堆。2008年和2009年,修改与扬弃。

我曾经这样在心底祈求我的读者:请您在读《小茉莉》的时候,把我当做一个弱智但不肯放弃的写字者吧,千万别用什么作家来审查我。宽恕我吧,一切只因为我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我答应过她一定会完成的。

感谢上帝给我力量。我像洗珠子一样,把50万字洗了一遍又一遍,又像推一块顽石上山。很多次,我都觉得自己撑不住了,气力透支光了……其中的灰心、昂扬、沉沉浮浮,真是反反又复复。

《小茉莉》狠狠地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写完才读到《歌德谈话录》:“你得当心,不要写大部头的作品。许多既有才智而又认真努力的作家正是在贪图写大部头作品上吃亏、受苦。”

我当然没才智。不过,如果2003年就知道这个计划要到2009年8月画句号,我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可是迄今为止,又有哪本书给过我如此丰厚的回报呢?!

至少,从2007年5月8日到2009年7月29日,所有的日子都被我紧紧抓在手上。我没有浪费生命,没有无聊、发呆、左顾右盼,没有停止我的脚步。

在那些被写掉的日子里,我一次次被电话、天黑、敲门惊醒。每每关电脑,都像从一个灵魂里脱壳,又像告别一个世界。我在其中是多么酣畅、甜蜜、满足啊!

记得深夜,因为眼睛适应不了浓黑,我像瞎子一样被先生牵回家,最后角膜炎频发、肩周炎让脑袋立不住,只能斜躺在椅子上远视屏幕修改……

那种忘我是此生体会到的最纯正、最珍贵、最高尚的幸福,为此我深深感激。我深信只有写作,才会让我体会活着与欢乐的真味。

让我举起手,向这段漫长的、被我称做探险的日子致敬!  在我与《小茉莉》难舍难分的当儿,想不到一直支持我的女儿吃醋了:“哼,我不是你的女儿,小茉莉才是。你去写《小茉莉》吧!”

枕边至今存着她的纸条:“今天是新年第三百五十八天,妈妈,新年好啊!我想问问你,什么时候才能陪我玩?这个寒假你一直在写你的《小茉莉》!”

只有我知道,为了《小茉莉》我亏欠了女儿多少。我曾觉得,《小茉莉》是我献给女儿的。只是现在我很犹豫:我能回报我的孩子和匆匆逝去的时光吗?

也许是神的旨意,掩卷之际,我频频遇意外。

一个贵族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在夏日秋千下忧伤地告诉我:“阿姨,我想自杀,我们班有很多人都这样想。”

“为什么?”

“活着没意思,整天就是学习。”

“你们老师知道吗?”

“知道啊!课间她都要把窗户关上。”

五年级的小石头,清晨歪着脑袋在树下看鸟:“它是喜鹊吗,阿姨?”

我认为清晨研究鸟的孩子是天才,可是小石头却郁郁寡欢:“我的成绩很不好。不过,我一年级的时候考过好几回一百分,我不是笨蛋!”

白发苍苍的牧师声泪俱下地祈祷:“让我们善待孩子吧,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过分地逼迫孩子。成绩毕竟不是唯一……”因为一个小男孩来哀求他:“救救我吧,牧师!我在家挨打,在学校挨骂,让我早点去天堂吧。”

可是,自修课上,怒气冲冲的妈妈居然当众打了儿子一耳光;楼梯上,年轻的妈妈踹了儿子一脚,扭头就跑,儿子哭哭啼啼一瘸一拐追在后面,追出去两里妈妈都没回头;还有一个妈妈在校门口撕一年级女儿的嘴,边撕边气势汹汹地问:“下次上课还讲话?”

我不认为她们配得上母亲的尊荣。

何日我们的孩子能不冉遭受逼迫和糟蹋?何日我们的童年能不再被课堂吞占?何曰我们由衷地爱上学习?何日我们成为能帚豆,摆脱机器人的生活,找到快乐门?何日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天使?何日我们的世界成为孩子们的天堂?

为了孩子们的欢笑与眼泪,我愿意永远像母亲一样,将他们爱慕和滋养,为他们奔走与吁求。这是我书写小茉莉的心愿,也是我一成不变的理想。

深深感谢女儿与先生,感谢力:学小学200508班的孩子和老师们,感谢编辑和所有的朋友。

韩青辰

2009年12月7日于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机器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青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44872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3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13:57